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流体相分离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脑壳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本文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指出了石英-(白钨矿)-辉锑矿脉型金矿化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较强的相分离作用,并运用热力学原理探讨了流体相分离机制下金的沉淀成矿机理,提出了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形成过程中流体相分离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川西北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系统总结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的基础上。通过稀土元素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马脑壳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其成矿物质来自围岩地层,岩浆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矿床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混合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川西北地区金矿床的双源复合成矿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川地区金成矿受构造-岩相和构造-岩浆双重控制。据该区金矿的产出特点和成矿特征,可将区内金矿(点)划分为层控型、岩控型和双控型。在进行区域成矿分析时应注重构造-岩相和构造-岩浆的致矿、控矿作用,任何片面怀的成矿分析都可能导致成矿认识的简单化和肤浅化。双源复合成矿概念的提出与应用,有助于对本区成矿认识的深化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从成矿构造系统的开放性、成矿构造的有序结构以及成矿构造的功能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的构造动力学问题。研究表明,该区金矿床成矿构造系统的开放性沟通了不同的圈层和岩石,表现为成矿流体、成矿物质的多源性以及构造矿化的分带性;成矿构造的有序结构表现为剪切变形及热动力变质与构造岩的分带性,以及含金剪切带的热液蚀变分带性;由导矿构造、储矿构造和成矿构造流体等子系统组成了成矿构造的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5.
川西北地区金成矿的地质异常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质异常致矿、控矿理论和GIS空间结构分析方法,探讨川西北地区金成矿的地质异常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金矿的形成玑分布明显受控于各类致矿地质异常,并显示一定的内在成生联系和时空配置关系。其中大地构造格架、区域构造样式对本区金矿化的区域性展布及产状起主导控制作用;地层-岩相组合异常、岩浆活动及热源异常对金成矿的物质来源和热动力条件有密切关系和重要影响;而深部构造异常结构与金矿床(点)的产出与分布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西北部九寨沟县的马脑壳金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和褐铁矿。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黄铁矿,分别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前者具草莓状结构,后者以环带结构为特征。粒度小晶形不规则的黄铁矿具有较高的含金量,而晶形完整和晶产大者含金量相对较低。辉锑矿和雄黄以细粒浸染状分布者含金量高,而以块状产出者金含量低甚至不含金。褐铁矿为表生氧化作用的产物,含有显微-超显微单质金。对马脑壳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研究表明,矿床形成于三个成矿期,即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表生氧化期,三个成矿期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热液成矿期含矿流体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迅速变化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7.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性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马脑壳金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它赋存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地层之中,矿体产出受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矿前金初步富集、热液成矿作用-原生矿石形成及麦生氧化-金次生再富集第三期主要成矿作用过程。热液金成矿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1)黄铁矿-毒砂-石英;(Ⅱ)石英-(白钨矿)-辉锑矿;(Ⅲ)石英-雄(雌)黄及(Ⅳ)石英-方解石等4个矿化阶段,其中Ⅰ、Ⅱ阶段为金的主要沉淀富成矿阶段。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前(Ⅰ′)及热液成矿Ⅰ-Ⅳ阶段石英中共发育液相、纯液相、含CO2三相、富CO2相及含有机质等5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Ⅰ′及Ⅰ-Ⅳ类石英中液相及含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0-300℃,热液盐度为0.5%-11.0%;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热液阳离子以Na^ 、K^ 及Ca^2 为主,阴离子主要为HCO3^-及CI^-,气相组分除H2O外,尚含一定量的CO2及CH4等;热液pH值为6.7-72,Eh值为-0.85~0.69eV;成矿热液总体属中低温、低盐度、近中性和弱还原性的含有机质Na^ -K^ -Ca^2 -HCO3^--CI^-体系类型。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前热液主要来源于变质水和地层建造水,成矿期以来大气降水不断 混入并逐步占据优势。主成矿阶段成矿热液发生过明显的注体混合相分离作用,对金的沉淀富集成矿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屹 《新疆地质》2003,21(3):303-306
首次测定的阿尔金北缘地区大平沟金矿石英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487±21) Ma,初始87Sr/86Sr值0.710 06±0.000 18(2σ),表明成矿作用可能发生在加里东中期,属早奥陶世.矿床成矿年龄与本区加里东期大陆俯冲碰撞事件中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相一致.矿床初始87Sr/86Sr值与矿区西部加里东期花岗岩相同,与矿区东部出露的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有明显差别,加里东期花岗岩可能是本区金成矿的重要物(热)源,说明加里东期是阿尔金北缘地区重要的成矿阶段;因此,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应重视阿尔金北缘断裂带早古生代岩体和蛇绿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9.
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马脑壳金矿床为陕甘川金三角区内一重要矿床,许多学者对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对矿床的成因也做了多方面的探讨.为了确定矿床的成矿时代,从层状矿体中采集了富含流体包裹体的石英矿物.通过测定包裹体的 Rb- Sr同位素组成,应用 ISOPLOT程序计算获得 (210± 35) Ma的成矿年龄,该年龄与容矿地层的形成时代相近.流体包裹体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与三叠纪时期海水的锶同位素比值相一致.综合矿体产出特征、矿石组构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作为矿床主体的层状矿体是同生沉积的产物,脉状网脉状矿体则是由后期造山运动体制下所产生的成矿热流体沿裂隙构造交代充填所形成.  相似文献   

10.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对成矿条件的制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付绍洪  王苹 《岩石学报》2000,16(4):569-574
川西北的马脑壳金矿床为一赋存于三叠系碎屑岩、碳酸盐岩系的大型微细浸梁型金矿床,通过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可将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划分为四个阶段,应用均一法测得:I、II、III、IV阶段的成矿温度分别为175~230℃,179~255℃,157~207℃,120~200℃,峰值分别为190~210℃,200~230℃,170~190℃,130~170℃,盐度变化范围,I、II、III、IV  相似文献   

11.
马脑壳金矿床中的雄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雄黄是马脑壳大型超微细金矿床中的重要载金矿物,本文对其地质产状、光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雄黄属低温β-雄黄变体,具有亏As、含Sb、Fe、Hg、Au、Ag及晶胞参数较普通雄黄普遍增大等特点。晶胞参数:a0=9.357(3)A,b0=13.581(4)A,c0=6.613(3)A,β=106°34′(2),V0=805.51(37)A3。据此,探讨了雄黄晶体中非主量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及其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过几辈地质工作者的努力,终于认识到拉拉地区地质构造不是简单的向南倾斜的单斜,而是一个轴向近东西,向西缓倾的复式向斜。铜矿体大致沿前震旦系河口群落凼组分布,层位和构造控矿明显。这一新认识使与拉拉铜矿合作施工的第一个深孔见到厚大的铁、铜矿体。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金矿的证据权模型及其预测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深入理解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特征的 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质、物探、化探 、遥感和金矿床(点)数据库,优选了10个致矿证据层。应用证据权模型对该区进行成矿分 析,认为本区共有NW、NE、SN、EW四个方向上的金矿成矿区,同时分析了四个成矿区的分布 特征 和空间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区成矿概率分布进行了有利成矿远景区的预测,并对 证据权模型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江西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来源的Nd、Sr、Rb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相山大型火山岩型铀矿田中邹家山和沙洲铀矿床及其赋矿围岩(碎斑熔岩及次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Nd、Sr、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期萤石的εNd(t)值(-6.7~-8.3)和初始^87Sr/^86Sr比值(0.7145-0.7207)与赋矿围岩的εNd(t) 值(-6.2~-9.4)和初始^87Sr/^86Sr比值(0.7121-0.7192)相似。在εNd(t)-tl图上,成矿期萤石数据点的投影域与赋矿围岩的基本吻合,均落在相山元古宙基底演化域范围内。成矿期黄铁矿的铅组成在^206Rb/^204Pb-^207Pb/^204Pb关系图上呈线性分布,而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位于此相关线低值一端。利用异常铅线的斜率及成矿年龄计算出富铀体质体的形成年龄为144Ma,这与赋矿围岩的成岩年龄(135-140Ma)接近。因此,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富铀的火山-侵入杂岩,而火山-侵入杂岩则是由类似于地表出露的元古宙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由引可见,相山铀矿田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相似文献   

15.
新疆萨瓦亚尔顿金锑矿床成矿作用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富文  李华芹 《地球学报》2003,24(6):563-567
萨瓦亚尔顿金锑矿床形成的时代和成矿期次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成矿作用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 ,多金属硫化物和少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矿物流体包裹体Rb 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 342± 2 7Ma和 2 4 6± 16Ma ,表明萨瓦亚尔顿金锑矿成矿作用至少有 2期 :第 1期发生在石炭纪 ,第 2期发生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矿区出露的二长斑岩脉单颗粒锆石U Pb年龄为133.7~ 131.0Ma,表明岩浆侵位时间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属燕山中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成矿后侵位的岩浆岩。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microscopic spherules have been found in concentrates recovered from some stratabound gold deposits occurring in Middle-Upper Triassic turbidite series in northwestern Sichuan.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se spherules are cosmic dust.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cosmic dust of extraterrestrial origin has been found in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s in China. The spherules are steel-grey in colour and show metallic luster. Their grain size is commonly less than 100 μm. According to their composition, they belong to chromium - rich iron cosmic dust. The spherules have complex and diverse microscopic structures and textures, i.e. they show a very distinct Widmanstāten structure. The variation of cosmic dust content in gold deposits exhibi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mineralization intensities and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Such a re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ore substances may transport not only mechanically but also may chemically in hydrothermal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刷马地区地质构造、矿床时空演化以及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结合地质背景和区域地质环境,认为刷马地区金矿床赋存于上三叠统侏倭组变质石英砂岩中,严格受北西向的韧-脆性剪切带控制,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毒砂化和黄铜矿化,1∶20万、1∶5万水系沉积物和1∶1万土壤均显示有Au、As、Sb、Hg的地球化学组合异常,1∶20万水系沉积物异常显示Au矿矿田范围,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显示矿区位置,而1∶1万土壤异常与矿体展布基本一致,异常带稳定连续、规模大,异常展布受控于韧-脆性剪切带,是有利的Au成矿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其矿床类型初步判定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