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志明 《铀矿地质》1995,11(2):121-123
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确立,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把环境评价和一半保护确定为5大技术开发项目之一。基于多年从事放射性铀矿床的成矿理论和找矿研究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引入了国际上新近发展的新技术,开发了环境评价、高效废物及中低放废物处置库的选址、勘查和评价、核设施退役中核废物的填直处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承担项目的过程中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经过不断学习、摸索和提高,我们初步打开  相似文献   

2.
环境标志──环境保护的一种新途径李斌(山西省环境保护研究所)为积极开发有益于环境保护的产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并采用无废或少废工艺,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93年3月决定在我国开展环境标...  相似文献   

3.
英国原子能委员会环境技术公司(AEATechnologyPlc)辐射安全部主任RalphWatts博士在参加辐射环境管理国际研讨会期间,于1997年9月26日应邀到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就英国核废物地质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作了学术交流。主要内容如下:1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英国十分重视核废物地质处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无论是新建项目的设计、项目场址、运行方案的修改,还是工业废弃场所,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英国十分注重时间尺度的分析、性能评价及非确定性处理方法的研究,同时也特别关注公众的意见。对于象核电站、核…  相似文献   

4.
范光  温志坚 《国外铀金地质》2010,(4):229-232,238
矿产开发过程中的辐射环境影响日益被管理部门和广大公众所重视。针对我国南方某铜矿开采项目,在详细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铜矿开采可能带来的辐射环境影响进行了细致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建设对辐射环境的可能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环境保护措施。相关结论和措施对于铜矿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进展,回首矿山环境保护走过的历程,感受很多。本文就近十年来我国矿山环境保护的回顾与思考,谈些看法。1我国近十年来矿山环境保护的回顾矿产资源的开发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然而,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由于不断改变和破坏矿区及其周围的环境,产生和遗留了大量矿山环境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影响到矿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国土资源部自成立以来,站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上,积极探索矿山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和前瞻性工作。(1)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清矿山地质环境的现  相似文献   

6.
铀矿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是军民两用战略性资源,铀矿的保障供给,对于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核工业面临发展的新形势、新阶段,作为我国铀资源大省的江西铀矿地质工作专业局。如何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不断加快江西核地质经济发展,为国家找到更多更好的铀矿资源,是我们必须努力做好的工作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张金带 《铀矿地质》2012,(6):I0002-I0003
《铀矿地质》期刊自1962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50年不平凡的历程。她伴随新中国核工业发展经历了从以军工为主到军民融合的历史性转变,为新中国国防建设和核工业发展以及铀矿地质学科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在纪念本刊创刊50周年之际,我们以最近历经6年完成国土资源部"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付梓专辑,奉献给广大铀矿地质工作者,表示对《铀矿地质》期刊生日的庆祝,表示对核地质老前辈们的最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8.
今天是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一大队50周年华诞的大喜日子。受吴新雄省长委托,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走过50年光辉历程的二六一大队表示热烈祝贺!向给予江西大力关心和帮助的国家国防科工委、中国核工业地质局表示衷心感谢!向为江西核地质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二六一大队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问候!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国情和能源资源的客观条件,长期内以煤炭为最主要能源的格局不会改变,用好煤炭,发挥好煤炭这一优势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制约我国煤炭工业的关键问题是安全,效益和环境保护,只要我们有一个好的思路,对策及措施,就可能保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讨论了煤炭工业可持续性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问题,提出协同发展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过将近五年的努力,广东核电站的建厂厂址终于确定下来,就要破土动工了。核电站的厂址,各方面的条件要求都比较苛刻、并要求从地质,地震、环境保护、供水、交通、供电系统、负荷中心等方面综合比较,综合选址。这里,我们仅就广东核电站选址中工程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做一简要的回顾,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工艺流程分析、放射性源项分析,以及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某稀土分离项目的放射性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和评价。环境放射性水平现状调查与监测表明,评价因子总体在区域环境本底范围内。放射性环境影响预测确定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的最大年附加辐射剂量分别为1.622mSv/a和0.029mSv/a,均低于辐射剂量约束值。在落实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以后,该项目放射性环境影响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05~2008年期间,用REM-III型氡析出率仪和DHZM-I型氡及其子体连续监测仪对某铀矿山的工作场所和居民区分别进行土壤(岩石)氡析出率和环境空气中氡浓度的测量,并应用适当的估算模式估算氡吸入所致公众年有效剂量。结果表明,随着对辐射环境治理工作的加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在所监测的工作场所中,大部分监测点的氡浓度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在居民区,也没有发现任何监测点的个人剂量超过核工业辐射环境质量评价规定的限值。  相似文献   

13.
广东天然源放射性慢性辐射照射环境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易玖 《广东地质》2003,18(1):30-41
天然源放射性高本底慢性辐射照射,尤其是氡的内照射剂量估算值占了总剂量的主体,这是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介绍了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天然源放射性公众慢性辐射决策的新建议,和广东天然源放射性慢性辐射照射环境调查及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成果,指出了广东的地质环境的钍核素含量高的重要特点。对建筑物及其所用砂、石、土等具有的放射性辐射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限制措施,并建议尽制定地方性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刘植恒 《河南地质》1995,13(1):72-77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矿产资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在开发利用中污染环境严重,“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基本特征。本文在全面阐述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煤炭综合利用,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铀矿地表堆浸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国内2座开采历史较长的铀矿山为例,研究了铀矿地表堆浸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按照核工业辐射环境评价的基本要求,主要从矿山废物等的表面氡析出率、废水的放射性核素质量浓度、废渣的γ辐射水平及其放射性核素质量浓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并与2座矿山生产前期(以常规水冶生产为主)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评价地表堆浸的优劣;结合地表堆浸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商用和民用小型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公众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指出由于安装、运行场所为城市中心地区或居民住宅区,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考虑技术方案的优先问题,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考虑应优先于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若小型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把一次能源转换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和余热的排放地点转移到城市内的建筑物和住宅区,有关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的使用还存在资源制约的问题。因此,应规范在城市中心地区和居民住宅区设置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  相似文献   

17.
去年地矿部与有关工业部门一起先后就黑色、有色、能源、化工、建材、核工业等40种主要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进行了论证.论证结果说明,经过建国以来全国地质工作者的努力,到2000年我国经济建设需要的大部分矿产能得到具体满足,但是有少数矿种,特别是个别大宗矿产仍然严重短缺.这个结论既肯定了建国以来地质工  相似文献   

18.
王驹 《国外铀金地质》2002,19(3):157-159
对芬兰乏燃料地质处置库的选址、场址评价、地下实验室研究历程进行了介绍,芬兰在通过参与国际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本国特色的乏燃料地质鼾技术路线,即“选址-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处置库”方案。借鉴芬兰在乏燃料地质处置研究中积累的经验对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场址的选择及其研究技术,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全面地讨论了重大工程选址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动态,简述了核电站选址和核废料处置的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后地质环境的稳定性或敏感性给予了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全面地讨论了重大工程选址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动态,简述了核电站选址和核废料处置的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后地质环境的稳定性或敏感性给予了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