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高速公路修建中滑坡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地质灾害是山区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地质灾害灾种之一,本文通过太长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滑坡地质灾害对公路隧道的破坏以及对人员造成的伤害,阐述滑坡破坏机理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采用多指标评判打分法对铜川市区滑坡逐一进行了危险性综合评价,旨在为该区滑坡的预测与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某高速公路滑坡的数值模拟及后缘坡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1#滑坡(K120 085~K120 169)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指出沿线区存在很多因修建公路引发的工程滑坡问题,然后采用边坡稳定性FLAC/Slope分析软件,对滑坡滑动前、后工况下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滑移后的后缘坡体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剪应变率云图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滑动后的后缘坡体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又形成了新的滑坡体.  相似文献   

4.
依据三峡库区滑坡勘察设计的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结合本次勘察的实际情况,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并进而进行稳定性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泸(定)石(棉)高速公路沿线断裂构造发育,地震频发,造成区域内历史地震诱发的滑坡数量多且规模大,然而这些地震滑坡体表面生长大量植被,传统调查难以高效查明地震滑坡分布位置及发育规律。为了减少地震滑坡对公路建设带来的安全隐患,首先以高精度机载LiDAR数据对地震滑坡进行了识别,并通过野外复核验证识别的准确性;其次利用高精度机载LiDAR影像对地震滑坡的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地震三大因素(6个因子),对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机载LiDAR技术能够有效地发现植被层下的地震滑坡,在泸石高速公路沿线共识别出地震滑坡23处,野外复核验证精度达100%;通过对控制地震滑坡空间分布的6个因子的分析,得出与断裂构造和地震相关性最高。研究结果为植被茂密山区高速公路的滑坡识别调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并为泸石高速公路滑坡灾害防治与风险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准确评价滑坡-隧道相互作用及稳定性,采用合理的病害防治方法,对保障公路顺利完工具有重要意义。以香丽高速公路昌格洛滑坡为例,利用现场地质调查、钻探等方法查明了滑坡成因机制以及变形特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昌格洛滑坡在天然、降雨和开挖等工况下的空间应力应变特征以及稳定性变化,研究了隧道与所穿越滑坡之间的相互作用,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病害防治方案。结果表明:昌格洛滑坡在自然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隧道开挖难以引起滑坡整体失稳,但会诱发滑坡局部变形,受滑坡体变形影响,穿越滑体的隧道部分将产生拉伸-剪切变形;降雨严重恶化滑坡稳定性,导致滑坡失稳,进而使穿越其中的隧道失效破坏。原选线方案面临风险巨大,最优防治方案为线路东移绕避,使隧道从滑面以下穿过。研究方法和成果可为香丽高速公路类似病害的防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已有滑坡敏感性研究中对评价指标的选取可以归结为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植被、人类活动等方面,这些因子指标来源不一,在缺少数据资料地区难以完整收集。针对这个问题,考虑到目前DEM数据的广泛可获得性及其对滑坡评价的重要性,本文仅利用DEM数据及其派生因子,研究土质滑坡敏感性评价的可行性。研究中把评价因子分为2组:第1组数据仅由DEM派生,包括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曲率、水流强度指数(Stream Power Index, SPI)、沉积运输指数(Sediment Transport Index, STI)、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TWI);第2组数据作为对照组,除了包括上述DEM派生的8个因子外,同时加入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年均降雨量因子。本文分别选取逻辑回归模型和证据权法,基于上述2组评价因子,以德化县为例对比2组因子评价结果,利用第1组和第2组数据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结果精度分别为73%和83%。结果表明,仅利用DEM数据进行土质滑坡敏感性评价方法可行,可以为缺乏资料区滑坡敏感性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简要地阐述了桂阳县东塔景园建设项目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现状成因。根据现场调查勘探,利用滑坡数学模型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及评价,提出了该滑坡的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研究浙江省玄武岩台地地区滑坡与土壤发生学类型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滑坡主要产生在棕泥土 (新明系 )和棕泥田 (城塘系 )土壤上 ,有时也发生在黄粘泥 (大岚系 )土壤上。但是 ,在这个区域内很少有滑坡发生在红粘泥 (沈塘系 )和山黄粘泥 (项白山系 )上。发现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以奉节新铺下二台滑坡为例,基于GPS位移监测数据、裂缝数据、降雨量及库水位等多源数据,总结分析了大型古滑坡的复活规律,引入滑坡中长期预报模型,实现了以季度或月份为时间单位的跨水文年滑坡位移预测,并通过岩土体蠕变压缩模型,验证了推移式滑坡后缘裂缝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降雨是下二台滑坡变形的主导因素,滑坡变形使得滑体产生裂缝并成为降雨入渗通道,加剧了岩体破碎与软弱层软化,降低了滑坡稳定性,集中持续降雨可使滑坡失稳破坏;(2)通过模型预测值与地表监测数据的比较,将年降雨量作为滑坡中长期预报模型中的主控因素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且有助于提高滑坡中长预报精度;(3)推移式滑坡后缘裂缝由滑坡推移式位移和岩土体压缩形成,引入蠕变压缩模型计算的裂缝宽度并和监测数据的比较说明,蠕变压缩模型非常适合该类边坡,同时应用岩土体蠕变压缩模型反推得到岩土体平均变形模量,判断岩体破碎程度,可以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后续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量模型和数据标准化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川曲山-擂鼓片区为研究区,将坡度、坡向、高程、地层、距断层的距离、距水系的距离和距道路的距离作为该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模型计算了各项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值,并运用4种标准化模型对信息量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由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在GIS中将权重值和各评价因子的标准化信息量值,进行叠加计算得到区域滑坡总信息量值,并基于自然断点法对其进行重分类,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极低易发区5级易发区。将基于4种标准化模型和信息量模型得到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最值标准化信息量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07,高于其余模型的AUC值,说明最值标准化信息量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效果最好。极高易发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20.03%,离断层和水系较近,主要分布地层为寒武系、志留系和三迭系。研究结果可为区内滑坡风险评价和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尖点突变模型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再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GM(1,1)模型和支持向量机等方法为基础,构建滑坡变形预测模型。以变电站滑坡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点的突变特征值均大于0,即处于稳定状态;所得变形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均较小,验证了本文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外推预测,发现滑坡变形仍会进一步增加,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14.
玄武岩台地型滑坡是一种特殊的滑坡类型,此前对其稳定性的研究较少。以嵊州市地雅园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评价,首先基于详细的地质资料采用三维模拟软件进行了建模;然后基于P-Ⅲ型分布曲线确定了降雨重现期,分别采用岩土软件MIDAS进行了滑坡稳定性模拟与三维运动模拟平台DAN3D软件进行了滑坡影响范围计算;最后对影响地雅园滑坡稳定性的因子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对地雅园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不同,最不利工况为百年一遇降雨工况,此时滑坡稳定性系数为0.946,破坏概率为65.25%,影响范围最大增加了36.83%;内摩擦角和降雨是影响地雅园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子。分析原因认为玄武岩台地型滑坡稳定性主要与硅藻土滑带、节理裂隙面的发育情况、降雨入渗滞后性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滑坡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交城舍堂滑坡区域地质资料及勘察成果分析,将舍堂滑坡的成因归纳为三方面:一是地质环境条件是滑坡形成的基础;二是水文地质条件是滑坡形成的关键;三是人类工程活动加速了滑坡形成。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对舍堂滑坡危险性评价,现状为极不稳定状态,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危险性大",必须进行治理并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6.
中石村滑坡滑体主要为含碎石粘土,滑床为泥盆系中统吴家坊组石英砂岩、炭质板岩,通过对滑坡的特征分析及稳定性评价,为山区同层位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提高减灾防灾工作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易发性评价是区域滑坡灾害风险预警与稳定性分析的基础,针对乡镇尺度的大比例尺精细化滑坡易发性评价,传统基于水文学和地貌学的斜坡单元划分方法难以满足评价精度。针对以上问题,以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为实例验证对象,形成了适用于精细化评价的改进斜坡单元划分方法。首先从斜坡地质环境孕灾规律出发,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物质组成、斜坡结构和灾害类型的均一性要求,提出了基于斜坡地质环境一致性的改进斜坡单元划分方法,选择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为实例验证对象,并与水文分析法、曲率分水岭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改进斜坡单元法划分的评价单元大小均匀性较好,未出现细碎单元或畸形长条状单元;(2)评价单元的总体形态特征更为合理,形态指数集中在1~2之间,呈现圆形或正方形斜坡形态;(3)改进斜坡单元划分的结果与已有灾害边界范围的叠加重合度最高,能更好地体现滑坡易发性评价或稳定性分析物理意义。研究结论对提高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准确性与精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时,不同的超参数设置往往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采用贝叶斯算法对4种常见机器学习模型(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随机森林RF)的超参数进行了优化,探索了该算法对滑坡易发性机器学习模型的优化效果。以湘中地区4县(安化县、新华县、桃江县和桃源县)滑坡易发性评价为例说明该算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基于滑坡历史编录,确定研究区内1 017个滑坡点,并选定15个滑坡影响因子,以此构建滑坡易发性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对4种机器学习模型的主要超参数进行了优化,依据优化后的超参数建立了4种优化模型,并使用AUC值等指标来比较其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经超参数优化后的4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性能均有所提高,且基于贝叶斯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9.
红层在我国分布广泛,其边坡稳定性是工程建设中经常面临的问题。红层通常孕育顺层缓倾滑坡地质灾害,具有规模大、隐蔽性强、成灾机理多样等特点。本文以醴陵市鸭塘水库滑坡为例,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水库长期渗水是该滑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稳定性与后缘裂隙贯通率、滑带泥化率及后缘裂隙充水高度密切相关,超过临界值,坡体将会失稳。对以后红层区库区选址、设计蓄水位确定、防渗处理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三峡库区秭归-巴东段为例,将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引入到研究区的空间尺度分割方法中,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构建GWR-PSO-SVM耦合模型,完成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并与传统的PSO-SVM耦合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特定类别精度分析、总体预测精度分析和曲线下面积分析中,本文方法评价效果均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