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层抬升过程中的砂体回弹作用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地层抬升是盆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往多强调其对油气藏的破坏作用,而忽略了其对油气成藏贡献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粒级砂体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回弹量实验模拟,建立了其在地层抬升过程中不同地质条件下砂体回弹量模板;以大庆长垣为典型解剖实例,结合地层埋藏史、油气生排烃史研究,进而建立地层抬升造成的减压增容效应与油气成藏的定量关系模型,定量评估出大庆长垣地层抬升造成的砂体回弹效应对油气成藏贡献是13.43%~40.46%.对油气成藏机理进行了新的探讨,可为油气资源分布预测研究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气包裹体在成藏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介绍了烃类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期次、成藏年代和成藏史研究方面的应用,讨论了该方法在成藏年代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在运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成藏年代分析时,一般应采用共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认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成藏年代的准确性,一方面取决于储层埋藏史和热史模型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后期构造热事件也是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期热事件可能使包裹体最初形成时的均一温度发生再平衡,造成所测的均一温度高于成藏时实际的古地温,由此确定的成藏年代将比实际的成藏年代偏晚。  相似文献   

3.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与低压油气藏成藏机理综述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地下异常低压主要有两种成因:抬升—剥蚀反弹和在介质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性条件下的区域地下水稳态流动,而化学渗透与流体“冷却”在低压形成中只起次要作用。根据圈闭类型、储盖组合及成藏过程,将低压油气藏分为三种类型:①常规地层型(除砂岩透镜体外)低压油气藏,低渗透岩石通常起遮挡作用,底水与边水不发育;②砂岩透镜体低压油气藏,通常分布于盆地中心的深部,具有不含水、充满油气的特点,油气的充注和水的排出与构造抬升之前压实作用、超压引起的水驱裂缝和毛细管力的作用有关,抬升—剥蚀引起的异常低压导致水由砂岩向页岩的流动有助于油气藏中水的排出;③深盆区低渗透储层低压气藏,通常分布在含水层的下倾方向(气水倒置),异常低压是由于构造抬升致使超压向低压演化的结果。实例研究表明,构造抬升盆地中的低压系统是一个水动力相对封闭的体系,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  相似文献   

4.
惠民凹陷基山砂体成因及成藏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山砂体是沙三段沉积时期发育于惠民凹陷西北部的一套碎屑岩沉积。前人认为它是与东营凹陷有少体相似的深水浊积扇。通过近期对砂体的沉积相、地震相及测井相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基山砂体属三角洲沉积。作为优质储集层,砂体存在三种油藏类型,即构造油藏、岩性油藏与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5.
砂体及其研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砂体的意义,砂体的研究价值,砂体的分类,并从多方面阐明了砂体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中的作用。抛砖引玉,力图推进砂体的研究工作,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哈日凹陷发现了多种类型油气藏,证实其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该凹陷油气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特别是对多类型油气藏的共生特征及其成藏机理认识不足,限制了对油气分布规律的科学预测,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程.基于对各类型油气藏的剖析,探讨多类型油气藏共生特征及其成藏机理,预测油气分布,分析勘探方向,以期为该...  相似文献   

7.
谈彩萍  倪培  刘翠荣 《矿床地质》2005,24(5):537-542
文章尝试利用砂岩颗粒中的微裂隙穿插关系及测定微裂隙内充填物中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确定包裹体的形成期次;结合构造发育史、烃源岩演化史和古地温梯度恢复各期包裹体形成时的埋藏深度及时间;最后通过观测各期流体包裹体中是否含有烃类及烃类包裹体的发育程度来确定油气运移期次及主次关系、运移时间.发现油气运移、成藏时间主要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后的第一次构造运动时间段内.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描述葡萄花油田北部鞍部地区构造特征和断裂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烃源岩大量排烃期与构造形成时期的匹配关系、砂体分布、地层压力和断层封闭性对研究区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和构造形成时期良好匹配,地层压力低势区和在成藏时期断块边界断层侧向开启是成藏的有利条件,构造和砂体分布则是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区成藏条件较好,可作为有利扩边潜力区。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中央隆起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地区。本文采用包裹体的分布特征统计、荧光分析、温度测量、流体势分析和爆裂油气含量测定等方法分析了塔中地区奥陶系的油气成藏史。研究表明,奥陶系亮晶方解石中有机包裹体以气烃包裹体和沥青质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主要为70~100℃。该区喜马拉雅期曾有大量油气运移,油气成熟度较高。油气丰度较高的井多集中于中部地区,西北部与东南部局部有高值区。TZ60井在喜马拉雅期曾有大量油气存在,后来因为构造运动而散失殆尽。  相似文献   

10.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系统总结了有机包裹体在研究油气运移时间、通道、方向、期次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介绍了近年来有机包裹体成分在确定油气来源、运移期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物理模拟是阐明油气二次运移的效率、机理及其在圈闭中的聚集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三角洲前缘砂体这种最有利于油气藏形成的砂体类型,设计了石油在多层均质砂层构成的指状非均质储层运移物理模拟实验模型,来考查石油二次运移的通道、效率和速率。实验表明,石油二次运移的通道十分有限,石油在砂状体的最凸出部位进入储层后,主要沿指状砂体中央有限的通道(约5cm宽)由油源向圈闭运移,而且运移速度很快,约1.4cm/min,通道上含油饱和度较低,约16%。当到达顶部的封闭层后,石油开始聚集成藏。这就表明了石油二次运移、聚集成藏具有沿着有限通道快速、高效运移、聚集成藏的特征,揭示了石油运移“高速公路”的存在和油藏形成与大量排烃同步这一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12.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部,属于典型的低渗砂岩大气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变化较小,反映其来源和成藏过程的一致性.基于对成藏地质背景、储层物性、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成熟度、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的综合分析,认为苏里格气田天然气主要为近源充注、近距离运移和聚集,为石炭系一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生成的累积聚气.天然气运移输导体系主要包括砂体一孔隙、微裂缝及小断层等,由孔隙和裂缝构成的网状输导体系在成藏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表现为动力圈闭成藏.苏里格气田形成过程经历了早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末期、早白垩世末期至今3个演化阶段,存在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成藏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上生下储“注入式”成藏机制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70  
迟元林  萧德铭 《地质学报》2000,74(4):371-377
三肇地区位于松辽盆地中部,是一个继承性深断陷-坳陷区。在上部坳陷中沉积了一套“上泥下砂”的地层。巨厚泥岩段底部的青山口组一段黑色泥岩是本区最主要的生油岩,在嫩江湖(Campanian)末期进入生油门限,明水期(Maastrichtian)末期一早第三纪晚期(Chattian)达到生烃、排烃高峰。在上覆大段泥岩封闭作用下,青一段地层形成超压,迫使油气向下排泄到下伏的扶扬油层储层。同时期,大量断开青一  相似文献   

14.
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楼章华  高瑞祺 《沉积学报》1997,15(4):115-120
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盆地北部大气水下渗形成向心流;中央坳陷区发育泥岩压榨水形成的离心流和越流泄水;盆地南部以越流-蒸发泄水为特征,只有盆地边缘和隆起区的顶部有大气水下渗。泥岩压榨水形成的离心流是松辽盆地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古水文地质的旋回性和离心流的阶段性,决定了油气的阶段性运移和在一个独立水动力体系内多个油环在内,气环在外,与沉积凹陷同心的阶梯式-环带状油气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地层抬升剥蚀对油气成藏贡献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含油气盆地普遍发育一个或多个剥蚀面,揭示剥蚀面的形成和油气藏的关系,不仅可以完善和发展已有的油气成藏理论,也必将对我国东部老油气区的勘探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在对含油气盆地剥蚀次数和剥蚀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层抬升剥蚀与油气成藏的空间和时间匹配关系;通过地质分析,从成藏机理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地层抬升剥蚀对油气成藏的贡献。统计分析和地质分析的结果显示:剥蚀层位本身或紧邻其下的层位就是储层;地层抬升剥蚀期多为油气聚集的时期;地层抬升过程中的流体温度降低及孔隙扩容可造成地层低压,从而为油气聚集提供动力,孔隙扩容还可为油气聚集提供更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断裂控制作用明显。在对断裂的分布特征、断裂性质、断层几何特征、断裂形成时间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断裂与砂体的沟通关系、已发现气藏的开发情况和失利井的综合分析,揭示了断裂对陆相领域致密气藏天然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影响和控制川西坳陷致密天然气藏有5种情况:断裂发育促使深层须家河组天然气富集成藏、断裂输导使深部须家河组天然气部分破坏、断裂输导深部须家河组天然气使中浅层侏罗系成藏、断裂破坏严重使中浅层侏罗系成藏效率低和断裂不发育的部位中浅层侏罗系含气性较差。单井与断裂距离的远近对单井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且不同级别断裂影响规律存在较大差异:I级断裂(延伸长度L≥100 km)和II级断裂((10km2 000 m,单井产能低。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稠油和油砂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各种运移通道的类型、特征、在油气运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不同地区不同运移通道的重要程度等进行分析,认为该区断层体系和地层不整合非常发育,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形成大规模油气田的重要原因,大量油砂矿则是油气通过断层、不整合面、裂缝和孔隙等运移通道向浅层侏罗...  相似文献   

18.
库车坳陷迪那2构造油气运聚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油气运聚过程, 以迪那2构造为地质模型, 在构造特征、储盖组合、油气来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油气运聚过程物理模拟的二维实验模型.通过模拟实验, 揭示: (1)断层是迪那2构造中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2)泄压区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 (3)毛管力及浮力在渗透性相近的砂岩中起重要作用; (4)油气总是选择优势通道运移, 在沿断层运移的同时, 也向两侧砂体中扩散; (5)油驱水之后的气驱油运移通道具有继承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石油运聚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是一个新发现的含油层。迄今为止,有关长9油层组石油运聚成藏机理尚不清楚,特别是对石油运聚规律缺乏认识。该问题的解决会进一步完善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石油成藏理论;同时,对长9油层组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对长9油层组石油来源、油气输导体系、油气运移路径和油气运移动力等油气运聚条件特征及其不同地区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9油层组原油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只有在志丹局部地区来自长7和长9烃源岩;长9油层组石油的纵向运移路径是由上向下运移;孔隙型输导体和断层、构造裂隙输导体是长9油层组石油运移的主要输导体;盆地长7油层组普遍存在高过剩压力带,长7与长9油层组之间存在较大的流体压力差,因此长7油层组生成的油气在高过剩压力驱动下可以向下运移,进入储层物性相对好的长9砂体聚集成藏。同时,建立了3种长9油层组油气运聚模式,讨论了长9油层组油气运聚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