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河拖轮和拖网渔轮等各类船舶上采用了螺旋浆导管以后,能显著地提高推进效率,尤其是对重负荷螺旋浆,效果更为明显。但是却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导管内壁侵蚀严重,妨碍了船舶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舰艇心脏”的舰艇动力装置,下一个世纪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据权威专家分析估计和初步预测:21世纪的大多数水面舰艇将采用耗油少而功率大的热循环船用燃气轮机,以取代目前简单循环的燃气轮机。与此同时,将有部分舰艇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常规潜艇将陆续采用各种不需空气的动力系统,包括斯特林型、TNSW 型和燃料电池型;那种潜艇水下航行单纯依靠蓄电池提供动力的时代将告结束。舰用超导电力推进和舰用电磁刀推进的应用研究,美国最先起步;日本则后来居上。自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在试验室里首次发现超导现象至今80多年的  相似文献   

3.
蓝镜头     
《海洋世界》2010,(10):F0002-F0002
潜艇在水下活动,以海水作掩护,侦察飞机、侦察卫星都难以发现它的行踪。随着未来安静潜艇的全面发展,将给海上战争带来巨大的革新。可以预见,随着潜艇技术的发展,游弋于大洋深处的潜艇将会更隐蔽,更具突然攻击能力,真正成为隐藏在大洋深处的利剑。  相似文献   

4.
在东南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拥有优势的军事力量。新加坡通过获取技术优势和实施军事命的办法,继续维持其军事威慑战略。由于缺乏纵深防御能力,新加坡已经感到了这种威胁,它的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作为近邻的马来西亚最可能是它地区性竞争对手,因此,新加坡希望通过购买瑞典的索尔门级潜水艇以取得潜艇作战能力,同时它还希望购买法国DCN公司的隐身护卫舰。  相似文献   

5.
2021年4月印度尼西亚海军“南伽拉402”号潜艇在巴厘岛以北约60海里(111.12 km)处发生沉没,分析表明大振幅海洋内孤立波作用可能是事故原因之一。基于大振幅内孤立波eKdV理论与Morison公式建立了内孤立波作用下潜艇的运动学模型,揭示不同内孤立波振幅、潜艇潜深条件下潜艇的运动响应特性,进一步说明内孤立波可能造成印度尼西亚潜艇失事。结果表明:内孤立波对潜艇的运动状态产生巨大影响。垂直方向上潜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幅度掉深,而水平方向上其运动方向在密度界面上或界面处与内孤立波传播方向一致,界面下则相反,且内孤立波产生的垂向力矩可能造成潜艇倾覆。不同波幅、潜深下潜艇表现出不同的运动响应规律。研究表明印度尼西亚潜艇失事可能是潜艇执行任务过程中遭遇了较大振幅内孤立波,导致其发生大幅度、迅速掉深。  相似文献   

6.
海水是一种高电导率的流体,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运动的海水切割地磁场会在海水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感应电磁场。本文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推导出一维速度场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偏微分方程,利用电磁场水平分量在海表面和海底面上的连续性条件,得到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表达式,并编写了Fortran计算程序。计算了常速度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并与格林函数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致。计算了变速度(即海水运动速度随深度变化)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并讨论了海水运动周期和海底介质电导率对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海水运动周期和海底介质电导率对常速度海水运动和变速度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在本文所述模型和参数条件下,海水运动感应电场和感应磁场振幅分别可达6μV/m和10nT,这与海洋大地电磁响应的量级相当。因而在处理海洋大地电磁数据时,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响应是不可忽略的噪音干扰,需要采用必要的压制手段。  相似文献   

7.
内河拖轮和拖网渔轮等各类船舶上采用了螺旋浆导管以后,能显著地提高推进效率,尤其是对重负荷螺旋浆,效果更为明显。但是却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导管内壁侵蚀严重,妨碍了船舶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的提高, 山东海洋学院承担了原国家水产总局下达的《螺旋桨防蚀研究》的任务,在调研和  相似文献   

8.
水下弹道是潜艇垂直发射导弹特有的一段弹道,导弹在航行过程中受到表层海水自然流动的影响,运动姿态发生复杂变化,其中,以海浪的影响最为明显。根据二维线性波理论在发射坐标系下建立了波浪模型,通过莫里森方程分析了海浪对水下垂直运动导弹的作用形式,建立了导弹水中运动数学模型,借助有限元思想,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仿真分析了不同航向和浪级下导弹水中运动姿态的变化规律,结论可为研究潜射导弹水中弹道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伪装色——军舰“隐形衣”。现代军舰的舰体,上层建筑及武器都有涂成灰蓝色或浅灰色,不仅使军舰显得更加威武雄壮,而且由于这种颜色与海水颜色差不多,尤其在阴雨天或能见度低的条件下,不易被敌人发现。而潜艇一般漆成深色,因为海水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如果潜艇色彩太鲜艳,即使是在水下20米的深度潜水航行,也很容易被飞机从空中发现。潜艇涂上黑色或较深的颜色,就能使潜艇与暗礁在深度海水的颜色一样,从而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垂直面平面运动机构。平面运动机构是一种使被试验船模产生正弦振荡,以测量其水动力系数的试验装置。它用于潜艇、潜水器、鱼雷、导弹等水下运动体的水动力性能研究。机构由振荡机构、驱动电控系统、测力与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在研制中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与国外同类机构相比,它具有结构紧凑、测试精度高、获取数据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海水淡化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浓海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海水淡化工程在能耗、排污、用地、取水和噪音等方面对环境产生影响,尤其是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在温度、盐度、有机物和营养盐、重金属、酸度、余氯、溶解氧以及机械卷载效应等方面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亟须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随着我国海水淡化产能的增加,应完善海水淡化技术、优化浓海水排放和加快浓海水综合利用,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在对两国渔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两国渔船在性能方面的差异,分析了日本渔船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渔船近期发展的方向。日本渔船改为节能型后,两国渔船的船型相近,其稳定与适航性指标亦相差不大。日本渔船的装备优于中国的渔船,平均单船功率为46.5kW/艘,中国的平均单船功率为23.03kw/艘。日本渔船的助渔设备、机电设备、制冷设备均较先进,主机推进系统多采用可变螺距螺旋浆或多级减速,中国渔船的推进方式多为定距浆,现在正推广多级减速装置。日本渔船业的发展趋势为:控制规模,提高性能,确保安全,改善适居性。我国渔船的发展方向是:减少渔船的数量,适度发展外海和远洋作业渔船,改善渔船装备,改造小型渔船,大力发展FRP渔船。  相似文献   

13.
海水是一种高导电率的流体,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运动因切割地磁场而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感应磁场。本文从毕奥-萨伐尔定律出发,推导出了二维海水运动磁场方程,并利用形函数将其转换成二维离散速度场感应磁场积分表达式,采用高斯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二维离散速度场感应磁场响应。算例表明,本文计算方法具有较高计算精度。文章还分析了海水运动频率、振幅和水深对感应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第四章 海洋化学——第一节 海水溶解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溶解氧主要来源于大气中氧气的溶解和海洋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它的含量变化与海水中生物过程及水文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它的分布特点有时是海水运动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5.
定位浮标在波浪中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位浮标是为满足水下蛙人部队定位要求而设计的。定位浮标的升沉和横摇运动对海水中换能器阵的水声定位精度影响较大,而使定位浮标产生这两种振荡的主要激励源是波浪。在不考虑流和风对浮标作用的前提下,以规则波作为激励源,研究了定位浮标在波浪激励下的两种运动模型,然后用计算机对横摇和升沉运动模型进行了仿真,最后从运动模型出发提出了减少浮标振幅的有效办法,这对定位浮标结构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强风计测风螺旋浆材料的选择、螺旋浆外形的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在计算机中生成螺旋浆三维模型的方法,螺旋浆模具的加工手段,以及风洞试验对螺旋浆设计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海水透明度是潜艇潜没深度和水雷布设的主要参数,获取海水透明度的方法有传统船舶观测和卫星遥感反演监测.通过海水透明度传统船舶实测资料与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的对比分析,检验评估了海水透明度遥感反演产品的精度,建立了两者的线性关系,校正了海水透明度遥感反演产品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胶州湾环流和污染扩散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潮流和潮余流对海湾和沿岸海域污染物质的迁移和分散所起的重要作用,已为大家所共知。潮余流亦称为潮余环流,它导致湾内的海水循环,促进与外海水的交换。然而,它是欧拉型的。溶解在海水中和以悬浮体形式混合在海水中的污染物质的迁移,与海水质点的运动一样,具有拉格朗日性质。海水质点在潮汐海区内的迁移,  相似文献   

19.
张瑾  连琏  葛彤 《海洋工程》2006,24(4):32-37,48
对作用于潜艇的一阶、二阶波浪力进行了简化,得到修正后的潜艇近水面垂直面运动模型。基于H∞鲁棒控制的S、KS混合灵敏度策略设计了潜艇控制器,并对潜艇近水面运动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对消除波浪力影响、保持潜艇定深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海水淡化工程带给城市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环境带来负担。海水淡化工程产生的大量排海浓海水在温度、盐度、有机物和营养盐、重金属、酸度、余氯、溶解氧和机械卷载效应等方面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对人类健康产生间接的危害。文章在2018年调查天津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附近海域水质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海水水质变化趋势。研究表明:2018年调查区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其次为化学需氧量;其局部海域范围内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含量各自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他指标均未出现明显波动;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附近海域的调查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