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吴峥  董翔  李杰飞  曾薇  刘晓京 《中国地震》2024,40(1):251-259
我国地震监测系统历经了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变革。随着地震监测站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国家数据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面临数万地震台站观测数据处理和存储压力。本文基于前期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中国地震局)建设项目等建设经验,总结地震数据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建设模式,并验证其合理性。同时以历史数据迁移归档业务为例,分析共享存储系统的服务效能,为海量观测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共享数据存储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DAS24-3B是国产宽频带地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控制模块、用户操作模块和数据回放模块是它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作用和功能各不同。采集控制模块控制数据采集,用户操作模块设置数据采集的环境,数据回放模块显示和处理地震数据。本文的目的是介绍用户操作和数据回放模块的原理和主要功能,使用户可以方便的使用本套仪器设备,同时为我国以后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一些软硬件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测量仪器实现网络化创造了条件。Internet的日益普及,为网络化测量仪器提供了通讯链路。地震前兆仪器在经过从最初的起步、改造、完善,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具有了自己的特色。为结合最新通讯技术,“十.五”前兆总体设计中提出了“IP到仪器”。本文探讨了在地震前兆仪器中实现网络通讯协议后,前兆仪器作为独立的网络节点,其工作方式和数据流向。仪器作为多种服务并存的中心,允许用户以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访问,大大方便了用户对前兆仪器的监控。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为地震前兆仪器带来了很多益处,弥补了存在的问题,为前兆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全球震中只读光盘数据库,向科研各单位,私人组织和政府部门提供地震资料。EPIC程序把历史地震数据存入一个系统,可以通过微型计算机进行地震震中数据存取,使用屏幕菜单,EPIC指导用户选择和检索。  相似文献   

5.
北加州地震数据中心 ( NCEDC)和美国地质调查局 ( USGS)高兴地宣布可提供广泛的“低频”地球物理数据和断层检测数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用国家减轻地震灾害计划 ( NEHRP)的资金 ,资助了各种断层监测工作。除地震频带上的监测外 ,美国地质调查局还资助了“低频”监测的应变、蠕变、水位以及运转在低频段的其他仪器系统。主要研究人员包括美国地质调查局和高等院校的科学家。这些数据集的典型观测间隔时间为 1 0 min( 0 .0 0 1 67Hz)。现在这些仪器中的大部分所提供的原始数据可从北加州地震数据中心获取 ,并用 FDSN指定的网络代码“UL…  相似文献   

6.
地震数据资源信息远程管理系统是为管理和更新地震数据资源信息而设计的。提供数据资源信息的各个单位都可以通过该系统远程动态更新地震数据资源信息服务系统的资源信息库。为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该系统应该具有两种功能:权限管理和远程动态更新信息。系统管理员对不同的用户授予不同的权限,用户在输入密码后得到验证,方可进入该系统。每个用户通过浏览器只能看到自己权限内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入库、查询、修改。本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S/B结构,运用JSP和Java语言来实现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7.
Web GIS技术在辽宁地震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辽宁省地震数据通过互联网发布的实现方法,该方案采用MapXtreme平台,利用ASP技术和脚本语言JavaScript,VbScript及HTML技术。响应浏览器端的动态请求,诸如信息查询,显示和图形的缩放,漫游,并根据用户请求完成属性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8.
地震前兆数据的管理与服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简要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及其前兆数据来源和特点,重点分析了该中心的数据管理、数据服务及应用。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在剖析地震前兆数据的结构和总结其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了自行研制的基于双表数据结构的CAPOmen平台来管理和维护各种前兆数据,并枚举了该平台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前兆台网中心还运用Web和FTP等网络传输手段与用户及研究单位进行各种数据交换和共享,提供以CAPOmen 平台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的基于浏览器的前兆数据查询、浏览、下载及其他服务等。并对地震前兆数据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震前兆数据监视与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克昌  李志雄  王松  岳鑫雨  李杰飞 《地震》2006,26(1):115-122
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建设了一个高度集成的地震观测监控系统, 将原来分散的观测项目(如测震、 GPS、 气氡、 气汞、 电磁波、 地电场等测项), 改造为集中到一台服务器管理, 在一个监控平台上统一实现了对台站数据的收集、 入库、 管理、 处理、 监控等业务; 对这些观测项目可以在控制台上直接取数并将数据入库; 初步实现了观测数据的收集、 数据处理、 数据管理、 数据监控的软件管理系统, 减少了系统维护工作量, 方便台站工作人员操控。 监控系统的地震前兆数据监管软件系统DataMonitor可准实时监视数据, 检查数据的异常和到达情况, 并向台站数据管理人员告警; 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统计, 包括数据到达情况统计、 缺数统计、 数据连续率统计等, 并可按用户定制的测项分类进行统计。 该系统还提供多种前兆数据处理方法, 实现对前兆数据的各种常规分析处理。 地震前兆数据监视与管理系统已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应用, 满足了数据管理人员日常工作需要, 可及时方便地掌握数据的情况并对观测系统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为例,收集长达1年的网站流量统计数据,系统地对网站的流量趋势、用户来源渠道、访问路径和访客情况等方面进行用户访问行为分析,其结论已应用于该网站下一阶段改版工作。将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精准分析作为网站改版和持续升级的决策依据的优化模式,为地震系统其他门户或业务网站提供了新的运维思路。   相似文献   

11.
MASS系统采用MS—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对地震目录、地震观测报告、地震波形数据、地震速报目录,及与其对应的标准地震目录、脉冲标定波形、系统标定波形及幅频特性曲线、台站要素数据等,进行了系统管理,使用户可以快速从网上检索统一整理、格式一致的各种数据资料;为预报和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同时有利于台网工作质量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的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MASS系统)通过互联网信息发布实现的方案。该方案采用Windows2000server和ⅡS5.0平台,利用ASP技术和脚本语言JavaScript,VbScript及HTML技术,响应浏览器端的动态请求,实现诸如数据管理、数据服务和在线评比等功能,并根据用户请求完成波形数据和相应处理软件的下载。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各个项目建设均要对硬件、网络、数据库、软件平台和系统进行重复的规划与建设,项目建设的系统越多,操作系统和应用服务的部署和运维就面临着越大的挑战,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硬件资源的浪费,需要较高的成本进行维护.本文介绍了地震信息化项目中,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地震信息化共用服务平台,通过...  相似文献   

14.
地震观测数字化使地震观测资料的载体发生了根本转变。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的归档与管理就成为科技档案部门目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应加强档案法规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归档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确定归档管理运行机制、收集原则、收集范围、分类编号方法、保管、利用等现代管理方法,对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依据地震行业业务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提出了数据模型和数据平台建设思路。结合地震行业网中数据平台的建设,在国家中心、区域中心和台站节点分别采用了相应的数据库平台和数据存储平台技术,设计了各类节点的数据备份策略,实现了满足海量数据流高效运行的大型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16.
地震巨灾风险的特点是低频高损,历史震害数据缺乏、风险暴露快速变迁等因素导致基于大数定理的费率厘定方法无法针对各区域不同建筑类型的风险暴露进行精细化定价.本文基于"五代图"潜在震源区模型的随机事件集解决观测数据不足的问题;并使用"五代图"所采用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模型与工程易损性方法计算地震事件对风险暴露造成的损失,从而...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以下简称“国家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对外服务要求,针对国家预警工程建设多算法多中心融合决策的主要技术难题,结合地震监测学科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学科管理需求,地震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迫切需要一个用于地震预警、参数速报和烈度速报分系统产出一套全国统一结果的融合决策平台。在国家预警工程定制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融合决策平台,其作为国家预警工程数据处理系统与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之间的关键信息通道,负责汇集融合国、省两级多中心地震预警和速报分系统的多套处理算法的处理结果,进行多个处理结果的同一地震事件判断及其可靠性判定,基于多个策略的信息优选和融合决策处理,产出融合决策后唯一、可靠、及时和准确的预警和速报信息结果。该结果经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布平台对外发布,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和特定专业用户可以基于收到的地震预警和速报信息进行防灾避险或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