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尹赞勋先生字建猷,1902年2月23日生于河北省平乡县。1915年夏13岁时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19年夏17岁时于该校毕业。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他便积极投入运动,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街头演说和游行示威,第一次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洗礼。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予科甲部,第二年转读乙部,第三年又转读本科中文系,最后又攻读了哲学系,四年读了四个不同科系。1923年21岁时由上海乘船赴德国留学,同年10月25日途经法国马赛,因受同乡劝阻,改留法国。1925年夏23岁时考入里昂大学地质系,1929年获硕士  相似文献   

2.
赵家骧     
赵家骧,祖籍浙江绍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同年考入中央地质调查所,1939年人西南经济研究所,1941年入四川地质调查所.1945年被派赴美深造,入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主要是参加非金属矿产的研究、开发与勘探.1946年回国后,在矿产测勘处工作时,曾经调查并写有《勘探江苏东海磷灰石矿纪要》一文,提出了“沉积变质成矿”的见解.1947年发表《差热分析法》,这是我国最早介绍这一新技术方法的文章.1947年他获得第  相似文献   

3.
(1913~2007)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沉积学家、沉积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原副主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连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2月2日0时15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逝世,享年95岁。叶连俊同志1913年7月22日出生于山东日照。1932年在山东第一高级中学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并于1937年毕业。时值抗日战争爆发,他怀着抗日救国的赤子之心,辗转到南京,考入当时的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开始了对祖国的地质和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先后…  相似文献   

4.
袁扬  胡世玲 《第四纪研究》2007,27(5):896-899
袁复礼(1893.12.31~1987.5.22),字希渊,河北徐水县人.著名地质学家、教授、教育家.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1915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深造.1920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进入地质调查所工作,从此献身地质事业.他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会员,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地学系主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从教60余年,培养了几代地质人才,对中国的地质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1924年开设了《地文学》课程,1953年开始编写了我国第一本《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教材,他的文章涉及到第四纪地质、地貌、新构造运动等各个方面,是我国当代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5.
力克艰险奋进不滞——贺崔克信教授八十寿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克信教授1909年7月出生于河北省井陉县库隆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3年考入河北宣化第五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选入地质系学习,1935年毕业。1935年9月至1939年10月考入前经济部地质调查所任练习员、技佐。1939年11月至1940年12月任西康金矿局副工程师。  相似文献   

6.
赵亚曾,字予仁。河北蠡县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入地质系,1923年毕业。旋即进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同时亦兼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助教。1928午升任地质调查所技师。1929年与黄汲清到陕西秦岭及四川作地质调查。9月,与黄分头进行工作。他去了云南东北部。11月15日赵亚曾在昭通县闸心场被持抢行劫的土匪杀害。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层古生物学家,原地质部副部长、中国地质科学院第一任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杰教授,一九○一年三月二十日生于安徽省广德县誓节渡镇,一九一九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地质学专业,一九二五年以优异成绩于该校毕业。此后,一直从事地质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推动我国的地质科学技术进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一九八六年是许杰教授八十五岁之年,也是他从事地质事业六十七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8.
叶连俊,字梅邨,1913年7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县黄海西岸的一个渔村.其父叶秀樟先是跟着老人打渔,母亲陈立芳是家庭妇女.后来父亲与同乡到山东省的通都大邑去打工.初去青岛,后去潍坊,乃至省会济南.待叶连俊在家乡读完小学以后,他父亲已在济南一家纱厂当上职员,一家人也随之到了济南.由于家中贫困,他上初中时常常转学,先后进过济南鲁东中学、铁路中学和齐鲁大学附属中学.1930年他考入济南第一高中,1933年毕业并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相似文献   

9.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14,25(3):464-465
正武汉大学在追思该校一位教授时写道:"他既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学者,也是一位品德高尚、可亲可敬的良师益友。"他就是著名农田水利专家、水利教育家张蔚榛院士。张蔚榛教授1923年11月22日出生于河北省丰南县,1941年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至1955年被选派赴原苏联科学院水问  相似文献   

10.
李扬 《江苏地质》1999,23(3):189-191
赵亚曾字予仁,1898年3月2日生于河北省蠡县农家。1923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考入中国地质调查所,古生物研究室主任。1929年参加西南地质调查,11月15日行至云南昭通闸心场佛德盛客栈,被土匪图财害命,时年31岁。今年是赵亚曾遇害殉职70周年。1923年~1929年的科教岗位,在“?..  相似文献   

11.
<正>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爱国进步青年1914年7月,黄劭显出生在山东省即墨县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1931年他在山东济南初中毕业,即到北平上高中,他学习刻苦努力,成绩非常优异,这期间他接触了爱国进步思想,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1932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因参加纪念“五卅运动”的抗日集会游行遭到反动派的追捕。1934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成为了地质学系的一名学生,在学期间他就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  相似文献   

12.
1952年的秋天,年仅35岁的董申保已经是北京大学的副教授,他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毅然离开了条件优越的北京大学来到长春,参加东北(长春)地质学院的建设工作。在这里一干就是32年,在这里他奉献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相似文献   

13.
潘懋  李江海 《地质科学》1999,(3):257-258
1999年金秋迎来了钱祥麟先生从事地质科学教育和研究的第50个年头,作为钱先生辛勤培育的晚辈学生和长期学术合作的同行,我们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钱祥麟教授是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前寒武纪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的学术带头人,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地质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并任《中国科学》、《地质学报》、《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等重要学术刊物编委。在过去的50年中,他出版专、译著6部,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相似文献   

14.
田奇■     
著名地质学家田奇(王隽),字季瑜,原籍湖南大庸县,土家族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理预科,后从李四光,葛利普教授专修地质学.192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在北京地质调查所任实习员、调查员.1927年回湘,参与创建湖南地质调查所工作.他曾历任该所技士、技正、主任、所长,并兼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28~1930)、湖  相似文献   

15.
高振西  王鸿祯 《地质论评》1980,26(3):269-271
孙云铸先生字铁仙,1895年11月生于江苏高邮。先生青少年时期正值晚清末季,十五岁时即离家赴南京求学,受“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立志学习理工科。1914年中学毕业,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堂予科,1916年入本科习采矿。1918年转入北京大学理科地质系,1920年以优等成绩毕业。当时在北大地质系任教的有自英国学成归来的李四光和著名美籍古生物学家葛利普。孙先生毕业后留  相似文献   

16.
前言     
<正> 一九八四年三月三十日,我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黄汲清教授将度入八十岁的高龄。如果从一九二四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地质学算起,黄汲清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就已经整整六十个年头了。在六十年的漫长岁月里,他跋山涉水,艰苦备尝,踏遍了祖国的山川原野,考查了欧美的地质各区,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地质矿产调查研究;他精心治学,组织过许多野外调查队伍,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思维和写作,撰写了二百多篇科学论文、专著和不拘一格的有关地质矿产的文件,发表了很多有远见卓识的意见和建议,对我国地质事业和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家的褒奖和国内外地质学界的赞誉。  相似文献   

17.
燕树檀同志是河北省定县太平庄人,自幼勤奋好学,渴求上进,记忆力强,富正义感。一九三五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地质工作。在五十年的地质生涯中,将近三十年是在贵州渡过的。贵州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许许多多的地质工地,遍洒着他的颗颗汗珠。早在解放前的四十年代,他就不畏艰险,深入我省边远地区的水城、威宁等县,进行铁、煤等矿产资源的调查;一九五八年,地质部调任他为贵州省地质局总工程师后,二十六年来,尽管局级领导多次更替,他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当好参  相似文献   

18.
李四光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字仲揆,1889年10月26日生于湖北省黄岗县。1902年考入武昌高等小学堂,1904年留学日本,学习造船机械,1905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任湖北军政府实业司长,后辞职。1913年留学英国伯明翰大学,1918年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后为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31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授给他自然科学博土学位。解放后,1950年5月回国,任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9.
叶良辅     
叶良辅,字左之,著名地质学家,浙江杭州人.1913年考入工商部地质研究所学习地质,1916年毕业,进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1920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仍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后曾兼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27年任广州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37年迁回杭州.1949年5月杭州解放,他任浙江大学地理系系主任,不幸积劳成疾,于同年9月14日病逝.  相似文献   

20.
刘兴忠男,1926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现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铀矿地质学会理事长、《铀矿地质》杂志主编。1961年任核工业部铀矿地质局副总工程师,1979年—1987年任总工程师。他根据我国区域地质成矿条件,指导寻找花岗岩型铀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