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福建省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自晚太古代以来经受了多次造山运动影响,尤以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和频繁,以致省内华夏古陆不断发生裂解及增生。省内的北北东—北东东、北西—东西及南—北走向断裂十分发育,形成大小不同的断块(地体)。最突出的是南平—宁化(北东)断裂带与政和—大埔(北北东)构造—岩浆带相交汇,将福建省割切为闽西北、闽西南及闽东3个地体。本文对主要断裂及三大地体的构造—岩浆活动、变质—变形、岩浆侵入与喷发、地体的分离与拼接的演化历史进行概略阐述。总之,福建省是经多期造山作用由不同地体或断块拼接而成的复合造山带  相似文献   

2.
秦岭南缘大巴山褶皱-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董云鹏  查显峰  付明庆  张茜  杨钊  张燕 《地质通报》2008,27(9):1493-1508
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是在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以来陆内造山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形成的。详细的室内外构造研究表明,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可以巴山弧形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和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北大巴山自北而南依次由安康-武当推覆体、紫阳-平利推覆体、高桥-镇坪推覆体和高滩推覆体逆冲叠置而成。南大巴山则以镇巴-阳日断裂为界,分为北部的前陆冲断褶皱带和南部的前陆褶皱带。北大巴山主要是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和燕山期陆内逆冲推覆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南大巴山则主要是燕山期递进变形过程中的产物。构造变形北强南弱,北以冲断褶皱变形为特征,南以皱褶作用为主;北部褶皱紧闭复杂,向南渐变为宽缓的薄皮构造。逆冲作用在时序上具有由北向南扩展传递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鲜水河断裂带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将造山带一分为二。其大规模韧性剪切应变的揭示是基于沿断裂带花岗糜棱岩的发现。运用微观与宏观构造相结合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鲜水河断裂带的变形机制、变形温度、变形期次、运动学特点及大规模平移作用对造山带构造格架的改造。该断裂带是一条自中新世以来具多期活动、由韧性应变向脆性应变转化的大型左行高温平移型韧性剪切带,平移总距80-100km。大型折多山花岗岩体是断裂带左行韧性平移的同构造产物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古生代至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格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边效曾  褚志贤 《福建地质》1993,12(4):280-291
松溪—长汀断裂带和福州—永定断裂带是控制福建古生代及以后大地构造演化的两条北东东向的断裂带。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前者是加里东期的地体碰撞带,沿线分布了构造混杂岩、变质超基性岩体、具有角闪岩相和中压矿物的变质岩以及同碰撞型花岗岩体,以后又发育为A型俯冲带;后者是发育于加里东构造层之上的海西期张裂带,在形成海西期的福州—永定海峡的同时,产生了石炭纪海底双模式火山岩及层控铁矿,印支期的碰撞活动使海峡封闭并发育A型俯冲作用。由此,北东东向的松溪—长汀断裂带和福州—永定断裂带可以将福建划分为三个古生代的构造地层地体:闽北地体、闽中地体和闽东南地体。通过对福建省古生代地体构造分析、古地磁测量及古地理重建,展现在我们眼前是:华南(其中包括福建)在古生代中期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后,横渡特提斯海,在古生代末至中生代初到达劳亚大陆,与中朝板块碰撞引起了福建地体间强烈的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5.
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架和构造单位新划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构造格架和构造单位是造山带中最重要的两个结构特征。秦岭构造格架是东西向与南北向构造共存的造山带。笔者以秦岭最新的实际资料按板块构造学说和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或抽拉构造)观点编出新的地质构造图,提出秦岭是四类岩石地层--地质体按非线性、混沌动力学的关系组合而成的拼贴叠置堆垛体,不存在自北而南或自南而北按时代形成的碰撞增生构造带。  相似文献   

6.
南秦岭造山带武当地区构造变形及构造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的武当推覆体是南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温长的构造演化历程。该区的层圈性结构和加里东-晋宁期的伸展滑脱作用造成了武当群构造堆垛岩系的形成,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在印支运动期间的会聚碰撞造作用使武当巨型推体逐形成,至喜山运动时期完全定位。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构造-岩性-事件法将五台山碰撞造山带划分为3个构造片体;弧前混杂岩带,古岛弧系和弧后混杂岩带。提出该造山带构造演化5个阶段:洋盆扩张阶段(〉2600Ma);南部洋盆向微陆块下俯冲--微陆块转化为岛弧阶段(2600 ̄2500Ma);弧前碰撞-弧后消减阶段(2550 ̄2500Ma);陆一陆碰撞阶段,伸展作用阶段(250 ̄2400Ma)。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山南缘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和斜向俯冲作用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地体之间的会聚边界是一条位于东昆仑南缘的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研究表明该带的东段(阿尼玛卿段)和西段(东-西大滩段)构造特征不同,阿尼玛卿段的构造以印支期具往南西造山极性的逆冲叠覆岩片和新生代脆性左行走滑构造为特征,东-西大滩段是由220Ma形成的EW向韧性左行走滑剪切带及两则伴生的挤压褶皱断裂带组成,韧性变形持续至20Ma,之后表现为脆性左行走滑构造再活动。因此,东昆仑南缘大型会聚带是一条由东段的“收缩挤压”为主向西段的“转换挤压”逐渐过度的特殊复杂的构造带,它的形成与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地体往NE方向斜向俯冲于东昆仑地体之下有关。  相似文献   

9.
苏东北多期A型花岗岩及其成岩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金涛 《江苏地质》2001,25(4):206-214
江苏东北部地区有宋山、牛山和踢球山3种A型花岗岩(类)。其中宋山岩体属A1亚型花岗岩类,形成于晋宁期苏胶造山带同造山的郯庐走滑断裂带的拉张环境;牛山岩体属A2亚型花岗岩,形成于震旦期苏胶造山带碰撞造山后的拉张环境;踢球山岩体属A1-A2过渡亚型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期苏胶造山带陆内造山后和郯庐断裂带的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0.
吉黑东部中生代两种机制的碰撞构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中生代存在两种机制的碰撞构造,即由南北陆块碰撞(华北古板块与张广才-佳木斯地块)所形成的近东西走向的构造(古洞河-富尔河碰撞带)和东部地体向陆缘增生挤压所产生的南北走向的褶皱-推覆构造。前者由早期构造杂岩带及叠加于其上的印支期韧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所代表,后者是在印支期的褶皱和糜棱岩化带之上发育的推覆构造。两种碰撞构造的主要发育时期为晚中生代(J3-K)。  相似文献   

11.
淮南煤田阜凤推覆构造带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淮南煤田阜凤逆冲断层是一压性断层,使寒武系灰岩、砂泥岩推覆于二叠系煤系地层之上。该断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对推覆体下安全采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测试了阜凤推覆体岩石化学成份并进行了含、导水性分析;研究了阜凤断层带构造岩的微观特征,并通过崩解试验分析了断层带介质的水稳定性及地下水径流的有利条件;最后利用灰岩浸溶试验及碳酸平衡原理进一步研究了阜凤断层带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结论是:阜凤推覆构造带属开放系统,具有地下水补给和径流的必要条件,是导水的。其导水性随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而增强,此结论已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2.
政和-大埔深(大)断裂带中段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童春  朱根灵 《福建地质》2004,23(4):186-194
政和—大埔深(大)断裂带为划分福建省内一级构造单元的断裂带,通过各类资料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该断裂带自中晚元古代形成以来,持续活动至今,是一条深(大)断裂带,其活动位置不断迁移,各期的构造特征也不尽相同。该断裂带的活动对其两侧地质构造格局有较大的影响,在控岩、控矿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朱阳关-夏关断裂是一条长大于400km,深达上地幔的超壳断裂,沿断裂出露有较多的燕山期花岗岩(脉)体及一系列Cu、Au、Ag、Pb、Zn异常,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作用明显。高庄金矿床赋存在朱阳关-夏关断裂次级断裂带中,为海底火山喷流-岩浆-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形成的含金石英脉-蚀变构造岩型金矿。本文分析了高庄金矿床特征,找矿标志。提出了在朱阳关-夏关断裂带中寻找金多金属矿床潜力较大。随着深部地质找矿的进一步开展,本区可成为我国重要的金多金属矿产基地。  相似文献   

14.
狼山—武威—共和断裂带和地热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百祥 《甘肃地质》2002,11(1):83-88
狼山—武威—共和断裂带是近年来根据重力、航磁资料解释发现的规模仅次于郯庐断裂的大型走滑隐伏断裂带。该断裂带沿狼山—武威—共和一线呈NEE向延伸 ,横切了北大山、龙首山、祁连山和西秦岭造山带 ,使蒙甘青地区在地球物理场和区域构造格架上具有EW分块的基本格局。沿该断裂 ,温泉、地热异常成群、成带分布 ,与其南段亚东—羊八井—那曲走滑断裂 ,构成中国西部一条近SN向导热、控震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15.
镇扬大桥桥基断裂横向分带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拟建的镇江至扬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桥基断裂断层岩的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特征的系统研究,提出了断裂的工程分带评价新观点和方法,将桥基断裂在横向上分为4个带,各带的工程对策分别为避开、开挖回填混凝土补强处理、注浆加固和加大桩长。   相似文献   

16.
海拉尔-新帐房断裂带大地构造属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兴安岭地区海拉尔-新帐房断裂带是一条多期活动的断裂,为中生代各阶段的岩浆活动提供了就位、喷发空间,同时控制了中生代各阶段地质体的分布,其断裂两侧地质体在分布、规模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经本次工作研究发现,海拉尔-新帐房断裂是一条具走滑性质的大断裂,在各个阶段表现为不同的构造性质,是区域上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东部为隆起区,西部为拗陷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有煤田地质资料,对习水矿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矿区断裂以正断层为主,断层力学性质多属压扭性,东西向构造早于北东向构造;构造复合部位较复杂,其余区段较简单;矿区南部以褶断带为主,北部以断裂为主的单斜构造带。构造线方向性明显,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建议在矿区开发时,应尽可能避开构造复合部位(区段),选择构造对煤层影响较小的矿区北部地段。  相似文献   

18.
报道采自双溪坞群不同岩组岩石样品的锆石年龄,其中,平水组英安质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908.2±6.8Ma,双溪坞群北坞组安山岩年龄为901.6±5.5Ma,双溪坞群章村组火山角砾岩安山质角砾岩年龄为899±8Ma,上覆河上镇群骆家门组底砾岩(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78.96±4.5Ma。通过年龄数据探讨位于该断裂带的构造背景,依据该年龄数据限定区域地层对比和构造演化序列。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标示了江山—绍兴断裂带北侧双溪坞群的沉积地层,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群代表了新元古代早期华南洋的中间岛弧。上述年龄为江山—绍兴断裂带变质地层的对比增添了可靠的年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报道采自双溪坞群不同岩组岩石样品的锆石年龄,其中,平水组英安质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908.2±6.8Ma,双溪坞群北坞组安山岩年龄为901.6±5.5Ma,双溪坞群章村组火山角砾岩安山质角砾岩年龄为899±8Ma,上覆河上镇群骆家门组底砾岩(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78.96±4.5Ma。通过年龄数据探讨位于该断裂带的构造背景,依据该年龄数据限定区域地层对比和构造演化序列。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标示了江山-绍兴断裂带北侧双溪坞群的沉积地层,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群代表了新元古代早期华南洋的中间岛弧。上述年龄为江山-绍兴断裂带变质地层的对比增添了可靠的年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章振铨  李志田 《吉林地质》1999,18(1):51-56,82
敦密断裂带是发育历史长、活动期次多的区域性大断裂,其形成时代及不同时代的活动性务学性质不同。为评价敦化及周围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借助于断层泥热释光测定、断裂气测量及地震、火山资料对断裂带的没部位做出了稳定和相对稳定的定量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