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甘肃省景泰县小营盘水下石炭统前黑山组与上覆下石炭统臭牛沟组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下伏上泥盆统沙流水群未见直接接触。其岩性可大致分为:下部为紫红色中粒长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石灰岩及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黑色石灰岩夹灰绿色泥岩、灰黑色泥灰岩、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角砾状石灰岩;上部为黄褐色及黄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褐棕色石英砂岩夹灰黑色石灰岩、褐黄色粉砂质灰岩、黑色页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上侏罗统大青山组的修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侏罗纪地层发育齐全 ,下、中侏罗统五当沟组为一套含煤碎屑沉积 ,中侏罗统长汉沟组为灰绿色粉细砂岩夹灰岩及砂砾岩 ,中、上侏罗统大青山组为紫色碎屑岩系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盆地演化序列。由于区内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极其发育 ,使得区内不同时代的地层均呈构造岩片相互叠置 ,给地层划分和对比带来许多困难 ,前人所划分的中、上侏罗统大青山组 ,其中绝大部分并非大青山组 ,而是上二叠统脑包沟组和下白垩统李三沟组及固阳组。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 ,笔者对区内大青山组的地层层序、展布规律以及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性质等都重新给予厘定 ,提出大青山地区上侏罗统大青山组为一套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的河湖相沉积、生物贫乏 ,分布严格受坝岩—席麻湾—金銮殿断裂控制 ,与下伏地层局部呈不整合 ,整体呈假整合接触 ,这些结论对区内地层划分、对比以及地质演化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天马山组介形类和地质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民 《地质论评》1979,25(2):7-14
天马山组在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和成都附近,是一套砖红色泥岩、细砂岩夹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其下与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呈假整合接触,其上与下白垩统夹关组亦呈假整合接触,厚30—500米。层位大致相当于川北的剑门关组加汉阳铺组。在川西与川北的过渡地区——川中盐亭、三台、梓潼一带,曾有人将白垩系划分为三段,相当于天马山组的地层为C_r~1加C_r~2段,主要是一套灰白色砂岩夹砖红色泥岩,未见砾岩,与上覆C_r~3段呈假整合接触。为了不过多地建立组名,我们仍称天马山组。  相似文献   

4.
峨眉龙门洞上二迭统沙湾组剖面位于峨眉山脚的挖断山至龙门洞电站之间,所测剖面全长60余米,沙湾组的岩性下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煤线,中部为黄绿色粗至细粒岩屑砂岩,上部为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夹煤线。沙湾组与上覆下三迭统地层呈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5.
浅水河耐火粘土矿床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南30公里,是新疆目前唯一的耐火粘土供应基地。近年来我队对其进行了详勘,矿床地质特征基本查明,兹简述如下。一、矿区地质概述矿区位于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北侧、中新生界坳陷乌鲁木齐煤盆地中段头屯河向斜南翼。地层较简单,属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即下侏罗统上部三工诃组和中侏罗统下部西山窑组。耐火粘土赋存于西山窑组下部。三工河组:为中、细粒灰绿色砂岩,顶部有一层紫红色铁质页岩,分布于矿区南部,与上覆西山窑组呈整合接触。矿区出露厚度156米。  相似文献   

6.
云南兰坪中排李子坪铅锌矿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云丽  戚林坤 《云南地质》2009,28(3):275-279
铅锌矿产于下白垩统景星组下段泥质粉砂岩、钙质砂岩和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上段砂岩夹薄层泥灰岩介壳灰岩中,脉状、透镜状、层状、似层状等产出。NNE向断裂的交叉夹持部位的旁侧派生次级断裂及层间破碎带是主要容矿构造,矿床成因为沉积-中低温热液改造构造控矿型。  相似文献   

7.
“花屋石英砂岩”矿位于江西省瑞昌县花屋地区。含矿地层为中志留统夏家桥组(S_2x)。夏家桥组为一套页岩—粉砂岩—砂岩的碎屑岩沉积组合,下部主要为砂岩,上部为砂质页岩、页岩夹粉砂岩,偶尔夹灰岩。含丰富的腕足类、三叶虫及腹足类化石。总厚在175m—344m间。其沉积环境主要是浅海内陆棚—海岸。夏家桥组地层中的砂质—粉砂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三种岩石都可以作为优质水泥硅质配套校正原料,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延安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玉辉  孙春林  刘茂修 《地层学杂志》2007,31(2):151-156,197
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高头窑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是一套河流—滨湖相为主的中生代陆相沉积岩系,岩性主要中粒—中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黑色页岩、黏土岩夹煤层,其中产大量的植物化石。根据岩性特征及采集化石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晚三叠世地层,并缺失下侏罗统,且延安组的时代应为中侏罗世。通过不同地区中侏罗世地层对比,认为盆地中延安组发育极不均衡,中部沉积厚度大,但不成煤;而盆地边缘沉积厚度较薄,且成煤较好,横向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广东三叠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下三叠统与二叠系为连续沉积,下部为碳酸盐岩(大冶组)上部为钙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质泥岩,薄层泥灰岩,夹细砂岩或粉砂岩(四望嶂组)。中三叠统称为黄健组,由杂色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和紫红色泥质砂岩组成,上三叠统的分布有显受印支运动后的构造格局控制,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按岩性,岩相和古生物特征等划分为小云雾山组,小坪组,头木冲组,小水组,红卫坑组和艮口组。  相似文献   

10.
四川攀枝花地区的上震旦统把关河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攀枝花地区的上震旦统把关河组为滨海、浅海相碎屑岩建造 ,以灰白色、灰色中厚层细至中粗粒含海绿石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灰色薄层至极薄层粉砂岩、页岩 ,在盐源 -丽江台缘坳陷区与下伏冰水湖泊相杂色列古六组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而在康滇地轴上与前震旦纪基底变质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在全区均与上覆观音崖组为整合接触。新建的把关河组在民政、务本及其以西地区相当于《四川省岩石地层》(1997)中的下震旦统澄江组 ,在米易县则相当于下元古界五马箐 (岩 )组的上部 ,而在盐边红格 ,则相当于 1∶ 2 0× 10 4 永仁幅中的会理群力马河组下部。主要论述新建把关河组的理由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头屯河地区侏罗系陆相层序包含4种沉积:(1)冲积扇平原湿地中的砾石质河流沉积(八遭湾组),其特征提示在湿地中发育了规模不同的大河道(深3—5m,宽1OOm左右)及较小的分流或决口河道(深2m以下,宽6—30m)。(2)沙质低弯度河沉积,晚三工河、早西山窑、头屯河及齐古组沉积期的河流沉积属之。其特点是河道相与河间相间的界线清楚,提示河道在某一段时期固定于平原的特定地带;河道规模受古气候和构造的制约;气候干旱化和构造抬升(如头屯河组沉积时期),侵蚀基面降低,河流动力增加,因而河流规模变大,反之变小;晚头屯河组沉积期的干旱气候存在暂时性河道。(3)三角洲前缘沉积(河口中坝),见于八道湾、三工河及喀拉扎组中。(4)开阔湖相沉积,以三工河组厚的页岩层序为代表。 砂岩成分逆向反映源区剥蚀顺序。下侏罗统富含泥质岩屑,表示天山上古生界浅变质及沉积层系被剥蚀。自下而上,碎屑中稳定矿物增加,粒度变细,反映源区由于剥蚀而后退。中—上侏罗统砂岩成分演化方向不同于下侏罗统,可能与三工河组沉积末期盆地边缘构造回春有关。在Q-F-L三角图中,侏罗系样品大都落在构造区之间,反映陆相盆地充填物的混合来源。下—中侏罗统的煤既有原地生成,亦有重要的他生类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藏南普兰县拉昂错—萨嘎县旦嘎东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带修康群中发现了大量放射虫化石,通过对该区沉积地层的详细调查,结合放射虫化石对原划修康群进行了充分解体,新厘定出侏罗系至始新统7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其中白垩系划分为折巴组与桑单林组。折巴组以杂色硅质岩、泥岩和页岩为主,夹砂岩、玄武岩等,与上覆上侏罗统旦嘎组和下伏下白垩统桑单林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含丰富的早白垩世放射虫化石; 桑单林组以杂色石英砂岩、砂岩、泥岩、页岩及硅质岩为主,夹玄武岩等,整合于下白垩统折巴组与古近系蹬岗组之间,含丰富的晚白垩世放射虫与有孔虫化石。白垩系折巴组与桑单林组的建立与研究,丰富和完善了中生代特提斯洋盆区(雅鲁藏布江南带地层分区)的岩石地层沉积序列,提高了地层的研究水平,为研究该区沉积古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侯明才  江文剑  倪师军  黄虎  罗文  石鑫  缪宗利 《地质学报》2016,90(12):3337-3351
对可地浸砂岩铀矿找矿和评价而言,明确赋铀砂体的物源是关键。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为重要砂岩型铀矿赋矿层位。来自盆地南缘坎乡苏阿苏沟中下侏罗统剖面碎屑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该套碎屑岩物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进行研究。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以杂色砾岩、含砾粗砂岩为主,颗粒具有较差的分选性和磨圆度。砾岩中可见块状层理,正粒序层理,砂岩中可见大型板状层理,砂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成分主要为硅质岩屑和流纹岩岩屑;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以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细粉砂岩中可见沙纹层理,泥岩中可见到水平层理;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主要发育含砾粗砂岩-砂岩-泥岩组合,砂岩中发育大型槽状层理,平行层理,泥岩可见水平层理;来自该剖面19件样品的地球化学测试数据显示,该套碎屑岩具有较高的SiO_2(53.01%~85.52%,平均值为71.22%)和Al_2O_3(7.45~23.83%,平均值为13.96%),低TFe_2O_3+MgO(0.95~10.77%,平均值为3.64%)和TiO_2(0.20~1.32%,平均值为0.74%),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与上地壳相似,轻稀土富集,重稀土较平坦,铕亏损较明显。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物源来源于上地壳长英质岩石,母岩沉积构造背景为与大陆岛弧相关沉积盆地。结合前人资料,认为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物源可能来源于石炭系大陆岛弧环境下形成的岩石。  相似文献   

14.
本区晚中生代地层,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及中性熔岩—湖相碎屑岩,沉积总厚度6400m,自下而上划分为上侏罗统茶棚组和花吉营组,下白垩统青石砬组。茶棚组:由凝灰质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组成,含丰富叶肢介Nestoria及鱼类Peipiaosteus化石,上部夹安山岩(K—Ar年龄136.2Ma),本组厚1011m。花吉营组:由碎屑岩及中性熔岩组成五个沉积喷发旋回,在碎屑岩中产热河动物群——Eosestheria—Lycoptera—Ephemeropsis组合,还伴生有双壳类及植物化石;安山岩测定K—Ar法年龄为114.88—101.37Ma,本组总厚4451m。青石砬组:由页岩、粉砂岩、细砂岩等组成,上部夹劣质煤层,产丰富植物、鱼类、昆虫等化石,厚442m。  相似文献   

15.
西藏边坝-洛隆地区下白垩统边坝组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坝组是新建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该组与下伏下白垩统多尼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上白垩统宗给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岩性以紫红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白云岩为特征,深灰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中产丰富的双壳类化石Trigonioides(Diversitrigonioides)xizangensis-Pleuromya spitiensis组合。边坝组的建立完善了该地区下白垩统地层系统,对冈底斯北缘弧后前陆盆地白垩纪岩相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位于龙陵-瑞丽大断裂南东侧的北东向上芒岗次级断裂北东端。该断裂长约20km,形成宽100—300m的破碎带,破碎带内发育硅化、粘土化、重晶石化及原生的卡林型金矿化。断裂上盘为中侏罗统勐嘎组泥岩、砂岩、钙质粉砂岩夹灰岩,下盘为下二叠统沙子坡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红色粘土位于断裂附近的沙子坡组岩溶浸蚀面之上,属风化坡积-残积成因,厚度20—30m,  相似文献   

17.
在漠河盆地西段黑龙江南岸洛古河地区新发现一套以黑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长石砂岩、凝灰岩的岩石组合,岩石普遍发生糜棱岩化,发育同斜褶皱、a线理、S-C组构、眼球状构造等,将其命名为洛古河泥岩。凝灰岩夹层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176.3±1.1 Ma,表明洛古河泥岩形成于早—中侏罗世,逆冲推覆于下伏地层上侏罗统漠河组之上,推覆方向总体由北西向南东,洛古河泥岩与上阿穆尔盆地下—中侏罗统具有可对比性,其可能来自于俄罗斯境内的上阿穆尔盆地。  相似文献   

18.
在内蒙古1:5万蘑菇山幅、柴河源幅、苏河屯幅、兴安幅四幅区域地质调查中,研究人员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首次在中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下部发现木瑞组,二者为整合接触关系。该组岩石类型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夹灰白色砾岩,出露不完整,从而证明大兴安岭中段在中侏罗世历经陆相山间盆地堆积,具快速堆积特点。该组可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标志层,对研究大兴安岭中段在中侏罗世期间地质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百丈崖白钨—辉钼矿矿床的钨钼矿体。 主要赋存在白岗岩岩体的外接触带,震旦系上统兰田灰岩—粉砂岩组合的特定地层层位中。矿体呈似层状,与围岩整合接触且相互平行迭置,并具同步褶皱。属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正东方-2号矿床位于锡霍特-阿林成矿带,属大型矽卡岩型钨矿床,该成矿带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毗邻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广泛发育锡、钨等金属矿床。1矿区地质概况矿床位于中央锡霍特—阿林褶皱带阿尔敏矿区北部的萨马尔金地体北部、比谢尔花岗岩体南缘。地层主要为中三叠统—上侏罗统,岩性为砂岩、粉砂岩、层状灰岩、基性火山岩。其中中三叠统—下侏罗统为带状硅质物,中—上侏罗统为碳酸盐-硅质岩—砂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