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产业结构贡献统计的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1951—2012年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差异和2002—2012年广西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受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不同政策手段与方式的影响,在时间上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呈两阶段波动收敛,在空间上三大经济区呈自西向东梯度推移的规律性变化,因受二产不断增加因素的影响,14个城市间产业结构变动过程差异显著,且三大经济区和14个城市的经济政策使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呈反向变化。后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开放统一要素市场,促进要素资源流动,构建分工合理与布局科学的产业体系,逐步以间接调控方式并遵循市场规律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应成为国家从宏观层面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时需要考量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结构变动是旅游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以华东地区为案例地,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02~2012年华东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率呈现波动性下降的趋势,其中2002~2007年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贡献处于平稳态势,2008~2012年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2006、2009、2012年华东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在空间上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学波  于伟  张亚利  宋金平  王振波 《地理学报》2018,73(10):1985-2000
空间结构视角下的典型地区内部经济增长时空分异是近年来学界持续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构建的地区经济增长时空分异研究的理论框架,针对京津冀地区核心—外围结构的3类地区,将地区经济增长与经济水平指标相结合,使用相关统计变量、地统计分析方法以及面板多元回归模型对京津冀地区1994-2014年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及近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① 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速往往伴随着经济总差异的扩张;地区分组组间差异是总差异的主体成分;地区分组组间差异和京津冀地区经济总差异呈扩张趋势。② 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可划分为经济增长空间扩散—地区差异总体收敛、经济增速减缓且空间集聚—地区总差异扩张、经济波动增速并空间扩散—总差异波动上升、经济增速减缓并再次空间集聚—地区经济差异波动缓慢增加等4个阶段。③ 当前,经济增长的空间辐射主要表现为一级核心地区对邻近二级核心地区的带动作用,向外围地区的扩散尚弱。④ 核心与外围不同类型地区的参数估计存在显著差异,这体现了不同类型地区经济结构的梯度差距。  相似文献   

4.
非洲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以空间地理区位划分的五大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泰尔指数对南非、北非、中非、西非和东非地区的进行差异性研究,结合各地区产业结构,分析区域经济时空变化的原因,发现:1)2004年~2012年,非洲区域总体经济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年际变化呈现出"减—增—减"的波动;2)区域内差异是影响区域总体差异的主导因素,其中南非地区内部差异贡献最大;3)各地区国家之间产业结构的差异与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5.
选择中国内地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地区经济基础差异,将其划分为经济高水平区和经济低水平区两类,运用C-D生产函数,构建2003—2017年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经济基础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①经济高水平区与低水平区城市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研究期内低水平区的空间相关性呈不断上升趋势,高水平区的空间相关性则趋于平稳。②经济高水平区与低水平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均能显著促进区域内经济水平提高,同时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③与低水平区相比,经济高水平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高水平地区更容易实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④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发现高产出弹性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三大中心性区域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地区。  相似文献   

6.
运用平均数指数分析法,利用江苏省各市2000—2011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从业人员增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空间分异现象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在2000—2011年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不能盲目依靠产业结构调整。最后,对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工业经济时空差异及增长趋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晓  陈雯  王丹 《地理研究》2010,29(7):1305-1316
区域经济差异与趋同是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对于工业经济的差异与趋同研究却少涉及。文章从江苏省县域层面选取工业经济的相关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及β趋同检验对江苏省工业经济就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差异与趋同作不同角度的分析,并对导致工业差异与趋同的主要影响因素作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研究区工业经济存在趋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趋同的速度有所降低,并与总体差异缩小的幅度降低相一致;地区间的工业差异变化波动,且在波动中略有增长趋势;地区内部差异以苏南最大,苏北最小,趋同特征则是"发达地区趋同快,欠发达地区趋同慢"。引起差异与趋同变化的主要因素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新增固定资产投入、人才技术和交通运量等条件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8.
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生产函数模型对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效应估计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能够很好拟合样本数据的特征,传统回归模型存在局限;建设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贡献程度小于资本和劳动力,投资驱动仍然是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分区域看,上游地区建设用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鉴于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提出合理引导建设用地扩张和维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传统统计方法和ESDA方法,在Arc GIS和Geo 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及影响因子三个方面对2000年以来成渝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城市群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在波动中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内经济高值集聚区相对稳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总体呈东-西向格局、经济重心逐步趋于区域几何重心,经济发展在主要及次要方向上均呈现出持续扩张状态;区域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高水平县域形成"双核组团"结构、低水平范围逐步缩小且主要分布在边缘山地县域;区内经济发展热点区相对稳定并呈现出一定的扩散效应,而冷点区呈"品"字状分布但其范围持续缩小;(3)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策略、市场发育状况和人口增长状况是导致成渝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而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增长对区域差异的影响相对深刻。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1978-2007年中国省级区域横截面和面板2种数据格式,运用相应的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①我国区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在时间-空间2个维度上均显著,但随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呈逐渐减小趋势;②金融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有利于减小经济波动对增长的负作用,各地区金融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差异造成了波动-增长关系的地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强度上;③控制经济波动的内生性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有被放大的倾向,考虑经济波动内生性时,中国经济波动程度提高1%,会导致经济增长率降低0.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