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川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开发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捷 《山地学报》2004,22(5):619-624
四川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宜人,独具开发潜质。在分析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同时,明确指出生态旅游区开发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生态旅游区的开发思路,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区具体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资源的载体,因具有资源品位高、旅游产品原生性、客源充足等优势和便利条件,成为生态旅游的最佳选择.然而,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非伦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政府、企业、公众3个行为主体层面构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体系,旨在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哲学支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浅析庐山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较高层次的旅游形式。庐山是江西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在申请国家地质公园。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宜于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对庐山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总结庐山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庐山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逆化、热岛效应等五大环境污染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庐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庐山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开展生态体验、生态认知、生态教育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旅游地质资源是生在绿水里、长在青山中,是一种生态资源,也是旅游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本文对重庆市的生态旅游地质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保护利用进行了探讨,可为重庆今后开展旅游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黑河中游湿地资源丰富,是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以黑河中游湿地即张掖市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旅游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结合生态安全理论,以保护性开发为基础,提出功能分区、生态旅游产品导向和社区共管模式结合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最后,提出黑河中游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举措,以期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黑河中游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社区参与已成为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之一,对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相关探讨也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以卤阳湖湿地为例,介绍了卤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提出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原则与目标,分析了卤阳湖湿地开展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旅游活动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概念源于绿色旅游或自然旅游。80年代中期,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生态旅游概念也融入了新的发展观,逐步取代了绿色旅游和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以自然环境为旅游资源基础;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其开发方式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中国沙漠化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杨秀春  朱晓华  严平 《中国沙漠》2003,23(6):691-696
文中在概述中国沙漠化地区丰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中国沙漠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认为:为了实现中国沙漠化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将中国沙漠化地区旅游发展的形式定位在生态旅游,进而对沙漠化地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还提出了若干有利于中国沙漠化地区生态旅游开展的生态学、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生态旅游是不同于大众化旅游的一种保护环境的持续发展模式。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旅游的新视角去认识旅游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在生态旅游资源构成中,生态环境不再只作为旅游资源的背景,甚至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吸引因素。本文通过对构成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生态旅游环境资源进行分析界定,尝试性地提出了景观和环境并重的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思想,初步创立了生态旅游资源的景观—环境分类方案;探索性地采用AHP方法构建了生态旅游景观资源与生态旅游环境资源相结合的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张家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家界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开发给自然保护区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了实现张家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由传统的大众旅游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模式。在分析目前张家界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张家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给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明确功能分区、完善环保法规、控制旅游规模、增强群众环境意识以及扩展东西线、搞好城区环境建设等7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粤东北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区域旅游资源组合层次,提出应从纵、横向上对粤东北山区进行资源的有机整合.基于五华县"山、水、泥"生态旅游资源组合优势以及客家文脉之旅的区域组合优势,探讨如何从客家文脉、资源布局、线路组织、产品开发、精品培育、建设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组合战略,促进五华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粤东北山区独特资源,盘活山区旅游区位非优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以及旅游业的多元化快速发展,湿地生态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亲近。湖北省湿地资源丰富多样,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优越,但在开发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开发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该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邵阳竹文化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文银 《热带地理》2005,25(3):278-282
邵阳市竹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景观、意味无穷的竹景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的竹工艺文化和绿色饮食文化等特色。将竹文化和生态旅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特色旅游模式加以研究开发,对地方旅游经济发展颇有指导意义。文中阐述竹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基本特征和意义,具体分析了邵阳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势,提出了邵阳竹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以欣赏观光型、休闲体验型和文化商贸型为主的基本模式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地区旅游资源富集程度高、特色鲜明。5.12龙门山大地震中,除少数景区遭到毁灭性破坏外,大部分世界级、国家级核心景区只是局部受损,旅游发展的基础仍在。龙门山因世界第三种造山奇观与阿尔卑斯山齐名,震惊世界的5.12龙门山大地震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龙门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物种宝库和资源基因库,生物多样性优势明显。同时,该区还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和中国重要的人文地理分界线。该文在评价龙门山地区旅游资源特色基础上,提出龙门山地区旅游开发模式,包括地震遗址公园群落开发模式、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开发模式和乡村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旨在为5.12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建设中国山地旅游示范区提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沙漠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竞争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深入探讨中国沙漠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基础上,对中国沙漠生态旅游竞争力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分析了中国沙漠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对中国沙漠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研究,统计出8个主类、23个亚类、45个基本类型,资源组合特色多是自然风光与生态和环境的充分结合,景观上十分突出生态特色。为使评价具有客观的针对性,构建了沙漠生态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选取沙漠分布较多的6省区为样本,得出竞争力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结果符合沙漠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云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云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有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植物园、国有林场及一些古树名木和珍稀树种等 ,其主要旅游功能为观光、度假、疗养保健、科考、科普以及探险、品鲜等。应当认真做好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分类开发利用 ,宏观布局 ,重点扶持 ,并且加强保护和管理 ,以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谢大伟  张诺 《干旱区地理》2018,41(4):844-850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战略机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促进新疆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优势,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及新疆生态旅游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内在动力和战略优势。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疆发展生态旅游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助推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中,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旅游区薄弱的基础设施难以有效对接和链接,影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的作用和效果,而竞合机制的缺失更是影响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景区的高度合作和旅游资源的整合。文章认为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旅游规划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农牧民参与生态旅游业的建设,并利用新疆交通大建设的机遇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网。同时,要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合作,提高新疆旅游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是该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笔者从云南的地质地理背景出发,详细调查了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和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根据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及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即将旅游地质资源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从景区边缘发展起步,突出农家特色,提高乡村生态旅游民族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9.
香格里拉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定量分析研究区1989-2003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并定性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为实现研究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坚决贯彻国家相应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强天然林保护,建立长期有效的补偿机制,搞好退耕还林还草,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