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林  陈玉富  黎波  孙丹 《探矿工程》2012,39(Z1):24-26
随着地质找矿方向转向“攻深找盲”,钻探工程施工难度也节节攀升;未来钻孔多以深孔、斜孔为主,面临的地层情况也将越来越复杂,只有坚持科技钻探理念、做好科技钻探理念传承、加强钻探科技发展和更新、做好系统化、标准化、档案化的科学管理,才能为钻探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能在新的地勘形势下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面块切片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仍停留在二维解释的基础上。面块切片解释改变了传统的解释方法,利用了更多的三维信息,比较充分地发挥了三维数据体的三维立体优势,使解释过程更直观、更清楚,提高了解释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3.
王淑娟 《地下水》2009,31(4):106-108
在节水灌溉项目投资方案优选的决策过程中,所依赖的信息是"部分完全的"或称"贫信息性",这正是多个方案优选决策的"灰色性"。投资方案的优选决策是一项复杂的、多项因素的工作,要考虑的目标很多,其评价因素和优选结论都具有"不确定性",这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的决策问题。针对多个投资方案的优选问题,引入灰色关联度和主成分投影法,通过建立决策模型对投资方案进行优选,提高了优选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来解决多目标的方案决策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采用静压法施工越来越普遍,其施工质量问题也倍受关注,现对其质量管理问题作本文谈论。  相似文献   

5.
黄晶 《地质与勘探》2002,38(4):67-70
将冶金地质系统50年来积累的地矿资源数据集中起来,便于管理和合理使用有用信息,建立矿产资源数据仓库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数据仓库技术能将集成的数据置入多维空间,供地质人员从不同工作视角获取信息,综合分析数据,以指导找矿工作,在此,简要介绍了如何建立矿产资源数据仓库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大门类,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地球科学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生产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方面愈来愈高的要求,一方面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普遍发展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的越来越有利的条件。关于技术方法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人们早有认识,而现在更为深刻。当今对地球科学研究影响最大的关键技术,包括空间技术,深部探测技术,高新分析测试技术和数据综合分析技术,均来源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了推动地球科学研究,不但要注意引进各种高新技术,还要注意将这些技术与地学研究相结合,发展和创造适合于地学研究的高新技术,并善于综合应用它们,使它们在地学研究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晓梅  赵丰民 《山东地质》2010,(12):34-35,38
近年来,基本农田植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耕地保护的形式日益严峻。以莱芜市莱城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为例,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为部分农民耕地保护意识淡薄;而种树投入少却见效快;此外,还有农村劳动力减少等原因,建议要改变现状应加快政策研究,使法律更加完善;出台地方保护政策,建立奖惩制度;成立专门工作班子,采取强制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含盐量对石灰固化滨海盐渍土稠度和击实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柴寿喜  王晓燕  仲晓梅  郭英  王沛  李芳 《岩土力学》2008,29(11):3066-3070
随着含盐量的增加,滨海盐渍土中的盐分结晶形成了更多的盐颗粒,使石灰固化土的稠度指标发生变化,总体上分阶段逐渐下降。含盐量的增加使得石灰固化土的不均匀系数增大,且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增加土的含盐量,则石灰固化土悬液的电导率随之增加,但电导率几乎不随养护龄期而变化,这表明氯盐没有参与石灰的固化反应,只是吸附在土颗粒的表面或存在土孔隙中,石灰固化后的盐渍土仍然具有一定的吸湿软化性。重型击实试验结果证实,增加含盐量使石灰土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略有降低,最优含水率则几乎不变,因此,施工中可不考虑含盐量对石灰固化滨海盐渍土现场碾压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MT方法对一维地质体的探测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合适条件下MT方法的探测深度可达几千公里。但具体探测深度与异常体的电性、规模、围岩电性有关。一般来说 ,异常体规模越大 ,可探测深度越大 ;异常体与围岩的电性差越大 ,可探测深度越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致密油、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领域勘探程度的加深,特别是水平井位的大规模部署,微小断层的准确识别比以往更加重要。本文利用扩散滤波技术在压制噪声的同时能够增强地震同相轴横向连续性、使断点更加清晰、以及微小断层在窄频带地震数据中断层特征明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精度快速匹配追踪的分频相干加强微小断层识别方法。与常规短时窗傅氏变换谱分解技术相比,基于匹配追踪的谱分解技术更适用于地震信号非平稳性的特点。为了在保证匹配追踪算法计算高效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采用可变尺度参数的Morlet小波构建时频原子库,利用二阶微分复数道分析技术得到高分辨率三瞬参数,最后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步骤。实际数据应用表明,与常规相干体技术相比,分频相干加强技术对微小断层的反映更为清晰、准确,而且对河道边界和岩性发育区等地质信息也有更好的反映。这不但为非常规勘探(以水平井钻探及大规模压裂为核心技术)提供了更详细的地质信息,而且在高含水老油田的剩余油开发中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下水污染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吕书君 《地下水》2009,31(1):1-5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地下水的依赖越来越强,不仅数量上的需求增加,而且对质量的追求亦越来越高。然而由于人类对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固体、气体和液体废物的处置不当,从不同途径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有的已对人的正常生存造成很大的威胁。地下水污染源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而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生活、矿业等污染源,除了少部分气体、液体污染物可直接通过岩石空隙进入地下水,大部分污染物会随补给地下水的水源一道进入地下水中。地下水一旦遭到污染,要治理是需付出巨大代价的。全社会应关注地下水管理,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地下水保护。要强化政策、法制和管理手段,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特别严格限制重污染项目建设,要实现工业废水的就地处理,达标排放,逐步实现污水资源化。根据目前地下水出现的较多问题,加强地下水资源的质量管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全社会都应珍惜、爱惜地下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顶管施工对相邻平行地下管线位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余振翼  魏纲 《岩土力学》2004,25(3):441-445
顶管施工引起的管道周围土体移动会对相邻地下管线造成危害。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顶管施工引起的相邻平行地下管线的位移,研究了注浆、纠偏、离顶管距离的远近、地下管线埋深、管线与土体弹性模量比及不同管材对地下管线位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注浆与纠偏压力越大,地下管线的位移越大;地下管线距离顶管越远,引起的位移越小;地下管线弹性模量越小,产生的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   

13.
张训玉 《城市地质》2012,7(1):42-45
本文以紧邻地铁站及鲁迅故居的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基坑工程为例,介绍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基坑支护方案及施工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多次波去除是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中的关键性问题,其去除结果直接影响地震数据的处理质量。笔者论述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SRME)是一种数据驱动理念,在不需任何地下信息和假设的情况下,利用地震数据的自身迭代就可以达到预测多次波的目的,并且相较于一些传统方法预测更加准确。面对越来越多的三维海洋地震采集,二维SRME方法暴露出其算法对三维构造的估计不足,所以有必要将SRME从二维向三维扩展。三维SRME相较于传统的二维SRME在考虑多次波贡献方面表现得更加全面,有效地计算地下每一处的多次波贡献,可以给出更准确的多次波预测。建立了三维倾斜层状速度模型,模拟含多次波的地震数据,利用3D SRME技术进行多次波预测,对比了2D SRME与3D SRME对三维地震数据的多次波预测结果,发现3D SRME的预测结果与理论多次波位置吻合;最后利用最小平方匹配减去法,实现了地震数据中多次波的去除,有效地压制了多次波信息。  相似文献   

15.
地幔氧逸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目前国际上诸多有关地幔氧逸度的研究结果的系统分析和总结 ,提出了地幔中自由氧对地幔物质的性质、状态及运动过程产生影响的基本作用方式 ;介绍了目前地幔氧逸度研究的主要研究手段 ,包括本征氧逸度的实验室测量、模拟氧逸度的实验室测量、地幔氧逸度计及理论计算等及其优缺点 ;定性探讨了地幔氧逸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获得了地幔随时间的推移变得愈来愈氧化 ,随深度的增加变得愈来愈还原 ,以及在横向上不同大地构造部位的地幔区域具有不同的氧逸度等诸多结论。结合目前人们对地幔物质组成、性质、状态、运动过程及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历史等的认识 ,初步提出了地幔不同圈层氧逸度的约束机制。最后 ,针对目前地幔氧逸度的研究现状 ,为今后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Andrews  Kylie E.  Blong  Russell J. 《Natural Hazards》1997,16(2-3):113-125
On 18 March 1990, an intense hailstorm in Sydney,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caused insured damage valued at A$million – the third most expensive loss event in Australian insurance history.While damage was widespread with claims for buildings spread across more than 130 postcodes, 20% of the claims came from just two postcodes. The proportion of dwellings of brick construction that made a claim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proportion of policies for this type of construction. Fibro (fibre-cement), timber and aluminium-clad dwellings are more likely to sustain damage than brick buildings in this type of storm.Hail caused the majority of damage to exterior building items while water damage more commonly affected interior building items and contents. While the repair of Interior building items such as ceilings and walls cost more than contents damage on average, the repair/replacement costs of contents contributed more to the total costs. Damage to window glass and roofs together made up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claim.  相似文献   

17.
水-生态-经济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资源系统的状态受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影响,人文因素也受水资源系统的状态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要从中辨析人文因素的作用,需将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纳入统一的框架中分析.目前采用的统一框架主要有统一的分析尺度和时空尺度两种.在辨析当前国内外人文因素作用研究的趋势和热点的基础上,从分析尺度和时空尺度的角度系统全面的总结了相关研究的国内外进展,并针对我国典型内陆河流域的特征,提出了研究水-生态-经济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的鞍山、本溪两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各矿山长期生产遗留的铁尾矿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污染环境、诱发地质灾害等,如何解决已成为地质、环保、水工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于宁 《城市地质》2010,5(4):45-48
土钉墙作为一种比较实用的原位岩土加固技术,近年来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阐述了基坑土钉墙支护施工的主要步骤及相关技术,分析了深基坑土钉墙支护主要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verifies how the adoption of agroecology and conventional farming techniques varies among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Data acquisition involved the administering of 200 questionnaire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wo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FGDs). The data collected were analysed using: frequencies, means, probabilities, odds and odd ratios. The FGDs were analysed using context analysis. Th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in SPSS version 20 and Wordstat 7.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older respondents tend to adopt conventional farming techniques more than other categories due mainly to inertia or the inability to adapt to changes and their limited propensity to adopt agroecology techniques. Farmers with fewer years of farming experience are more open to agroecology related techniques due to higher inertia while those with more years of farming experience converge with older farmers who tend to prefer conventional farming.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income, the more frequent the use of agroecology techniques. Families with more members who live and work on the farm are more open to agroecology; however, there is a limit beyond which the more the number of family members who live and work on the farm, the less the probability of adopting agroecology technique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ducation, the greater the propensity to adopt and experiment with agroec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