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草鱼卵巢在第一次性周期内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鱼类性腺发育的研究,自1963年以来先后有Malone,Dixit,Basile,Eournier,Guraya等等,做过一些工作。但早在六十年代初期,我国即有一些单位对萆、青、鲢、鳙的性腺发育进行了研究。而对草鱼性腺在第一次性周期内的发育却研究得很不系统,特别是对江西省水域中草鱼卵巢发育的规律,尚无系统资料。家鱼人工繁殖的实践也表明:培育好亲鱼使其性腺发育到生长成熟阶段(即能进行催情的阶段)是人工繁殖成败的关键,现将我们的实验工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野生条石鲷精巢的年周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野生雄性条石鲷性腺成熟系数、肝重指数及性腺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条石鲷精巢的平均性腺成熟系数 (GSI)一般在0.19 %~10.56 %之间,繁殖期主要在5-6 月;HSI 的变化呈波浪型变化,1-3 月是逐渐在上升,从4-6 月逐渐 下降,7-8 月HSI 是上升的,从9月开始HSI 逐渐下降。条石鲷精巢为叶状结构,分为增殖前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 期,退化吸收期,系分批同步排精类型,芋期精巢非同步性非常明显,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同时存在, 到了后期,这种非同步性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3.
大泷六线鱼精巢发育的周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完善六线鱼的人工繁殖理论,采用石蜡切片,HE组织染色方法研究了性成熟野生大泷六线鱼的精巢结构和精巢发育的周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精巢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精小叶间有间质细胞(Leydigs cell),小叶内有支持细胞(Sertolis cell)及精小囊结构,其精巢的周年发育历程可分为:重复发育Ⅲ期,精子形成Ⅳ期,精子成熟Ⅴ期和退化吸收Ⅵ期。8月下旬开始生精活动的启动,生殖季节为11月至翌年1月份,2~4月份为退化吸收期,5~7月份为重复发育Ⅲ期。  相似文献   

4.
Bifenthrin(BF) is a pyrethroid insecticide that is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e, horticulture, and for residential purposes. However, few studies addressing 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BF on fishes are available.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F on testicular development in Sebastiscus marmoratus and to gain insight into its mechanism. After exposure to 1, 10 and 100 ng/L BF for 50 days, there was a reduced number of mature sperm and an abundance of the late stages of spermatocysts in the testes. The levels of 17β-estradiol and testosterone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BF exposure. The activity of caspase-3 was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fter BF exposure, TUNEL assay indicated that BF exposure resulted in the occurrence of apoptosis in the testes, which might be main reason for the inhibition of spermatogenesis.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广西北部湾海域钝缀锦蛤(Tapes conspersus)精巢周年发育情况、精子发生过程及成熟精子超微结构,本文采用组织切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技术对钝缀锦蛤精巢发育过程、精子的发生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广西北部湾钝缀锦蛤未见雌雄同体情况,观察的个体皆为雌雄异体。一周年的采样结果中,雌性个体138个、雄性个体102个,雌雄的性比约为1.35︰1。1年即为精巢发育的一个周期,发育时期可以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共5个主要分期。精细胞的发育可以划分为5个主要分期,即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成熟精子期。精子全长约59.27μm,属于鞭毛型,由头部、中部、尾部3个部分共同构成,精子头部呈圆锥型,由细胞核和顶体组成,顶体呈倒“V”型。电子在顶体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顶体前部电子分布少,后部分布多。中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5个圆形排列的线粒体和一个中心粒复合体。轴丝与质膜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尾部,轴丝的双联体微管结构横切面表现为“9+2”型。此外,本实验观察到少部分精子尾部呈双尾结构。  相似文献   

6.
生物胺对锯缘青蟹精巢发育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体注射和体外培养方法,以精巢指数、精巢生精小管的成熟节段比例和促雄腺B型细胞比例为量化指标,观察3种生物胺对雄性锯缘青蟹生殖神经内分泌的调控作用.活体注射实验表明:5-HT组锯缘青蟹精巢发育和促雄腺分泌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DA组精巢发育受到抑制,但促雄腺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影响;OA组与同步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离体实验表明:5-HT刺激了脑和胸神经团的分泌活动,从而促进促雄腺分泌活动;OA和DA对脑和胸神经团分泌活动没有明显影响.视神经节的生殖内分泌活动几乎不受3种生物胺的影响.本实验首次报道了体外条件下生物胺对雄性甲壳动物生殖神经内分泌的调控作用,支持了5-HT首先刺激脑和胸神经团分泌GSH,再通过促雄腺活动从而促进精巢发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位于甲壳动物眼柄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在调控甲壳动物的繁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证据表明“眼柄-促雄性腺-精巢”内分泌轴调控十足目雄性甲壳动物精巢的发育,但是该过程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切除雄性对虾的单侧眼柄对促雄性腺内胰岛素样促雄性腺素基因(LvIAG)和精巢内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切除单侧眼柄后,LvIAG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比较了眼柄切除前后对虾精巢的转录组数据,共有267个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明显变化。对精巢内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发现,多个参与性腺发育和内分泌调控的基因发生表达上调,如DoublesexDsx)、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juvenile hormone epoxide hydrolase,JHEH)、细胞色素P450酶系基因以及泛素化系统相关基因等。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结果一致,证实了转录组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对虾眼柄调控精巢的发育很可能是通过影响促雄性腺中LvIAG的表达,进而调控精巢内Dsx、JHEH、内分泌及泛素化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实现的。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甲壳动物精巢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甲壳动物的人工繁育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雄性牙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1年可达到性成熟,精巢属于典型的叶型结构。生殖细胞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发育阶段;精小叶间存在Leydig细胞,小叶内存在Sertoli细胞。牙鲆精子属于原始类型,可明显地区分为头部、中段和尾部,与大多数硬骨鱼类相似;精子头部无顶体,其内含有大小不等的囊泡,尾部具有典型的“9 2”结构。注射外源LHRH-A2或hCG,对牙鲆的精巢发育和排精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一次注射的外源在血液内很快被清除,或操作胁迫使血浆皮质醇含量升高抑制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功能。建议在进行牙鲆人工催产时,最好采用激素埋植法,在对亲鱼进行操作时,应将其麻醉,增加激素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切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精巢发育过程及精子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海月水母精巢发育分为四个阶段,即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排放期;海月水母精巢位于马蹄形胃腔内部,由两层外膜包裹的大量长圆形滤泡组成,性成熟后,滤泡内部充满精子,之后成熟精子汇集于滤泡腔排出体外。(2)海月水母精子全长约33.62μm,为原生型精子;精子头部呈长尖辣椒状,具顶体,核膜与质膜空隙较大,充满细胞质;精子中部主要由中心粒复合体和线粒体组成,且具有袖套结构,袖套内膜与鞭毛质膜相互融合,近端中心粒与基体垂直排列,基体的长轴与精子长轴平行,向后延伸形成尾部轴丝,线粒体以4个居多,呈圆环状排列,线粒体脊较明显;精子尾部细长,由质膜和轴丝组成,轴丝横切面为典型的"9+2"结构。  相似文献   

10.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金色小沙丁鱼精巢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瑁  杨圣云  陈明茹 《台湾海峡》2000,19(1):17-21,T001
金色小沙丁鱼精巢发育分为6期,精巢属于典型的叶状精巢,每一精小叶内有许多结缔组织纤维束将生殖细胞与精小叶壁联系起来。每一纤维束上连接的生殖细胞的发育都是同步的。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金色小沙丁鱼雄鱼1a至少生殖2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海仿对虾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仿对虾属(Parapenaeopsis)是暖水性的中小型虾类,全世界共报告18种。在我国只分布于山东半岛以南浅海区。本文根据我所自50年代以来在中国沿海所搜集的材料,共发现7种,其中有2个新种,除对新种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和比较外,对存在混淆的种作了区分,对其它种的特征也作了简要的记述。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紫菜体细胞发育与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研究了紫菜体细胞的发育与分化。根据体细胞后代的形状、有无假根、颜色、色素体形状、细胞大小和排列方式以及最终分化趋势等,墰紫菜体细胞分8种发育类型。各种发育类型的百分数与藻体的日龄、大小及部位有关。日龄、体长越长,正常苗百分数越低,畸形苗和细胞团的百分数越高。随着藻体部位的上移,正常苗和畸形苗百分数下降,细胞团百分数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何海琪  孙凤 《海洋与湖沼》1992,23(5):555-560
磷酸酶,又称正磷酸单酯水解酶,是一种能催化各种含磷化合物水解的酶类,根据它们起催化作用的最适pH特性,又可分为酸性磷酸酶(EC 3.1.32)和碱性磷酸酶(EC3.1.31)两类。磷酸酶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体内,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解毒体系,并且在动物机体的骨化过程及在磷化物和其它一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通过催化磷蛋白的水解,磷酸酶在细胞调节过程中也具有一定作用。尽管磷酸酶的研究有很久的历史,但绝大多数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陆生的高等脊椎动物哺乳类身上。在无脊椎动物体中这方面研究的很少,而有关甲壳类动物磷酸酶的研究文献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4.
几种污染物对草鱼细胞SC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0月—1988年6月期间,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ZC-7901细胞株和1龄稚鱼作实验材料,选5种金属盐和4种农药作水体环境的污染物,对培养细胞和稚鱼进行处理,观察培养细胞和鱼体内肾细胞SCE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每毫升培养基中分别含有104×10~(-7)mg的Cr~(6+),112×10~(-7)mg的Cd~(2+),74.9×10~(-7)mg的As~(3+),20l×l0~(-6)mg的Hg~(2+),207×10~(-4)mg的Pb~(2+)及216×10~(-4)mg的敌百虫等污染物,都能诱使培养细胞的SCE明显增加;稚鱼在每升分别含有15×10~(-7)g的Cr~(6+),15×10~(-7)g的Cd~(2+),13×10~(-7)g的Hg~(2+)的池水中喂养40天后,体内肾细胞的SCE也见增加;但是三环唑、甲胺磷、呋喃丹对细胞的SCE没有影响。本文认为,能够引起草鱼SCE变化的污染物的浓度,应该作为今后制定水质标准的参考;同时,草鱼培养细胞和体内肾细胞SCE的检测技术,可以发展成为一种监测水体环境污染的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真马尾藻亚属SubgenusSargassum刺托组SectionAcanthocarPICAE团伞托序亚组SubsectionClmerulatae扁托系SeriesPlatycarpae的种类研究过程中,发现该系新种4个,它们是永兴马尾藻SargassumyongxingenseTsengetLusp.nov..模式标本于1958年3月8日由郑树栋采自西沙群岛永兴岛,模式标本号AST58-4012;三亚马尾藻SarsassumsanyaenseTsengetLusp.nov,模式标本于1976年4月15日由曾呈奎、周显铜采自海南岛三亚市大东海,模式标本号AST76-1972;大洲马尾藻SargassumdazhouenseTsengetLuspnov,模式标本于1957年6月间日由郑树栋、夏恩湛采自海南岛三亚市大洲岛,模式标本号AST57-5615;巨囊马尾藻SargassummegalocystumTsengetLusp.nov,模式标本于1957年6月12日由郑树栋、夏恩湛采自海南岛三亚市大洲岛,模式标本号AST57-5616。4种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真马尾藻亚属SubgenusSargassum刺托组SectionAcanthocarpicae宾德系SeriesBinderiana斯氏种群SpeciesgroupSwartzia的研究中,发现该种群新种4个,它们是原始马尾藻SargassumprimitivumTsengetLusp.nov,模式标本于1992年4月10日采自海南省文昌县,模式标本号AST92-0296;海南马尾藻SargassumhainanenseTsenget,Lusp.nov,模式标本于1955年3月25日采自海南省文昌县清澜港,模式标本号AST55-0714;文昌马尾藻SargassumwenchangenseTsengetLusp.nov,模式标本于1958年6月22日采自海南省文昌县,模式标本号A5T58-6059;微小马尾藻SARGASSUMPUSILLUMTsengetLusp.nov,模式标本于1955年4月28日采自广西涠洲岛,模式标本号AST55-1973。  相似文献   

17.
以草鱼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10天暴露实验,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抗氧化酶的影响。急性毒性实验表明,SDS对草鱼的96hLC50为5·2mg/L。亚致死浓度SDS暴露可导致草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发生变化。在所有受检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在暴露初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但随着SDS浓度升高和暴露时间延长,酶活性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提示SDS暴露所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实验还显示两种抗氧化酶在草鱼各组织中的分布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肝脏SOD和红细胞GSH-Px活性较高,易于检测,且对SDS胁迫敏感。这些结果表明,SDS暴露对草鱼具有一定毒性,对抗氧化酶活性亦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虎斑乌贼( Sepia pharaonis )胚胎发育及孵化历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道海 《海洋与湖沼》2012,43(2):394-400
采捕虎斑乌贼野生卵群进行室内培育,采用显微成像系统,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特征。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卵长径(30.7±2.4)mm,短径(13.4±1.3)mm,胚胎发育过程共分为卵裂、囊胚期、原肠期、器官芽原基出现、眼色由无色到黑色等30期,探讨了主要器官(眼、漏斗等)的发生变化过程。在胚体生长期间,胚体长度随时间逐渐增加,而卵黄大小则随之减小。从7—20d,胚体长度由2.5mm增至11.3mm,而卵黄直径由8.9mm减至4.5mm,胚体与卵黄长度比例由0.28增至2.51。在水温(23±0.5)℃,盐度28,pH7.41条件下,孵化高峰期为20—24d,孵化率为85.3%,初孵乌贼幼体平均体长(13.5±0.3)mm,平均胴体长(8.6±0.3)mm,平均体重(0.18±0.02)g。  相似文献   

19.
对历年来采集的马尾藻标本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该属的荚托系有新种6个,它们是:上川马尾藻、灌丛马尾灌、灌木马尾藻、广东马尾藻、龙舌兰马尾藻、雷州马尾藻。分类标本于1953年3-12月、1987年4月分别采集于广东、广西沿海。模式标本均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