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12,23(1):143-146
2012年2月13日是著名地理学家、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我又一次翻开《施雅风口述自传》(张九辰,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这是他在2009年夏天签名赠送给我的,回忆起往日聆听他教诲的情景,心中涌起对先生深深的怀念。  相似文献   

2.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特级教授,著名光性矿物学家 F·D·Bloss 博士,由我国留美学者苏树春陪同,于10月14日至23日来我院讲学。参加这次讲座班学习的,除我院师生外,还有来自全国66个有关大专院校、研究部门、野外地质队及厂、矿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共70余人。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0月2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沃尔沃环境奖基金会(Volvo Environment Prize Foundation)宣布,中国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秦大河博士获得2013年度沃尔沃环境奖.秦大河博士是中国科学院地理学家,从事冰冻圈科学(包括冰川、冰盖、冰架、冻土、积雪、河冰、湖冰、海冰等)及其影响研究的领衔专家.他在国际上提出冰冻圈科学理论框架,并以此指导冰冻圈变化、影响及其适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国际间学术交往、提高我国地质统计学理论水平及应用效果,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地球科学系主任、世界著名地质统计学家A·G·Journel教授应邀来我国,并于1988年3月17日至23日在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地质系进行了为期6天的学术讲座。这次讲座筹办单位是北京科技大学地质系和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会。  相似文献   

5.
<正>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许靖华教授,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华裔地质学家。他渊博的学识、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在地学诸多领域的杰出贡献,令世人敬佩。许教授作为我院名誉顾问,多年来精心指导我院科研工作,为我院培养科研人材,对化工矿产地质研究关怀倍至,深受广大科技工作者敬仰。许教授1929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8年以弱冠之年毕业于原中央大学,旋即以优异成绩得奖学金赴美国留学,获加州大学博士学位,尔后在美国和瑞士从事教学和科研达40年之久。他所创立的“干化深盆成盐模式”和“白云岩的蒸发泵成因论”,已成为沉积学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的地层古生物学家,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俞建章教授,因患脑栓塞和心肌梗塞等症,久治无效,于十月三日十八时十五分在长春逝世,终年八十三岁。 俞建章教授,一八九八年四月出生于安徽省和县,一九二四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是我国地质界的老前辈、老科学家。五十多年来,愈建章教授为我国的地质科学特别是在早石灰世珊瑚及地  相似文献   

7.
万兆惠 《水科学进展》1991,2(4):289-290
钱宁是浙江杭州人,1922年12月4日生于南京。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系,1948年获美国衣阿华大学硕士学位,次年转入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从师于泥沙学术权威H.A.爱因斯坦(H.A.Einstein),1951年获博士学位,留校从事泥沙研究并参加美国加州工程师兵团实际工程的咨询。1955年他与夫人回到祖国,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研究员、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渠研究所副所长,1973年调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于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钱宁于1979年身患癌症,他在病床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于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2月6日,钱宁同志病逝于北京。  相似文献   

8.
亚历山大·彼得诺维奇·卡尔宾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Петровии Карпинский,1847—1936)是苏联著名地质学家,科学院院士,生于乌拉尔霍图斯克县的一个矿业工程师的家庭,1866年毕业于彼得堡矿业学院,1877—1896年任该校教授.  相似文献   

9.
《古地理学报》2013,15(4):0-0
著名沉积地质学家、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学科奠基人之一、沉积地质学教育家、四川省首批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原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所长、《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荣誉委员曾允孚教授,因病于2013年5月26日在成都逝世,享年87岁。
曾允孚教授1927年1月27日出生于重庆铜梁县,1939年9月至1942年9月,在铜梁县立中学学习,1942年9月至1945年7月,在重庆北碚兼善中学高中部学习,1946年9月至1950年7月,在重庆大学地质系学习。1950年8月至1956年7月,在重庆大学地质系任教。1956年成立成都地质学院时,从重庆大学调到成都地质学院工作。1956年8月至1984年12月,在成都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历任岩石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5年1月,学校成立沉积地质矿产研究所,担任首任所长。1952年2月加入九三学社,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月晋升为副教授,1981年5月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沉积地质学家协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学科评审组成员、地矿部岩相古地理协作组副组长。  相似文献   

10.
应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南京水文研究所的邀请,国际水资源协会名誉主席、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伊利诺斯大学教授周文德于去年在我国进行了讲学。 周文德教授是世界著名水文学家和水资源专家之一。长期从事水文学、水力学和水资源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其成果涉及到水文科学的广泛领域。近些年来,在随机水文学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编、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地质学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石油学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沉积地质学家和矿床学家王英华,因病于1999年9月2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6岁.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工程地质学界杰出的先驱者谷德振教授于1982年6月21日因病与世长辞了。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深悼念谷德振先生。 谷德振先生1914年8月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我国已故著名岩石学家吴利仁教授诞辰七十五周年.他的一生是勤奋学习和努力创造的一生.他从事地质科学研究五十余载,兢兢业业,敢于开拓,用良智和心血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光辉业绩;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受到学生和同事们的爱戴和尊敬.为了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德,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期<纪念我国著名岩石学家吴利仁教授七十五诞辰专辑>.这些论文都是由他的学生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们撰写的,表达了他们对这位前辈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1月,冰冻圈科学领域杰出科学家、国家特聘专家、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廷军教授与世长辞。曾与他一起合作、共事的诸多专家学者都为先生的离去而深切悲痛,中国冰冻圈科学界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科研领军人才而扼腕叹息。张廷军教授曾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地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地理学本科教学委员会秘书长、气候与冰冻圈计划(CliC)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岩石学家、地质教育家池际尚教授逝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教研室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球科学部常委、我会副理事长、原武汉地质学院副院长、我国著名岩石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池际尚同志,因病...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质学界的老前辈、著名地质学家侯德封教授已经逝世三周年了。他那勇挑重担、敢于创新、高瞻远瞩、攀登不息的献身精神;他那踏遍青山、注重勘察、深刻剖析的科学态度;他那循循善诱、言传身教、严于律己、甘当人梯的高尚风格,连同他的科学著作,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尹赞勋先生字建猷,1902年2月23日生于河北省平乡县。1915年夏13岁时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19年夏17岁时于该校毕业。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他便积极投入运动,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街头演说和游行示威,第一次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洗礼。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予科甲部,第二年转读乙部,第三年又转读本科中文系,最后又攻读了哲学系,四年读了四个不同科系。1923年21岁时由上海乘船赴德国留学,同年10月25日途经法国马赛,因受同乡劝阻,改留法国。1925年夏23岁时考入里昂大学地质系,1929年获硕士  相似文献   

18.
《地学前缘》2006,13(2):249-249
著名有机地球化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张爱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3月5日18时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相似文献   

19.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13,37(1):186-188
2012年,是中国地质大学建校六十周年,也是曹添教授逝世三十周年.早在1952年,国家出于经济建设需要对高校院系进行调整,调集清华、北大等高校地质专业组建北京地质学院,也就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曹先生有幸代表清华大学参与建校,成为建立这所新型大学的筹备组成员,并一直在这里为地质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国际著名地球化学家、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特聘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江博明先生因病于2016年12月1日在台北逝世。十余天内,包括中国科学院孙枢院士、沈其韩院士、肖序常院士、任纪舜院士、张国伟院士、许志琴院士、李曙光院士、郑永飞院士、丁仲礼院士、朱日祥院士及吴福元院士在内的两岸及国际地学界众多学人和高校并研究院所的160余则唁电,留言于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网上追思堂,他们并通过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