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与邻区铟矿化带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铟是稀散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1×10-6。我国铟的储量居世界第一,广西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产铟基地。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与扫描电镜观察等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查明了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的铟含量与赋存状态。在铟含量较高的13个矿床(点)中,5个矿床(点)样品铟的平均品位达到伴生工业品位的要求。铟含量高的地质体呈带状展布,为我国一个新的铟矿化带,铟矿物种类为羟铟石、自然铟两种。铟含量较高的样品全部位于矽卡岩型矿床中。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铟的矿化时代应为班公湖—怒江洋向南(即冈底斯地块)俯冲使之闭合后碰撞阶段所形成。当雄县拉屋多金属矿床正在开采,其铟含量平均为45.44×10-6,最高为166×10-6,需加强铟资源的评价,提高其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羟铟石(Jalindite)产在云南个旧马拉格锡石—多金属矿床氧化带中,是一种铟的次生矿物。镜下观察白色透明,均质体。折光率1.725±0.002,ao=7.9514×10-7mm。主要粉晶谱线(nm):0.395(10),0.279(8),0.178(10),0.163(8),0.1325(7),0.1260(7),0.1200(8),0.1065(10)。电子探针8个测试点平均含铟69.34%。元素分析含H1.78%,计算OH30.26%,不含C、S、N。矿物成因和实验研究表明,羟铟石中铟来源于原生硫化物矿物。铟在氧化铁矿石中主要呈独立矿物,其他形式均占极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刘鹏  郑建华等 《地球科学》2003,28(2):163-166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含有金属铟离子的碳酸根型水滑石,研究了沉淀方式、温度、pH值、老化时间和镁铝铟摩尔比这些对镁铝铟类水滑石(Mg-Al-In HTlc)的纯度和结晶度有影响的合成条件。通过XRD及IR表征,结果表明以恒定pH值的高过饱和沉淀法,控制其沉淀和老化温度在65℃、洗涤温度为室温,pH值为10-11.5,老化时间为8h,n(In^3 )/n(M^3 )在0.1-0.8之间可以得到纯度高和结晶好的镁铝铟类水滑石。  相似文献   

4.
《地球化学》1972,(3):321-325
铟、铊的测定方法已有很多报导,而同一份试样中铟、铊的连续测定方法还比较少见。我们做了用醋酸异戊酯从不同浓度的氢溴酸介质中连续萃取铟、铊的试验。试验证明:铊在0.5——3N氢溴酸中被定量萃取,而铟在2.5N以下氢溴酸中不被萃取,在  相似文献   

5.
Sommer曾提出用脉冲极谱测定镓和铟,灵敏度分别达到0.05ppm镓和0.1ppm铟。本文在前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镓铟—茜素S络合物的吸附催化波。在0.26M氧化钾—0.08M乙酸钠(pH5)的底液中,当有1×10~(-4)M茜素S存在下,波高与浓度在0.01—0.4微克镓/毫升,0.004—0.4般克铟/毫升之间呈线性关系。峰电位分别为-1.13伏和-0.63伏(对S,C、E),因此可在同一底液中同时测定镓和铟。  相似文献   

6.
Sommer曾提出用脉冲极谱测定镓和铟,灵敏度分别达到0.05ppm镓和0.1ppm铟。本文在前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镓铟—茜素S络合物的吸附催化波。在0.26M氧化钾—0.08M乙酸钠(pH5)的底液中,当有1×10~(-4)M茜素S存在下,波高与浓度在0.01—0.4微克镓/毫升,0.004—0.4微克铟/毫升之间呈线性关系。峰电位分别为-1.13伏和-0.63伏(对S、C、E),因此可在同一底液中同时测定镓和铟。  相似文献   

7.
铟矿床时空分布、成矿背景及其成矿过程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徐净  李晓峰 《岩石学报》2018,34(12):3611-3626
铟是一种稀散金属元素,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导致其难以形成独立的矿床,均以伴生矿产的形式产出于富锡岩浆热液与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系统,以及相对贫锡的海底(火山)热液系统。研究表明,铟矿床广泛分布于活动的大洋或大陆板块边缘,成因上主要与板块俯冲以及碰撞作用密切相关,少量与火山岩以及喷流沉积岩相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有利构造背景则是弧后环境和裂谷环境。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铟的巨量堆积作用主要有新第三纪、白垩纪、泥盆纪三个时期,对应的矿化类型分别以浅成低温热液-锡多金属脉型、矽卡岩型以及块状硫化物(VMS)型矿床为主,其中与铟成矿作用相关的岩浆岩多为A型或S型花岗岩。铟独立矿物目前报道约15种,主要包括自然铟、硫铟铜矿、铟石、樱井矿、羟铟石等,其中以硫铟铜矿最为广泛。绝大多数铟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其次为黝锡矿、锌黄锡矿、黄铜矿、锡石、黝铜矿、砷黝铜矿等。富铟闪锌矿通常形成于高温热液体系,常显示阶段性富集特征,最普遍的置换机制为(Ag,Cu)~++In~(3+)2Zn~(2+)。文章指出为完善铟金属成矿理论,需进一步加强铟的成矿物质来源、铟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与主矿种成生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青海察尔汗盐滩之达布逊湖北岸石盐阶地下,分布有一种呈乳白色、球粒状、表面浑圆并具油脂或玻璃光泽的石盐。因形似珍珠,故名“珍珠盐”。直径一般2—4毫米,最小1—2毫米。松散、质纯,NaCl 占95%以上。珍珠盐层呈似层状、透镜状或窝状。分布宽度一般数十厘米,最宽1米。厚数厘米,最厚10余厘米。  相似文献   

9.
我队承担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某电厂的供水任务。该工作区深部(150米以下)为第四纪砂砾石承压水带。砾石厚度一般20—30米,砾径在5—10毫米之间。这种地层的主要特点是胶结性差,易坍塌,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例如在施工ZK—4号钻孔钻  相似文献   

10.
王芹香 《岩矿测试》1986,(4):317-320
利用Cup、BPR、KCNS等作为络合剂的极谱催化波测定微量铟的方法虽有报导,但采用铟-桑色素络合物测定岩矿中微量铟的方法却未见报导。 本文发现铟-桑色素络合物在pH2.6—3.1的一氯醋酸-氢氧化钠介质中加入0.002%十四烷基磺酸钠,峰电位在-0.75v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铅锌矿床MVT型(密西西比河谷型)、SEDEX型(喷流沉积型)及岩浆热液型(指与岩浆岩及火山作用有关热液矿床,包括诸如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交代型矿床和陆相火山岩型矿床等)三种主要成因类型,开展稀散元素铟(In)在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中富集情况的数据资料收集统计、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工作,初步总结稀散金属铟(In)在铅锌矿床中的分布规律,并对赋存于我国铅锌矿山中的铟金属总量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铟的富集成矿具有矿床类型的专属性,主要在锡-铅锌硫化物矿床中富集,锡含量较低的各成因类型铅锌矿石中铟含量普遍不高;而含锡富铟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中,闪锌矿中In值远高于其他硫化物,是铟主要的寄主矿物。组合分析法计算出分布于我国铅锌矿山中的铟金属蕴藏量,表内保有储量级别为9832t,查明资源储量级别为26 115t。  相似文献   

12.
牙形石是一类分类位置尚未查明的海生动物的某种器官,组成器官的微小成分呈分散状态保存成为化石。这种分散个体其大小通常在0.1毫米—0.5毫米之间,颜色呈琥珀褐色、灰黑色或黑色,透明或不透明,化学成分为磷酸钙,质地坚硬,溶于稀盐酸,不溶于弱酸,所以可采用7%—15%浓度的冰醋酸溶液浸泡灰岩样品,获得分散的牙形石个体。牙形石最早是由俄国潘德尔(Pander)发现并作了详细的描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关于群集的概念,最早欣德(Hinde,1879)确信一种动物可以具有几种不同的牙形  相似文献   

13.
李小赛  赵元艺  王江朋  许虹 《地质学报》2013,87(11):1679-1693
西藏更乃矽卡岩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侧,具有良好的铁与铟等多金属成矿潜力,尤其在该矿床发现了自然铟与羟铟石,为国内首次。更乃矿床为晚白垩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位于下白垩统郎山组灰岩时发生双交代作用的产物,晚白垩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更乃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矿化提供了岩浆热液来源。似斑状二长花岗岩K2O/Na2O为1.38~1.73,显示富钾特征。铝过饱和指数(A/CNK)变化于1.02~1.05之间,为过铝质系列,具S型花岗岩特征。里特曼指数(σ)为2.15~2.31,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贫Sr、 Ba、P、Ti等元素。∑REE=108.03×10-6~258.74×10-6,稀土元素总量较高,(La/Yb)N为15.71~26.00,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异,Eu呈中等负异常(δEu=0.17~0.24)。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锆石多呈柱状,Th/U的范围为0.50~2.17,(La/Yb)N为0.00~0.29,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异,δCe=4.32~1293.43,δEu=0.06~0.13,具有比较高的Ce正异常和中等的Eu负异常,显示岩浆锆石的特征。更乃岩体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结束之后的同碰撞阶段。研究表明,铟与锡之间以及铟与锌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铟与铁之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铟在铁矿石中含量为5.61~125.00×10-6,平均值为49.01×10-6,铟呈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铁、铟、铋金属的矿化是在同一期热液活动中形成,为岩浆来源。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岩体的形成年龄为78.7±1.7 Ma,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沈观略 《岩矿测试》1985,(4):365-367
应用方波极谱,催化波测定矿石中微量铟已有报导,但仅限以测定0.Xppm以上样品中铟,而对岩石、土壤中测定0.0Xppm铟尚不多见。虽然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铟有一些文献报导,但却只能用于某些基体较为简单的样品如锌、铝及其合金水质中铟的测定。 本文应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技术,在1.65N.KBr—0.05N-HCl—0.02%NH_2OH.HCl介质中,应用悬汞电极富集2分钟后,Cd~(2+),In~(3+),pb~(2+)的溶出峰分别为-0.64,-0.52,及-0.41伏(V_s Ag/AgCl电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方波极谱,催化波测定矿石中微量铟已有报导,但仅限以测定0.Xppm以上样品中铟,而对岩石、土壤中测定0.0Xppm铟尚不多见。虽然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铟有一些文献报导,但却只能用于某些基体较为简单的样品如锌、铝及其合金水质中铟的测定。 本文应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技术,在1.65N.KBr—0.05N-HCl—0.02%NH_2OH.HCl介质中,应用悬汞电极富集2分钟后,Cd~(2+),In~(3+),Pb~(2+)的溶出峰分别为-0.64,-0.52,及-0.41伏(Vs Ag/AgCl电  相似文献   

16.
福建龙岩中甲铁矿是上世纪60年代探明的海相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多金属硫化物磁铁矿矿床。随着该矿难选铁矿石选矿技术的突破,最近发现矿石中共(伴)生的分散元素铟、镉含量超过综合利用工业最低品位要求,铟、镉的储量估算均可达大型规模。通过研究铟、镉的赋存状态,认为矿石中尚无铟、镉的独立矿物存在,铟、镉主要与锌呈类质同象存在于闪锌矿的晶格中;铟、镉综合回收经济评价表明,铟、镉在选矿流程中主要走向锌精矿,可在锌的冶炼过程中综合回收,并会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永安—梅县凹陷带内有众多与该矿床类似的铁多金属矿,该矿床共(伴)生铟、镉含量及赋存状态的考察,对区域同类矿床伴生元素的综合利用、提升经济价值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邱洪荣 《地质论评》1985,31(2):125-130
一、前言本文牙形石系我室黄技高同志研究新疆霍城果子沟地区下奥陶统新二台组的笔石时发现的。牙形石与笔石Adelograptus simplex,Tetragraptus(E.)acclinatus和T.(E.)approximatus共生在该组上部(距顶约20余米)的一层厚约5厘米的黑色页岩中。牙形石散布在14块页岩层面上,共42个个体,大小约0.5—1毫米,肉眼所见为白色的小点,在显微镜下可十分清晰观察到其齿体和印痕,并能鉴定出它们的属种。五十年代以前,醋酸未大量应用到牙形石研究领域中,国外不少是在页岩或  相似文献   

18.
牙形石(Conodont)是一类分类位置尚未查明的海生动物的某种器官,组成这些器官的微小成分呈分散状态保存成为化石.这些化石个体微小,其大小一般在0.1~0.5毫米之间,最大可达2毫米.颜色呈琥珀褐  相似文献   

19.
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苯芴酮同时萃取,利用自制的简易石墨炉平台,以镍和钒作基体改进剂测定锗、铟和镓。方法简便、快速,适合于岩石矿物中锗、铟、镓的连续测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浙江省南部-10米等深线以内海区表层沉积物的矿物进行了研究。用显微镜鉴定了55个0.125—0.063毫米粒级的轻、重矿物,用X射线桁射法分析了22个粘土矿物。碎屑矿物中轻矿物平均含量占96.1%,重矿物占3.9%。轻矿物以斜长石、正长石和石英为主,岩屑次之。各种轻矿物含量在区域上变化不大。重矿物以帘石类、磁铁矿、闪石类及锆石为主,片状矿物、拓榴石及黄铁矿等次之,据石、磷灰石等含量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