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GNSS自动化监测设备在滑坡位移监测应用中监测数据存在波动性,采用未经检验、处理的监测数据进行滑坡趋势分析会产生偏差影响,因此采用"四分位数法"对GNSS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划分内限,"甄别"异常值后,将进一步降噪后的GNSS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曲线拟合,进行长期趋势项与周期性趋势分析,并将拟合长期趋势函数曲线与规范变形曲线进行对比,进而判断滑坡体处于的变形阶段,而且通过对比不同GNSS监测数据的周期性函数曲线,可用以判断同一区域周期性影响因素对GNSS监测数据变化情况是否存在相似性,有助于提高监测预警分析的准确性.通过实例验证,通过上述方法对GNSS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曲线拟合,综合分析出滑坡体的变形趋势与周期因素的影响情况,取得不错的效果,为后续监测分析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三峡工程库首区分布着许多大型滑坡 ,在空间上具有丛集性规律。为探明滑坡空间上丛集性与线性构造关系 ,并查明线性构造的发育特征 ,采用了SPOT卫星像片线性构造解译及线性构造密度统计和失真指数分析方法。结果显示 ,滑坡密集区与线性构造的高密度区有较好的吻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含粗差的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在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平差的对象已从同类观测值扩展为同类不同精度或不同类多种观测量,且现在的测量手段早已不限于传统测量,这就不仅要研究不同类观测量参数估计的方法,而且还要研究如何准确地确定不同类观测量之间的权比,以提高平差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但由于粗差与随机模型误差的相互影响,使得平差结果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将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含有粗差的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方法,用于处理观测值含有粗差时的方差分量估计。 相似文献
5.
6.
高山峡谷区是滑坡灾害频发地区,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滑坡呈多发、频发态势。本文选择坐落于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的西藏江达县作为研究区,利用野外调查获取的85个滑坡数据,选取坡度、河流密度、地貌类型、降水量、距断层距离、道路密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岩性等8个稳定性影响因素,运用地理探测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1)按滑坡体体积划分等级,江达县滑坡主要以中、小型滑坡为主;按其稳定性划分,50%以上的滑坡处于稳定状态;按危险等级划分,以Ⅲ级、Ⅳ级为主;江达县滑坡主要沿河流与道路分布,全县地面调查发现85处滑坡全部分布于河流附近,其中71.76%的滑坡分布于道路两侧。(2)江达县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地貌类型、河流密度、道路密度和距断层距离,其贡献率分别为0.501,0.477,0.465,0.332;当影响因子两两相互作用时,因子解释力总是大于单个因子对滑坡稳定性的解释力,即当两种影响因子相互作用时,对于滑坡的失稳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巴东县第三高级中滑坡钻孔测斜数据资料,来研究滑带土所处深度和滑坡滑动方向。在数据分析中引入误差检验方法,认为测斜仪在地表浅部监测数据偶然误差大。结合滑坡抗滑桩人工开挖编录情况,发现了明显的滑带土,将测斜数据与实际观察的滑坡滑动方向及滑带深度进行对比,发现测斜数据揭示的滑带土深度和滑动方向与桩内发现情况一致,证明了深部位移监测数据与实际情况十分吻合。因此可以得出,测斜仪地表附近监测数据偶然误差较大,但对于揭示滑坡内部滑带的准确性高,肯定了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对滑坡滑带深度和滑动方向分析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9.
小块体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在锡铁山铅锌矿床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锡铁山铅锌矿床小块体重样品原始测定数据入手,运用数学地质中的回归分析,建立了本矿床的小块体重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矿床储量计算提供了科学参数。利用回归方程法计算小块体重进而可以推广到所有贱金属矿床的储量计算中。 相似文献
10.
以四川省北川县县城及周边为研究区,在研究区内进行了滑坡的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完成北川滑坡分布图。然后选择了坡度,坡向,高程,曲率,水系影响,断层影响共六个因子,采用了一种改进的逻辑回归模型(AutoLogistic)模型,在ArcGIS平台上进行了滑坡敏感性的评价。完成了滑坡敏感性分级图的制图并对评价的结果和现实滑坡的发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敏感性分级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淌里滑坡是三峡水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Ⅱ期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为地表位移监测及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同时开展长期地表宏观变形迹象监测调查。通过3a来监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各GPS变形监测点均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有变形。即2007年2月位于滑坡前缘的WS-74、WS-75点水平位移分别达到726.91mm及170.88mm,平均年变形速率分别为340mm和80mm;位于滑体下部的WS-75钻孔滑带位置变形明显。该钻孔在2005年5月由于深部位移变形超出测试量程而无法继续监测。在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20个月内,该钻孔滑带位置累计位移量达46mm以上,月平均变形率达2.3mm。以此变形速率发展,至2006年12月,滑带累计位移变形量将在100mm左右。滑坡的变形集中在滑坡的前缘地带及次级滑坡,从2003年至今,宝子滩崩滑体附近已有将近20×10^4m^3的崩塌堆积层滑入江中。目前滑坡处于匀速变形阶段,为不稳定状态,滑坡区内的4户18人和宝子滩民用码头的安全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04年云阳县滑坡监测数据和降雨量资料,统计了滑坡与降雨的关系。并以杨柳磅滑坡、裂口山滑坡为例,对其深部位移、地表变形与降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云阳县位于三峡西段,为地质灾害多发区。该县每年5月进入雨季,降雨次数增多,降雨强度加大。2004年暴雨有9次,每次都使滑坡出现了异常。特别是6月和9月暴雨,造成了地表较大的宏观变形。变形出现最多的月份与暴雨出现频次最多的月份相一致。随着降雨强度加大,滑坡数明显增多。研究表明当降雨量大于10mm以上时,就有滑坡出现裂缝、错台及深部位移;当降雨量在50mm以上时,滑坡异常的情况增多,甚至出现土流;平缓的地层在暴雨后易形成极大的孔隙水压力而导致滑坡活动;同时,由于页岩、泥岩遇水后易泥化、软化,产生了顺层滑动;大暴雨后,丰富的地表水渗入地下,突然增大的地下水使结构松散的堆积体含水量增加、岩土强度指标降低,造成了局部变形。由于受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滑坡体的规模与降雨强度大小没有明显的规律。根据宏观地质调查和钻探资料,裂口山滑坡、杨柳磅滑坡上部地层有超过15m厚的粉质粘土夹块石,下部地层有碎裂砂岩和泥岩。在降雨较大的情况下,水通过裂隙进入,使泥岩、粘土层变软,容易失稳。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区何家湾滑坡监测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研究了三峡水库区何家湾滑坡体空间形态、自然地理及地层岩性的基础上,从气象、水文、库区蓄水及水位变动因素入手,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根据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设计,结合何家湾滑坡的结构和变形特征,确定具体监测方法。对该滑坡进行了大地形变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及宏观监测。其中,大地形变监测数据分析表明:何家湾滑坡的最大变形量已超过2cm,且一直呈现增大趋势;地下水位、滑体深部位移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宏观监测亦未发现明显的新的变形迹象。通过分析监测资料并考虑到未来三峡水库蓄水,认为何家湾滑坡目前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滑坡体在饱水及水库蓄水后,将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结合滑坡体实际情况对滑坡防治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采用回填压脚支档为主、辅以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并建议加强数据远程传输的研究与实践,以解决目前监测效率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GPS在三峡水库区云阳县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概述了在库区云阳段建立GPS滑坡监测网的观测实践,以黄泥巴蹬坎滑体为例,介绍了GPS相对定位技术在云阳县滑坡的应用现状和进展。在采用GPS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宏观地质巡视的同时,还监测降雨量、地下水位、库水位及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通过多种监测方法分析,发现在雨季滑坡容易产生变形,非雨季变形缓慢。目前,雨季日变率均小于5mm,而在非雨季平均日变率小于1mm。认为该边坡处于缓慢变形阶段(警惕线)。此外,在巡视过程中,也发现了多条宽1~5mm、长度不等的裂缝和高度不等的局部错台。根据近2年所获得的观测成果分析,深部位移监测、GPS监测和宏观巡视的结果十分吻合,效果令人满意。文章还总结了在滑坡监测中消除GPS测量主要误差的对策。满足方便快捷的同时,在不同时段采集GPS监测数据,适当延长监测时段,每个监测点至少观测2h的要求。多方收集信息,尽量避开潮汐、太阳黑子等活动的时段进行GPS监测。 相似文献
15.
崩塌滑坡防治施工监测与治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施工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的目的和特点、监测方案布置原则,监测内容与监测方法等。指出防治施工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是整个监测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其监测方案布置应当统筹规划,区别对待。还以2个工程实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开展崩塌滑坡防治阶段的监测工作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最后,作者强调监测工作应贯穿于防治工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6.
用GPS技术研究三峡工程万州库区滑坡的稳定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三峡水库2003年建成蓄水后,库区水位将有大幅度的升高,可能引起多处滑坡等地质灾害。文章在概述了GPS相对定位技术的理论,应用现状和进展的基础上,讨论了在库区运用GPS相对定位技术开展滑坡稳定性监测与研究的有关问题。基于在重庆市万州库区建立GPS滑坡监测网的观测实践,总结了提高观测精度的几点措施,论述了GPS技术在滑坡稳定性研究中的有效性。最后,以吴家湾实验小学变形体为例,详细介绍了这一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初步分析了近两年所获得的GPS观测成果。 相似文献
17.
B.P. Wen A. Aydin N.S. Duzgoren-Aydin Y.R. Li H.Y. Chen S.D. Xiao 《Engineering Geology》2007,93(3-4):82-98
Slip zones of the large landslides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are commonly composed of fine-grained soils with substantial amount of coarse-grained particles, particularly gravel-sized particles. In this study, residual strength of the soils from slip zones of these landslides were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their index properties based on a survey of 170 landslides. It was found that laboratory-determined residual friction angle using gravel-free fraction of the disturbed soils from the slip zone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clay content, liquid limit and plasticity index. On the other hand, in-situ residual friction angle of these soils (i.e. including gravel fraction) showed very weak correlations with clay content and Atterberg limits, but was largely dependent on gravel and fines (clays + silts) contents, increasing with gravels and decreasing with fines, and displayed strong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the ratio of gravel to fines contents.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among the index properties, clay content and Atterberg limit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residual strength of the soils finer than 2 mm, but they are not appropriate evaluate the residual strength of the soils containing considerable amount of gravel-sized particles. For the latte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articularly the ratio of gravel to fines contents) appears to be a useful index. Additionally,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identifiable correlation between relative abundance of individual major clay minerals and residual friction angles of both gravel-free fraction of disturbed and in-situ soils, suggesting that influence of clay minerals on residual strength of these soils can not be simply evaluated based on their abundance. 相似文献
18.
20.
钻孔倾斜仪监测在塘角村1^#滑坡预警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塘角村1^#滑坡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Ⅲ期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为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同时开展地表宏观变形调查。2007年4月滑坡开始出现变形;其中滑体深部位移由钻孔倾斜仪监测,最早发现滑体变形,随后地表位移GPS监测滑体出现变形,同时滑体地表出现裂缝,滑体局部产生溜滑现象;文章通过滑体深部位移实测监测数据纵向分析,结合与其它监测方法(GPS)监测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印证,判断钻孔倾斜仪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阐述钻孔倾斜仪监测在塘角村1号滑坡预警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