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GIS的地理信息分类编码是在概念水平上解决空间信息分层组织与属性数据库结构设计的重要方法。该文从地理实体、地理数据与地理信息概念角度 ,探讨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对象的本质特征 ;简要分析大多数商品化GIS软件中属性数据的表达方式 ,指出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实质上是从GIS数据组织的概念层次上对属性信息的分类分级 ;提出地理信息分类粒度概念 ,并建立地理信息分类模型 ,列举了在不同视图下的粗粒地理信息分类方案和代码用途 ;提出并讨论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以及国内长期以来难以形成地理信息分类标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面向GIS的地理信息分类编码是在概念水平上解决空间信息分层组织与属性数据库结构设计的重要方法,该文从地理实体,地理数据与地理信息概念角度,探讨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对象的本质特征;简要分析大多数商品化GIS软件中属性数据的表达方式,指出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实质上是从GIS数据组织的概念层次上对属性信息的分类分级;提出地理信息分类粒度概念,并建立地理信息分类模型。列举了在不同视图下的粗粒地理信息分类方案和代码用途;提出并讨论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国内长期以来难以形成地理信息分类标准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国家自然地图数据库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澈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Z1):52-62
本文着重研究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建立“国家自然地图数据库的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分类原则和子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编码方案、分类原则、编码标准和专题编码的结构,同时描述了建立“国家自然地图数据库”的技术路线、地理数据组织、元数据库及数据字典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理要素的资源与环境数据的组织方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陈常松  何建邦 《地理学报》1999,54(4):373-381
建立资源与环境信息的分类体系及其在分类基础上的编码,是建立空间型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中用以标识资源与环境信息的主要方法,但是研究表明,建立在对资源与环境信息本身分类的基础上编码只适合于专题信息系统的建立。综合性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一种综合性信息服务系统,其设计必须从数据的可共享性出发,采用基于地理要素的方法。本文在介绍了国外有关基于地理要素方法的基本概念后,结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对地理要素概  相似文献   

5.
信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已迈入了信息时代,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有力地推进了信息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信息密集型产业。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信息科学正在向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发展。旅游信息作为旅游信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分类体系与编码的探究已刻不容缓。在深入分析旅游信息概念的基础上,探寻旅游信息发展的理论支撑,进行旅游系统分析,构建了旅游系统模型;从系统内部信息、系统外部信息和时空信息3个维度,提出旅游信息多维分类体系,建立立方体分类模型;最后,对分类信息进行编码,构建了3段16位编码框架结构。研究成果对旅游信息应用数据库、各类旅游应用系统、数字旅游以及旅游信息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字林业信息分类和编码是林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论述了林业信息的基本概念、内容特征和分类编码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为建立数字林业技术规范体系的数据采集、数据库设计、管理和数据共享服务的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  相似文献   

7.
国家资源环境信息共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与共享平台建设,包括自然要素、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属性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实体建设和全球数据库空间集成;模型研究与模型库建设;资源环境元数据管理、数据压缩、数据安全、软件研制;建立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网站.此项研究将开发出Internet环境下高效、安全的数据集成和空间信息共享、知识传播的网络化运行系统,将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提供资源环境领域的时空数据平台,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地球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地学信息产品的概念和内涵、类型与组成、特征的基础上,以中科院资源环境数据库项目中的若干信息产品为例,首先深入研究了地学信息产品的几个理论问题,即价值取向、信息加工深度与增殖潜力、最佳地学信息存储和表达模式,以及地学信息产品的著作权、制作权和版权;其次,讨论了地学信息产品开发和研制中的若干技术方法问题,包括地学信息的采集、提炼和派生,地学信息的多重表达,地学信息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地学信息的共享、传播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模型与方法元数据及地理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元数据标准业已产生,但对于数据使用十分重要的模型与方法元数据尚未有完整的描述,本文提出并分析了模型与方法元数据的概念与内容,同时针对近年提出的地理信息服务,提出了模型与方法元数据的服务模型,以实现对模型与方法的有效管理与分发服务,并得出在资源环境信息系统中基于模型与方法元数据的地理信息服务是切实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发展电子地图集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英杰  余卓渊  严虹  张燕 《地理学报》2001,56(Z1):64-72
在制定了中国区域发展的综合分类指标体系及其编码体系的基础上,按国家级、省区级、地市级、市县级和城市体系内部,分别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尺度和不同规模的时间系列空间数据库和区域发展专题数据库(人口、经济、城市、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反映和揭示了中国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构、地域组合、资源品质、开发条件和发展前景.通过电子图集系统,对中国区域发展及其相关信息进行j登录、分类、存贮、查询、检索、统计、制图、分析、评价、管理和输出.图集采用地图、文字、图表、数字、影像等多媒体信息集成,多形式、多介质、多功能、全方位和动态地反映中国区域发展基本现状.可为各级领导机关和中国区域发展管理和研究部门分析和掌握中国区域发展现状,及时制定开发保护措施和长远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科学管理和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地理学的许多理论和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集群理论提出的挑战以及赋予其的新活力。本文结合统计数据、企业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数据,以37个实地调研的产业集群为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产业集群空间组织的演变及延伸。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演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和媒介,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集群空间组织变革过程中既有集聚又有扩散。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四种模式,即网络式集群"、信息港"式集群、虚拟集群、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2.
13.
都市圈规划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都市圈作为一种创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领域,为经济学界、规划学界及其他相关学科所关注。本文系统的讨论了都市圈的定义、特征及基本理论问题,阐述了都市圈的城市、产业、空间结构等要素的研究概况,分析了都市圈规划与管理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探讨都市圈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院与日本、以色列、墨西哥、美国、奥地利、埃及、韩国、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合作的关系,其中与日本鸟取大学的科技合作长达15年。近几年来,我院在对外交流和引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合作面和合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城乡统筹研究进展及其地理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统筹是中国当前针对城乡问题提出的美好愿景,其实现过程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地理学因其区域研究方面独特优势成为城乡统筹研究的重要学科.总结了国外城乡关系的发展过程、经典理论、研究特点和新趋向,国内城乡统筹研究现状、发展目标及主要研究特点;评析了国内外地理学有关城乡统筹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正> 葛藤[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是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也叫野葛、葛麻藤、粉葛藤等。在我国除新疆、西藏外,各省区均有野生分布。俄罗斯、朝鲜、日本、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也有广泛分布或栽培。  相似文献   

18.
水菱镁石和斜方云石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如新 《盐湖研究》2009,17(3):63-68
对水菱镁石(3MgCO3.Mg(OH)2.3H2O)和斜方云石(3MgCO3.CaCO3)的开发与应用做了评述。内容包括简史、物化性能和开采加工,以及在氧化镁、重质碱式碳酸镁和镁质阻燃剂制取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 全世界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5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6.8%,年均水土流失量260亿吨,其中,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年水土流失量在50亿吨以上。水土流失使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损害。据估计,中国由于水土流失每年损失土地约13.3万公顷,  相似文献   

20.
中尼口岸作为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的窗口,其贸易和交通发展是中国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的重要支撑。论文探讨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的耦合协调机理,运用评价指标体系法和可达性模型分别评估中尼口岸的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跨境交通可达性,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10—2019年中尼口岸贸易可持续性与跨境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 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复合系统是一个具有交互耦合关系的有机整体,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高水平同步发展是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耦合协调的关键。② 中尼口岸贸易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偏低,贸易流量是中尼口岸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中尼口岸的跨境交通可达性提升缓慢,樟木口岸的跨境运输优势明显。③ 中尼口岸贸易与交通发展的耦合协调整体处于中度失调状态,贸易滞后于交通发展,交通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有限。为了推进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的耦合协调发展,应当充分发挥中尼口岸的货运职能,大力发展尼泊尔转口贸易,打通南亚大市场。加快建设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远期打造新通道以发挥樟木口岸大宗货物运输功能;利用直升机发展普兰(斜尔瓦)口岸的“神山圣湖”旅游经济,促进口岸贸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