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1987年,作者对迁安水厂—杏山地区进行了两年的野外及室内的地质研究,并结合高温高压实验,对本区变质作用及岩石成因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本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燕辽台陷带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山海关—马兰峪隆起的中部。太古宙变质岩系构成了地台的结晶基底,其上不整合覆盖着中晚元古宙未变质的沉积岩层(图1)。太古宙变质岩系属迁西群中下部,分为五个系列,即超镁铁质系列,镁铁质系  相似文献   

2.
3.
内蒙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中金矿床,累计探明储量占全区岩金储量的89%,主要赋存在太古界角闪岩相变质的层序和重熔花岗岩类杂岩体中。深、大断裂控制了金矿带的展布方向,金矿床产在隆起区,尤其在其凸、四部位。金矿床的富集和空间展布与花岗杂岩体的演化有密切关系。金成矿经历了两次以上的叠加和改造,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成分流体是一种混和型。找矿“靶区”应选择在东西向深、大断裂与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带的交叉区,尤其在交叉区内花岗杂岩体内外接触部位。  相似文献   

4.
引言碳质建造(包括可燃性页岩、沥表灰岩、次石墨片岩等)的意义稳步增大,主要是因为碳质建造中含有许多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金、铜、铁、磷、锰、铅和锌、铀、次石墨(沥青)、石墨等矿床与前寒武纪碳质建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1/5万区调新成果,以及大量科研资料表明,河北省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组成,除表壳岩外,尚包含有大量的变质深成岩和混合片麻岩。依据大量同位素测年资料,将其分别划分为:古太古代(-3200Ma)、中太古代(3200-2800Ma)、新太代早期(2800-2650Ma)、新太古代晚期(2650-2500Ma)及古元古代(2500-1850Ma)五个阶段。又根据不同地区基底变质岩系原岩建造类型及其所经历的地质改造作用的差异,划分出4个Ⅱ级和5个Ⅲ级变质构造岩区(或亚区),对各岩区内所出露的表壳岩及其变质深成岩类的岩石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和清理,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划分对比表。  相似文献   

6.
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论述了与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有关的8个方面的问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研究概况;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复杂性和研究难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研究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单位岩群、岩组和杂岩的划分问题;重要区域性不整合的研究;鉴定变质地层的原岩类型、岩石性质和恢复古环境;正确区分变质地层和TTG岩系以及其他变质深成岩;变质地层时代的确定。另外,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3项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勤  张德生 《华北地质》2002,25(1):52-58
近十年来1/5万区调新成果,以及大量科研资料表明,河北省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组成,除表壳岩外,尚包含有大量的变质深成岩和混合片麻岩.依据大量同位素测年资料,将其分别划分为:古太古代(~3 200Ma)、中太古代(3 200~2 800Ma)、新太代早期(2 800~2 650 Ma)、新太古代晚期(2 650~2 500 Ma)及古元古代(2 500~1850Ma)五个阶段.又根据不同地区基底变质岩系原岩建造类型及其所经历的地质改造作用的差异,划分出4个Ⅱ级和5个Ⅲ级变质构造岩区(或亚区),对各岩区内所出露的表壳岩及其变质深成岩类的岩石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和清理,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划分对比表.  相似文献   

8.
9.
云南省景洪傣族自治洲大勐龙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含铁建造及其中的变质磁铁矿矿床位于我国西南滇藏地槽褶皱区,三江褶皱系之澜沧江变质带的东南端。组成含铁建造的变质岩系属前寒武系澜沧群国防组。澜沧群为一套晚元古代形成的厚约8000~10000米  相似文献   

10.
在前寒武纪这个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许多具有全球性意义的地质体和含矿建造。在某个重要的含铁建造形成时期,由于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沉积环境、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差别,而决定了其岩性和岩相变化的特征,同时也反映在含铁建造类型方面有所不同。这些原始建造又经受了长期的地质作用的改造,往往掩盖了其原始成因特点,因此分析和恢复含矿原岩建造,不仅对区域基础地质理论有直接关联,且为探索成  相似文献   

11.
出露在湘东北益阳-浏阳,呈近东西向断续分布,经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变质结晶片岩、层状、似层状超镁铁质岩的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6~3.028Ga、2.2~1.9Ga,应属湖南早前寒纪结晶基底岩片.  相似文献   

12.
胶北地区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的变质演化   总被引:1,自引:22,他引:1  
王舫  刘福来  刘平华  刘建辉 《岩石学报》2010,26(7):2057-2072
在胶北地区出露大面积早前寒武纪孔兹岩,主体岩石为富铝片岩-片麻岩,夹有大理岩等变沉积岩。岩相学、成因矿物学和变质反应性质的研究以及温压条件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孔兹岩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早期进变质阶段(M1)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及其内部的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峰期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2)的矿物组合以含蓝晶石的麻粒岩相矿物组合为标志,该阶段最高的温压条件可达760℃、10.0kb;峰后近等温减压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M3)发生一系列典型减压反应,以新生堇青石的出现为标志,形成了含堇青石的中-低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稳定的温压条件为750~800℃、4.0~5.4kb;晚期降温退变质阶段(M4)以石榴石转变形成细小黑云母等退变矿物为特征,该阶段的温压条件为550~650℃、4.0kb。孔兹岩系变质演化P-T轨迹具有顺时针型式,先后经历了近等温减压(ITD)和近等压冷却(IBC)的P-T演化,标志着胶北地区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曾经历了地壳加厚-构造隆升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早前寒武纪古地热状态的构造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瑾 《地学前缘》1999,6(4):323-330
区域变质作用是在造山运动中地热流和动力联合作用的体现。在早前寒武纪的造山带中,随着地壳的缩短,古地热流向构造边界聚敛,形成由高温到低温的区域变质相带序列,它既指示古地热流运移的方向,又是构造边界的指向。古地热流值的高低同构造环境的性质有关,如陆内裂陷带的区域变质仅达绿片岩相,而陆缘活动带的则可高达角闪岩相。古地热流从活动带的边界向中心运移,具有向心性,随着构造层的深埋,构成地热槽,它的片段则表现为地热斜。识别这些古地热状态,可为构造环境属性的鉴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整个地球历史中,碳的聚集受沉积盆地演化控制。从太古宙到下古生代不同碳质建造中分布的矿床与该时间地壳演化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影响碳质建造演化的有两组因素,第一组与地壳地质作用总的发展因素有关:包括地质构造、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和构造发育阶段。第二组决定整个地质历史时期碳质沉积的均匀性有关的因素:(1)当盆地处于稳定状态时,与侵蚀最后阶段的同时,或在它们之后马上发育含碳质沉积物的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前寒武绝联质板岩为样品,进行了氨基酸的全分析.结果检出11—14种α—氨基酸;8-9种D-、L-氨基酸异构体,它们的D/L值大多是1左右。由于氨基酸的存在,首先提供了这一地区有藻席和细菌活动的证据。其次可以说明在成矿过程中氨基酸参与了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金属螯合物,且在较强的还原环境中经过迁移,富集而形成矿床。可以认为氨基酸在生物矿化和金属运移,富集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前寒武纪碳质板岩为样品,进行了氨基酸的全分析,结果检出11-14种α-氨基酸:8-9种D-,L-氨基酸异构体,它们的D/L值大多是1左右,由于氨基酸的存在,首先提供了这一地区有藻席和细菌活动的证据,其次可以说明成矿过程中氨基酸参与了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金属螯合物,且在较强的还原环境中经过迁移,富集而形成矿床,可以认为氨基酸在生物矿化和金属运移,富集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中金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以下简称为铁建造)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早前寒武纪火山-沉积岩层中。它不仅是早期地质体的重要组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地质环境及地壳演化的特点;更重要的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前寒武纪铁建造是铁矿石的主要来源,据统计这类铁矿的储量约占世界铁矿总储量的60%。除铁矿外,有相当数量的金矿与前寒武纪铁建造有密切的空间、时间和成因的关系。北美最大的金矿-霍姆斯塔克金矿,从1878年建厂到1979年为止,已生产黄金1120吨。霍姆  相似文献   

19.
抚顺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的地质事件序列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白翔  刘树文  阎明  张立飞  王伟  郭荣荣  郭博然 《岩石学报》2014,30(10):2905-2924
抚顺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是华北克拉通北缘辽北-吉南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浑南群石棚子组角闪岩相变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相伴生的沉积岩等表壳岩系和侵位于其中的石英闪长质片麻岩、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TTG)片麻岩和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岩石组合组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侵位于表壳岩中的石英闪长质片麻岩样品12LN39-3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571±7Ma,指示存在老于该年龄的表壳岩系。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样品12LN04-1和奥长花岗质片麻岩样品13LB49-3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544±4Ma和2550±10Ma,记录了一期重要的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片麻岩侵位事件。斜长角闪岩(样品12LN25-2)的岩浆结晶的最小年龄为2530±5Ma,指示另一火山喷发阶段。晚期钾长花岗岩样品12LN01-1和奥长花岗质片麻岩样品12LN27-1分别侵位于2522±4Ma和2518±23Ma,说明它们的岩浆作用发生于同一时期。而采自于晚期未变形侵入体的石英闪长岩样品12LN30-2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496±18Ma,与上述表壳岩和深成侵入体的主要变质作用(2510~2470Ma)同期发生。这些年代学结果表明,抚顺南部地区新太古代大规模的铁镁质火山喷发作用在大于2571±7Ma已经发生,紧接着2571±7Ma发生石英闪长质岩浆侵位,在2550±10Ma~2544±4Ma之间发生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岩浆侵位。接下来铁镁质火山再度喷发(~2530±5Ma),随后为钾长花岗岩和奥长花岗质岩浆的侵位(2522±4Ma~2518±23Ma)。晚期为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时期(2510~2470Ma),伴随一定规模的石英闪长岩侵位。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组成及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是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发育地区,也是高级变质地层发育地区。多年来,对该区早产寒武纪变质地层的组成和划分一直存在着争议。近几年来,作者以相同或相似的岩性组合为基本填图单位,以变形变质作用特征的研究为主线,结合岩浆活动作用,原岩建造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的6幅、:5万区域地质调查,提出自该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古太古代兴和岩群,中太古代乌拉山岩群和古元古代美岱召岩群3个岩群,并进一步划分为8个岩组。其中兴和岩群和乌拉山岩群均遭受了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条件下的多期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并相互参差交错地工生在一起。详细地构造解析结果表明,兴和岩群和乌拉山岩群均遭受到一期下地壳麻粒岩相环境下的近水平剪切变形和高角闪岩相条件下的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纵向构造置换作用的改造。早期近水平剪切导致乌拉山岩群的各个地层单元以透镜状岩片叠置于兴和岩群之上,后期纵向构造置换作用导致兴和岩群和乌拉山岩群的不同地层单元沿现存叶理相互穿插,造成以现存叶理为标志的“假互层”或“假夹层”。美岱召岩群为一套浅变质的碎屑沉积岩系,仅遭受绿片岩相变质,变形特征也不同于乌拉山岩群,其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由乌拉山岩群,兴和岩群及侵入其中变质深成岩组成的高级变质杂岩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