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目前海洋观测网业务化运行的海洋站(点)缺少评价体系的现状,首次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海洋站(点)观测能力、运行质量等综合能力评价的研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构建判断矩阵,建立了层次分析法模型。对海洋站(点)的特点和影响其运行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海洋站(点)的布局、观测环境代表性、仪器设备、基础设施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设计了海洋站(点)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权重合理准确,可为海洋站(点)的综合评价和分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GPS技术可以确定验潮站水准点的地壳垂直形变,结合验潮数据获得的海平面相对变化,可以确定海平面的绝对变化。采用我国3个沿海验潮站两期GPS观测数据,计算了这些点位的地壳垂直运动速率。提出要监测验潮站的地壳垂直运动,最好采用多年连续GPS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高程基准面的确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计算平均海面的原理和方法,、以便确定出我国区域性大地水准面.(高程基准面).利用给定验潮站的海面19年的每小时记录,按照每天24小时砚测直接平均和Xo、Zo、No、Oo滤波器,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精度可达1mm,基本满足区域大地水准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郭睿  唐波  陈刘成 《海洋测绘》2007,27(6):40-44
介绍了接收机自主完整性监测(RAIM)算法的故障检测及其可用性原理,结合航空用户对完好性需求,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GPS系统下不同截止高度角条件下、不同飞行阶段的RAIM算法的可用性结果,并且给出了中国区域内5°×5°格网点的RAIM最大和平均中断时间,分析了截止高度角、可视卫星个数和DOP值等因素对RAIM算法可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38.322°N,142.369°E)发生Ms9.0级地震,利用日本本岛及周围IGS站的观测数据,采用GPS静态定位、动态差分定位两种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了若干站点地震前后的位移量。地壳变形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对周围IGS站的位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大可达到2.46m,所有观测站都向东方向运动,并且计算得出GPS速度场;通过选择较稳定的IGS站作为参考站,计算了2个观测站的动态变形,同时得到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38.322°N,142.369°E)发生Ms9.0级地震,利用日本本岛及周围IGS站的观测数据,采用GPS静态定位、动态差分定位两种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了若干站点地震前后的位移量。地壳变形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对周围IGS站的位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大可达到2.46m,所有观测站都向东方向运动,并且计算得出GPS速度场;通过选择较稳定的IGS站作为参考站,计算了2个观测站的动态变形,同时得到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海洋站一线工作实际,通过对海洋站自动观测系统的研究,针对如何发现自动观测数据可能存在的数据缺失和异常情况,通过实时监控、数据资料的比对分析以及质控软件等手段,提出了海洋站自动观测系统数据异常的几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和讨论了关于网格数据梯度的定义(方向导数,梯度,最大梯度)及其应用范围,给出了解析计算公式和离散计算公式.根据海洋动力学中地转流的计算原理,讨论和分析了海洋动力网格数据梯度计算的方法,阐述了海洋网格数据梯度计算需要注意的几个基本事项.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尽可能采用基于力学原理的梯度计算方法.利用海面高度样本数据进行了梯度试算,指出利用现有软件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不同算法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塘沽海洋站水位变化及其极值与海面风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洋工程设计中,水位极值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对塘沽海洋站54a每小时的水位观测资料(1950—2003)和38a的海面风观测资料(1965—2003)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站水位的变化特征及海面风与水位极值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水位时间序列中M2分潮占总能量的60%以上,六个主要分潮M2,S2,N2,K2,K1和O1占总能量的93%以上。年平均海平面的变化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变化,而是存在3~5a的周期性波动,这可能与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活动和交点周期等周期性和准周期性变化过程有关。由54a实测资料计算得的年平均海平面的年变率为1.64mm/a。54a中最高水位为5.81m,发生在1992年9月;最低水位为-0.99m,发生在1968年11月。100a一遇的最高水位为6.02m,由偏东向风引起,而西向风引起塘沽海洋站减水。对于100a一遇的各向最大风速,北向偏东风的100a一遇的风速为最大,其值为26.78m/s,其可能引起的最大增水为2.06m。西风的100a一遇最大风速为20.5m/s,其可能引起的减水水位为2.28m。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海洋水深测量或海底地形测量中,部分距岸较远测量区域的水位改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NSS测高的近海单站水位改正方法,通过对船载GNSS测高数据进行波浪滤波及吃水改正,计算得到反映水位变化的大地高,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测区大地高水位与单验潮站水位的基准面偏差,统一GNSS大地高水位与岸边验潮站基准,从而对测区水深数据进行水位改正。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达到厘米级的水位改正精度,满足相关测量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运用海洋声传播二维 PE算法对不规则海底边界条件的处理 ,作者提出 1种改进方法 ,即利用抛物方程和界面边界条件 ,对界面附近的抛物方程的差分形式进行修正 ,以考虑复杂海底边界的影响。通过实际的数值计算表明 ,运用该方法计算声场 ,在提高计算精度方面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南海海域海水温度调查资料主要为BT资料和南森站资料两种类型,为比较两种资料计算的温度跃层三项示性特征的区别,本文用同一种温跃层识别、统计方法分别对两种类型资料进行了判别和统计,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南海冬、夏季跃层强度分布图。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调查资料在计算浅温度跃层强度和上界深度上有较明显区别,BT资料的温跃层强度计算结果大于南森站资料,温度跃层上界较南森站资料深,温跃层厚度亦有差别,但规律不明显。两种类型资料对深温度跃层三项示性特征值的计算结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宁波镇海海洋站为浙北沿岸较典型的验潮站,且其风暴潮增水资料序列也相对较长。文中通过对近几十年来镇海站70 cm以上风暴增水过程的分析,研究其强风暴潮增水过程的总体特征。文章还具体分析了3种不同路径台风造成的强风暴潮增水的特点,从而为以后该站强风暴潮增水的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不规则三角网(TIN)地形模型的动态模型的动态细节简化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即在TIN的凸壳构网算法和累进格网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混合型数据结构,提出边折叠的限制条件,解决了边折叠时易产生的边自交现象,实现了TIN模型的LOD快速简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2011年特种监测网的观测数据,将IGS站的选取分10种方案进行试验,计算结果从基线长度变化、测站坐标、NRMS、基线重复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该特种监测网时的几点建议:建议选取IGS站为GPS网提供参考框架;IGS站选取的数量不一定最多,但空间上应尽量均匀分布;选取7个IGS站时得到较高精度的结果。在日后处理此类型的特种监测网时对IGS站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探测器定位精度检测的基本特点,指出了传统RTK技术的缺陷,重点介绍虚拟基准站的测量原理和计算方法,提出采用虚拟基准站技术进行远距离高精度定位的方法,通过实际数据验证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同步改正法因其特点和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平均海面传递,文中从平均海面的理论定义和实际计算两方面出发,对同步改正平均海面传递法原理进行了论述。利用海南岛周边的长期验潮站数据,按单站传递和多站组网传递分别分析了同步改正平均海面传递的规律。结果表明,单站传递同步观测10 d能满足岛礁测绘对垂直基准面精度的要求,采用多站组网传递能较明显地减少同步时长较短时的极限误差。当采用多站组网平均海面传递同步观测5 d,其极限误差可达10 cm以内,建议在同步观测时间有限时采用该方法。结合海南岛验潮站和岛礁分布情况,同步改正平均海面传递法应用于海南岛礁测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使用GAMIT软件对天津于桥水库和威海石岛两次GPS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分别选择了临近的4~30个IGS站的27种情况进行计算,并对各种情况得出的结果从基线向量、测站坐标和IGS站的南北半球分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以下结论:使用26个以上IGS基准站进行数据处理,可以达到卫星高度计现场定标检验精度。  相似文献   

19.
沿岸陆地垂向运动是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GPS直接观测或者联合验潮站和高度计资料进行推算,前者较为精确但目前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沿岸数据缺乏,后者资料相对丰富但准确性有待验证。本研究利用全球191个验潮站数据及同步的高度计资料和GPS监测数据,对两种方法得到的陆地垂向运动速率进行了比较,发现对于陆地垂向运动明显的站位,两种方法计算的趋势相同比例为74%;陆地垂向运动速率的空间分布表现为高纬度沿岸陆地抬升和中低纬度不同程度的陆地沉降,这与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结果和近期GRACE重力卫星观测较为符合,说明了基于验潮站和高度计联合推算沿岸陆地垂向运动的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将此方法应用于中国沿岸,基于29个长期验潮站数据计算了中国沿海1993—2016年陆地垂向运动速率,发现存在以长江口为分界北升南降的空间特征;南部沿岸陆地沉降会加剧沿海相对海平面上升,给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测资料计算比对得出结论:同步改正法计算短期验潮站平均海面使用15天时间同步和30天时间同步可达到基本相同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