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丛源  陈建平  肖克炎  董庆吉 《地质通报》2012,31(7):1164-1169
由于地球化学元素携带了某种矿化信息,因此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往往是指示矿床存在的一种直接标志。随着勘查地球化学的深入发展,有关矿致地球化学异常圈定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利用"三江"北段1∶20万地球化学数据,运用R型因子分析,查明该区不同矿化类型的指示元素组合,以因子得分为综合指标,采用泛克里格剩余值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结果得到2种元素组合:Ag-Zn-Pb-Sb-Bi组合(与热液型铅锌银矿床有关)和Mo-Cu组合(与斑岩型钼矿床有关)。圈定的组合异常与已知的矿床点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利用R型因子分析与泛克里格法相结合圈定元素组合异常的方法能够较好地确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异常,并提示异常与矿化类型之间密切相关的规律性,为"三江"北段地区找矿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
通榆县氟中毒病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氟中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形成作用可分为径流通畅的水化学迁移带和径流缓慢的水化学元素富集带。该两条控制着地下水水化学元素的迁移与富集、地下水的矿化过程与程度和氟中毒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河北青龙东部金矿矿化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查明该区金矿基本地球化学特征,以便能更好好指导找矿实践,运用地质统计学中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发现青龙东部地区金矿明显存在三家子型和半壁山型的矿化元素组合及最佳指示元素组合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三家子型金矿床进行了元素垂向分带特征的研究。分析认为:根据类型找矿原则,安子岭一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根据就矿找矿原则,三家子矿床深部矿化值得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4.
运用多相、多矿物、多组分化学平衡和Helgeson发展的质量迁移计算理论,以大同麻峪口地区为例,依据该区岩石矿物鉴定结果,建立质量迁移数学模型,采用PHREEQE程度,模拟计算获得原生矿物溶解量、次生矿物生成量和进入水中的物质量。计算所得地下水化学成分、水化学类型与实际水样分析结果接近;结合化学热力学结果研究了水化学类型分带机制和环境条件,进而模拟和验证了化学反应,元素迁移和分异,以及制约水化学分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某区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矿化水的成因和基本特征,铀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含铀水迁移强度;铀和氡在水中的迁移距离;水化学组分与矿化的关系。总结了工作区的放射性水化学找矿标志和评价水晕的综合判别准则。在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新的成矿远景地段,提出了现有矿床可能属于后生气热水改造复成因矿床的假说以及根据这些假说似算这类矿床铀总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钚是某些放射性废物中的关键核素,在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的过程中,钚的迁移行为研究对于处置库的安全评价至关重要。钚的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其迁移行为,本文选用地球化学模式程序EQ3/6模拟计算了钚在某区钻孔地下水中的存在形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某区地下水主要为咸水,具有高矿化的特征,pH值在7~9之间,水化学类型主要以Cl-SO4-Na型和SO4-Cl-Na型为主,地下水中钚的存在形态主要以Pu(Ⅳ)物种为主。并通过结论得出钚的存在形态主要受着地下水化学成分特征控制,同时pH值和Eh的值对钚的存在形态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浙江省铜岩山地区进行的“面型”岩石测量工作,发现了以Cu为主的多元素组合“高、大、全”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并且发现了几处新的矿化地点以及新的Cu矿化类型。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钻探验证结果、蚀变矿化及前人工作成果后,对工作区内找矿方向提出了新看法。  相似文献   

8.
方招信  孙庆安  朱恒 《安徽地质》2009,19(2):103-106
世界上含金镁夕卡岩矿床十分罕见。本文简单介绍了安徽淮北三铺地区含金多金属镁夕卡岩矿床的成矿基本地质条件、矿床富镁特征和交代矿化蚀变分带模式。重点研究锶、钡元素在矿床中的迁移规律以及锶/钡比值的分带性,在研究大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分析Sr、Ba分别追随Ca、K元素迁移方向,发现Ba元素由内带向外带迁移、Sr元素由外带向内带的逆向迁移规律,首次指出该镁夕卡岩矿床中的Sr/Ba比值的分带性,确定出Sr/Ba比值0.3~3.0为矿(体)化交代蚀变带,可作为镁夕卡岩型矿床重要的地化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西藏羊八井—青龙地区水系沉积物元素背景值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系沉积物中化学元素的背景值是地球化学找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对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西藏地区一直缺少以区内微景观区表层物质为基础建立的多元素背景值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已有水系沉积物异常的认识水平。本文分析了羊八井—青龙地区约12000 km2内2800件水系沉积物组合样品中69个元素背景值及分布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全国水系沉积物和中国南方地区水系沉积物平均值相比,研究区自北向南分布的班戈—八宿、隆格尔—南木林、拉萨—察隅三个地球化学分区内SiO2的含量普遍较高(68.6%~77.0%),SiO2高含量与区内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及中酸性岩体的大面积产出有关。其他元素的含量普遍偏低,且各分区内有一定的差异性:北部班戈—八宿分区以富集与高温热液或气液有关的Li、Sr、B、N、Cl元素为特征,中部隆格尔—南木林分区以富集铁族元素、稀有元素(Zr)、稀土元素(Sc)为特征,南部拉萨—察隅分区以富集造岩、轻稀土、稀有、分散元素及亲铜成矿元素为特征。元素含量分布的差异与各区地层、岩体、矿床和矿化点密切相关。本次研究提供了羊八井—青龙地区水系沉积物中69个元素背景值,如亲铜成矿元素Au、Ag、Cu、Pb、Zn的背景值分别为0.26 ng/g、41 ng/g、4.04"g/g、25.2"g/g和25.6"g/g,这些背景值的提出弥补了该微景观区化学元素背景值的空白,为羊八井—青龙地区及其邻区区域地质研究及勘查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乌拉山金矿带113含金石英脉的围岩蚀变类型,蚀变分带及各带的常量元素(K、Na、Fe、Si),成矿元素(Au、Cu、Pb、Zn)的分布特征,用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讨论了元素组合特征和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在乌拉山地区具有重要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相山矿田沙洲铀矿床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相山铀矿田沙洲铀矿床的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围岩蚀变分带非常明显。对沙洲铀矿床围岩蚀变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沙洲矿床从矿石到围岩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与蚀变过程中物质的带入带出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全部样品进行R型聚类分析,确定矿床成矿元素组合为U、W、HREE、Th、Zn、Zr、Mo、Pb,这些元素可作为铀成矿预测标志。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和丰富了沙洲铀矿床的成因认识。   相似文献   

12.
区域化探样品元素测定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探样品元素测定的要求,因任务的不同而异。区测与普查相比其要求不同。在普查(及详查)阶段,工作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可能发现的矿种有限或可以预测,测定元素的数目也相应较少(约20种元素).普查的测网较密,主要是圈出含量和衬度较高的异常内带,对灵敏度和准确度要求可以低些。区域化探主要是发现强度低、衬度低而范围大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而且做为地球化学基础资料,是按分幅扫面,最后要拼缩成全国性的地球化学图。由于图幅间的对比拼接,要求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区测中凡是能形成独立矿产的元素(包括稀有分散元素)以及有指示意义的伴生元素都要测定。区测化探不但用于找矿,目前日益为区域地质、自然区划、环境保护和农林畜牧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资料。目前测定的元素包括成岩特征元素在内已达39种。文中还探讨了在我国目前化验水平和能力的情况下,完成区测化探样品测定的方法和工作步骤。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706矿点水中放射性元素的富集、迁移、分布特点及其与水的化学成分的关系,作者评价了该区放射性水异常的铀成矿远景,并进一步指导了水化学找矿工作。另外,根据该矿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氡的迁移规律,定量预测了盲矿体赋存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4.
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化学勘查,主要是利用先进的微量元素测定技术,系统地研究各种天然物质(如岩石、疏松沉积物、水系沉积物、水、气体、生物等)中元素的分布和分配特征,从而获得找矿信息的一种找矿方法。在我国,从五十年代初期至今三十多年来,化探工作从无到有,化探队伍由小到大,建立了一支有一定基础的专业队伍,初步形成了我国自己的方法技术体系,获得了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15.
泡塑埋入法找金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阐明了利用泡塑埋入法找金,从找矿机理和应用效果,均优于土壤测量法。该法能消除“粒金效应”,减少次生晕运移现象,对找隐伏矿体和盲矿体能强化异常,是解决次生晕运移、覆盖厚、找矿难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实际找矿应用中,该法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找矿周期短、效率高、找矿效果好的特点,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找矿效果。该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后,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甘肃西秦岭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西秦岭地区近20年来取得的数以万计的化探数据,借助计算机技术及GIS地理信息进行处理,重点选择主要成矿元素Au、Cu、Pb、Zn、W进行研究。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入手,研究元素在空间、时间上的迁移、富集、分散规律,通过对西秦岭地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规律研究,提供了全面、详实、系统的地球化学成果,为区域矿床地球化学预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主要找矿远景区及找矿有利地段,为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提供靶区。  相似文献   

18.
林焕华 《物探与化探》1991,15(3):225-236
为了发挥勘查地球化学在找矿中的优势,运用类似于研究脉状热液型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方法,对浙江省龙泉县八都萤石矿床进行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试验研究,目的是:(1),了解该类型萤石矿床在成矿作用影响下,赋存于围岩、水系沉积物及水介质中的地球化学特征;(2),了解该类型矿床的原生、次生异常特征.以期在未知区对该类矿床的找矿评价工作时提供一些地球化学方面的依据.通过研究表明:形成萤石矿床原生晕元素有:第一组F、As、Sb、Ca、Ag、Mo、Y;第二组Na、Mg、Al、K、Ti、Ba、P、Nb、Pb等.其中第一组为正异常元素(简称正晕元素);第二组为负异常元素(简称负晕元素).所有以上元素的原生晕都呈现带状特征.正晕元素的轴向分带由上到下为:F-Ca-As-Sb-Y-Ag-Mo.水系沉积物及重砂测量结果表明:在已剥蚀的萤石矿床附近的水系中,可以形成萤石重砂异常及F元素异常.萤石可做为找矿的指示矿物;F可做为找矿的指示元素.矿区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知萤石矿田范围内,可出现F-、Ca3+的水化学异常,该异常对于矿体富集部位及矿带的延伸方向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内蒙古东乌旗丘陵地区,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发现了许多多金属异常带及找矿靶区,找矿潜力巨大.如在查干楚鲁,通过工作,圈定出了找矿靶区3处,且在第一找矿靶区内通过少量槽探工程揭露,发现具有工业品位的银、铜、铅矿体一条,显示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丘陵地区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