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地名》2009,(2):56-56
中国的十二生肖两两相对,六道轮回。体现了我们祖先对中国人的期望及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09,(2):50-51
十二生肖是我国古老的民俗文化,对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佐证,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十二生肖。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铂骇余丛考》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参见清·赵翼酊骇余丛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09,(2):48-49
世界上最早的十二生肖邮票 猴世界第一枚猴邮票是北婆罗洲于1899年发行的,面值4C(分),齿度14度,主图为1头攀援于树藤中的婆罗洲猩猩。北婆罗洲位于东南亚加里曼丹岛东北部,原为英国殖民地,1936年改称沙巴,现为马来西亚的1个州。同图邮票于1900年续发,但刷色不同。  相似文献   

4.
蒋羽 《中国地名》2012,(2):66-67
十二生肖是中国人记录年龄的一种方法,而在中国的地名中,也有不少城镇名用到十二生肖。鼠街——镇名,在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北,地处川河上游东岸谷。街道呈"之"字形,逢鼠、马日集市,故名。牛街——地名,在北京市宣武区西南部,以种植多种石榴树而名榴  相似文献   

5.
十二生肖     
《中国地名》2009,(7):39-42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09,(2):52-53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是可以猜测的。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  相似文献   

7.
山地多民族地区农业文化景观的演变与当地地理空间的复杂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密切相关。运用遥感、GIS技术,并结合田野调查,点面结合,分析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文化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受全球化的影响,西双版纳地区传统稻作文化正逐渐式微,因经济利益驱使导致橡胶种植面积急剧扩大,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这是橡胶文化景观兴起的主要空间演化机制。橡胶文化在给当地少数民族带来丰厚经济收入和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多样性的破坏,民族特色经济、文化的损害,民族发展互补性的减少以及民族经济共生关系的打破。民族感情和民族认同让位于经济利益,民族乡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民族共生关系受到影响,这些都集中体现在橡胶文化景观上。通过研究文化景观演变与民族关系的关联,可以丰富人地关系理论的内涵,引入民族因素和文化因素来思考民族地区人地关系,扩展当今全球化变革影响下民族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同时也在实践上为做好民族工作和构建新型和谐民族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作为民族旅游业发展基础的民族文化资源,因产权制度模糊、虚化所引起的诸多问题,需要建立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为最终实现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论民族旅游资源产权界定的功能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民族旅游资源因产权界定不明确致使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引发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民族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合理的产权界定能够促进民族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顺利实行;促进民族旅游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促进民族旅游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使民族旅游业的收益分配实现公平性;是民族旅游资源保护的驱动力;为最终实现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民族文化的旅游地产是指以区域的文脉为开发契机,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卖点、以房地产开发为营销手段,具有一定民族文化主题的房地产项目,是具有旅游、休闲、度假、商业、居住等功能的,集投资与消费于一体的新型物业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民族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带动地产经济,实现房产开发与旅游景观、民族文化开发三位一体。采用这种开发模式需要重点考虑民族文化主题、区位、政策、配套、市场、开发主体等因素。楚雄彝人古镇项目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旅游地产的成功案例,其成功源于寻找到"地产"与"民族文化"和"旅游"的最佳结合点,成功地将民族文化融入了地产,地产融入了旅游,打造了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1.
试论云南民族地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绍亭 《地理研究》1989,8(1):40-49
本文试图探讨云南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所导致的民族源流的多元性、民族分布的复杂性、民族经济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民族社会发展的差异性这些在民族地理学中至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一、民族文化与民俗文化传承民俗文化,是指民间与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约定俗成的风俗生活和文化的统称,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泛指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获取1989—2019年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博物馆的基础数据,从整体上探究国家级文化遗产所表现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其演进,研究表明:① 中国民族文化交融化趋势明显,民族交融文化遗产份额持续上升;② 中国民族文化平等化趋势明显,国家级文化遗产已涵盖全部民族,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份额波动上升;③ 中国民族文化原真化趋势明显,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分布特征表明在各民族聚居区文化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得到充分体现;④ 中国文化遗产所呈现的多元一体民族结构,受到人口、经济、政策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表现出十分稳定的基础性作用,经济表现出持续弱化的支持性作用,政策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动力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湖南凤凰"南方长城之旅"的开发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力 《热带地理》2003,23(1):80-84
以"南方长城之旅"为主题对凤凰旅游的形象进行了明确定位,以民族文化的分合为线索对凤凰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此基础将凤凰的民族文化景观划分成3大区:民族文化分界区、民族文化分离区、民族文化融合区,提出了旅游产品组合开发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补偿是以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有效传承与创新为目的,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调节民族文化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而居民认知则是民族文化补偿机制构建的重要依据和实施的关键因素。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依据与村寨民族文化的关系将受访居民分为局内人与局外人,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获取局内人与局外人的民族文化补偿认知信息,进而探究居民民族文化补偿认知在不同区域间的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民族旅游村寨中,居民文化补偿认知的空间分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完全遵从"核心—边缘"规律;村寨居民文化补偿认知的空间分异是文化距离、利益关系、旅游干扰强度和传统价值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结论对民族旅游村寨的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旅游真实性研究及保护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旅游与其真实性有着密切联系,"真实性"是民族旅游的基础和主要内容.该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民族旅游真实性的有关文献,对真实性理论在国内民族旅游中的若干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为主线,从商品化与真实性协调以及"舞台真实"原理两方面构建民族旅游真实性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切入在现代化的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旅游加剧了各民族文化的频繁互动,造成了民族本土文化差异逐渐缩小而带来文化的同质性,民族地区本土文化中已经侵入了旅游者所带来的外来文化,无论民族旅游目的地居民在主观上是否认同这种外来文化。任何人为的对外来文化的禁锢都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8.
桂西地区地质遗迹与民族文化资源的空间关系及成因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松  李燕林  李如友 《地理学报》2015,70(9):1434-1448
作为民族地区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核心内容,地质遗迹和民族文化资源存在密切的空间关联和相互作用关系,定量研究两者的空间关系,是揭示民族地区人与自然关系及其成因机理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数量空间关系、质量空间关系和空间耦合关系3个方面,提出普适性的地质遗迹与民族文化资源空间关系定量研究方案,并以两类资源优势突出的桂西地区为典型区域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桂西地区地质遗迹与民族文化资源的数量空间关联指数R值为0.478,其显著性检验显示两者之间数量空间关联密切;耦合协调度CI值越高表明地质遗迹与民族文化资源的质量空间关系越密切,桂西地区平均CI值为0.95,达到优质协调等级,表明两者之间具有很高的质量空间关联;耦合型资源评价值D越高表明地质遗迹与民族文化资源空间耦合关系越密切,桂西地区平均D值为1.04,靖西、平果、南丹、宜州等12县(市、区)D值较高,田林、田东、右江等部分县(市、区)D值较低,表明两者之间空间耦合关系总体密切但分布不均衡。地质遗迹与民族文化资源密切空间关系的成因机理,为始终同步进行并贯穿于民族地区人与自然关系各个方面的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所阐释,地质遗迹及其自然环境构成影响和制约民族文化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地学基因”,而民族文化资源则是体现各民族对地质遗迹及其自然环境的选择与适应能力的创造物。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及GIS技术,以甘肃省104处优良级民族旅游资源单体和以此为基础遴选的35个发展相对成熟的民族资源型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从3个层面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构,对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丰裕度等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凝聚型,在空间上近似聚集态分布;区域内呈集中分布特征,空间上表现出不均衡性,民族旅游资源的丰裕度在地域上分为3个层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理学者服务于中国外交的途径之一,是提供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地图。跨界民族分布图就是展现国家地缘关系的一种专题地图。目前的跨界民族地图表达方式不能呈现出国界的影响,无法服务于跨界民族的地区管理,为此,探索接近现实、易于理解的国界两侧跨界民族文化亲缘关系的专题地图十分必要。为弥补常见跨界民族分布地图的不足,从四个角度探索了地缘文化制图形式:跨界民族地区图斑空间单元尺度、多民族构成、两侧行政区边界不完全对位和语言亲缘度,设计了刻画地缘语言的亲缘度系数,而后绘制出专题地图。研究的结论为:第一,从数据的可获得性上看,跨界民族文化亲缘度地图的图斑空间单元以相当于中国县级区域的空间单元较为合适;第二,与传统的跨界民族分布图相比,跨界民族地缘语言亲缘度公式包含更多的因素,所作地图可呈现出更为精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