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补偿的内涵在国际上指的是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在国内一般被认为是以保护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运用财政、税费、市场等手段,调节生态保护者、受益者和破坏者经济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制度保障。在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或市场交易等方式,对生态保护者给予合理补偿,对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确保生态服务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生态补偿的财税机制主要包括纵向财政转移支付、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和市场化模式三大类。通过总结我国生态补偿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草原生态补偿制度、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等构成的生态补偿制度框架。在该制度框架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在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和水资源、矿产资源开发、海洋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体来看,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还没有根本确立,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利益调节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对生态环境保护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今后生态补偿的发展趋势有:(1)生态补偿投入力度的增强;(2)政府责任的强化;(3)补偿方式的多元化发展;(4)制度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2.
尚海洋  丁杨  张志强 《中国沙漠》2016,36(3):830-835
流域生态补偿是当前生态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简要说明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与流域生态补偿的关系之后,从理论上分析了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环境收益参照——机会成本变为环境收益,并以石羊河流域生态恢复目标为例开展实证,在考虑补偿总预算约束下,比较采用两种补偿标准参照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环境收益代替机会成本作为补偿标准参照,对于提高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积极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行为的约束性作用明显;引入以机会成本与环境收益比值确定的优先补偿指标,在生态补偿资金预算约束下替代机制对完成既定生态恢复目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它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当前我国的政策、法规、管理滞后于网络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日渐突出,制约了网络经济的发展。一、强化管理,营造舒适的政策环境政府在网络经济发展中作用突出,直接关系到网络经济的发展,如何从财政支持、经济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加强研发工作等诸多环节上予以支持,则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增加开发人力资源的投资。政府投资应集中在完善基础教育体制、建立职工终身学习制度上,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在职职工培训方面的投资。当前,特…  相似文献   

4.
甘肃民勤绿洲近年来生态治理政策在农户中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采用访谈式的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于2003年秋季对民勤县农户的生态治理行为进行了典型抽样调查,对目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围栏封育、禁牧休牧、舍饲圈养、结构调整、移民搬迁"等政策在农户中的响应以及农户的生态环境治理意愿,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数据收集,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目前正在实施的生态政策对农户的响应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在农户经营行为方面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通过分析得出进一步推动生态治理的结论一是退耕还林用水的费用应该由国家全部承担;二是建立阶梯式的生态补偿机制;三是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实行用水权可交易的许可证制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的广州城市环境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问题的凸显,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引入城市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的研究中,选取广州市1990―2007年的一组环境变量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3.0软件为分析工具,研究环境变量随人均GDP的变化规律,预测环境变量的未来发展走势。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代表环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只是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过程的定量描述而已。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改善环境,只有经过"后治理"阶段才会出现环境质量的好转。如果只有"先污染",而没有"后治理",环境质量是不可能出现好转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意义在于强调环境政策和环保投入在改善环境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推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还草经济政策优化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耕还林还草作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重建的切入点,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的社会经济特征、政策安排、协调机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区域粮食适度自给定位、部门协调机制创新、产权制度改革、区域产业专业化分工、适度生态移民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进行政策优化调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方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持续发展的角度,在认识到水资源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基础上,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1)水资源环境价值部分的管理应主要通过政论的干预,在制定下策法规时增加资源环境约束来热行;(2)水资源经济价值部分的管理应主要借助市场的力量,以政论干预的宏观调控措施为辅进行管理。在分析当前几种水价制定的利弊后,对推行一种新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可交易取水许可证)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人地耦合关系的深入研究,生态承载力作为联系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系统的关键纽带逐渐成为生态学、资源、环境等领域的交叉研究热点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工具;但由于生态承载力受众多因素和不同时空条件制约,相关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现阶段,国内外研究大多集中于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上并没有揭示生态承载力的内在驱动机制。本文在综述生态承载力演变发展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生态足迹法、生态系统生产力消耗占用法与生态系统服务与消耗法三种针对于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并从生态承载力驱动机制、阈值界定、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多生态要素耦合动态模型建立等方面阐述生态承载力未来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以期为未来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态服务付费(PES)的理论源于新古典福利经济学,隐含了对生态服务定价、市场将自动演变出生态服务买家和卖家的假设。由于缺少生态服务的现实市场,这种假设很难奏效,需要重新审视大多数生态服务付费项目有关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假设,需要创新生态补偿的新方式。同时,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生动诠释。特别是对于重要的生态脆弱区来讲,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更应关注域内原住民的发展。通过回顾PES的理论演变和总结国内外典型PES案例实践,分析了PES在理论假设与实践方面存在的脱节问题,并发现通过PES项目实施中创建的社会网络和就业为当地参与者增加了新的创收机会。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当地住民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探讨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协调联动良性生态工人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生态服务具有价值且可以量化已被人类社会广泛接受。尽管各级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及休闲旅游、有机质产品的实物贸易与消费和各种民间资本资助的碳汇造林基金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些生态服务的部分价值,但生态系统产品——生态服务的价值要像工业产品一样获得经济上的实现,以支撑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却依然任重道远。本文分析了生态服务价值构成、流转与消费格局,揭示了生态补偿、生物产品消费、休闲旅游及生态服务交易在生态服务价值实现中的作用,由此提出生态服务信用概念和生态服务交易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跨区生态补偿、发展生态服务产业、生态服务交易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关系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艳军  刘静  何翠  冯媛 《地理研究》2013,32(3):507-517
揭示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互动演化的一般规律,通过定量分析1995-2009年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995年以来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环境水平小幅波动下降。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度呈现出逐年增大趋势,表明二者的耦合程度不断提高;同期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对资源环境水平演变产生明显的"胁迫"影响,但胁迫程度逐渐减小。区域开发效率提升、资源环境政策和制度不断完善、经济结构优化、单位能耗GDP产出提高以及环保投入增加等因素对胁迫程度减小具有推动作用,其中区域开发效率提升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公园湿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湿地生态补偿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两者对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揭示了国家公园湿地生态补偿的重要性,介绍了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概况,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国家公园湿地生态补偿工作在管理机构、法律政策、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人类福祉相联系,建立中国湿地保护交易制度,推动国家公园管理部门统一行使园区内生态保护补偿职责,探索湿地长制度,成为未来国家公园湿地生态补偿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3.
“产权区域”经济地理学外部性研究及其“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性是经济学对"市场失灵"现象的一个解释,现已成为人-地关系领域中用于揭示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等公共物品日益恶化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但立足于抽象空间的理论基础使其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时显得苍白无力。"真实地理空间"是由"产权区域"组成的具体地理空间,"产权区域"即经济行为主体,亦存在不受市场交易制度制约的外部作用和外部影响,即区域外部性,可以通过判断外部性的作用区域、作用方向、范围和空间格局,进而得到区域政策方面的成果,用于弥补经济学研究的不足。针对当前由于数据难以获取、考察手段缺乏而使地理学区域外部性研究处于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可以以经济核心地发展的"地理扩散"为切入点展开分析,这是因为经济地理学关于区位、空间格局和结构的研究都是以"地理扩散"为肌理,"产权区域"经济发展对其他"产权区域"的外部作用和影响亦可以通过相关要素的地理运动(核心地企业、服务功能、就业和发展机会等扩散)来予以考察,并据此就中国经济地理学区域外部性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基于"产权区域"开展经济地理学外部性研究及其"中国化",不仅为地理学区域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也为重新认识区域的"空间作用"、摈弃"区域相互作用"的思维模式以及支持增长极、核心-外围、点轴、区域管理和城市的"区域主义"等许多理论模式概念等提供了依据和实证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经济带(SREB)为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特别是其东部地区,可以通过更大规模、多层次的国际合作获得新的发展机会。俄罗斯东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资源开采是其传统的重点产业。在SREB的背景下,环境安全成为俄罗斯东部地区新的焦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诊断"工具以判断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否根据绿色经济的理念进行。我们采用基于生态强度的不同指标,研究了俄罗斯东部边境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的初始阶段的生态-经济发展趋势,认为如果针对中国的生产链实施合作,那么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质量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滇池流域湖滨生态带建设的资料收集及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探索出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管理的3种模式:政府管理、企业管理以及政府-企业共同管理,并比较了3种模式的优劣势。建议根据不同类型生态带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对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及各类型区生态补偿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适合滇池湿地生态补偿的机制与政策。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绿洲发展与环境协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1,他引:14  
傅小锋 《中国沙漠》2000,20(2):197-206
在分析绿洲形成演变规律和制约绿洲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因素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将绿洲与荒漠生态及水源区生态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形成大系统观,才能确保绿洲的持续生存与发展。在形成绿洲在系统观的基础上建立一咱与绿洲所处的干旱区环境特征相适应、以不断提高资源组合利用效益、促进绿洲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促使生态良性化发展为目标的高效、和谐的绿洲生态经济体系是干旱区绿洲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性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凸显,增长的极限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政策问题。承载力评价、预警与调控在自然资源利用、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中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梳理了承载力演变历程及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将已有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归纳为生态足迹法、综合指标体系法、生态系统服务法、净初级生产力人类占用分析法等4类。分析了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中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结合"一带一路"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与绿色发展专辑,从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与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消费、资源利用与环境变化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地区的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做了介绍。建议"一带一路"地区生态承载力研究应深入刻画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异质性及动态变化,模拟生态过程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及生态产品与服务流等因素纳入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与模型中,提高评价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升生态承载力研究对相关决策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居环境评价在城市规划政策研究中的工具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识论的视角出发,提出人居环境评价作为一种工具,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策中具有三个层面的作用,一是表达,二是交流与合意,三是分析和决策。结合上述观点,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定位于空间表述,以交流与合意,分析和决策为目标的研究很少,因此限制了研究成果在政策中的深层次应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急需加强人居环境的价值化评价和政策效果的分析,使人居环境评价上升为更高级的研究工具,以便在政策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淮河流域安徽段8个地市1998—2007年经济与环境统计数据,构建了淮河流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系统分析了淮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变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考查期内,淮河流域人均GDP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等环境污染指数均较高;淮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因此,为保证淮河流域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环保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开发洁净煤技术,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大力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近日,矿产勘查开发与生态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举办。专家提议,完善节约利用矿产资源的激励引导政策,建立健全矿山环境监管体系,全面落实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构建基于生态文明的矿产资源管理新机制。专家建议,建立矿产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把矿产资源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