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发生道路塌陷、道路渍水、地下水污染等灾害,多因地下排水管道出现堵塞、渗漏、开裂引起,排水管道的检测评估现已成为城市管道管理运营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常用的排水管道检测技术有管道闭路检测系统、声纳、潜望镜、红外线温度记录分析技术及透地雷达等,各种检测技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为尽量减少干扰民生,原位固化法、螺旋缠绕法、折叠内衬法和短管内衬法等非开挖管道修复加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介绍局部树脂固化修复技术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及工作程序,提出了该方法的检查项目及质量标准等,为城市排水管道现状评估及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19,(Z1):153-155
本文首先介绍了油气管道埋深检测的一般方法,然后结合中贵管道(贵州段)干线外检测工程(河流穿越段)的项目对管道埋深检测过程中仪器的选择进行了介绍,而后重点介绍了探管仪RD8000的调试步骤,并进行了试测的误差分析;在检测工作结束后,选取了两处合适位置进行实际开挖,验证管道实际埋深与检测埋深的误差,结果符合要求;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作圆取公切线法",该法可更精确地判定管道倾斜段的真实埋深。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53-155
本文首先介绍了油气管道埋深检测的一般方法,然后结合中贵管道(贵州段)干线外检测工程(河流穿越段)的项目对管道埋深检测过程中仪器的选择进行了介绍,而后重点介绍了探管仪RD8000的调试步骤,并进行了试测的误差分析;在检测工作结束后,选取了两处合适位置进行实际开挖,验证管道实际埋深与检测埋深的误差,结果符合要求;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作圆取公切线法",该法可更精确地判定管道倾斜段的真实埋深。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说明了对于管道质量检测,影像检测技术是相当重要的,是进行管道修复的最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管道流对岩溶含水系统水动力过程的影响,运用排水沟模块和管道流程序分别模拟实验室条件下的管道设置方式,并对模型结构以及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岩溶地区的高度非均质性和观测资料的匮乏严重影响模型的精度,根据实际实验设置情况,建立3个不同的岩溶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对渗透系数、给水度进行全局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流总量对给水度的灵敏度高于对渗透系数的灵敏度,而出流过程对渗透系数和给水度的灵敏度大小随着时间变化;通过增加上覆孔隙含水层来改进模型结构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排水沟模块)和准确刻画管道流紊流特征的双重孔隙模型(管道流模块)精度相差不大,模型结果的决定性系数分别为0.89和0.91。  相似文献   

6.
《岩土钻凿工程》2010,(2):45-45
3月17日,中原油田技术监测中心安全监测站技术人员应用TEM非开挖检测技术对采油三厂卫城油藏经营管理区25~28号计量站间的管道进行了腐蚀检测评估。该项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可提高埋地管道检测时效约40%。  相似文献   

7.
随着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城市污水管道的建设不断增加,大量的污水管道慢慢老化,它们就需要修护和更新。本论文介绍了对污水管道不产生影响的管道检测和评价技术,污水管道防御性维护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管道地质灾害具有独特的发育类型和危害特征。论文结合忠武管道和川气东送管道沿线地质灾害调查结果,总结了山区管道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类型,探讨了不同地质灾害对管道的危害特征及灾害作用下管道的变形破坏行为,同时结合各类管道地质灾害的危害特性综述了基于不同地质灾害作用的主要管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首先阐述冲击回波检测方法的原理,然后通过制作试验模型构件模拟了预应力管道由空到密实的四种工况,采用冲击回波法对管道预应力注浆质量进行检测,得出如下结论:随着灌浆密实的增加,板底反射时刻和板名义厚度逐渐减小;从腹板半空方向测试,反射时刻和板名义厚度最大,管道密实的底部反射时刻和无管道处的反射时刻基本相当。最后提出预应力管道压浆中易于出现不密实的部位。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在预应力管道损伤检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PCM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天青 《福建地质》2005,24(3):189-192
PCM是一种通过遥测地下管道中电流,既可进行管道定位又可用于管道防腐层状况检测的设备。阐述了PCM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用途。并通过福州市煤气中压管道防腐层状况的普查情况,对PCM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及检测过程的应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西南山区石油天然气常输管道的大规模建设,各类边坡问题将会层出不穷,滑坡检测将成为管道运营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对实际滑坡治理工程中的TDR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将其与传统的监测手段对比,总结TDR技术在滑坡监测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同时,提出了TDR技术与长输管道自动化监视和控制体系-SCADA系统相结合的理念,可通过SCADA系统克服TDR技术绝大部分的缺点,在石油天然气常输管道滑坡检测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某油田集输管道内腐蚀评价为例,说明了直接评价法能有效识别油气集输管道内腐蚀,而且还能对因受条件制约不能进行内检测的集输管道进行内腐蚀评价,同时还能在内腐蚀未发生之前进行内腐蚀预测并识别出管道内腐蚀的高风险段。  相似文献   

13.
镇墩作为管道支承结构,是输水工程管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长距离输水管道镇墩数量众多,工作量大等问题,基于镇墩稳定性计算的结构荷载原理,依据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编写了镇墩稳定的计算程序,通过自动计算得出满足结构要求镇墩体积文件,并在施工中自动归并处理,力求达到解决镇墩稳定性标准化计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裂隙网络管道模型弥散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不同裂隙几何参数对裂隙网络溶质运移的影响,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思想和优势流、沟槽流理论,建立裂隙管道网络概念模型,搭建不同管径、不同连通方式的管道网络试验装置,进行渗流和溶质运移实验。运用应用广泛的模拟软件CHEMFLO-2000建立等效多孔介质模型,拟合不同几何参数下等效弥散度,定量刻画不同管道网络几何参数对溶质运移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管径、连通方式等与等效弥散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在连通方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管径的管道网络等效弥散度存在差异,但是差异不大;溶质在小管径中的穿透时间短于大管径,穿透曲线缓和程度相差不大;管道网络连通方式越复杂,其等效弥散度越大、对溶质运移的影响越大、穿透曲线越缓和、路径越长,等效弥散度越大;用这种等效弥散度的方法表征管道网络对溶质运移的影响,与多孔介质弥散度具有相似性;管道数目、管道面数目与等效弥散度成正相关关系,且等效弥散度随尺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长输管道在运输天然气时不可避免地会穿越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其中滑坡对于管道的威胁性最大,因此对滑坡作用下管道的安全进行评估十分重要。针对X80管道横穿滑坡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提出管道的极限滑坡位移定义,将其作为评价管道安全的外部指标。依据中贵线某滑坡工况,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横穿滑坡下的管-土模型,对不同滑坡裂缝、滑坡宽度下的管道力学行为与极限滑坡位移变化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裂缝位置、滑坡宽度下,管道应力均随位移荷载增加而增大;滑坡裂缝位置距管道越远,管道承受的极限滑坡位移值越大,当裂缝位置为9 m时,管道所能承受的极限滑坡位移达4.03 m;文中工况下滑坡宽度35 m为管道应力变化分界点,此时管道所能承受的极限滑坡位移值最小。  相似文献   

16.
油气管道经常不可避免地穿越一些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区,而这些地区往往又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以不同的方式威胁着管道的安全运营。以普光气田输气管线为例:(1)建立了区域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2)完成了普光气田输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将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风险划分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5个不同等级;(3)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区结果对管道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分段,将管道划分成了50个地质灾害风险等级段,其中:高风险段2段,较高风险段14段,中风险段20段,较低风险段14段。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为管道灾害的预防、治理提供重要的辅助决策,为区域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理解海底管道竖向贯入过程是科学评估管道安装期间初始埋深及服役期间安全性和稳定性分析的关键。通过土工离心机模型试验,结合离散元数值分析研究了真实应力水平下不同密实度砂土中海底管道竖向贯入阻力演化特征及细观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密砂,管道贯入阻力曲线主要表现为硬化特征;对于密砂,贯入阻力曲线整体上呈现周期性软化特征,且埋深越大,软化程度越大。离散元计算分析表明,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不同密实度砂土中管道贯入的土体流动及破坏机制不同,且贯入阻力的演化与剪切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利用现行海底管道设计规范评估密砂中管道埋深时应充分考虑其贯入阻力随深度的演化特征,当管道埋深初步评估大于0.1D(D为管径)时,应结合计算结果上下限值合理预测管道埋深。  相似文献   

18.
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线穿越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沿线气候严寒、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已经对管道沿线的冻土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总结了自运营以来格拉管道出现的冻土工程问题及管道沿线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就各种问题给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同时,提出了该区管道建设和寒区环境研究的方向应包括加强管道内外检测、对管道进行风险评价、提高管道自动化管理水平、建立冻土长期监测体系以及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王社印 《地下水》2012,(5):205-206
泵站辅助设备管道检测主要针对泵站设备存在的问题确定,以主机组管道检测为重点,对于安全状况较差、寿命已接近末期的泵站设备按标准等级进行检测,可能导致绝缘击穿且无法维修,采用降低电压等级标准进行检测;对于国家已明令淘汰的设备,或虽未明令淘汰,但经济指标、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已不符合要求,维修零部件无法购置的设备,利用在技术改造和更新改造时予以淘汰更新。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88-492
西部地区油气管道沿线一般穿越陇西黄土高原区、秦巴山区和四川盆地,地貌类型表现为山地、丘陵、平原及河川谷地,地形地貌极其复杂,不同的地形地貌及地质单元发育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该文首先介绍了油气管道沿线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对油气管道的危害方式,然后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消减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