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WinNT服务器注册表的信息组成,介绍了注册表的结构、使用及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WinNT服务器注册表的信息组成,介绍了注册表的结构、使用及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利用修改系统注册表(Registry)的一些功能项来达到在WindowsNT下Windows95无盘工作站的安全使用,提高网络的性能,减轻网络管理员的维护量。  相似文献   

4.
水库洪水调度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郭生练  彭辉等 《水文》2001,21(3):4-7
论述了水库洪水调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目标,介绍了洪水预报和水库调度的系统结构和功能,运行环境、关键技术、规范化和标准化设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采用软件编程技术,开发出了先进,实用、可靠和界面友好的应用软件,并已在全国31座水库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形成了地质工作的社会化和多样化,带动了矿产资源环境的一体化,给煤炭地质、水工环地质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根据我国国情和能源的客观条件,分析了水工环地质领域的一些基本需求与状况,对今后工作趋向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与时俱进”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兰州市滑坡泥石流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兰州市滑坡,泥石流类型、分布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滑坡,泥石流防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强防治工作的紧迫性,提出了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对策,强调了开展系统的防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沉积混杂碉的研究历史,指出了沉积混杂岩的分布位置和形成机制,重新给出了沉积混杂岩的定义,依据沉积混杂作用的不同方式划分为四种类型,重力垮塌和重力汉混杂作用,冰筏混杂作用,古喀斯特混杂作用和损落混杂作用,最后探讨了海底混杂岩块的来源和搬运方式。  相似文献   

8.
苏锡常地区地质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建平 《江苏地质》1996,20(4):205-210
苏锡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化程度高,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人类-工程活动,导致了系列严重的地持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从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讨论了地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了该区经济可持续 面临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特征和影响,并提出了今后地质环境工作的研究内容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电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到2003年底,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达9217万kW,这是广大水电工程勘测设计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得益于水电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我集团公司坚持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科技攻关成果,提高了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水平,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节约工程投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第二轮区域地质调查主要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省第二轮区调工作始于70年代末,完成了1:20万填图面积112326km^2和1:5万填图面积63137km^2,基础地质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地层方面,建立了一些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重新厚定了地层层序,进行了以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对各时代地层的沉积作用进行了探讨;侵入岩方面,初步完成了我省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的统一划分工作,研究了侵入岩的演化,成因、侵位机制和形成时代,尤其是从前寒武纪基底中识别出大量变形变质或未变形变质侵入岩,并对其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变质岩方面,分析了原岩建造及形成环境,划分了变质岩系的变质相,变质相系和叠加变质作用,测定了大量pT数据,确定了一些变质岩的PTt轨迹,对变质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并对其进行了探讨;构造方面,发现了研究了大量韧性变形带,对胶南-威海造山带7和郯庐断裂带进行了深入研究,矿产方面,主要是对各种矿产的成因和形成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的资源分配原理及其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嵌入式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寄存器的编译器优化技术,在寄存器和Cache之间增加一级起特殊缓冲作用的寄存器,用于寄存器的快速恢复和保留。根据优先权公式,把执行频率高的变量尽量存放在缓冲寄存器中,减少了变量存入内存的次数,有效节省了内存资源,提高了嵌入式系统处理器工作效率。采用参考比较的方法,在Md32仿真器上,选用典型算法进行测试,实验证明此优化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2.
黄河源区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黄河源区1:250000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资料与以往资料的对比表明,黄河源区区域地下水位近几十年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地下水露头泉口下移,河谷区民井地下水位下降及山前冲洪积扇前缘泄出带下移.多年冻土的退化直接导致了冷生隔水层的下移,从而引起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生态水位下降,包气带土壤层的含水量减少,使该区出现植被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沼泽湿地萎缩、鼠害猖獗、荒漠化加剧及黄河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WinSock中注册传输协议及协议的分层和WinSock的开放系统结构及如何在应用程序中同时使用多个传输协议。同时介绍了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协议两种套接种字在程序中的典型调用过程。  相似文献   

14.
赵中省 《江苏地质》1997,21(2):93-97
简要论述丰县县城的水文地质条件;对丰县县城规划区主要供水源深层孔隙水的开采作了动态分析;建立了地下水位灰色预测模型并预测了2000年的水位及水位变化区间。  相似文献   

15.

地质表格信息提取是地质报告从信息转换到知识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将非结构化的数据转化为结构化的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文本与表格的知识关联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现有的表格解析方法在地学领域存在局限性,在单元格提取中,地质表格中大量的合并单元格造成了不同单元格间大小差异大,大量小面积单元格无法被提取;在表格解析方面地质表格包含了大量的被斜线分割的特殊表头,难以自动化解析。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Mask RCNN单元格提取模型及基于OpenCV框架的表格结构解析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1)上下文注意模块(CAM)学习上下文特征以识别不同大小单元格;2)一种标准容错机制的复杂表头解析方法,解析含斜线分割的复杂表头单元格。在构建的地质表格数据集上进行模型性能评估,该方法对于多数地质表格的解析准确率达到95% 以上;相比其他单元格识别和表格结构解析方法,该方法解析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6.
宋令勇  宋进喜 《地下水》2009,31(5):34-36,146
降水入渗是地下水重要的补给来源,研究地下水与降水的关系,可为区域性城市降雨“蓄、渗、用、排”的有机协调提供重要的依据。根据已有的西安市潜水埋深和降水量数据分析了潜水埋深与降水量的关系。从年际间关系来看,1983~2003年洪积平原地区潜水埋深和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6799,而黄土台塬地区仅为0.228。从潜水变化量与降水变化量间的关系来看,2002~2003年潜水埋深的年变化量与年降水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为0.482;对比99组潜水埋深月变化与月降水量变化的数据发现,仅有40组能说明潜水埋深的月变化与降水的月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Permafrost changes under natural sites along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ground temperature monitored from the year of 2006 to 2015. Among these sites, mean permafrost table was 3.54 m, with a range of 0.88 to 9.14 m. Among the sites with decreasing permafrost table, mean decreasing amplitude of permafrost table was 0.51 m, with a range of 0.05 to 2.22 m; mean decreasing rate of permafrost table was 0.07 m/a, with a range of 0.01 to 0.25 m/a. Decreasing amplitude and decreasing rate of permafrost table in high temperature regions were 0.47 m and 0.06 m/a greater than those in low temperature regions,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ground temperatures at permafrost table and 15 m depth presented rising tendency. Mean rising amplitude of ground temperature at permafrost table was 0.16 ℃, with a range of 0.01 to 0.60 ℃; mean rising rate of ground temperature at permafrost table was 0.018 ℃/a, with a range of 0.001 to 0.067 ℃/a. Rising amplitude and rising rate of ground temperature at permafrost table in low temperature regions were 0.12 ℃ and 0.014 ℃/a greater than those in high temperature regions, respectively. Mean rising amplitude of ground temperature at 15 m depth was 0.10 ℃, with a range of 0.01 to 0.48 ℃; mean rising rate of ground temperature at 15 m depth was 0.011 ℃/a, with a range of 0.002 to 0.054 ℃/a. Rising amplitude and rising rate of ground temperature at 15 m depth in low temperature regions were 0.11 ℃ and 0.012 ℃/a greater than those in high temperature regions,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effect of local factors, increasing of permafrost table and decreasing of ground temperature were observed under several sites.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土壤冻融过程中不同地下水位对土壤的补给规律,在室内进行了两组不同地下水边界条件下的土柱冻结试验: A组无地下水补给,土柱高度60cm;B组地下水维持在距土柱表层60cm深度处。土壤在冻结过程中水分及盐分均呈向上运移趋势,稳定浅地下水补给会加剧水分及盐分向上运移,造成上层土壤盐分的聚积,影响土壤剖面的热量平衡,引起剖面温度的重新分布,从而减缓冻结锋的推进速度。运用HYDRUS-1D冻融模块对不同地下水埋深(0.5m,1.0m,1.5m,2.0m,2.5m)情况下冻结过程中水分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累积补给量在埋深小于1.5 m时随埋深增加而有所增加,而当地下水埋深大于1.5 m时,累积补给量随着埋深增加而有所减小,甚至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位作为影响泥炭地形成和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泥炭地古环境研究中广受关注。本文以采自长白山老里克泥炭地(42°28'49.75"N,128°39'9.02"E;1470 m a.s.l.)100 cm的泥炭岩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10Pb/137Cs和AMS14C定年方法,建立剖面年代框架,以有壳变形虫为代用指标,定量重建该泥炭地古水位变化。重建结果表明,过去2000年老里克泥炭地整体湿润,经历了比较湿润→非常湿润→比较湿润的变化过程。根据有壳变形虫组合的约束聚类结果,具体可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1)5~150 A.D.(100~91 cm),泥炭地比较湿润,有壳变形虫主要以喜湿物种茄壳虫(Hyalosphenia sp.)、齿口阿吉尼亚虫(Argynnia dentistoma)、Archerella flavum为主,喜干物种苔藓鳞盖虫(Assulina muscorum)、小匣三角嘴虫(Trigonopyxis arcula)等较少,水位埋深保持在1.2~2.0 cm。2)150~1796 A.D.(91~28 cm),泥炭地非常湿润,地表长期保持1~4 cm积水,但积水深度呈不断变浅趋势。喜湿的茄壳虫(H. sp.)、盘状表壳虫(Arcella discoides type)占优势。3)1796~2017 A.D.(28~0 cm),泥炭地虽较前阶段已显著变干,但仍比较湿润,水位埋深自0.2 cm持续降至5.2 cm。适合中等湿润条件的针棘匣壳虫(Centropyxis aculeata type)、片口匣壳虫(Centropyxis platystoma type)占优势,喜湿的茄壳虫(H. sp.)大幅减少。老里克泥炭地古水位变化受内生过程和气候变化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Boron content has been determined in the acid insoluble fraction of the carbonate rocks of the Kajrahat formation. Their comparison with the boron content of the shales of known environment suggests brackish to marine salinity levels during deposition. The dolomites register higher salinity conditions than the limestones. The salinity of the basin may have changed at interv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