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箱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箱养殖生态学是水产养殖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网箱养殖生物及养殖活动与养殖水体环境相护作用关系、依据当地环境状况为养殖设施建设及养殖活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的科学。本文简述了网箱养殖活动的历史沿革,重点介绍了网箱养殖生态学在养殖水环境管理、养殖容量评估和深远海养殖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网箱养殖生态学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产养殖活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型藻类对海水鱼类养殖水体的生态调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产养殖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方面 ,养殖环境的好坏是关系到养殖产量和养殖生物质量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 ,养殖活动又会影响水域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随着渔业自然资源的衰退 ,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 ,关于鱼类养殖对海区污染情况的报道日渐增多 ,海水鱼类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产生的大量有机和无机废物 ,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养殖废物控制在水体的容纳量内 ,其中一条途径是运用生态学原理 ,发展生态型养殖技术 ,人为干预调控养殖系统 ,使养殖种类内部呈现互为目的的良性循环 ,协调养殖生物与养殖环境的关系 [1]。大…  相似文献   

3.
海水养殖封闭性水体缺氧状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夺取养殖业的高产,必须控制和改善水产生物的养殖环境,特别是对于高密度养殖的封闭性水体和培养孵化幼苗的水体,水质的维持和管理尤为重要,而水体的溶解氧状况则是水质维持管理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要运用生态学的原理规划胶州湾的开发利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环境、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学在其研究的规模、深度,以及与许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如与经济学、环境科学、工程学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形成了许多新的学科。城市生态学就是生态学一门新生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昌黎监控区11个生态监控指标的分析,利用ArcGIS10.0对昌黎生态监控区各水体因子进行Kriging插值处理,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昌黎生态监控区水体环境,分析昌黎生态监控区景观格局的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讨论其海洋景观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0年间人类活动对昌黎县水域生态环境影响显著,昌黎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中N、P含量高、富营养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适合文昌鱼生存的砂质底所占百分比逐年退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文昌鱼生物量呈退化趋势。海水养殖、采砂和旅游开发等活动均对该海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应明确海水养殖环境容量、对昌黎生态监控区内挖沙船进行管理,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合理进行海洋开发活动,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对虾养殖过程水处理的研究现状和瓶颈问题,文章综述了国际和国内重要的水处理管理理念与策略,主要包括:养殖用水“减法”管理理念、投入品“减法”管理理念、基于微生物的水处理策略和基于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水处理策略等。较全面地探讨了养殖节水、生态调水、精准投喂、补偿生长、生物饵料、生物过滤器、水动力等对于水处理的重要性。并建议建立基于对虾福利生物学的水处理评价体系,联合生物行为变化、生态生理指标、水体理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该综述期望为对虾产业和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已经成为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水产养殖的重要产业,其养殖面积和规模在沿海省市迅速扩大,因为淡化养殖技术已基本过关,淡化养殖已开始向内陆发展。L.vannamei经过逐级淡化可在淡水环境中养殖,且在淡水环境生长快,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养殖密度和产量高。中国有丰富的淡水养殖水体资源,淡化养殖前景看好。L.vannamei淡化高产养殖同传统海水养殖有相似之处,表现为水体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水体生态系统脆弱,易失衡,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养殖密度高,盐度低,养殖水体藻类优势种中后期以蓝藻为主,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目前国内淡化高产养殖技术不完全成熟,还有一些养殖环节需要继续探索,有些养殖户在没有掌握淡化养殖和水质调控技术情况下,就盲目扩大养殖面积,或随意增加养殖密度,致使淡化高产养殖风险较大。近几年有关L.vannamei养殖和疾病防治的研究报道较多,对淡化高产养殖水体的生态理论研究还不够。作者是在大量调查淡化高产养殖虾池水体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基础上,总结分析高产虾池水体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及水体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初步探讨淡化高产养殖的生态模式和人工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水产养殖产业,基于广阔的海水养殖环境,深入挖掘水体和沉积碳汇资源种类,系统开发增汇技术体系,对发展低碳经济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渔业碳汇切入,阐述了养殖环境中包括生物体、微型生物介导的水体和沉积等主要碳汇资源的形成过程机制与耦合关系,旨在系统挖掘中国特色碳汇资源并完善增汇技术体系,为“双...  相似文献   

9.
前言     
徐奎栋 《海洋与湖沼》2020,51(3):433-433
正底栖生物是生活在海洋和内陆水体底表或沉积物中的各种生物的总称,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最多的一个生态类群,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底栖生物学研究涵盖底栖生物的分类学、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等多个领域,旨在探寻底栖生物生命活动规律,为科学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业与海岸带综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系指为获取食物或商业目的而进行的水生生物养殖活动,过去的水产养殖以淡水为主,近年来逐步扩展到海岸带区域与开阔海域。因此,“海岸带水产养殖”的诠释应该包括多种水体如海水、池塘、海湾、河口。湖等海洋生物物种的养殖。“海水养殖”则多指在开阔水域进行的养殖活动。水产养殖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病害防治失效、管理不善和水质下降,使不少密集型养殖企业破产,如对虾养殖在许多国家难以为继。据估计,亚洲水产养殖业仅虾病造成的损失每年已超过10亿美元。由于产量下降、养殖费用高昂及市场波动,使许多养…  相似文献   

11.
信息有机物(或化感物质)系指存在于自然环境,对生物物种或生物类群生存和生长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并能通过调控生物丰度与群落结构来影响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微痕量有机物。目前已知的信息有机物大多是分子质量小于10~4Da的醇、酚、萜、酯、多肽等小分子物质,它们随水体迁移扩散,通过控制酶活性或光合系统等途径影响目标生物生存生长,作用强度受微生物分解和营养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水体中信息有机物一般是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或固相萃取富集后用色质联用鉴定结构并测定含量。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水环境中信息有机物及其检测方法的主要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高效灵敏的水体信息有机物检测方法,阐述了水环境中信息有机物种类、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对水域生态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域生态讯息学"的新概念,诠释了"水域生态讯息学"的内涵,这对于拓展生态学研究内容,揭示水生生物学发生机制,持续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沿海水产设施污损生物特点及防除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严涛  刘姗姗  曹文浩 《海洋通报》2008,27(1):102-110
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会影响养殖设施与外部环境的水体交换、增加外载荷和缩短网箱使用寿命,并与养殖贝类和藻类争夺附着基和饵料,甚至直接附着在养殖对象上影响其生长发育.综述了中国沿海水产养殖设施污损生物的特点及常用防除方法,从海洋生物天然防污作用机制、污损生物附着机理、优势种发育生物学及生态习性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新型防污途径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论海水养殖的养殖容量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养殖容量应是一个包含环境、生态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概念。养殖容量可定义为: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保证应有效益等各个方面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养殖量。合理地利用养殖容量就是要形成一个结构优化和功能高效的养殖生态系统,使所投入的物质得到反复循环、初级生产力得到多途径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和养殖效益,避免物质的浪费及自身和环境的污染。从养殖生态系统运转的驱动因素来分析,主要靠太阳辐射直接提供能源的系统,如海带养殖系统、扇贝筏式养殖系统等,可称为自养型或自然营养型养殖系统;主要靠人工投饲来提供能源的系统,如对虾池塘养殖系统、吃食性鱼类网箱养殖系统等,可称为异养型或人工营养型养殖系统。这两类养殖系统在生态学上有很多互补性,它们的复合可提高养殖水体的养殖容量。  相似文献   

14.
水产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的发展与生产的盛衰息息相关。当水产生产蓬勃发展时会刺激和带动水产科学的发展,而水产科学的进步反过来也会促进水产生产的发展;而当水产生产衰退或徘徊时,水产科学受其影响也会停滞不前。水产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涉及的面很广,其基础扎根于生物学、生态学、海洋学、化学、物理学、气象学、航海学、机械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学科,这些学科的发展,也带动了水产  相似文献   

15.
浅色黄姑鱼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呼吸和排泄是鱼类代谢活动的重要特征,是鱼类生物能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评估鱼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养殖容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了解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可以了解鱼体的代谢水平和活动规律等,可为鱼类的养殖生产、新品种培育、移植驯化、养殖水体水质调控和活体运输等提供科学依据。有关鱼类耗氧率的研究,国内已有许多文献[1-11],但关于排氨率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已见有牙鲆、犬齿牙鲆、大西洋鲆等种类的报道[12-14]。  相似文献   

16.
棘皮动物作为海洋底层生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目前海参在海水养殖业中的重要地位,其生态习性及行为生态学特性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洋棘皮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遮蔽物对棘皮动物聚集等行为特性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外界环境因素对聚集效果影响等内容,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生境下棘皮动物行为特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海参养殖现状,提出了不同环境因子下的棘皮动物运动节律、作用机制及其行为生态学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棘皮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环境沉积学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沉积学是在地球科学发展到围绕资源、环境、灾害和全球变化4个主题展开工作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是指利用沉积学的数据、原理及研究方法,研究人类活动与沉积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用以解决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所碰到的和可能引起的与沉积学相关问题的学科,它的目标是探求防治对策,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与沉积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问题、地质灾害研究、城市工程研究和矿业开发环境问题等。环境沉积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目前已得到了重视,环境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对地球环境影响的过程和机制等研究都是值得注意的前沿课题。未来的环境沉积学必将向环境保护、遏止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稳定同位素方法在渔业生态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多是使用于天然水域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在养殖环境中使用较少。随着水产养殖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渔业发展形式,越来越得到重视,稳定同位素方法也在其中得到初步应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在生物摄食方面,养殖环境以及养殖生态系统方面中有一定的应用。在摄食方面可以探究生物的摄食来源,养殖环境方面能够发现养殖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对于整个系统中则可以了解养殖系统的食物网和营养级情况。本文总结不同养殖环境模式下养殖动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情况以及摄食情况,对于人工养殖环境下实现资源可持续的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贝藻混养生态系统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辉  李志伟 《海洋科学》2014,38(10):52-55
2013年4~6月,在室内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进行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和孔石莼(Ulva pertusavar)4种配比模式的混养实验。各实验组扇贝密度均为48只/m3,孔石莼密度分别为55、121、255和338g/m3。每周采样测定水体中营养盐(NH4-N、NO3-N、NO2-N、PO4-P)的含量及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扇贝与孔石莼的混养实验结果表明,在养殖系统中引入孔石莼可以改善养殖环境,扇贝和孔石莼的适宜混合比例为1︰1(贝肉湿质量:藻类湿质量)能取得较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胶州湾养殖水域和自然水域的底栖动物生态状况,尤其是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对胶州湾生态系统的影响,在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区内外选取六个典型站位,于2011年4月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的采样,分析比较了养殖区内外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77种,其平均丰度为1154.44 ind./m~2,平均生物量为369.33 g.wwt/m~2。研究结果表明的养殖区内外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丰度、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差别较大。根据CLUSTER聚类结果,可以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划分为3个站群。与历史数据相比,本研究6个站位中自然水域的站位丰度、生物量降低,而养殖水域内的站位丰度、生物量较高。菲律宾蛤仔养殖活动压力已造成胶州湾养殖区域及其邻近自然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发生了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