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其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金山金矿构造控制产出部位,控制金山金矿蚀变糜棱岩金矿和石英脉金矿体及矿石类型,控制金山金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运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的构造地球化学(构造成矿)高温高压实验条件进行构造控矿模拟实验,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矿石的变形实验,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聚集以及构造控制金山金矿载金矿物成矿元素变化的模拟实验和多期多次构造应力作用下成矿物质活化、迁移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构造活动的热动力作用下,不仅使岩石、矿石产生韧性剪切变形和脆性变形,并可看出韧性变形在前,脆性变形在后,并叠加在韧性变形之上,构造作用能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并聚集在襁皱虚脱部位,层间破碎带及裂隙交汇部位;多期多次构造应力实验不仅使变形、破裂加剧,并使成矿物质叠加富集。实验结果与金山金矿成矿十分近似,这不仅为研究金山金矿成矿和分布规律提供实验资料和依据,也为矿区进一步找矿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金矿构造控矿与成矿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东南金矿是赋存于前震旦系下江群浊积岩(浅变质板岩、砂岩、凝灰岩)中的石英脉金矿,矿体均产于北东向背斜轴部,并向两翼延伸形成平行于地层和斜交地层的含金石英脉,明显受构造控制.据此,运用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构造地球化学实验装置进行了构造控矿与成矿模拟实验.模拟构造作用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矿石产生变形和破裂及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和聚集.其所产生变形、破裂,成矿物质以碎粒流和塑性流动方式活化迁移和聚集,充填于裂隙中形成顺层和穿层矿脉的过程;模拟实验结果与该区石英脉金矿成矿特征非常类似.它将为深入研究该区金矿成矿规律及进一步找矿提供科学实验资料和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3.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侧重研究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的地质背景,建立了该类型金矿的成矿模式。进而开展三轴温压条件下的成岩成矿实验,构造形变特征及其与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该区岩石、矿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褶皱)和脆性变形(破裂);(2)在变形过程中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和富集,形成顺层及穿层的含金石英脉,并在多期多次变形过程中使成矿物质叠加富集;(3)在褶皱(背斜)轴部形成富矿体。模拟实验结果与所建立的该类型金矿构造控矿和成矿模式非常相似。实验资料的力学分析表明,由轴压所产生的构造附加压力大大地提高了实际围压,从而促进了岩石流变、变形和物质的迁移,由此促进含矿流体向构造附加压力小的部位定向迁移、充填和成矿。构造附加压力是促进该区金成矿的重要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4.
琼西戈枕断裂带多因复成金矿成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海南岛西部的戈枕断裂带处于东南地洼区儋县地穹的西南缘。由于该区地壳经历了前地槽、地槽、地台、地洼等四个发展阶段,致使该区经受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岩浆侵入和动力变质等多种地质作用,为戈枕断裂带多阶段成矿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构造条件,并使受戈枕断裂控制的金矿床在矿体形态、产状、矿化特点、围岩蚀变、矿石类型、成矿阶段、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许多方面,具有多因复成金矿成矿特点。构造控金模拟实验结果为戈枕断裂带构造变形及构造作用使金活化迁移、富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湖南锑金矿成矿大爆发:现象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锑金矿具有区域穿层成矿的特征。区域锑金成矿明显受岩性控制而不具传统的“层控”特征。锑金成矿与印支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具明显的时空藕合关系和成因联系。基于这些事实和锑的地球化学性质分析 ,本文提出了湖南锑金矿成矿大爆发的机理模式。认为锑金成矿是富集成矿物质的板缘岩浆源或岩浆库于中生代发生成矿大爆炸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依据成矿物质分布规律及在成矿作用下成矿物质的富集规律建立了地球化学块体理论。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对山东省区域金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处理,按照一定规则圈定金地球化学块体,总结金地球化学块体内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探讨了块体内资源潜力,圈定金找成矿远景预测区9处,其中Ⅰ级预测区4处,Ⅱ级预测区3处,Ⅲ级预测区2处,预测金矿资源潜力金金属量2700余吨。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锦屏县广泛分布赋存于下江群浊积岩中、受剪切带和NE向褶皱-断裂控制的石英脉型金矿。由深大断裂剪切活动产生褶皱、断裂及顺层、穿层的石英脉金矿体,是该区典型的金矿成矿模式。锦屏县城南三江路红星桥头公路边岩壁剖面上出现的剪切带-背斜-石英脉三者所反映的相互关系就是该区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模式的具体表现。为深入研究该区金矿成矿规律,于锦屏县金矿中,采取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石进行金矿成矿模式模拟实验。1·剪切作用模拟实验。模拟锦屏县两条东西向深大断裂剪切活动对成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剪切活动不仅使岩石、矿石产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黔东南天柱-锦屏地区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中金矿的含金建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含金建造以陆源碎屑为主,富含玄武质火山碎屑,主要形成于氧化环境;经比较纯石英脉、含金石英脉、富含毒砂的含金石英脉,可知主要成矿元素在萃取围岩物质之前就有所富集,可能部分来源较深;含金石英脉元素含量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兼有深部和围岩两种来源;各矿区热液成矿元素的浓度克拉克值及对数正态分布曲线特征,揭示出它们都产生了矿化富集;综合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野外调查资料,推测蚀变矿化类型有三种,即金矿化、毒砂化、铅锌矿化,三者可为伴生、叠加或独立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广西巴马料屯金矿石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料屯金矿是目前桂西北地区仅有的与石英斑岩空间上紧密相关的卡林型金矿,研究石英斑岩对成矿的指示意义,将有助于加深对该区卡林型金矿成因的认识,以期为该区找矿突破提供更多依据。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石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取得以下认识:石英斑岩属酸性岩类,钙碱性系列,具富钾、过铝质特征,属于重熔型岩浆岩;矿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三叠系地层,但不排除石英斑岩为金矿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野外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明矿区至少存在2个阶段的成矿作用,在石英斑岩成岩前后都有成矿作用发生。石英斑岩在成岩后主要受构造剪切作用形成破碎裂隙带,后期含矿热液沿破碎裂隙带迁移并卸载成矿,使破碎裂隙带周围石英斑岩蚀变矿化,形成了矿化石英斑岩。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证据表明卡林型金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矿区内燕山期石英斑岩的侵入可能与矿体形成有关,其为成矿作用提供成矿物质或成矿流体,还是只提供热源,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0.
赣东北断裂带活化构造控制铜、金成矿及其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赣东北断裂带处于江南台隆与钱圹拗陷的接合部位。由于该断裂带经历了长期发展演化及多种地质作用,致使赣东北断裂带控制该带多期多次构造—岩浆活动和铜、金的多期多次内生成矿作用。多期多次(活化)构造控矿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活化构造不仅加剧了岩石、矿石的变形、破裂,为铜、金成矿提供良好的空间条件,并使原先分散在矿源层和矿源岩中的成矿物质产生活化、迁移,而且使成矿物质叠加、改造、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theory of “ore deposit genesis”, the authors made use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experimental facilities and conditions at the Tectono-geochemistry Research Room under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re Deposit Geochemistry,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put the focus on the multi-source of tectonically controlling ore-forming materi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stage and multi-episode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and mineraliz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genesis and multi-ore deposition so as to shed light on the metallogenic mechanisms of super-large Cu and Au deposits. In addition simulating experiments were made on multi-stage and multi-episode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rock and ore deformation, multi-stage and multi-episode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mobilization and migration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and multi-stage and multi-episode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superimposition and enrichment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action of multi-stage and multi-episode tectonic stress the deform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not only rocks and ores have been intensified, and but also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riginally disbursed in the rocks and ores have been mobilized and migrated and superimposed and enrich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data and grounds for deep-going research on the rules of metallogenesis and geneses of super-large ore deposits in the Dexing region, Jiangxi Province.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胶东金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研究的总结与分析,依据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探索胶东地区高密度聚集巨量金矿的原因。研究发现,两期次降压驱动成矿物质运动和临界水的(温度和压力都达到水临界值时的水,下同)特殊性质是两个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胶东巨量金聚集成矿的深大断裂-临界成矿机制,即"一饼加一刀"的成矿机制:老变质岩提供丰富的成矿物源是基础;早期大型点状降压形成酸性侵入杂岩体和各类岩脉等,其伴生的长时间、巨量临界水促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晚期大型线状断裂降压造成较短时间内成矿物质的沉淀,若断裂是张开的不连续空间则矿石以充填结构为主,若破碎带是连续空间时矿石则以蚀变交代结构为主。丰富的金源,两期次不同性质的降压,临界水的独特性质,是胶东巨量金矿聚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右江沉积盆地印支-燕山期金矿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疆丽 《地质与勘探》2014,50(1):105-113
[摘 要] 滇黔桂接壤区卡林型金矿床含矿建造的形成与右江沉积盆地印支期的演化息息相关,本文以翟裕生等确立成矿流体系统的原理为基础,将右江沉积盆地中金矿床按照成矿流体输导体系的不同划分为断裂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不整合面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岩性输导成矿子系统。以典型矿床为载体,初步探讨了各成矿子系统的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作用产物,并建立了该成矿系统的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凤太矿集区金矿资源丰富,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了较大成果和找矿突破.通过分析对比矿集区内典型金矿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流体特征,总结了凤太矿集区的成矿规律.凤太矿集区金矿的矿化类型多样,但其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成矿物质的来源具有统一性,成矿深度较浅的金矿流体中大气降水的参与程度较高,而成矿深度较深的金矿流体来源则具有更多的变质...  相似文献   

15.
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大规模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集中地之中,是近二十年来探获的又一超大型金矿。通过对寨上金矿的6件矿石样品中的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Rb、Sr、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Rb-Sr、Re-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73±10Ma、273Ma±22Ma。该数据大于前人所获的二期成矿阶段年龄,在西秦岭已探明的金矿床中尚无报道,反映了寨上金矿更早一期的成矿年龄为273Ma,这也为该区域寻找金矿床拓宽了时间轴。Sr、Os、S同位素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寨上金矿成矿物质为深源与壳源物质的混合。二叠纪时位于岷礼前陆盆地的吴家山隆起经历了强烈的隆升延展作用,岩浆热液沿断裂通道上升到有较高Au背景值盆地中的褶皱带,使地层中的Au活化富集,在构造有利部位卸载成矿,形成早期寨上金矿床,后期钨矿化及金矿化叠加在早期金矿床之上。寨上金矿第一期金成矿的年龄在时空上与阿尼玛卿洋盆闭合、共和坳拉谷俯冲碰撞、江里沟及中川喜马拉雅型岩体的侵入时间基本吻合,符合“地壳加厚有利于形成金矿床及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密切”的结论,对在该区域寻找同时代金矿床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冀西北金矿集中区是我国华北地台北缘金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金矿主要产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及邻近的太古宙变质岩内。Ar-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金矿床成矿年龄(172~188 Ma)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的形成年龄(304~306 Ma)相差达120 Ma。综合研究推断金矿床不是碱性岩浆直接演化产物,而是在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影响下,地下循环热流体对矿源岩——碱性杂岩体淋滤、萃取,形成富含金的成矿热液,最终在有利的成矿构造部位沉淀富集的结果。因此本区的金矿床均属于与碱性杂岩体有关的改造型热液金矿。  相似文献   

17.
云南金平地区位于三江造山带哀牢山成矿带南段,是我国重要黄金勘查、生产基地。区内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红土型和冲(洪)积型。通过对金平地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的分析,发现区内的金矿床(点)与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区内金矿床(点)主要产于古生代浅变质岩系地层中,受NNW向、NW向及NE向断裂及各类侵入岩控制,金矿化与区内岩浆类型有成因上的联系。最后,指出铜厂—大坪一带为区内重要的金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胶东地区壳-幔作用与金成矿效应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胶东矿集区的形成、演化受地幔剪切带和深部流体控制,壳-幔作用和地球动力体制转换是成矿物质活化→运移→聚集→成矿的基本动力学保障,构造应力场转换是其重要表现形式。郯庐断裂是深切地幔的成熟岩石圈断裂,是富含地幔流体的幔内剪切带,其内发生流体-热-化学-物理耦合,决定了胶东矿集区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其剪切深熔作用是成矿物质活化、运移的重要驱动力,是成岩成矿作用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地幔流体通过壳-幔相互作用,形成碱交代热液,沿郯庐断裂带向上发散、运移,将含矿流体系统输运到更高的层位,为流体成矿作用提供了矿源。胶东金矿集中区为相对于周边的地幔隆起区,金矿床产于莫霍面的梯度变化处或变形部位,凹陷区局部隆起部位金的成矿强度明显小于其它地段。超大型矿床决定于超大型碱交代岩规模和深部流体活动强度及成矿元素的高效富集效应,在早期剪压体制下,流体组分、成岩组分和成矿组分大量交换运移;晚期剪张体制下,热液析出、交代作用和成矿作用易于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