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新课改形势,面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只有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只有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作为地理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乐学、会学、勤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利用诗句、成语、俗语以及生动有趣的事例或数字插叙,形象地描述和讲解地理事物的原理和现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创造一种美的境界,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在平日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插叙,觉得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下面列举的部分案例,同行们也许这样做了,觉得比较肤浅,但我的意图在抛砖引玉,恳请同行们赐教斧正。  相似文献   

3.
韩英 《地理教学》2011,(21):61-61
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地理教学科学性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针对性等方面。地理问题的表述,从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一个字都要仔细斟酌,尤其是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必须准确无误。以下是三位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桦 《地理教学》2006,(3):17-18,9
课堂讨论,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为实现一定教学任务,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习,引导启发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发表白己的见解,进行议论、评论或辩论。这一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和采纳,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就成为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最近,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少老师由于理解偏差、不当操作等,使课堂讨论更多地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甚至出现了过多、过频利用课堂讨论的局面,用“满堂论”代替了“满堂灌”,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相互作用的过程,且教和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和落实新课程理念,这些都是师生关注的问题。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学生主体的发展”这个中心,来构建互动型的教学情境,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和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樊杏香 《地理教学》2005,(12):29-30
情境创设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开放自己的心态,营造一种平等的互相理解的敢向师生关系,充满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凸现自己的教学个性,释放创造力。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上课前,  相似文献   

7.
杨冰 《地理教学》2000,(12):34-35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凌锋 《地理教学》2009,(9):10-11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吸收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般而言,好的问题情境通常有以下要求:①问题要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②问题要有角度。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③问题要有难度。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桃”,满足学生的成功感。④问题要有量度。问题要接问题、套问题,形成梯级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如在学习“城市化”时,设计以下问题链:2008年太仓市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10.
陈柏林 《地理教学》2012,(11):60-60
地理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对于培养学生学爿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师生和谐关系都有重要意义,我们教师在备课中需精心准备,改变传统的如教师问,学生举手叫答;教师问,学生随意回答等单一提问方式,纵横交错.多方位.多渠道,实施课堂提问“立体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情境教学的推广,情境教学法已普遍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的认可,也有许多有志的地理教师对情境教学进行了尝试和研究。将情境教学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不仅适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而且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良好思想品德,对地理教学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忽视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没有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只顾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导致情境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小华 《地理教学》2011,(15):25-26
一、提升教师有效提问的对策 1.突出学生提问主体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秩序,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调节学生心理状态。有效提问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富有尊严;有了思想,才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书本,才能促进生命个体自由的展开,心理状态得到更好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课堂文化是指为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而体现的一种教学状态,如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课堂氛围、精神风貌等。良好的课堂文化具有强大的聚合力,因此,智慧型教师既关注根据学科内容科学调整教学行为,更关注创建课堂文化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以此共同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系统地创设一些问题(或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活动。然而,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我们却时常发现:有的学生觉得问题太简单,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认为问题太复杂,甚至不举手、不发言,仿佛置身于课堂之外。很显然这两种情况都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这不是课堂提问的初衷。如何提高课堂提问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的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一些自身的教学习惯,并渐渐习惯成自然,形成教学定式。这在无意识中形成的教学习惯,有时会在一些较特殊情形中暴露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有必要经常性地把自身的教学习惯进行反思,从而调整其中的教学环节,以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和完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学”的主体是学生,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是愉快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初一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都十分旺盛的时期,如果能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很多适合学生参与的小活动。  相似文献   

17.
张国民 《地理教学》2012,(14):25-27
一、教学问题的发现本人在刚开始带高三的时候,上课基本采用的是梳理知识结构一例题分析一模拟练习一阶段性测试这样的模式,上课时尽量讲得细点、挖得深点、拓得广点、练得多点。自己认为这样的课堂效率高,学生听的认真,笔记做得勤快,心理感觉比较踏实,但是一次测试的结果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廖书庆 《地理教学》2006,(2):32-33,31
“即兴”本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术语,其含义是对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即兴是瞬间产生的一种思维反应。课堂教学中一节课或一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因故没有(或不能)按原定的教学程序进行授课,由教师随机自由地组织教学,或者是课堂上的即时信息或突发事件创造了一种最佳教育契机,促使教师变通性、创造性地实施教育,这便是“即兴”教学。教师根据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生求知欲望、自我实现欲望、审美欲望和创新欲望等表现,对课堂上所发生的乃至可能发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19.
1.调整教材的编排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教材中的图示和举例是重要的教学材料,教师应予以重视,认真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讲解得心应手,而且也使学生便于理解。  相似文献   

20.
樊强义 《地理教学》2013,(14):35-36,5
正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安排的精巧,就可以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开始,在启智的顿悟中结束。但若不够重视或没有精心设计,往往会使整堂课质量下降,给人以虎头蛇尾、繁琐累赘之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总结环节。一、总结的必要性课堂总结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对内容进行归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从而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