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远程地下水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道 《内陆地震》2002,16(3):213-223
对新疆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的动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在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的震时和震后 ,多井水位、水温、流量出现大量异常变化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波的同震振动效应和震后阶跃变化。其中乌鲁木齐 10号井的地震波效应双振幅最大 ,为 185 mm,持续时间达 2个小时 ;0 4井水位阶跃上升幅度较大 ,为 0 .12 5 m,且具有不可逆特征。另外 ,对比了新疆及邻区 7级以上地震北天山地下水的震后效应 ,讨论了地下水远程效应与井震距离的关系以及阶跃异常的幅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汶川地震氡震后效应特征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氡震后效应变化规律及机理展开了初步的探讨。按水氡阶变上升速度与恢复时间的长短,近场水氡震后效应可分为短期恢复型与长期不恢复型,远场水氡震后效应可分为短期恢复型与长期不恢复型。针对氡震后效应的4种变化规律,提出了4种可能的机理:破裂混合机理、破裂射气增大机理、振动射气增大机理、裂隙开启-闭合机理。研究氡震后效应变化规律及其机理,是从另一角度探讨氡的来源、迁移、表现与应力-应变、含水层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氡地震前兆机理的研究与前兆异常判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发生的8.1级地震,在我国西部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四川和云南等六省区的地下水震后效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地震后中国西部地区存在中期、中短期地震危险性。这是利用大范围地下水震后异常研究大区域后续地震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4.
郭培兰  陈鑫 《高原地震》2010,22(3):23-29,6
通过对2005年10月27日平果4.4级地震的系统分析,积累该地区的地震地质、地震序列、地震前兆等资料,对地震预报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975-1987年期间,即主要是在第21次太阳活动循环期内的太阳爆发与全球地震活动性以及中子监测器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对整个循环期,而且对个别年份,都计算了地震释放玫中子监测器读数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在第21次太阳活动周期内的这一相关系数相当高,但与太阳爆发有关的磁暴时期1984-1985年相比,却又偏低一些。基于这些资料的分析,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说:中子监测器记录到的子流不仅有源于  相似文献   

6.
总结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兆或疑似前兆异常、震时同震响应及震后效应异常,并对异常的形态、变化幅度、持续时间及分布特点等进行分析,结合山东省地震地质构造对构造应力场的敏感区域做简要分析,对山东省地震流体数字化井网的监测能力、监测效果、布局及观测技术的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汶川8.0级地震氡观测值震后效应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耀炜  任宏微 《地震》2009,29(1):121-131
文中收集了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8.0级地震放射性同位素氡的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汶川地震氡观测值震后效应的特征。 结果表明, 氡震后效应的观测点大多沿着地震破裂带分布即在震源北侧的北东向与南侧的南北向, 变化以阶变上升型为主, 而且部分观测点发生了可能与氡射气浓度相关的水位或流量同步变化。 截止到2008年10月, 大部分产生震后效应的观测点已经恢复到原来测值状态, 但仍有少部分测点保持震后变化的的高值或低值, 甚至有的测点继续上升。 对氡震后效应的初步统计分析结果, 肯定了氡射气具有对地震波响应的特点, 也提出了研究地球化学组分变化与含水层动力过程的关系等问题, 这有利于氡的地震前兆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的异常及其震后效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前甘肃地区、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的水氡(气氡)资料,甘肃地区数字化改造后的水位和地温资料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这次地震前有部分水氡测点的资料存在明显的震前异常,而且变化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同步性很好。这些异常在恢复时间上无明显的规律。水位测点震后效应非常明显,部分水氡和地温测点也有不同程度的震后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和其它前兆资料基础上指出,1990年景泰6.2级地震前后甘肃东南部地区的区域异常具有变化速率小,起始时间不同步,异常反央的力学性质不一致等特征,其中以异常变化速率小了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地下流体远场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的动态观测资料,发现在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新疆北天山地区多个流体监测点的测项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地下流体地球化学预测出现高值异常、油气井震前发生井喷、地下流体水动态则出现同震振动效应和震后阶跃变化。最后,对比分析了新疆及邻区7级以上地震和6级强震群对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的影响,并认为强震的地下流体远场效应与震中距离具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介绍了永登5.8级地震引起的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和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同时,就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重建家园的经济预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估算。可供从事地震社会学的同行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印尼8.7级地震对辽宁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震后对辽宁省的数字化前兆观测和辽宁省及其周边地区的小震活动进行了清理研究,结果显示:①震后一个月内在东北地区小震活动明显有一个增强过程,可能与该地震的触发有关。②地下流体和形变观测都记录到清晰的同震震波、同震阶跃和震后震荡现象,出现了显著的前兆同震响应。表明尽管前兆观测不能像地震波那样可较充分地展示关于地震震源的信息,但仍可能反映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壳介质的某些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渤海地震序列及其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69年7月18日渤海海域(北纬38°20′,东经119°27′)发生7.4级地震,属主震-余震型。 区域地震活动分析表明,主震前出现小震条带、b值低等异常现象。研究重新校订的余震目录资料,发现余震空间分布具有随时间由横向集中、垂向扩散到横向扩散、垂向集中的过程,及b值高、P值大等特点。另外,对于渤海地震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同异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陈颙  陈凌 《地球物理学报》1999,42(03):351-352
最大地震的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中.在全球大陆的许多地方,由于缺乏详细的地质调查,已有的地质分析和构造类比等方法的应用面临着困难.本文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基于最大历史地震的概念,并引人核函数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种确定最大地震震级的新方法.利用不同的确定最大震级的方法所进行的危险性分析结果的系统对比研究表明,将本文方法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之中是实际可行的.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地质构造、地表形变等资料缺乏的区域,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震空间上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晓东  马文静 《内陆地震》1991,5(3):247-253
利用分维的概念和方法,对地震序列的震级不均匀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计算了一些典型地震序列的震级容量维D_o,并对部分序列进行了时空扫描。结果表明整个序列的D_o值可做为判断地震序列类型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1983年菏泽5.9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县发生5.9级地震。其地震类型基本属孤立型。这次地震有下列特点:无直接前震,余震次数很少且能量衰减快;余震震源位置集中且早期余震有成组成对出现现象;等烈度线畸变,内圈等烈度线有北东和北西两个长轴方向。本文还对这次地震的性质,破裂方式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王卫东  王平 《内陆地震》1999,13(1):25-31
利用陕西省地震台网及邻省地震台的P波被动资料求得泾阳MS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其节面Ⅰ应为该次地震的主破裂面,渭河断裂为发震断裂,主应力方向与华北地区应力场的方向一致,说明地震受华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与华北地区进入新的地震活跃期相应,可能预示陕西关中地区地震活动性将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8.
1998年3月19日阿图什6.0级地震震害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8 年3 月19 日新疆阿图什发生一次6.0 级地震。该震震中位于阿图什市哈拉峻乡以北约6 km 处,即φN40°10′,λE76°47′,震中烈度为Ⅶ度。哈拉峻乡和经济羊场的建筑物损坏为最甚,哈拉峻乡以北有滚石及小崩塌,无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地震震级和地震活动断层长度的关系讨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瑞树  冉洪流 《地震地质》1993,15(4):395-400
收集了中国大陆有关震级和地震活动断层关系的14个关系式,分中国东部、中国西部和中国大陆地区进行归纳,重新拟合得到3个地区震级和地震活动断层关系的综合结果,并给出不同震级对应±σ范围内地震活动断层长度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各类地震序列震级一频度客观分布的基础上,我们对45个地震序列的特征震级M0的普遍特征及差别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为地震预报探讨了一种可能的方法一用特怔震级M0≥2.0(或平均震级M≥2.1)作为地震预报的一个前兆性指标。同时还发现,当序列中主要事件超过7级以后,M0和M均限定在很小的震级域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