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卫星云图在一次海雾预报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旭阳  郭炜峻 《广西气象》2005,26(A01):177-179,165
运用卫星云图资料可以对大雾,特别是海雾的生消动态实施宏观、动态和连续的监测,这是卫星遥感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也是其它常规监测方法所无法比拟的。本文利用卫星云图资料对2004年2月19日发生在厦门的一次海雾过程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2.
黄海海雾的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新江 《气象》1988,14(6):7-9
本文用NOAA-10卫星上,由AVHRR获得的卫星云图,分析黄海海雾特征。用GMS卫星云图分析海雾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次黄海海雾成因分析及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OES-9(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可见光卫星云图和韩国济州岛探空资料等,利用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6.1版)对2009年3月17-18日发生在黄海海域的一次大风条件下出现的海雾天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与卫星云图所显示的雾区范围相比,模拟结果对海雾的生成、发展、移动都有较好吻合;云水混合比是影响大气水平能见度分布的主要因子,云水混合比大值区主要集中在距地面300 m以下的低空;雾区存在几个云水混合比大值区,并分布在不同的高度,说明海雾的团状不均匀结构;海上平流雾常发生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RAMS模式对此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1999~2003年成都双流机场出现的雷暴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雷达数值化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相互叠加.利用卫星云图能监测出强对流云团的云顶的演变过程,而雷达可对对流天气中每个单体的活动进行细微地监测.这两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运用,是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全方位结构的有力剖析,对提高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MODIS遥感数据在我国台湾海峡海雾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以我国台湾海峡为示范研究区, 利用新一代卫星传感器MODIS的可见光和红外探测通道数据, 在分析海洋、中高云、低云和海雾等不同下垫面的MODIS光谱辐射特征基础上, 选择对海雾具有敏感反应的探测通道, 通过综合判识建立台湾海峡海雾遥感监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004-2007年我国台湾海峡海雾事件进行监测, 并用福建沿海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能见度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MODIS数据的海雾遥感监测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对台湾海峡海雾分布和发展过程进行监测, 从地面观测数据与卫星监测结果对比验证来看, 海雾监测的准确率可达80 %以上, 具有较高的业务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来源数据库:SCI-E和CAJD,检索时段:2014—2015年MTSAT湿度反演数据在黄海海雾临近预报中的同化——Assimilating MTSAT-derived humidity in nowcasting sea fog over the Yellow Sea.Weather and Forecasting,2014,Vol.29,No.2.中国海洋大学的王永明等发展了一种基于WRF模式的扩展的三维变分资料同化(3DVAR)方法,同化了中国黄海海域海雾初始阶段的卫星湿度数据。海雾的属性,包括其水平分布和厚度,利用经验方法从MTSAT卫星的红外和可见光云图中  相似文献   

7.
散射计风场的三维变分对海雾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估同化QuikSCAT海面风场资料对海雾模拟的影响,对发生在2006年4月3—5日的海雾过程,首先通过3个敏感性试验,研究了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海雾模拟的影响,发现YSU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更适合海雾过程的模拟。然后对2006年4月3—5日平流雾过程和2005年6月23—24日辐射雾过程利用WRF-3DVAR系统将QuikSCAT海面风场资料同化到模式中,并以未同化和同化了QuikSCAT海面风场资料的数据为初始场,应用WRF模式进行模拟预报,同时对模拟预报得到的结果与实况 (卫星云图和地面观测) 进行对比,结果表明:QuikSCAT海面风场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能够改善低层其他要素场,对海雾预报有明显的正效应,但对高层的影响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8.
韩美  高珊  曾瑾瑜  高聪晖 《气象科技》2016,44(6):928-936
台湾海峡是一个海雾多发的交通要道,海雾灾害往往会导致人员和财产损失。对当前有关的海雾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海峡西岸为代表,比较台湾海峡海雾和其他海域的大雾研究进展状况,主要包括海雾发生时的天气气候学特征、监测手段、微物理特征研究和海雾数值预报研究等。结果表明,台湾海峡西岸在天气气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监测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断的完善,但在如何对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进行反演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海雾的微物理特征研究有助于海雾模式的改进和卫星遥感海雾反演技术的提高,但台湾海峡西岸尚未开始研究,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台湾海峡海雾数值模拟工作较少,伴随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动力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可通过数值预报产品与传统的天气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台湾海峡海雾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9.
黄海海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2002-2008年的地面观测资料、青岛小浮标站资料、海洋大气综合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黄海海雾的天气气候特征、环流型和相关的水文、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海海雾呈现逐年递增的年际变化,且集中发生在春夏季,自南向北雾季逐渐推迟,发生频数增多;一日中主要出现在夜间至早晨.黄海海雾可归纳为冷锋型、高压后部型和均压场型三种天气类型.海雾是流入黄海的黑潮暖流分支与沿岸的冷水流相遇,在适宜的海温、气海温差、大气稳定度和风场等水文、气象条件下形成的,这些条件可为海雾发生、发展的预报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春季一次黄海海雾的观测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种观测资料和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对2009年5月2_5日发生在黄海海域的一次海雾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所取个例的整个生命过程受同一高压系统影响,该高压在海雾过程后期的形变促使海雾消散,这在以往的黄海海雾中较为罕见。2)黄海北部形似“7”的雾区形态的出现和演化与1~3℃气海温差的变化吻合,气海温差对海雾形成和演变的重要作用得到再次验证。3)RAMS模式具有一定的海雾数值模拟能力,得到的雾顶高度分布与卫星云图所显示的雾区形态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海雾预报业务及科研需求,收集整理了中国近海最近10年海雾个例数据,开发了海雾个例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国家、省、市级预报员和科研人员对海雾个例相关数据的实时调阅和打包下载。系统提供不同检索条件的多功能查询和海雾个例的实时查阅以及历史数据、卫星监测产品等资料的下载功能。为预报员更有效地开展实时预报提供了便捷参考,也为科研人员从事海雾研究提供了详细和全面的观测数据和分析产品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观测是提高对海雾认知和预报水平的关键因素,卫星数据是当前最可行的观测数据源,但需要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和精细的检测技术。本文为提高风云二号海雾检测水平,在现有卫星观测数据条件下借鉴了动态获取云雾阈值的思想,定制设计了一套从获取动态检测阈值到温度、纹理、噪声检测等步骤的黄渤海海雾检测方法流程。对黄渤海白天海雾检测结果的检验表明,虽然对于秋、冬非海雾季月份的效果还有待提高,但在春季海雾季已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同时该技术方法也需要继续搜集实例,进一步优化阈值获取方案。  相似文献   

13.
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在预报雷暴天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宏彬 《四川气象》2004,24(3):47-50
本文使用1999~2003年成都双流机场出现的雷暴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雷达数值化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相互叠加。利用卫星云图能监测出强对流云团的云顶的演变过程,而雷达可对对流天气中每个单体的活动进行细微地监测。这两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运用.是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全方位结构的有力剖析.对提高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冷涡天气系统影响下内蒙古强对流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结合常规天气资料,分析冷涡天气系统影响下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特,征为中尺度对流天气的实况监测和防雹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重点应用齐齐哈尔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着重分析了发生在呼伦贝尔市岭南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回波特征。指出在大尺度环流条件下,卫星云图资料和雷达资料的综合应用分析,对中小尺度天气有很好的监测作用,可以充分完善短时临近预报。  相似文献   

16.
聂晶鑫  陆晓静  李蓉 《干旱气象》2009,27(2):185-189
用卫星云图、雷达对2008年8月7日强对流天气产生的暴雨过程跟踪观测资料,结合自动站地面降水实况和WRF模式风场资料进行短时预报分析.结果表明:扩散东移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下,大气层结不稳定发生强烈的强对流天气;利用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强度图、0.5°仰角基本速度图和风廓线产品跟踪监测,综合分析预报短时暴雨天气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华北两类灾害性云团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卫星云图、常规资料以及数值预报分析产品,分析了1998年夏季华北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雷暴云团和暴雨云团。结果指出:它们的形成、发展条件及移动方式,均有着显著的不同特征;卫星云图与其它资料结合,是监测和预报这两类云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卫星云图的出现,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使预报人员更直观地监视各类天气系统,对资料稀少的高原和海洋地区尤为重要,它向气象工作者提供了广泛的资料来源。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不断进展,分辨率不断提高,探测的时间尺度越来越小,对于分析和预报各类天气系统特别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大。用卫星云图资料,确定热带气旋的位置和强度以及预报其路径和强度变化是它的重要作用之一。气象学家们利用卫星云图监测热带气旋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1963年蒂姆查克(Timchalk)就提出一种用极轨卫星云图照片决定热带风暴风速强度的方法,由于当时卫星资料有限,每天仅一张可见光云图,所以方法比较粗糙。只是根据风暴的云型大小以及云带和风暴眼的外形来估计强度。以后由于  相似文献   

19.
雷暴是华北地区夏季重要的天气现象之一,对飞行安全有很大影响,因此雷暴预报是天气预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把卫星云图应用于雷暴预报方面还刚刚开始,又因为我们收的是极地轨道卫星云图,两张云图之间相隔时间较长,所以单独用卫星云图资料来进行生命极短的雷暴预报,目前还有一些困难。本文对雷暴的分析还是采用天气图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卫星面降水估计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和卫星云图估计降水的原理.从GMS红外卫星云图资料中抽取12个降水云图特征量,构造了网络结构为12-98-7的降水估计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用1993年的小时地面雨量资料和GMS数字云图资料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用1992和1994年资料对该神经网络模型分别进行测试.在日面降水估计试验中,地面雨量计值和卫星估计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7,相对误差分别为41%和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