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区域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武夷山成矿带浙江段22组变质基底、29组岩浆岩以及5个典型矿床矿石铅同位素数据分析表明:区内变质岩铅同位素具有明显上地壳源特征,不同时期岩浆岩铅同位素特征各有差异,但整体以上地壳源铅、造山带混合铅为主。研究区典型矿床的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以造山带(混合)铅为主,部分有更深源(下地壳或地幔)铅的参与。另外,矿石铅与燕山期岩浆岩铅同位素组成相近,燕山期岩浆作用可能为区域成矿主控因素,并提供了最主要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2.
接触交代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铅源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乾  潘家永 《地质论评》1994,40(4):330-339
本文研究的接触交代夕代岩型多金属(铜-铅-锌)矿床是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密切关系的矿床工业类型,传统上认为成矿物质是岩浆分异的产物。文中用矿石铅、岩浆岩铅及围岩铅同位素组成,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该类矿床矿石铅的三种来源,即单一的岩浆源,岩浆与围岩混合源及多元(三种以上)混合源,认为在运用铅同位素研究矿石成因时,既要研究矿石铅,也要研究岩浆岩长石铅和围岩(沉积岩)铅的同位素组成,并考虑  相似文献   

3.
代文军 《甘肃地质》2013,22(2):26-32
通过对矿床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并与矿区岩浆岩脉和围岩地层中的岩石铅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借以示踪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矿石铅与矿区岩石铅(灰岩和脉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较相近和较窄的变化范围,暗示铅可能属同一铅源。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及不同成因类型矿石铅的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中,显示出造山带铅、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岩浆作用铅特征,说明铅不是单一来源的正常铅,而是混合型多来源的异常铅。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赋矿地层和岩浆岩共同提供了铅源及成矿物质,但以岩浆为主,地层为辅,地幔铅参与了成矿。  相似文献   

4.
山东香夼斑岩型铅梓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夼矿床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斑岩型铅锌矿床,成矿母岩为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稀土元素呈现明显的Eu亏损,为地壳重熔型浅成、超浅成岩浆岩.矿床主要有用元素Pb、Zn、Cu、Ag、Au、S、Cd、Se、Te等均较高.矿床硫同位素δ~(34)S值靠近零,铅同位素组成表明矿石铅来源于岩浆,矿石铅与岩浆岩岩石铅组成一致,主要为上地幔来源的铅,有少量地壳铅参与成矿.H、O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成矿温度在230-350℃之间,方铅矿、闪锌矿单矿物微量元素显示出与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相同的元素组合.  相似文献   

5.
根据抱板金矿带的铅同位素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阐明了岩石铅与矿石铅的区别;认为矿石铅属于壳幔混合铅,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6.
哀牢山南段长安金矿床是三江造山带哀牢山成矿带南段大型矿床之一,就位于甘河断裂的脆性破碎带内,赋矿岩石以下奥陶统砂岩和碎屑岩为主。目前已知各地质体内黄铁矿的硫同位素δ34S值变化范围为-3.49‰~+3.57‰,峰值集中在+1‰~+3‰;矿石与其他围岩及岩浆岩脉的硫同位素组成的对比表明,成矿热液中硫最可能源自于地层,或者部分混染了喜山期岩浆热液中的硫。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为:208Pb/204Pb=38.722~40.649,207Pb/204Pb=15.604~15.813,206Pb/204Pb=18.788~19.761。结果显示其变化范围相对较小,说明矿石相对富集放射成因铅;矿石铅来源于成熟度较高的上地壳,显示矿床铅更可能源自区内的白云岩、碎屑岩、粉砂岩等沉积岩类。蚀变岩和岩浆岩类的铅主要显示出造山带铅源特点,暗示矿石铅源与矿区内岩浆岩相关性较小,应主要来自赋矿围岩。区内新生代岩浆活动为矿床的进一步叠加富集提供了热源和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物质来源, 探讨其成岩、成矿机制, 通过现场调查, 结合矿床地质成矿条件, 对矿区典型的岩浆岩、围岩及矿石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及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矿区岩体属中酸性岩, 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 源于深部, 上侵时受地壳混染, 具同源特征.不同地质体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 岩浆岩、矽卡岩和矿石为同一成矿系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矿区花岗岩产于火山弧环境.矿石硫同位素δ34SCDT值为4.4×10-3~11.0×10-3, 处于岩浆硫跟围岩混合硫范围内, 成矿物质具多源性.矿石铅同位素Th/U值范围为3.46~3.69, μ值为9.46~9.52, 均低于9.58, 介于地壳与原始地幔值之间, 反应矿石铅具深源铅和壳源铅特征.铅同位素特征参数示踪、构造模式示踪和Δβ-Δγ图解示踪的结果表明: 铅来源与岩浆作用有关, 以壳源铅为主并混合少量深源地幔铅.总结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 少量来源于周围地层.矿区岩体成矿演化过程复杂, 在岩体中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化, 在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铅、锌矿化, 及至后期热液作用形成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化, 是一个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8.
刘屯金矿床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体直接围岩为晚太古代混合花岗岩。区域上建平群大营子组为金的矿源层,金成矿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含金石英脉(矿脉)严格地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据硫同位素组成证明矿石、围岩、中生代侵入岩具有同一性,为幔源硫。氢氧同位素组成则显示了成矿溶液的多成因特征。矿石中铅同位素为古老的铅体系,与中生代岩体的长石铅属同一源地。通过时矿床成因的探讨,认为是"岩浆热源-混合热液"型复成因金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西石门金矿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成矿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自力 《地质与勘探》2011,47(6):1026-1034
西石门金矿位于阜平幔枝构造轴部,燕山期麻棚岩体的东南侧。本文对矿区及区域上部分金属矿床的硫、铅、氢、氧、碳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δ34S介于-0.3‰~+1.4‰,平均0.63‰,与区域上硫同位素组成相一致,均落入幔源硫范围,表明硫主要来自深源;铅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小,与区域上的铅组成相一...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盂恩陶勒盖矿床产于由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白云母斜长花岗岩组成的海西期盂恩花岗岩基的中心部位,矿体受东西向断裂控制。呈脉状。矿床主要有用组分为Pb,Zn,Cu,Ag,含Sn富In,Ga,Cd等分散元素,为一典型的多元素共生的多金属矿床。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赋矿的海西期花岗岩和矿区外围燕山期花岗岩的长石及全岩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显示出矿石铅既不是由这两期岩浆活动提供的,也不是来自这两期花岗岩的改造,矿石铅与不同期次岩浆岩铅的对比显示,矿石铅来源于地幔岩浆分异,矿区深部可能存在地幔来源的岩浆岩。  相似文献   

11.
燕山期偏碱性中性—弱碱性岩浆岩受区域构造控制,在塔儿山地区广泛发育,随其侵入活动的阶段性在岩石学、岩石化学方面表现为明显的前进演化规律.在四个侵入阶段中,第一阶段侵入的正长闪长岩是该区铁矿最主要的成矿母岩.岩浆受围岩中奥陶统镁质碳酸盐岩层间构造控制,多顺层侵入,有多个接触带且有多层成矿的可能,属夕卡岩型铁矿.成矿主要受岩浆岩、围岩、构造控制,而岩浆岩在成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岩浆岩的特征到对成矿的控制作用,综合磁异常提出了该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谢永富 《云南地质》2004,23(3):351-361
老厂坪子地区已发现十余个矿床(点),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及其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并受其双重控制。矿石品位较富,矽卡岩型和热液型成因,矿质来源于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及燕山早期岩浆岩。  相似文献   

13.
邵世才  汪东坡 《地质论评》1994,40(6):520-525
本文通过太华群,熊耳群和燕山期花岗岩等地质体的含金性评价,认为熊耳山蚀变断层岩型金矿床的的金等成矿元素大多来自太华群,且太华群是主要的矿源层,对矿床的硫,铅,氢,氧和碳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硫,铅及碳等成矿物质源于太华群,而成矿流体则主要为大气降水,可能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结合晚太古代至元古宙的区域变质作用,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和成矿时代,作者认为该类金矿床是一种复杂的改造型矿床,燕山期的构造-岩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了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内蒙古东乌旗查干楚鲁银铅锌多金属矿是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断裂构造控制的硫化物多金属矿床.晚古生代的火山—沉积岩地层,是该矿区重要的赋矿围岩,而燕山期富钾钙碱性花岗岩在时空分布上与金属矿床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冀东地区东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梁矿区位于冀东地区宽城凹褶束东南边缘。金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期火成岩与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部位,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矿区岩(矿)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铅主要来源于深部,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原生岩浆水;金矿床成矿温度125~305℃,成矿深度1.5km,成矿时代为燕山期火山活动晚期。认为在燕山期板块构造影响下,东梁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活化变质岩系,属岩浆热液型中低温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刘海田 《地质与资源》1999,8(4):209-216
河北省赤城县黄土梁金矿产于水泉沟-大南山碱性杂岩体内接触带,矿床受钾化正长岩及断裂构造双重控制.矿床具矿化带宽、规模大、贫硫化物、蚀变单一、矿石类型简单、埋藏浅、易采选等特点,是一处与海西期-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云南澜沧老厂地洼型银铅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澜沧老厂地洼型银铅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铅锌银铜主要来自地洼期隐伏岩体,其次是来自地槽构造层(围岩),其中火山岩仅可能提供部分锌;成矿时间为87~50Ma,形成温度为200~350℃;成矿热液为以金铜系列初始岩浆水为主,伴有大气降水掺加;铜与铅锌银不关联。该矿床不是地槽阶段海西-印支期的火山沉积矿床或远成中低温热液矿床,而是地洼阶段燕山晚期至喜山早期形成的与地洼隐伏岩体有关的中偏高温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18.
张乾  潘家永 《矿物学报》1994,14(4):369-372
本文以铅同位素组成为线索,讨论了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矿质来源,得出了该类矿床矿质的岩浆源、岩浆与围岩混合源及多源混合源三种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