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城市群区际生态贡献与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区际横向生态补偿是城市群生态共建共享的重要措施。借助投入产出思路,建立反映生态投入、生态消耗的区际生态贡献计量指标体系,应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对京津冀、长江三角洲、成渝地区城市群进行区际生态补偿实证分析,探索城市群区际生态补偿逻辑、依据及措施。结果表明,① 利用投入产出思路,按照生态投入与生态消耗来找寻区际生态关系逻辑,建立生态贡献指标体系并借助投入产出模型来确定生态补偿角色和考量补偿标准依据,基于生态贡献的城市群内部区际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机理清晰、可操作性强;② 加快健全区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自然资源要素统一登记管理基础上,拓展生态贡献计量指标并定期统一监测公报,结合地区GDP、公共财政,以及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等,定量生态补偿额度,从而建立城市群系统内生态共建共享的绿色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2.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重建与景观规划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肖笃宁 《中国沙漠》2003,23(1):6-11
通过对生态脆弱区生态建设目标和内涵的分析,提出生态建设尺度性的概念,从理论上总结了景观生态建设的目标、内容和设计指导原则。并以沙地田、草、林体系,三北农田防护林网络体系,黄土高原农、草、林立体镶嵌模式为例,论述了这类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乃是以景观单元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通过增加景观异质性的办法创建新的景观格局;在原有的生态平衡中引进新的负反馈环,实行多种经营、综合发展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取得了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并且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景观规划思路,可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流行的持续农业发展研究相接轨。  相似文献   

3.
针对区域生态补偿中的补偿主客体界定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设想,即建立基于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和实现政府生态职能的生态职能区划.生态职能区包括生态核心区、生态辐射区、生态边缘区3种区域类型.将生态职能区划作为生态补偿的区划基础,有利于识别区域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方,促进区域生态补偿内部化,有利于区域生态补偿的横向协调及区域生态补偿工作的开展.在区域生态补偿过程中,生态职能区内各类型区域政府应根据生态职能定位承担不同的生态补偿责任,建立基于生态职能区框架的三方协调机制,为区域生态补偿交易提供平台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Can deserts be transformed into resources, into assets, and further into cash? It is necessary to scientifically assess desert ecological assets and incorporate them in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and the curr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and robust data for establishing a target system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both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an associated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as well as for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compensation policies for desert ecosystems. 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desert ecological assets, and then develops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m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desert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desert ecosystem services. This framework paves the foundation for quantitatively assessing desert ecological assets and preparing balance sheets of desert ecological assets.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current policies relating to deser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discusses how to design compensation policies based on assessment of desert ecological asset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current policies.  相似文献   

5.
6.
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并将其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利用该方法对江西省1990-2004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990年的1.7340hm2增加到2004年的1.9304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8934hm2下降到0.7077hm2,人均生态赤字由0.8406hm2增长到1.2227hm2,生态压力指数从0.78增加到0.98,其等级由不安全变为很不安全.说明江西省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很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7.
沼泽湿地生态储水量及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水文和生态功能,尤其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提出了沼泽湿地生态储水量的概念与内涵,界定了其与生态需水量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两者的计算依据与方法,并以扎龙湿地为实例进行了计算。根据生态储水量与生态需水量,可以确定沼泽湿地生态用水合理规模。实际用水配置中应以湿地系统的自然条件为基础,考虑生态功能需要,根据实际水资源丰枯情况,确定合理的补水规模,保证湿地储水量在时空尺度上合理变化,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压力指数的新疆生态安全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鹏程  包安明 《中国沙漠》2012,32(1):235-243
通过计算2000-2007年新疆各地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选取生态压力指数(EPI)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不同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2000-2007年新疆各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均呈增长趋势,而生物承载力总体上呈减少趋势。②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经历了由生态安全向生态不安全演变的过程;各地州(市)生态不安全程度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不等。③新疆生态安全程度的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北部地区>中部地区>东、西部地区>天山北坡地区。  相似文献   

9.
张可云  傅帅雄  张文彬 《地理科学》2011,31(9):1084-1089
发达地区通过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污染型行业,导致污染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同样,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破坏在区域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间接转移。一个地区使用了大量的生态资源,但其绝大部分资源都可能是靠输入,在这种情况下,输入资源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输出资源地区的生态系统却承受了巨大的生态压力。通过实证研究,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比较了2008年中国31个省市区生态承载力,并讨论了区域间生态破坏转移问题,为实现以生态文明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In the er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urism ecological security (TES)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keyword discrimination of TES, tourism ecological risk and tourism ecological health,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databases of Web of Science and CNKI as data sources to systematically comb and analyze TES research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proces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cont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is basis. This analysis found that research in the TES field presents four main characteristics. (1) The phased characteristic of “germination -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is significant, and a relatively standard research framework of “evaluation - influencing factors - early warning - regulation” has been formed. (2) The empirical orientation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is distinct. (3) The development trend is characterized by small-scale dominance and a large-scale surge. (4) The 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practical combination have bee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hot spots of T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direction and goal of deepening TES research in the future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research on thresholds, early warning and regulation,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constructing the synergistic effect mechanisms between tourism and ecology, and realizing the longitudinal deepening and interconnection of scal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环境形象设计的生态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禹贡 《地理科学》2004,24(5):605-609
城市生态背景值包括自然生态背景值与人文生态背景值。城市生态背景值越高,城市生态环境形象建设与管理的成本就越低。通过城市生态背景值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量化分等,在选择分析的中国14个特大城市中,生态背景值相差甚远。按综合分值分等,第一等空缺,第二等和第三等分别只有广州市和上海市,第四等有7个城市,第五等有3个城市,得分最低的第六等有兰州市和乌鲁木齐市。按自然生态背景值分值划分,第一等空缺,得分最高的第二等只有广州市,最低的第九等是乌鲁木齐市。按人文生态背景值分值划分,第一等空缺,第二等是北京市,其余为第三等和第四等。文章以城市生态背景值为依据,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广州市何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一个"不适合居住"的城市变为"国际花园城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道路建设的生态效应及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路建设和路网的扩展影响着道路周边生态系统格局、结构和功能,其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也受到了极大关注.从道路建设和道路网络本身的多尺度特征和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入手,在分析了道路工程对土地利用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道路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和道路的生态安全,指出道路景观尺度上的生态恢复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合适尺度,并对道路工程的景观恢复途径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湿地生态补偿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归纳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价值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并运用经济学原理阐述生态补偿的经济学依据,在吸收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采用生态补助的方式,遵照"谁受益、谁补偿"、"谁受损、补偿谁"的原则,是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并给出可能的资金来源,强调国家公共财政购买国家重要公共产品,最终形成多主体参与的激励相容机制。  相似文献   

14.
西藏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藏200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整体上处在生态承载力之内,从生态角度来看是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且有较大的生态盈余。  相似文献   

15.
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生态重要性空间识别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玉  田丰昊  董玉芝 《地理科学》2016,36(12):1870-1876
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从生态服务功能、景观生态空间格局以及生态敏感性3方面建立生态重要性空间识别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分级赋值标准和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延龙图”(延吉-龙井-图们)地区生态用地的生态重要性进行空间识别,将其划分为3个级别:极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以反映不同生态用地保护级别和建设管制要求。结果表明,延龙图地区极重要生态用地占生态用地面积的25.720%,主要为耕地、林地和水域;重要生态用地占生态用地面积的39.500%,主要为林地和耕地;一般重要生态用地占生态用地面积的34.780%,以林地为主。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现状以及湖南省目前采取的湿地生态补偿政策,提出了湿地生态等级补偿机制。在建立湿地生态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方法,确定湿地生态等级,以湖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经营性收入为标准,以行政区域为计算单位,实施湿地等级补偿。  相似文献   

17.
森林管理中涉及的生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弛  任海  邵华  李耀光 《热带地理》2003,23(2):97-101,109
对生态学基本原理应用于森林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和探讨.进行可持续的林业管理必须维护水、土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还要从景观尺度上进行森林规划并注意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总之,可持续的管理政策应该全面应用现有的生态学知识以尽可能保护各种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旅游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安全是由环境安全理论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安全概念,在国内多应用于对土地、水资源和城市进行生态安全评价。本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生态安全理论,以2010年的实地调研为依托,尝试构建旅游城市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专家座谈和熵权分析法为各指标赋值。本研究综合当前中国旅游城市的发展现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武汉市旅游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研究表明,武汉市旅游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从2004年的5.8023上升到2010年的6.459,生态安全状态逐年好转,达到了生态安全的“良好”状态。然而生态压力和生态响应却呈现出非相关性,7年间生态响应值远远低于生态压力值,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研究引入限制性因子的概念,根据公式分析出影响武汉市旅游生态安全的十个影响因素,并探讨未来武汉市旅游生态安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引入湿地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和"生态承载能力"两个概念,通过资源资产化管理厘清湿地生态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着眼于源头市场化监管,责任约束;通过生态承载能力监控,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限制在生态良好可控范围之内,从而形成以生态向好带动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促进生态投入的良性均衡形态。  相似文献   

20.
湿地生态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生态学相关知识,将生态风险管理具体应用到湿地的生态风险管理中。从湿地生态风险管理过程的规划、管理目标、生态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等方面对湿地生态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过程中进一步运用经济学方法进行了湿地风险综合分析,使湿地生态风险管理更有效。对于湿地生态风险管理,应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或者方法,提出了4种湿地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