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光 《河南地质》1998,16(4):281-285
参考了美国、日本研究机构对活动断裂的划分原则,以及中国对活动断裂的划分,提出了活动断裂的两种类型,即:突发性活动断裂和蠕动性活动断裂及其差异。作者对活动断裂在地震活动中的诱发作用和缓解作用,以具体数字作了分析比较,剖析了洋壳与陆壳的地震发震率的差异性。提出了蠕动性断裂可以缓解地震活动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沿海第四系与活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福建省沿海第四系分层进一步厘定,并根据其分布特点,拟定评价两地第四纪差异活动的标准。作者以闽江和九龙江北西(西)向断裂和纵贯金省的北东向断裂为界把沿海地带划分为六个断块,并认为存在一万至三万五千年间的活动断裂。以闽江为界北降南升,以九龙江为界北升南降,总体上西升东降,各断块内部以闽中和沿海差异活动显著,其中低级序的北西西及北东向活动断裂也多有发现。  相似文献   

3.
海底活动断裂的综合研究—以日本西相模湾断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第三纪盆地的裂陷过程具有幕式的特点。基于经典的单幕拉伸模型难以正确描述多幕裂陷过程,本文提出了多幕瞬时均匀拉伸的定量动力学模型。它可定量恢复多幕裂陷过程的盆地沉降和岩石圈的拉伸过程,预测深部软流圈顶面高度和深部热  相似文献   

4.
在具有盆地基底和未固结盖层的双层结构的盆地里,由于松散盖层对基底断裂应变的吸收,晚期发育的基底断裂在进入盖层后,应变会逐渐减小甚至消失,形成下部错动大、上部错动小的特点,本文把这样的后期断裂称之为逆序断裂。当基底断裂为走滑断裂时,逆序断裂具有双层空间构造样式,即在盆地基底发育主干走滑断裂、而在盖层优先发育另外走向的次级雁行断裂。逆序断裂在渤海湾盆地普遍发育,本文以歧口凹陷的张北断裂带和白水头断裂带为例(这两处断裂带都在下构造层发育北东向基底走滑断裂、而在上构造层发育近东西向盖层次级正断裂),运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沿层属性和垂直剖面,阐述了逆序断裂的发育特征和对地震反射剖面的识别。由于之前晚期的逆序断裂一般被当作早期同沉积生长断裂对待,本文希望能帮助重新认识渤海湾地区的区域断裂期次和构造发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人工地震反射剖面法对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近场区内的断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近场区内的断裂活动在晚更新世以来均已停止, 断裂活动将不会影响该电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人工地震反射剖面法对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近场区内的断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近场区内的断裂活动在晚更新世以来均已停止, 断裂活动将不会影响该电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断裂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上谈乌鲁木齐地区的活动断裂及该地区历史地震影响区的基本烈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乌鲁木齐市的城建设防对策浅见。  相似文献   

8.
江西深大断裂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栋 《江西地质》1993,7(2):146-155
  相似文献   

9.
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用地震方法探测城市直下型活动断裂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勘探技术,对于不同的探测深度需采用不同的排列长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道间距接收不但有助于准确确定断裂的空间位置,而且也有助于确定基岩断裂上断点的埋深,即采用小道间距接收,有利于综合提高地震记录的纵横向分辨率。结合北京夏垫活断裂的浅层反射地震探测结果,讨论了采用浅层反射地震技术探测城市活断层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湖北襄樊-广济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年在襄樊-广济断裂研究中获得的有关资料,对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断裂3个几何段自第四纪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断层切割地貌面、断层带物质的TL、ESR法年龄结果多集中分布在700~300 ka之间(平均值约500 ka),说明襄樊-广济断裂在第四纪中更新世早中期有过明显活动.历史及现今地震...  相似文献   

12.
西淋岗第四系断层探测及活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质雷达、氡气测量和释光测年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北部西淋岗断裂进行探测并界定了地层年龄。结果表明:在晚更新世期间,西淋岗地区发生了至少2次突发性断裂活动。第一次活动在距今4万a左右,断层上盘地块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单边倾倒,造成断层两盘产生了近55 m的断距,形成了第四系内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在距今2万a之后,断裂第二次活动,形成了地表所见到的053 m地层错动。此外,断裂上方土壤氡气异常峰值大于背景值3倍,这说明了西淋岗断裂具有活动性和潜在危险性,也改变了珠三角地区断裂为“蠕滑断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沙湾断裂是珠江三角州北西向的主干断裂。为了查清其第四纪活动性,我们进行了1∶5万地质地貌填图、断层活动年代测定、氡气测量、浅层地震勘测和联合钻孔验证及构造解析等工作。第四纪地貌与断裂的耦合性及历史地震情况说明,沙湾断裂目前仍有一定活动性;地质调查及勘测未发现断裂切割第四系,氡气测量结果表明断裂目前活动性中等以下,说明沙湾断裂目前活动性较弱;年代测量结果表明断裂在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前期活动性较强,晚更新世以后活动性渐弱,仅在南段南沙区大岗镇罗汉山发现晚于100 ka剖面。罗汉山构造解析实例说明三角洲局部地段仍受断裂活动控制处于拉张环境,但全新世以来活动性渐弱。综合研究认为,沙湾断裂目前仍有一定活动性,但活动性较弱。  相似文献   

14.
银川盆地位于南北地震带的北段, 是一个典型的新生代断陷盆地, 自西向东发育贺兰山东麓山前断裂、芦花台断裂、银川隐伏断裂和黄河断裂等四条主要活动断裂。该盆地中记载的历史最大地震是 1739年平罗8级地震, 其发震断裂一直存在争议, 最近研究认为可能是黄河断裂, 但是缺乏直接的古地震证据。本文通过对黄河断裂的地貌特征、几何分布、构造变形序列和地震活动等方面的研究, 发现黄河断裂可以划分为红崖子段、陶乐段、滨河段和灵武段。断裂总体经历了早期由东向西逆冲变形向晚期西倾正断层的转换, 构造应力场由NW–SE向挤压转变为EW向伸展, 转换时间为晚更新世末。通过断裂不同位置活动性分析发现, 黄河断裂在晚更新世末—全新世期间至少经历了5次古地震事件, 其地震活动间隔约为 3 000 a。其中滨河段的最新活动是在4 000 a以前, 而陶乐段的最新活动可能在(330±30) a BP之后, 对研究1739年平罗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冲沟、山脊等断错构造地貌的DEM影像资料和详实的野外踏勘,详细分析了昔格达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结果显示:断裂线两侧的河沟和山脊地貌呈"S"或反"Z"形或以多个首尾连接的"S"形雁列式斜列,断裂活动为左行左列式,断层上发育多个拉分盆地和断裂湖;该断裂最新活动时间晚于(12.83±1.09)ka,为全新世走滑活动断裂,倾滑分量不大,倾向总体西倾,且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速率约为1.70 mm/a;依据断裂线地震遗迹及断裂活动特征,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大致为10~12 ka或更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京平原南口—孙河断裂南段上、下两盘钻孔ZK17和ZK18的磁化率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识别出显著的米兰柯维奇沉积旋回,揭示出北京平原区第四纪古气候及沉积过程受到地球轨道力的控制。通过对初始年代格架下的数据曲线进行100 ka的短偏心率信号滤波处理并调谐至天文理论偏心率曲线,建立了精度为01 Ma的连续天文年代标尺,在此年代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目标断裂活动性精细探讨的目的。通过对比断裂两盘的沉积速率变化,可以识别出南口—孙河断裂第四纪以来6个相对较强的活动幕。其中早更新世存在4个明显的活动幕,活动周期具有04 Ma准周期的特点,第Ⅰ幕和第Ⅲ幕分别对应了青藏高原隆升期的青藏运动的B幕(26 Ma)和C幕(17 Ma),中更新世的活动特征则对应了“昆黄运动”,北京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与之有较好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右旋走滑的喀喇昆仑断裂(KK F)作为青藏高原的西部边界, 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陆内变形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KK F北段全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存在争议。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观测, 在喀喇昆仑断裂(KK F)的北段——新疆卡拉苏地区, 对KK F及其两条分支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现今发育的冰水扇被右旋错断和冰水扇上分布羽列式T张破裂等指示KK F右旋走滑的证据。采集了KK F控制的浅冰水湖相沉积中贝壳的AMS 14C样品, 获得年龄分别为(5.20±0.03) ka、(5.61±0.03) ka 和(9.95±0.04) ka。表明KK F北段晚全新世以来仍在活动, 其右旋走滑速率约为3.7 mm/a, 累计垂向滑移速率约为1.7 mm/a。据前人在KK F中部的研究成果, 推测KK F北段在卡拉苏地区由南东往北西右旋走滑速率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平潭岛外-乌丘屿段滨海断裂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滨海断裂位于福建沿海与台湾海峡盆地之间,呈带状分布。研究认为该断裂带为-深大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对其两侧的地质构造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平潭岛外-乌丘屿段高分辨多道地震的解释,发现该区海域不但断裂比较发育,而且活动时代较新,见有数个断点断过晚更新世地层。本文结合该区域内浅地层剖面与地质测年,综合分析断裂的活动时代,认为平潭岛外滨海断裂至少在晚更新世晚期仍处于频繁活动之中,甚至最新活动时代可能为全新世。  相似文献   

19.
徐建宇 《物探与化探》2016,(6):1103-1107
反射地震方法是当前探测城市地震活断层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在厚覆盖区探测效果较好.在浅覆盖区采用的接收排列长度较短,震源干扰波对浅层反射波干扰严重,且要求的分别率较高,应用反射地震方法探测城市活断层难度较大.北戴河鸽子窝断裂是秦皇岛—大连断裂在陆地上的一部分.由于该断裂为隐伏断裂,对断裂的倾向、断距、上断点和空间展布存在不确定性.为查明该断裂的空间展布形态、性质以及活动性,采用高精度浅层地震探测技术探测该断裂获得了十分清晰的反射地震图像,依据该地震剖面能够对第四系内部界面、基岩和基岩风化层及断裂构造进行解释,为钻孔联合剖面位置的布设、钻孔深度的设计以及断裂活动性的评价提供了依据.最后经高精度钻孔联合地质剖面证实,地震勘探方法反演得到的主要地层界面和断裂构造特征与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