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锡刚  刘同僧  何平 《地下水》2011,33(3):46-47
地热水可广泛应用于采暖、医疗保健、工业、农业温室种植等方面.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缓解能源压力,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目前在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地热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4)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地热水资源较为丰富,地热水资源开发前景广阔,科学的开发利用好地热水资源对缓解能源压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江苏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文对江苏省178口地热井与温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收集大量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全省热储分布特征,微量元素的分布与区域地质背景之间关系以及其受水岩相互作用等条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可按构造及地层特征划分为四大地热资源区,区内地热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Cl-Ca、Cl-Na、SO_4-Ca、SO_4-Na,地热水的矿化度范围为297~2 1087 mg/L,pH值范围为6.59~9.17。地热水微量元素以氟化物、锶、偏硼酸、偏硅酸四种微量元素为主,主要富集在40℃~60℃的地热水之中。该研究结果对江苏省地热水长期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程长根  杨立本 《安徽地质》2005,15(3):186-189,192
通过对安庆地热水形成的机制,地热水分布特征的分析,对地热水资源的勘探、开发、与管理、提出了见解,对地热水资源在安庆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边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属于我国地热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基于区域地质资料和地热水资源调查等成果,对马边地区地热水资源成矿地质条件、地热场和成因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可知:马边地区地热水补、径、藏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地热水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马边向斜轴部是深循环地下热水的可能富集部位,预测马边地区的民建镇是地热水资源有利的勘查区,找矿潜力较大。可通过人工钻井的方式进行开采,有望在井深2 000 m附近嘉陵江组上部的碳酸盐岩中找到高温地热水。分析结论可支撑服务于该地区地热水资源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地热矿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涵静 《城市地质》2008,3(2):33-34
本文分析论述了地热矿水资源开发引起的地面沉降、地热资源衰竭、地热水有害成分污染、热污染等主要环境与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德州市城区多年来因地热水大量开采,地热水位持续下降,并形成了以德州市城区为中心的地热水降落漏斗。根据区内馆陶组热储多年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进行分析研究,查明了区内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了人为活动的影响,建立了区内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相关方程,并通过方程曲线态势分析,提出了区内地热集中开采区馆陶组热储地热水预警开采量,为区内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热水的化学、环境同位素组成,记录了地热水补给来源、循环条件、水岩反应等很多基础信息,对这些信息认识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地热资源开发的成败。沂沭断裂带临沂段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各地勘单位在区内开展了多个地热勘查项目,但对地热水特征性研究有限。本文在分析研究区地质和地热背景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地热水的主要化学成分、环境同位素特征。区内不同位置水化学类型多样,矿化度差异较大,但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热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FSr Li偏硅酸,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3H 14C特征表明地热水滞留时间比较长,在3500a以上。地热温标计算的温度与出水口温度差异较大,表明开采过程中有大量浅层冷水混合。  相似文献   

8.
地热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莲花  张建斌 《地下水》2004,26(3):194-195
本文分析论述了地热水资源开发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地震、地面沉降、地热资源衰竭、地热水有害成分污染、热污染等,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遵义市中部在地质构造的有利用组合部位,构成了良好的热储构造,为地热水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通过对遵义市中部的桐梓复背斜、遵义复向斜及新蒲复背斜储热构造地质特征、地热水形成条件的分析,认为区内北东向的挽近期活动性断裂带及其伴生的近北北西向断裂与背斜构造的组合控制了地热水的分布.并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地热水资源的需求,提出了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鲁西平原地热水资源较丰富,属中低温地热,埋藏分布广,温度适中,开采潜力大。通过对鲁西平原地热水的水化学和冷水、海水的水化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地热水的形成及水化学特征,根据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对地热水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阜阳地区地热水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阜阳地区地热形成机制的控制作用,在分析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勘探井水质资料,对研究区地热水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地热流体在垂向、横向上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太古宇五河群风化壳可以构成热储,其较低的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oved solids,TDS)不同于区域常见的新近系馆陶组、古近系界首组热储。同时,利用大气降水和地热水的稳定同位素资料,研究得出区内地热水的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经侧向径流补给和蒸发/浓缩作用形成了高TDS地热流体; 利用地热水放射性同位素资料估算了研究区地热水年龄。通过地热水化学、同位素及控热构造等研究,建立了研究区地热资源形成的概念模型,为该地区地热开发利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程群  杨华林  曾敏 《中国岩溶》2015,34(3):217-227
随着重庆主城区温泉产业的迅速发展,地热开发的风险性和科学管理地热资源的难度加大。本文从热源、补径排条件、持温能力、矿物组分特征等方面对重庆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及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主城区地热水资源的储量共计342.75×108m3,主要赋存于5大高隆起背斜的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盖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红色砂泥岩地层,下部隔热层为三叠系飞仙关组砂页岩。地热水热源主要来自地热增温,地热水补给源于大气降水。其形成过程为:大气降水在华蓥山、铜锣山、大娄山及各背斜槽谷的灰岩出露区下渗形成浅层地下水,部分浅层地下水顺灰岩岩层的孔隙裂隙向深部运移,同时地热水顺构造线方向向南或北倾没端径流,在运移过程中不断溶解和富集矿物盐及微量元素,并以传导型的地热增温方式提高深部循环水的温度,在河流深切峡谷地段或构造薄弱部位出露成泉,或以人工钻井形式排泄。热储层埋深较大,一般为2 000~2 500 m,地热水深部循环缓慢、形成周期长,年龄约8 000~17 000年。近年来,人类活动,特别是隧道开挖对地热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建议加强地热资源开发的监管和环境保护,以确保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吕晓玲 《地下水》2023,(5):111-112
太白山作为陕西著名的温泉旅游区,区域地热资源丰富,地热水发现历史悠久,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以陕西太白山旅游区为研究区域,对区域地热水成因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保证地热水可持续利用角度提出具体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太白山旅游开发区处在沟通地下深层热源的大断裂上,秦岭山区地表水补给蓄水后形成了丰富的地热水,该区地热水在平面上分布在沿汤峪河两岸南至神功石和北至迎宾大道区域,在垂直上分为三个热水层。地热水水质为SO4·HCO3-Na型,现状年开采总量324万m3,地热水供水满足区域日常需水要求。开发利用存在地热水缺乏科学配置和统一管理、浪费严重,综合利用效益低,地热水尾水排放污染环境,地热水衰减趋势不断增加和冷水供水配置失调等实际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从加强工程措施、严格管理制度、加强开采监管、实施动态监测、促进尾水循环利用和加强保护宣传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以期保证区域地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地热水资源及地热深井施工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宝玉 《河南地质》1997,15(1):50-54
本文简要介绍了郑州市地热水资源之概况,对施工工艺中的成井条件,钻孔质量,冲孔换浆,止水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对郑州市地热水资源开发前景作出初步估计,同时对保护地热水资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呼吁全社会重视水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造山带,构造活动强烈,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本次研究在西藏阿里地区水热活动强烈的玛旁雍错地热田实地采集地表热泉样品进行水化学分析,依据地热水水化学特征,评估研究区热储平衡状态与热储温度,分析地热水在深部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识别地热系统深部热源类型并阐明地热系统成因机制。通过此次研究表明:区内地热水主要为碱性Cl-Na型或HCO3-Cl-Na型水和酸性SO4-Na型水,地热水在深部已经与热储围岩达到完全平衡状态,通过地热温标计算热储温度在200℃左右;地热地表显示、热水水化学组分特征、热储温度类型等分析揭示玛旁雍错为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地表不同类型地热水是深部母地热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过程中经不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形成。  相似文献   

16.
高温地热水通常具有硼含量较高的特点,给地热区周边环境及地热水资源的开采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通过在人工地热水中利用CaCl2与Li2CO3模拟过饱和富硼地热水中碳酸盐类矿物的沉淀过程,分析不同反应条件对硼与碳酸盐类矿物共沉淀过程的影响,为解决高硼地热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共沉淀中硼含量随初始硼浓度和pH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后续可通过开展实地考察、取样分析等方式进一步探究不同条件对共沉淀中硼含量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地热水资源评价一直是地热水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的难点和重点,目前尚无普适性的计算方法。本文以天长市石梁地区为例,采用热储法估算地热储量。首先对石梁地区评价范围进行划分,其次厘定各类计算参数,在此基础上用热储法估算其地热资源量,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区内2000m以浅的地热水储量为8.06×10~9m~3,地热资源量为12.85×10~(15)kJ。可见,天长市石梁地区地热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广阔前景,热储法估算简便可行,对类似地区的地热资源量的估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盐边红格温泉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格温泉所处的地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该区域地热背景分析了红格温泉的成矿条件,研究区内深度已达上地幔的昔格达深大断裂深部热源,区内发育的断裂构造及其断裂破碎带,厚约200m的昔格达组砂、泥、页岩互层的良好隔热盖层,区内丰富的大气降水、地表水与岩溶水资源,区内地热水产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沿崖羊河谷发育的清门口断裂带),为红格温泉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太康隆起尉氏段,通过地热地质调查了解区内地热需求、开采现状;通过大地电磁测深和二维地震等地球物理勘查方法,预测了新近系热储层底面和奥陶系热储层顶面构造形态和埋深;利用地热钻探验证了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性特征等地热地质特征;采取抽水试验和水质分析等室内试验,对地热水进行了应用评价;利用石油参数井、WR-1地热井和区内煤矿预查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地热成因和地热地质条件,确定了研究区新近系馆陶组和深部碳酸盐岩热储的地热勘探远景,指出研究区中深层地热的勘查开发方向,为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赣东德兴市万村地热区位于怀玉山褶皱断裂隆起带的西北部,区内地热资源主要沿北北东向遂川-德兴深断裂呈带状分布。形成万村-李宅地热资源带,目前区内沿断裂发现了10余处温泉出露点和多个地热异常点,这直接为区内进行地热水勘查提供了方向。在充分收集资料、地质调查、物探测量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本区具有较好的地热水成矿地质条件,其导热导水构造、热储层、隔热保温层等构成了完整的热储构造系统,显示了区内具有较好的地热水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