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DLG数据接边检查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接边检查的必要性,给出DLG数据接边检查算法,实现对线要素、面要素的几何位置和属性信息的一致性检查。  相似文献   

2.
周顺平  张江东  左泽均  王鹏 《测绘科学》2012,37(5):20-22,26
本文在深入分析传统接边算法的缺陷后,提出了一种高效的任意范围接边算法。该算法通过对参与接边的要素类进行2次筛选,提取参与接边的要素,有效缩短了算法的执行时间;为了按照接边要素的空间邻近关系进行接边匹配,将接边要素和接边线的交点与接边线首点间的折线距离作为键值对接边要素信息进行排序,提高了接边匹配效率,并且能准确处理在接边线节点处接边的情形。并通过武汉市等高线数据更新的接边处理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高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郭霄  袁远  刘斌  田喜平 《北京测绘》2023,(8):1109-1114
为解决海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批量快速自动接边问题,本文总结了现有接边算法优缺点,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一种优于目前接边算法的海量多种类数据自动接边方法,并对该方法关键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减少对外部类库的依赖,采用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实现算法,不依赖外部组件。将开发的接边工具应用于全国5万比例尺数据改化项目的实践证明,该算法可有效解决海量数据快速接边问题,提高了接边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成果数据接边效率,基于二次开发脚本语言Python,设计了1∶10000数字线划图(DLG)数据的批量接边检查工具,包括要素属性检查、位置检查、有向线方向一致性检查和跨带检查等功能.项目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软件可准确、快速检查出数据中要素不接边的位置,对1∶10000 DLG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接边方法依赖于直线型接边线,难以有效的支持非直线型接边线的数据接边质量检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距离与角度控制的矢量面数据接边检查方法。该方法利用矢量面到接边线的距离值与弧段转角角度值作为参考量检测接边特征点,通过匹配接边特征点的方式检测接边错误位置,不依赖于接边线的具体形态,能够适用于任意类型接边线的矢量面数据接边检查。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接边检验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漏检率为0%,准确率达到95%以上,有效地提升了接边线非直线的矢量面数据接边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6.
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基于不规则形状的任务区(如县级行政区划)进行组织,接边要求更严格,数据接边工作量比基础测绘大很多。提出一种针对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接边处多边形节点一致性自动化处理方法,通过任务区范围线进行缓冲分析自动提取接边要素数据集,然后对接边处节点进行比对求取所需加密点,并对待处理数据集通过面―线转换后插入加密点再进行面重构。通过对2个任务区进行试验验证,接边检查软件错误记录由836条减少至20条,同时,处理后数据的图形正确性、拓扑关系、精度与容差、节点数量等均未发现错误。  相似文献   

7.
接边检查是地形要素生产质量检查中必不可少的重点检查项之一,为此各单位也有很多接边质量检查软件,这些软件大多数是通过缓冲区分析或者空间邻近查询的方式完成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地形要素接边检查新方法,该方法利用Delaunay三角网的优越的空间分析性能,借助于ArcGIS的TIN(Triangular Irregular Network)和二次开发功能,准确、快速地实现了地形要素的接边检查。该方法已用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项目的成果质量检查。  相似文献   

8.
《测绘》2016,(6)
数据接边质量是地理空间数据的一项重要质量表征,本文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接边问题为例,提出一种矢量数据接边质量的自动检查方法。该方法利用Arc Engine二次开发平台,基于同名要素之间的位置连续性、属性一致性,完成对相邻要素的接边质量检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检查效率高、检查结果准确、图形定位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矢量接边检查算法大都适用于规则图幅的矢量数据接边,而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矢量数据处理需在不同行政区和不同作业分区内开展。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点搜索的矢量接边检查算法,其不仅适用于规则图幅,也可用于不规则区域边界间的处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算法在效率和准确度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环节中的图幅接边存在一些技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常见的接边问题从而建立智能接边算法,并通过ArcGIS Engine实现自动接边检查与自动接边。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图像边缘特征的SAR斑点滤波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云刚  严丽娟  郑泽忠 《测绘科学》2010,35(3):165-166,120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上的斑点噪声会阻碍图像的校准、检验、解译和应用,因此斑点噪声的去除是雷达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的去噪方法在抑制噪声的同时也使得图像的边缘模糊,细节特征损失。理论和实践表明去除图像的斑点噪声和保持图像的边缘信息是无法同步实现的。为了在去除噪声和保持边缘特征之间进行折衷,本文基于MROA边缘检测算法以及均值滤波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边缘特征的斑点噪声滤波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平滑图像的同时有效保持边缘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2.
根据球面四元三角网(quaternary triangular mesh,QTM)的离散特征及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的多线程原理,用距离的计算与比较代替传统的扩张操作,提出了一种基于QTM的球面Voronoi图并行生成算法,并给出了Voronoi边界提取算法。利用C++语言及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开发了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在球面上快速生成点、线、面数据集的Voronoi图,且能够将Voronoi误差控制在两个格网以内。同时,GPU并行计算的使用,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人机电力巡检所面临的定位精度低、近距离巡检操控难度大、自动化程度低、人为操控事故风险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多旋翼无人机RTK差分定位技术、复杂塔型飞行规则机器学习算法等无人机航测系统技术,研发面向电网巡检的无人机智能操作系统及控制终端,提升电网线路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的规范性、便利性和经济性,为电网管理部门提供一种低成本、易操作、高效率、机动灵活的新型巡检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林间道路的形态特征和支持向量机原理(SVM),提出一种从机载LiDAR点云数据中提取林间道路的方法。首先,选取末次回波去噪、栅格化,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和强度信息模型(DIM);然后,通过支持向量机对坡度信息进行分类,得到道路潜在区域;再对道路潜在区域进行强度信息的分类,得到含有少量噪声的初始道路区域;最后,利用形态参数对初始道路区域进行去噪、精化,得出最终道路区域。实验证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提取出道路区域。  相似文献   

15.
多边形骨架线与形心自动搜寻算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针对GIS中的应用,分析了传统的多边形骨架线与形心提取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结构的多边形主骨架线与形心的自动搜索算法,详细描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思想,并在实验结果基础上分析了该算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3S技术在城市建设用地执法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个时相的QuickBird卫星遥感图像作为信息源,用GIS作为遥感数据处理工具来识别违法地块,利用GPS进行地块实际测量来确定违法用地的位置和面积,以郑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执法检查为例,探讨3S技术在建设用地执法检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Voronoi图的人口普查区的划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普查区的划分是进行人口普查的先期工作。本文探讨了利用Voronoi图的良好空间拓扑属性进行人口普查区划分的方法。文章从多边形数据出发,利用间接法实现Voronoi图的生成,然后根据普查区划分的人口阀值,通过相邻Voronoi图之间的操作,最终实现人口普查区的划分。可为人口普查提供有效的服务,并间接地为人口空间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一种利用影像匹配的城区三维景观图生成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匹配的城区三维景观图生成方法,它首先利用神经网络影像匹配得出城区的密集视差表面,再利用基于模板匹配的半自动建筑物提取方法获得建筑物的关量数据和高程,进而得出城区三维数字模型,从而获得真实的城区三维透视景观图。  相似文献   

19.
利用数学形态学提取骨架线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图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地图编绘中都需要用到提取骨架线算法,如矢量化和等级变换等。提取骨架线的算法较多,基于栅格数据的算法通常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对于矢量数据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是利用约束Delau-nay三角网提取骨架线。本文给出一种利用数学形态学提取骨架线的改进算法,适用于栅格和矢量数据,并能在矢量化时建立高质量的拓扑关系,还较好地克服了数学形态学方法的缺点——节点畸变和端点内缩。实验表明该算法稳定且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全球海量地理信息数据成果数据量大、数据类型丰富、质量检查内容多的特点,本文将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多线程技术应用到地理信息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中,基于MapReduce框架实现了多源多时相海量数据并行质量控制,把算法结构由一个周期执行一个操作改造为一个周期执行多个操作的并行处理,从根本上解决重复操作多、计算慢的质量检查难题。选取核心矢量要素、DOM成果、DEM成果作为典型数据案例开展效率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的处理效率比传统技术方案提高2~3倍,有效地压缩了任务执行时间,节约了任务执行成本,实现了对海量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质量控制,保障了全球地理信息数据的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