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甘孜-理塘结合带甘孜地区混杂岩类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孜-理塘结合带甘孜地区的沉积混杂、火山混杂、构造混杂岩作了系统分析研究。重点论述了甘孜地区三条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变形特征和形成机制。结合带是由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岩块(片)拼贴、堆叠而成的构造混杂岩带。较合理地解释了结合带内,大洋拉斑玄武岩、洋岛玄武岩、大陆碱性玄武岩共存的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岩石单位——构造混杂岩。并对甘孜地区蛇绿岩的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甘孜-理塘板块缝合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次将甘孜-理塘板块缝合带划分为韧性剪切带及断层构造系统、古生代构造推覆体、蛇绿岩构造组合体。被动陆缘复理石建造、活动陆缘弧前沉积建造、与板块俯冲碰撞有关的花岗岩体、断陷沉积盆地和第三纪推覆构造带等边界地质体。它们形成演化与甘孜-理塘洋壳的俯冲、弧-陆碰撞、陆内会聚、断陷和平移走滑等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地区内生金属矿产与环形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永田 《贵州地质》1992,9(1):63-71
黔东南是一个线性、环形构造十分发育的地区,内生金属矿产种类多、分布广。环形构造有300多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该区内存在两个环形构造带,即都江-梵净山、从江-辰溪环形构造带,两个环形构造 带的位置与北北东向线性构造带和重力低异常带相一致,而内生金属矿产与环形构造的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东昆仑山南缘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和斜向俯冲作用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地体之间的会聚边界是一条位于东昆仑南缘的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研究表明该带的东段(阿尼玛卿段)和西段(东-西大滩段)构造特征不同,阿尼玛卿段的构造以印支期具往南西造山极性的逆冲叠覆岩片和新生代脆性左行走滑构造为特征,东-西大滩段是由220Ma形成的EW向韧性左行走滑剪切带及两则伴生的挤压褶皱断裂带组成,韧性变形持续至20Ma,之后表现为脆性左行走滑构造再活动。因此,东昆仑南缘大型会聚带是一条由东段的“收缩挤压”为主向西段的“转换挤压”逐渐过度的特殊复杂的构造带,它的形成与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地体往NE方向斜向俯冲于东昆仑地体之下有关。  相似文献   

5.
鲜水河断裂带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将造山带一分为二。其大规模韧性剪切应变的揭示是基于沿断裂带花岗糜棱岩的发现。运用微观与宏观构造相结合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鲜水河断裂带的变形机制、变形温度、变形期次、运动学特点及大规模平移作用对造山带构造格架的改造。该断裂带是一条自中新世以来具多期活动、由韧性应变向脆性应变转化的大型左行高温平移型韧性剪切带,平移总距80-100km。大型折多山花岗岩体是断裂带左行韧性平移的同构造产物  相似文献   

6.
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蛇绿混杂岩构造岩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首次应用构造岩片观点按构造-建造组合特征将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划分为4个具岩性组合特征、构造意义的构造岩片,本文重点阐述与金矿化有直接联系的蛇绿混杂岩构造岩片特征。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地轴中段新地沟金异常区综合找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地沟金异常位于早前寒武绿岩带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既是多组多方向断裂交汇处和构造复合部位,又是重力高与重力低过渡型线性梯级带和负磁场区局部升高正磁异常边部,显然是最佳成矿部位。在三、二级查证后,经部分槽探和钻探工程检验,已经证实AP-5异常带为一中小型金矿床。现已有多家公司在该区办理了勘查开采证,有的矿山业已建成投产。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异常区潜力很大,特别是深部潜力更大,有望发展成为大型金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
兰坪金顶地区推覆-滑动构造及其平衡剖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横切哀牢山隆起,经金沙江-红河大断裂,金顶铅锌矿区至澜苍江大断裂的剖面进行平衡.确认该剖面的构造样式为一喜马拉雅期的背负式对冲模式,即较老的J-T3地层分别从东西方向向兰坪盆地内部逆冲,可以分为东西两个推覆带.东推覆带发育较全,由根带、中带和前缘带组成.在推覆事件之后雪邦山隆起带迅速抬升,其西坡下有同生断裂活动,雪邦山隆起之上的推覆体转换成重力滑覆,由此形成了金顶矿区和莱龙、金-一带颇具特色的滑覆构造带.经平衡复位该剖面在以喜马拉雅构造期为主的阶段压缩了43km.本文为金顶起大型铅锌矿床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覃功炯  彭斯震 《现代地质》1994,8(2):177-186
本文选择横切哀牢山隆起,经金沙江-红河大断裂,金顶铅锌矿区至澜苍江大断裂的剖面进行平衡.确认该剖面的构造样式为一喜马拉雅期的背负式对冲模式,即较老的J-T3地层分别从东西方向向兰坪盆地内部逆冲,可以分为东西两个推覆带.东推覆带发育较全,由根带、中带和前缘带组成.在推覆事件之后雪邦山隆起带迅速抬升,其西坡下有同生断裂活动,雪邦山隆起之上的推覆体转换成重力滑覆,由此形成了金顶矿区和莱龙、金-一带颇具特色的滑覆构造带.经平衡复位该剖面在以喜马拉雅构造期为主的阶段压缩了43km.本文为金顶起大型铅锌矿床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地球物理场的地质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百祥 《甘肃地质》1997,6(2):82-91
西秦岭及邻区,由区域重力异常反映的地壳深部构造和剩余重力异常反映的区域地质构造呈明显的立体交叉。以通渭—武都近南北向重力梯级带反映的隐伏深断裂是划分东、西秦岭和祁连、北秦岭构造单元的分界,亦是秦岭复合型造山带向西拓展为祁连、西秦岭和松潘—甘孜各造山带的转折枢纽。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其边界位置、断裂性质不同,深部产状和浅部产状不同,因此伴随A型俯冲形成大陆碰撞型花岗岩,并出现岩体磁性分带现象。  相似文献   

11.
张八岭一带西张郢地区地质情况复杂,为查明地层展布和构造情况,以区域重磁资料为基础,对区域性断裂构造展布进行推断,研究区内岩体的分布范围和形态特征。为调查西张郢地区张八岭群西冷组构造带中的含金银石英角斑岩脉,通过对地面实测的磁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激电中梯、重磁剖面及大功率激电测深测量,提取有利于找矿靶区选择的综合物探异常。结合地质资料解译综合物探异常特征,结果表明: 区内综合物探异常由张八岭群西冷组老三界—管店NW向向斜构造侵入脉岩引起,区内岩性主要为张八岭群西冷组石英角斑岩,是张八岭地层寻找含金银石英脉的主要依据。研究成果为西张郢地区深部找矿工作、外围找矿工作及找矿靶区的初选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八岭一带西张郢地区地质情况复杂,为查明地层展布和构造情况,以区域重磁资料为基础,对区域性断裂构造展布进行推断,研究区内岩体的分布范围和形态特征。为调查西张郢地区张八岭群西冷组构造带中的含金银石英角斑岩脉,通过对地面实测的磁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激电中梯、重磁剖面及大功率激电测深测量,提取有利于找矿靶区选择的综合物探异常。结合地质资料解译综合物探异常特征,结果表明: 区内综合物探异常由张八岭群西冷组老三界—管店NW向向斜构造侵入脉岩引起,区内岩性主要为张八岭群西冷组石英角斑岩,是张八岭地层寻找含金银石英脉的主要依据。研究成果为西张郢地区深部找矿工作、外围找矿工作及找矿靶区的初选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红石山南金矿位于阿木乌苏-鹰嘴红山金、锑、铁、钨Ⅳ级成矿带中段南部,赋存于长城系古硐井岩群下岩性组,内部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发育.发育两条规模较大的含金构造蚀变带,金矿(化)体与主构造线方向一致,斜列式排列.通过对红石山南金矿地质特征、矿(化)体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探讨了矿床成因,经类比金矿类型属“卡林”型.在综合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指出研究区金矿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地区发育一套片岩、片麻岩,从境内铁列克以东的塔乌乃萨孜一带向东南延伸到蒙古阿尔泰山南坡,统称冲乎尔-青河构造建造带。该带以特殊的构造位置和复杂的变形变质特征,成为研究阿尔泰造山带发展、演化的重要热点之一。通过对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地区变质岩(前寒武纪地层)的物质组成、变形变质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区域地层对比等,按构造-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划分。认为该套地层经受过中深层次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达角闪岩相,是阿尔泰地区前寒武系基底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古元古代克木齐岩群和中元古代苏普特岩群变形具有多期次和多层次的特征,不同构造层次的变形均保留了丰富的构造变形形迹。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断裂两侧的磁性、密度的纵横向差异在重力、磁力异常上有所表现,因此所获得的重力、磁力数据为深入研究关键的地质课题提供了科学基础,如郯庐断裂带的基底性质、断裂形成特征和岩浆岩分布。利用最新的高精度航空重力和磁力数据以及地面重力数据,绘制了郯庐断裂带地区的1∶50 000重力和磁力异常图,并结合区域地质数据分析了重力和磁力异常特征。分析结果认为:存在连体的郯庐—大别古老构造带,郯庐断裂带南段是元古宙和燕山中期岩浆活动的复合反映带;郯庐断裂带为中元古—新元古代时期南华北陆块与下扬子陆块的界限;磁力、重力异常图对比说明,合肥盆地范围由老到新向东扩展。  相似文献   

16.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地球物理场的分界线。它在磁场上呈现出一条NNE向线性正磁异常带,它的重力场特征表现为规模较大的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带。在断裂带的两侧,其区域磁场、区域重力场无论是场值大小,还是异常规模以及各异常的展布形态等诸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地球物理特征揭示郯庐断裂带深部构造,为研究重点矿产分布规律及地震灾害预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变质作用、韧性剪切作用和超高压变质作用为SiO2富集创造条件,印支期-燕山期的构造活动为石英脉富集定位创造构造环境。东海群地层、韧性剪切带、超高压变质带为石英脉的形成提供了SiO2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8.
矿床模式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各样的地质找矿模型与模式层出不穷,也建立了一些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但是它们基本上是建立在矿床原生晕基础上的,以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建立的矿床或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尚属少见。本文以矿田为基础研究单元,以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基础,从矿田的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和39种元素的正、负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出发,研究了成矿的区域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发现成矿元素异常组合、指示元素异常组合和成矿环境元素异常组合的空间分布,在矿田上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异常结构模式的概念。进而总结出了紫金山矿田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矿床模式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各样的地质找矿模型与模式层出不穷,也建立了一些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但是它们基本上是建立在矿床原生晕基础上的,以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建立的矿床或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尚属少见。本文以矿田为基础研究单元,以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基础,从矿田的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和39种元素的正、负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出发,研究了成矿的区域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发现成矿元素异常组合、指示元素异常组合和成矿环境元素异常组合的空间分布,在矿田上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异常结构模式的概念。进而总结出了紫金山矿田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重力异常特征分区与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安徽省区域重力异常入手,依据大地构造分区的地质矿产要素进行对应分析,建立了不同级别大地构造分区的重磁异常标志及其边界特征,最后对各重力异常分区的地质解释进行了总体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