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地质学报》1977,51(2)
穆斯堡尔效应是一种无反冲核的γ射线共振吸收现象。由于穆斯堡尔效应产生的γ射线共振吸收谱线宽度接近原子核能级的自然线宽,以及无反冲γ射线共振吸收对γ射线能量变化十分灵敏,因此可以用它来测定固体中有关原子核与核所在位置上固体化学环境之间的超精细相互作用。近十年来,穆斯堡尔效应已广泛应用于矿物学的研究,其中,研究最多的是~(57)Fe穆斯堡尔效应,迄今为止,已经对许多重要的造岩矿物进行过测定,穆斯堡尔效应已经日益成为研究矿物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穆斯堡尔效应是一种无反冲的核γ射线的共振吸收现象,它是1958年由穆斯堡尔(R.L.M(?)ssbauer)发现的。由于穆斯堡尔效应产生的γ射线共振吸收谱线的能量宽度接近原子核能级的自然线宽,以及无反冲γ射线共振吸收(或散射)对γ射线能量变化十分灵敏,因此,可以把共振吸收的原子核当做灵敏的探针,测量固体中有关的原子核与核所在位置上固体的化学环境间的超精细相互作用。近些年来,穆斯堡尔效应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矿物学的研究中来,穆斯堡尔谱仪已成为这些学科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穆斯堡尔光谱学做为一种研究矿物的新方法,已经广泛地用在矿物学的研究中(应育浦和李哲,1977)。可以使用铁的穆斯堡尔效应来确定矿物中铁的价态、配位数、阳离子铁的分布,即有序和无序等。迄今已对几乎所有的含铁矿物进行过穆斯堡尔测试和研究。云母是一种重要的层状硅酸盐类矿物,它是花岗岩中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近年来云母类矿物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已相当广泛,尤其对黑云母研究较多。本文收集了四川攀西地区某些不同地点,不同花岗岩体中十二个黑云母和二个白云母样品进行了化学分析和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以探讨黑云母、白云母中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矿物的晶体场光谱(也称光学吸收光谱)、红外光谱以及穆斯堡尔谱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矿物的晶体场光谱,可以给出过渡族离子的晶体场分裂和晶休场稳定能,从而研究位置分布及阳离子有序—无序状态和解释热力学性质;根据过渡族金属离子的晶体场稳定能,可以对过渡金属离子在地壳中的分布做出合理的解释。矿物  相似文献   

5.
李哲  金明芝 《矿物学报》1990,10(2):186-191
本文使用穆斯堡尔效应对三个铬铁矿进行了研究,测量了铬铁矿L-1在150K和298K温度下的穆斯堡尔谱和铬铁矿L-2和L-3在298K温度下的谱。使用次近邻效应解释了铬铁矿中的多重Fe~(2+)双峰,并使用二项式分布计算了Cr~(3+)、Fe~(3+)和Al占据次近邻位置的几率。在穆斯堡尔面积和二项式分布计算的基础上做出了Fe~(2+)双峰的指派。铬铁矿L-1谱在150K下进一步分裂,表明用来解释铬铁矿谱的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一、序言橄榄石是与铬铁矿成因有关的主要造岩矿物,其中Fe~(2+)的有序—无序分布与矿物形成条件和矿物结晶后的冷却历史有关。为此,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对橄榄石的有序—无序问题进行了探讨。Bancroft Gibbs & Smith (1968)采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认为橄榄石中Fe~(2+)的分布是无序的,伯恩斯(1971)通过电子吸收光谱的测定,表明Fe~(2+)在M_2位稍有富集;(?) (1972)用穆斯鲍尔谱分析测定橄榄石的有  相似文献   

7.
穆斯鲍尔效应是原子核的γ-射线无反冲共振吸收(或共振散射)现象,这个现象是年青的德国科学家穆斯鲍尔(R.L.Mössbauer)在1957年对同位素197Ir的γ-射线共振吸收进行观测时发现的,因此被命名为穆斯鲍尔效应。  相似文献   

8.
郭海棠 《地质与勘探》2014,50(3):486-493
穆斯堡尔谱对确定铁离子占位、核外环境及氧化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红山铜金矿床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XRD、TA、湿法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测试的基础上,测定了板铁矾、针绿矾等8种硫酸盐矿物的室温57Fe穆斯堡尔谱,并根据常温下硫酸盐矿物穆斯堡尔谱参数和其晶体结构中Fe3+和Fe2+的占据位置对其谱峰进行了指派。结果表明本矿床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穆斯堡尔谱的同质异能位移较小、四级矩分裂值分布范围较大、无磁超精细分裂等特征,且硫酸盐矿物结构中存在着共价键。通过与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穆斯堡尔谱相比较,两者在近地表风化及氧化过程中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基本相同,酸性和氧化性的环境为硫酸盐矿物的产生和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红山矿床更为干旱少雨,导致两者硫酸盐的穆斯堡尔谱参数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了一组钛榴石样品,作了穆斯堡尔谱和化学分析。采用各对应双峰等值限制拟合。拟合结果,统计误差X~2均较小。文中还分析了钛榴石结构的阳离子占位情况,并对其五对双峰谱指派如下:Fe~(3+)在[Y]位和(Z)位,Fe~(2+)在{X}和[Y]位,而另一对双峰指派为Fe~(2+){X}→Fe~(3+)(Z)的电荷离域。从化学分析和穆斯堡尔谱数据求出二种方法Fe~(2+)/∑Fe的差值,说明钛榴石中有Ti~(3+)的存在,用此简便方法估算了Ti~(3+)的含量,得出了四面体中阳离子的占位择优为Fe~(3+)>(Al~(3+),Ti~(4+))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矿物学研究不断地深入。新的理论和技术的引用不断促进矿物学的发展。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矿物波谱学的兴起标志着矿物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穆斯堡尔谱是一种新的矿物波谱方法,它正被引用于矿物学研究领域。用铁的穆斯堡尔效应可以确定矿物中铁的存在状态:价态,Fe~(2 )/Fe~(3 )比值,配位数,阳离子铁的  相似文献   

11.
辉锑锡铅矿是结构复杂而尚未确定,以及晶体化学尚有争议的一种稀有矿物。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其结构是由假四方亚层(称T层)和假六方亚层(称H层)穿插组成的层状结构。T层的化学成分具有MeS形式,H层则具有MeS_2形式。本文通过广西大厂的辉锑锡铅矿的穆斯堡尔谱研究,确定了矿物中Sn的大部分为Sn~(4+),而Sn~(2+)只占较少的部分;Fe中含有Fe~(3+)和Fe~(3+)。它们在T层和H层中的分布为Sn~(2+)(T)占5.6%,Sn~(4+)(T)占25.9%,Sn~(4+)(H)占68.5%,Fe~(2+)(T)占59.5%,Fe~(3+)(H)占40.5%。从Sn、Fe的穆斯堡尔谱参数还可看出H层的共价性比T层的强。  相似文献   

12.
从~(57)Fe和~(119)Sn无反冲共振吸收谱分析,配合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获知华南某铁矿-多金属矿区,两种铁矿石中磁铁矿的组份。从穆斯堡尔谱峰面积法,推算出非正分的磁铁矿晶体结构式,并由此算出其中Fe~(2+)和Fe~(3+)的含量比。综合矿石产状及铁的氧化态分析,获得不同铁矿石的成因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了我国南方4个产地的黝锡矿样品,使用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119)Sn、~(57)Fe穆斯堡尔谱等测试方法测试。X射线衍射结果,黝锡矿的晶胞参数为:a=5.4531(5)?,c=10.7470(7)?,四方晶系,空间群I42m。4个不同产地的黝锡矿的Sn、Fe穆斯堡尔谱测量表明:锡的I·S值为1.34—1.49mm/s,Q·S值为0.36—0.50mm/s,为四面体的Sn~(4+);铁的I·S值为0.588—0.596mm/s,Q·S值为2.900—2.911mm/s,为四面体的Fe~(2+)。Sn、Fe离子仅占据一种结晶学位置。这些黝锡矿富Zn,Zn以类质同象置换Fe。  相似文献   

14.
安绿玉产于吉林省集安地区,为胶状隐晶质蛇纹石矿物集合体,属岫玉一个新品种。安绿玉的化学成分与蛇纹石的理论化学组成接近。x射线、红外吸收光谱、电子显微镜、穆斯堡尔谱和吸收谱研究表明:安绿玉主要由利蛇纹石组成,含有一定量正纤蛇纹石。利蛇纹石为片状、正纤蛇纹石为管状、纤维状集合体。安绿玉具多种颜色,它取决于铁的含量、价态和位置,含Fe~3+呈黄色系列,而Fe~(2+)→Fe~(3+)电荷转移吸收呈蓝色系列。利蛇纹石的Fe~(2+)、Fe~(3+)在八面体M_1和M_2位置上分布是无序的。文中还论述了玉石特征及其与成分和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江嘉济  张建洪 《矿物学报》1990,10(4):370-375
本文在结构测定的基础上。应用穆斯堡尔谱技术。确定了钛钡铬石和钛钾铬石中铁离子的价态及结晶学位置。测试结果表明钛钾铬石中Fe的相对含量Fe~(2+)>Fe~(3+),而钛钡铬石中Fe~(2+)相似文献   

16.
岫岩玉是我国的主要玉种之一,属于蛇纹石玉。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可见光吸收谱,及电子显微镜等项研究确切查明主体矿物为叶蛇纹石的基础上,选两个优质玉样进行~(57)Fe穆斯堡尔谱学研究。岫岩玉的穆斯堡尔谱由两组四级双峰构成,第一组双峰(δ=1.12,△=2.73与2.72mm/s)系由镁氧八面体中的Fe~(2+)形成,另组双峰(δ=0.35与0.36,△=0.63与0.55mm/s)反映的是镁氧八面体中的Fe~(3+),Fe~(3+)/Fe~(2+)分别为0.90与0.78。铁是参与叶蛇纹石晶格的组分;Fe~(3+)与Fe~(2+)均处镁氧八面体中;Fe~(3+)/Fe~(2+)近于与小于1是制约它呈绿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穆斯堡尔效应在我国矿物学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编写一种收敛快、计算迅速的优化拟合程序就显得特别重要。 矿物样品的穆斯堡尔谱数据是由m道分析器(一般为200—500道)读出的m个读数(强度计数)所构成的。一般认为,穆斯堡尔谱是由NL个洛伦兹峰的叠加。  相似文献   

18.
橄榄石是与铬铁矿成因有关的造岩矿物之一,为探讨铬铁矿的成因,有必要对橄榄石中Fe~(2 )的有序、无序分布进行研究。本文用穆斯鲍尔谱学研究了与我国陕西松沟铬铁矿共生的橄榄石中Fe~(2 )在八面体配位位置上的分布,为该矿物形成条件的探讨提供一定的信息。实验是在电磁推动的等加速度穆斯鲍尔谱仪上进行的。实验装置作透射几何安排。从样品透射的γ射线,由一个端窗形的流气式正比计数器接收后,送入多道分析器以多路定标方  相似文献   

19.
穆斯堡尔效应的应用十分广泛,己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和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矿物地质学、考古学以及工业技术等各个研究领域。对于铁来说,已经形成哪里有铁,哪里就有穆斯堡尔谱学的研究局面。1964年Sprenkel—Segel等人使用穆斯堡尔效应首先研究了石陨石,开创了穆斯堡尔谱学在陨石地质学中应用的新局面。陨石是稀有的标本,它对于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空间技术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由于穆斯堡尔谱学具有相当高的能量分辨率,能直接观察和研究超精细结构,因而成为陨石地质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天然的角闪石广泛分布在各种地质体和岩石中,它形成在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下,因此,其成分和结构相当复杂;不同的学者根据其端点组分和内部结构的不同,曾设想出许多角闪石的分类方案。但这些都不能包含和完全合理的解释该族矿物中离子间的类质同象广泛发育和极其复杂的特征。 本文是对产于不同岩石中某些单斜晶系角闪石族矿物的穆斯堡尔效应的研究。一方面研究阳离子的占位和有序一无序特征,另一方面,这些闪石的上述特征在穆斯堡尔谱上的反映又可为它们的成因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