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环境心理学的城市认同理论认为,个体一般会选择有认同感的城市作为机会型创业的地方。但是,个体创业意愿和城市认同之间的内在机理却少有说明。在厘清城市认同的子维度构成的基础上,从创业机会信息加工的视角分析了城市认同对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为了对比于理论推演的有效性,以景德镇当地陶瓷创业企业以及景德镇大学生创意陶瓷集市的部分创业人群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资料和访谈,讨论了城市认同内在维度作用于个体创业意愿的可能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行为地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依据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定量方法,对影响郊区农民迁移意愿的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自身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农民的迁移意愿模型.模型表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民的迁移行为选择是理性的,农民是否迁移取决于能否获得预期迁移收益的最大化,而农民的最大化收益又取决于其所处的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自身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投入意愿的影响,对完善农地整理绩效评价和农地整理政策意义重大。依据湖北省3个县(市、区)的188份农地整理区域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投入意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对农地整理的满意度是影响农户流动资本投入意愿和固定资本投入意愿的关键因素,农户对农地整理的满意度越高,其流动资本投入意愿越弱,固定资本投入意愿越强;(2)农地整理的效果在不同土地规模、不同年龄和不同兼业类型农户中有所差异,土地规模大、非老龄、纯农户以及第一类兼业农户的固定资本投入意愿更强。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乡村旅游地居民不规范行为阻碍着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厘清乡村旅游地居民不规范行为对重游意愿的作用路径,对提高乡村旅游重游意愿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乡村旅游地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研373名乡村旅游者,应用Process宏程序揭示乡村旅游地居民不规范行为对重游意愿的影响机理和效应.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地居民不规范行为正向影响旅游者风险感知;旅游者风险感知对重游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旅游者风险感知在乡村旅游地居民不规范行为与重游意愿间起中介作用;旅游者自我效能可调节旅游者风险感知与重游意愿间的负向关系,即旅游者自我效能越高,其缓解风险感知对重游意愿的负向影响力越强.  相似文献   

5.
万绪才  赵梦娟 《地理研究》2016,35(10):1973-1982
运用针对中国重要客源国居民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外国人来华旅游意愿总体情况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从旅游供给侧及客源国居民旅游感知的视角,探讨来华旅游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外国人来华旅游意愿总体上不太强烈,在区域、华裔特征、来华次数以及年龄、学历和职业等人口学特征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旅游资源和产品、语言沟通、旅游安全、旅游接待服务、交通便捷度和旅游价格等对来华旅游意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旅游资源和产品影响最大,其次是语言沟通、旅游安全和旅游接待服务,交通便捷度和旅游价格也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景观特质网络演进的蒋巷村案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宪洋  保继刚 《地理研究》2016,35(8):1561-1575
在乡村地理的相关研究中,景观特质演化的逻辑主线与运行机理未得到充分重视。以蒋巷村为案例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与行动者网络理论等研究方法,以网络结构特征与权力关系为切入点,力图呈现乡村旅游景观特质网络演进过程,并解读其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① 蒋巷村景观特质网络密度不断增大,景观特质间联系度持续增强;景观特质网络主题特色整体稳定,高中心度特质波动明显,其中,服务环境和村干部C的名人效应不断凸显,但乡村氛围有所下降。② 蒋巷村景观特质演进的背后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两委、政治精英、驻村企业、村民以及当地的资源环境要素等七类主体组成的行动者网络;政府有效引导、精英人物视野以及形式变化下主体的倒逼与自觉成为景观特质演进成功与否的关键;权力格局与利益通道的变化成为角色定义、分配与转换的驱动力量,也成为景观特质网络构建的主要因素。③ 社会网络分析和行动者网络理论在抽象关系网络化以及演进形成机制逻辑梳理方面具有适用性。此外,还对景观特质演变与社会空间重构,空间、权力与利益的运行逻辑以及案例背后的制度逻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游客旅游意愿与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与交叉分析法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后游客的出游意愿与行为,判断疫情后旅游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疫情后1~2个月之内,省内周边游将迎来小范围旅游高峰,3~4个月之内,到省外其他城市或旅游景区出游将成为主要旅游需求。华东地区内自然风光类与休闲度假类旅游景区,成为疫情结束后旅游热点区域。同时,疫情的发展也促使传统跟团游向自驾游出行方式的急速转变,游客在选择出行时对安全卫生与接触人员密集程度等问题存在更多顾虑。  相似文献   

8.
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利用各种媒体持续地与其目标市场沟通,以期说服他们对目的地的态度,为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电子游戏无疑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增添了新的手段。本研究基于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SOR)模型,构建了以游戏要素为自变量、旅游目的地形象为中介变量、旅游意愿为因变量的概念模型,并以《刺客信条:大革命》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电子游戏中的旅游目的地元素对玩家的目的地形象感知以及玩家旅游意愿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得出了游戏体验和角色依恋对玩家的旅游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中介变量正向显著影响游戏玩家的旅游意愿。本研究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和电子游戏的结合提供了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9.
万绪才  赵梦娟 《地理研究》2016,(10):1973-1982
运用针对中国重要客源国居民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外国人来华旅游意愿总体情况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从旅游供给侧及客源国居民旅游感知的视角,探讨来华旅游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外国人来华旅游意愿总体上不太强烈,在区域、华裔特征、来华次数以及年龄、学历和职业等人口学特征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旅游资源和产品、语言沟通、旅游安全、旅游接待服务、交通便捷度和旅游价格等对来华旅游意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旅游资源和产品影响最大,其次是语言沟通、旅游安全和旅游接待服务,交通便捷度和旅游价格也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然会对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产生影响.以2006年9-11月在上海、南京两城市所作的700份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SPSS和Excel软件,定量分析了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可分为中立者(37.3%)、理性支持者(37.8%)和矛盾支持者(24.9%)3类,支持者多于中立者;人口学特征不同,其感知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然会对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产生影响.以2006年9-11月在上海、南京两城市所作的700份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SPSS和Excel软件,定量分析了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可分为中立者(37.3%)、理性支持者(37.8%)和矛盾支持者(24.9%)3类,支持者多于中立者;人口学特征不同,其感知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协助政府或企业对中部大城市港台游市场的预测、营销与管理,也为了验证人们对多个目的地旅游意象的差异是否导致他们对这些目的地旅游意愿的差异,文章以南昌市为例,分析、比较了中部大城市居民对港台两地的旅游意象和旅游意愿。对598位无港台旅游经历南昌市民的调查表明:香港的旅游意象优势多于台湾,就总体而言市民对香港的旅游意愿也显著强于台湾;市民对港台两地的旅游意愿和选择偏好均存在显著的群体分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香港的多数旅游意象优势、劣势因子显著影响市民在港台两地中偏好香港的概率。这就从潜在游客角度证实了目的地之间旅游意象差异与旅游意愿差异的因果联系。香港、台湾应重视对中部大城市旅游市场的开拓,但两地的具体策略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祁黄雄  谢钱 《地理研究》2011,30(7):1331-1340
乡村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对游客重游和推荐意愿等产生重要影响。本论文以BCM模型为基础,提出3维度的初始测评模型。论文对顾渚村150家乡村旅游企业457名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15份,通过因子分析对初始模型进行相应修正,形成乡村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测评模型,由技术、功能、环境和硬件质量四维度及其下的18个题项组成。论文运用该测评模型,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评价,计算出各维度结果分别为3.92、3.69、3.78、3.6,总服务质量结果3.78。计算表明,游客对其服务质量总体是满意的;对于技术、环境和功能质量比较认同;对硬件质量认同度一般。论文认为乡村旅游企业应从合理定价、服务准时、告知注意事项、合作关系、外包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管理部门应设立相关机构,从规范、建立劳务市场、协调关系等方面规范和指导企业发展;游客可以通过四维度了解服务水平,从选择产品、安排行程和出行方式等方面提高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探讨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让村民有序参与治理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乡村旅游可以打破乡村封闭性,重构乡村社会,而村民的观念和行为受到其社会网络的深刻塑造,因此,社会网络重构视角下旅游如何驱动村民参与治理值得深入研究。论文基于社会嵌入理论,通过两个递进的研究探讨“发展乡村旅游—重构乡村社会网络—促进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是否成立,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发展旅游能够提升乡村亲缘—地缘—业缘网络的规模、异质性及村民的网络位置,增强网络中村民的交流频率、信任强度,促进信息共享,从结构和关系两个维度重构乡村社会网络,进而,社会网络从信息获取、集体监督、榜样引导、共同体意识4个渠道影响村民的乡村治理参与水平;(2)参与旅游经营村民的乡村治理参与水平受业缘网络和地缘网络的促进效应较强,未参与旅游经营村民的乡村治理参与水平受地缘网络和亲缘网络的影响较强;(3)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活动的类型呈现出“文化建设参与>环境保护参与>政治建设参与>经济建设参与>社会服务参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分析框架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湘西州6个传统村落327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法获取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类型、程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农户适应类型可划分为全面适应型、认知缺失型、生态主导型、政策缺失型、文化主导型和发展滞后型6种,各类型特点不一; 农户总体适应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全面适应型、文化主导型、认知缺失型、政策缺失型、生态主导型和发展滞后型,全面适应型为比较适应,其他均为一般适应; 每种适应类型在6类因子适应程度上表现有内部差异,除全面适应型外,其他适应类型在社会、文化、经济三类因子的适应程度上普遍较低; 政策、社会、生态、经济和心理5类因子中有13个影响因素对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有影响,影响程度不一。最后,从农户、社区和政府3个层面提出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以CNKI数据库中有关乡村旅游为研究主题获取的2496条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从文献学视角透视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知识结构关系及研究热点,并绘制乡村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显示:(1)中国乡村旅游刊文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作者及研究机构较为分散,目前尚未形成较为广泛、紧密的学术合作网络;(3)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对策、旅游经济等方面,涵盖了乡村旅游研究的绝大多数领域,研究覆盖面较广;并呈现出以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旅游扶贫为主题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游客旅游后的城市形象和重游意愿的研究较多,却忽视了在旅游前对城市形象和旅游意愿的研究,本文尝试建立旅游前的异地展览会推广对城市形象与旅游意愿影响的模型。以“活力澳门推广周-长沙站”为研究样本,采用以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收集到393份有效问卷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异地展览会对城市形象及旅游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前的城市形象对旅游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异地展览推广在城市形象与旅游意愿间存在着显著中介效应。因而,异地展览提供给人们对城市形象另一种了解认知的方式,成为影响人们旅游决策的因素之一,对城市形象和旅游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游客成为极具潜力的旅游细分市场.该文以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AISAS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萃取了影响网络游客旅游购买决策的4个公因子:网站产品信息、网站交易功能、网站技术与安全、网站营销.借助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发现,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网络游客旅游购买决策影响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主体,农户在农村宅基地流转决策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们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认知与意愿对规范农村宅基地流转起着关键作用。文章通过对“江西省农村宅基地流转”专题调研,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江西省当前农户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认知与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农村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农民对于国家农村宅基地的相关政策了解程度一般,对于构建规范有效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期望较高,但反映出普遍担心农村宅基地入市后的高房价和投机行为的发生;户主年龄、家庭年收入、家庭农村宅基地面积及个数对农户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影响最大。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