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景发  王四龙 《地震地质》1995,17(3):259-264
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几何特征及其地质背景是进一步研究鲜水河断裂带的孕震性的重要基础资料。从收集、处理、解释航磁资料着手,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了鲜水河断裂带的几何形态特征及鲜水河地区的地质背景,特别是深部构造情况,揭示了断裂带的几何形态结构特征与深部构造之间的联系,并发现了一个可能与孕震有关的环形构造(岩体)。  相似文献   

2.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东段古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昆仑活动断裂托索湖——玛曲以东肯定那一带, 可据阿尼玛卿玛积峰为界再分为花石峡段和玛沁段两个在几何上不连续的段落. 两段在表征断层全新世活动特征的古地震事件方面有明显差异, 花石峡段的地震活动性明显高于玛沁段的地震活动性. 古地震研究表明, 花石峡段上3次强震活动相邻两次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分别约为500 a和640 a, 玛沁段上最近两次古地震事件间大致有1 000 a左右的时间间隔. 根据断层平均滑动速率计算的花石峡段7.5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411~608 a, 相对应的同震平均水平位错约为(5.75plusmn;0.57)m. 虽然玛沁段的地震活动性较弱, 但由于该段上最近一次地震事件离现在较为久远, 已经积累的应变能应该使我们对其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分析有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精度航磁调查在西天山东段的应用效果.在高精度航磁图上,展现出多个不同磁场背景及磁异常特征区,它们是不同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及岩性分布的综合反映.该区不仅区域磁场特征明显,而且局部异常信息也极为丰富.在最新的高精度航磁图上,已知铁矿异常特征明显,为矿区外围勘探和同类地区寻找新的铁矿提供了依据.利用高精度航磁资料,新发现了五十余处铁矿异常,在2007年进行了地面查证的5处异常中,有4处见矿.这些新的铁矿异常的成功发现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今后利用高精度航磁测量在类似地区进行找矿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王多杰  徐小卫 《内陆地震》1992,6(2):158-166
通过对野外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库赛湖—玛曲断裂带东、西大滩段全新世以来具有多次强烈活动,表现为断错晚第四纪地层,断错山脊、水系、河流阶地以及冰水扇等一系列地貌现象。根据对断裂带上古地震破裂带的研究,全新世以来在该段曾发生过三次7.5级左右的古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及近期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来迅 《内陆地震》1989,3(4):314-322
本文讨论了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在青藏高原东北部三次地震活动高潮幕和两次地震活动低潮幕中的作用和特点,以及地震活动的时空强特征和近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则木河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讨论了则木河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古地震事件及大地震重复间隔等问题。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则木河断裂主要以左旋水平走滑活动为主,其平均滑动速率为7毫米/年。据对所揭露的10多条探槽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认为,最早的一次古地震事件可能是发生在晚更新世末期,从这一时期至今全断裂带共发生过八次7级以上的古地震事件。全新世中期以后,大地震的重复间隔时间为900年—1200年。  相似文献   

7.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及强震发生随时间增长概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贵宣  郑大林 《地震研究》1995,18(3):221-226
作者等仔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带从1725年到现在的地震资料,并利用乌莫洛夫T─S、M为参数的作图法及强震发生随时间增长概率,绘制了地震活动图件及地震发生概率曲线以及M─T图和鲜水河断裂应变释放曲线。根据这些资料可以清楚地看出鲜水河断裂带自1725年到现在可分为两个大的活动周期,其中6.0级以上地震有由康定依次向甘孜迁移的特点。在每一个大的地震活动周期中,地震基本上两次重复由康定向甘孜迁移的过程,而且较强地震多发生在第二次迁移过程中,1982年甘孜地震标志着断裂带在第二幕地震活动高潮中,中强震已经完成了最后一次由断裂带东南端向西北端迁移的过程。同时考虑到断裂带应变释放曲线的特征,估计鲜水河断裂带目前已进入新的平静阶段。前两个大的活动周期之间,平静了近一个世纪。按历史上地震定向迁移规律,估计在新的活动期地震仍将从康定方向开始,逐步向甘孜发展。  相似文献   

8.
9.
讨论了阿尔金断裂带1900年以来的5级以上地震活动,结果显示空间上地震活动具有分段性,其中在青海段出现5级地震填空性空段,并形成5级地震的平静区,时间上具有平静和活跃交替的特征。进一步分析阿尔金断裂带青海段(茫崖北—肃北)现代小震活动,结果显示:茫崖以西震源深度约40 km以内,青海段(茫崖北—肃北)震源深度约10 km范围内,超过10 km较少,肃北—黑崖子以东约100 km处震源深度由浅逐渐变深,从10 km左右逐渐变化到40 km左右。与此同时,依据上述资料探讨了阿尔金断裂带青海段的强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有历史记载以来,东天山地区发生过多次7级左右强震,是天山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巴勒-塔斯墩断裂是东天山巴里坤盆地NW侧一条晚更新世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带,研究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是认识巴里坤地区强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文中采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地貌考察、微地貌测量及古地震探槽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厘定了唐巴勒-塔斯墩断裂的几何展布特征,揭示了断裂的运动性质与活动性,初步获得了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参数。结果表明,断裂为左旋走滑兼具逆冲的运动性质;在芨芨台子村以东断裂发育有地表破裂带,长约50km;芨芨台子村附近断层断错地貌的线性较好,断错T2阶地的垂直位移量约为0.9m,水平位移量为9~11m,T3阶地的垂直位移量约为1.6m,水平位移量为13~20m;在红井子镇及塔什巴斯他乌村以西,断裂在卫星影像上呈直线状展布,断层断错了最新地貌面,其中最小垂直位移量约为0.1m,最大垂直位移量约为2m,水平位移量为1.8~4.3m,断裂的水平位移大于同期的垂直滑动位移。在芨芨台子村附近开挖的探槽表明,断层具有明显的走滑活动特征,根据断层、喷砂冒水现象及地层的切盖关系,探槽共揭示出2次古...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1900—1989年新疆5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发现地震的时间间隔与其频次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利用这些关系讨论新疆全区和北天山、南天山、喀什、柯坪等分区的背景性预报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海原断裂的断层泥的各类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断层泥带内部的小型断裂类型,探讨了断层泥组分的有机地球化学意义。通过对比,确立了石英碎屑表面机械作用成因的电子显微构造特征组合为活断层的判别标志。本文将石英碎屑表面电子显微溶蚀构造分为五类,据此分析了断层活动时期和状态。研究中还发现了断层泥带内部电子显微结构类型,进而分析了断层活动与微结构、粒度分布间的关系。最后还讨论了断层泥形成演化过程以及断层泥对全新世以来断层滑动性能影响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新疆人口分布和强地震地理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得出人口在地震活动带上相对集中的结论。并根据新疆构造地貌特点和气候水文条件,对这一现象的产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delineating the volcanic rocks distribution by gravitational and magnetic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density of the different lithologies in the study area. After the separation of gravitational and magnetic fields by bandpass filter, we determined the residual gravitational and magnetic anomalies caused by volcanic rocks. The results of potential field separation show that the residual anomalies are in beaded NE-directed distribution. In the meantime, the boundary enhancement techniques such as horizontal total gradient and vertical derivative are employed to deline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aults, as the result, fifteen faults including four NE-striking main faults which appear as an arc protruding to the southeast and other secondary faults are distinguished. Furthermore, two fault systems with deep and superficial attribution are revealed from the inversed section of the telluric electromagnetic sounding, and their properties, characteristics and roles in the volcanic activity are fully discuss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tectonic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ual gravitational and magnetic anomalies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faults, three volcanic activity zones are reasonably delineated. Finally, we carry out the inversion of apparent density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residual gravitational anomalies and acquire the apparent density anomalies of the top part of Paleozoic. Integrated with the apparent density anomalies, the lithologies exposed from the boreholes, the observed density data of different rocks and the residual gravitational-magnetic anomalies, we elaborately delineate the lithologies of the top of Paleozoic and further define the distribution range and the lithology combination of Kekesayi group of Middle Ordovician, Tailegula group of Lower Carboniferous and Jiamuhe group of Lower Permian.  相似文献   

15.
聂晓红  高国英 《内陆地震》2005,19(2):156-163
分析研究了南天山地震带构造环境、中强地震活动震源机制解、中强地震时空分布以及拜城周围小震群活动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天山东段中强震震源断错以倾滑逆断为主,主压应力P轴由西到东呈扇形分布;相距较近的库车与拜城地区地震活动存在较大差异,但均存在明显的成丛性分布特点;拜城地区中强地震分布呈北西向可能预示着该区存在隐伏断裂,小震群活动则可能反映了局部中强震对周围次级小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抚顺活断层浅层反射横波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种途径对抚顺目标区的浅层反射横波活断层勘探资料进行的解释与分析,证实了浑河断裂总体上为北倾、逆断的性质,且只是在采空区表现为新的活动段,本身不是由构造活动原因引起的活动断裂。在第四系埋深浅的地区,反射横波法是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活断层探测技术,可靠程度及解释精度均较高。本文为抚顺市活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小江断裂带现今地壳形变特征与地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小江断裂带现今地震地质及地壳形变测量资料的综合分析,讨论了走滑断裂带挤压隆起和拉张下沉相间出现的变形特征。分析其与历史地震分布的相关关系后认为,挤压隆起和拉张下沉这一变形特征综合反映了小江断裂带现今活动过程中应变积累调整的变化过程,它对区内地震危险性分析及未来强震潜在震源区的确定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郯庐断裂带北段的形成时间及其动力学特征(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瑜  窦立荣 《地震地质》1997,19(2):90-192
郯庐断裂带在中国东北地区延伸,切过辽河盆地东部坳陷后分为依兰-伊通、密山-敦化和四平-长春三条断裂。在依兰-伊通断裂带内利用40Ar/39Ar法测得断层岩(云母石英片岩)中黑云母单矿物的年龄为(100±2.3)Ma。同时测得断裂带内辉绿岩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100±5.9)Ma,辉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05Ma。从依兰-伊通断裂错开中生代花岗岩体、古生界地层、白垩系泉头组的露头对比,以及断裂带内应变测量等获得区内断层的走滑距离为4km左右。断层切过下白垩统泉头组(122Ma,K-Ar法)并被上白垩统嫩江组所覆盖。这段走滑断层的活动对邻近盆地产生了影响,造成盆地中的反转构造。该走滑断层是在中国东部地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基础上形成的,并与俯冲的西太平洋板块及其引起的上地幔物质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凉山活动构造带晚新生代变形特征与位移规模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凉山近南北向活动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侧 ,与鲜水河断裂带左阶雁列 ,与小江断裂带右阶雁列。大体呈南北或北北西方向展布的凉山构造带 ,自北而南主要包括普雄河断裂、布拖断裂和四开 -交际河断裂。晚新生代以来的活动 ,凉山南北向构造带以明显的左旋走滑为特征 ,相应的倾滑位移分量不大。初步统计得到其晚第四纪以来的走滑速率为 2mm/a左右 ,晚新生代以来位移规模 13.5~ 15.5km。凉山活动构造带的活动 ,弥补了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安宁河 -则木河断裂带活动存在的位移和速率亏损 ,对于全面评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地壳运动和变形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鲜水河断裂西北段的断层泥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鲜水河断裂的断层泥样品进行原样的结构、构造和碎砾的显微构造、刻蚀形貌结构的观测统计,断层泥的粒度分析和分形研究,认为,断裂处于强烈的定向应力场作用之下,其运动方式是以粘滑运动为主,且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时期断裂仍有活动。从断层泥的粒度分布和分形分析可将断层分为:甘孜-格篓、格篓-恰叫、恰叫-乾宁3段,这与前人的地形变分析的分段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