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DP-11/24计算机系统于1985年9月在上海台安装,10月硬件调试。1986年5月软件调试完成并投入使用。在功能上扩充了X-Y绘图仪,中西文终端和与PC微机联网,并进而实现与四通国西文打字机联网,在软件上扩充了标准应用子程序库和X-Y绘图程序包等软件,开发了DATATR-IEVE-11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节省用户编程和绘图的时间,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和直观性,功能扩充以后已正常运行三年多,基本上满足了天文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一个专用VLBI研究的卫星--VSOP将于1996年9月发射,根据该卫星的轨道根数,我们讨论空间VLBI观测中的(u,v)覆盖及它所受到的影响,以射电源Mkn421作为实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结果。同时也给出了该源在15GHz和43GHz的最新的10台站VLBI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在IBM4341计算机上建立的Hansen摄动计算方法的软件,快速自动出了Flora群里五颗其周日平均运动n-997″小行星:(261)Prymno,(587)Hypsipyle,(753)Tifis,(783)Nora,(1598)Paloque和一颗n-975″小行星(855)Newcombia所受木星摄动的三角级数解,与过云用Bolin群法计算所得近似解作比较,因现在计及了(3E-10θ)长周期项和精化了(E-3θ)等主要周期项的系数,使得这些小行星普遍摄动计算的结果有了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利用已发表的Trapezium星团和IC348星团的K波段光度函数和作者获得的NGC663I波段的光度函数,将它们分别与不同年龄一次形成或分批形成的模型计算结果作了比较,认为Trapezium星团的年龄为5×105年,IC348则为4-6×106年,且它们的成员星可能是持续产生的.NGC663的年龄据推算在1-3×107年之间.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登月飞行轨道的数值积分问题,根据两个标准--积分精度和计算CPU时间,我们选择了合适的积分器,同时还讨论了登月飞行轨道的数值积分的误差传播问题,指出了登月飞行轨道与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DE303/LE303星历表在激光测月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利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星历磁带DE303,在计算机内存在中创建DE303/LE303星历表和月球天平动LLB303文件的过程,并应用这一最新历表处理了1987年10月至1990年12月的全球4个测月站的观测资料,求得了UT0-UTC序列SHA90M01。同时,对不同历表解逄的UT0-UTC结果也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DE303/LE303星历表LLB303天平动历表照片得到的UT0-UTC序列的外部精度略好于用DE200/LE200星历表及LLB200天平动历表归算所得结果序列的外部精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已发表的Trapezium星团和IC348星团的K波段光度函数和作获得的NGC663I波段的光度函数,将它分别与不同年龄一次形成或分批形成的模型计算结果作了比较,认为Trapezium星团的年龄为5×10^5年,IC348则为4-6×10^6年,且它们的成员星可能是持续产生的,NGC663的年龄据推算在1-3×10^7年之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讨论了X射线双星CygX-3的X光子场对γ射线的吸收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当CygX-3的X光子发射场处于高态时,从致密中子星附近发射的能量为10^2-10^4MeV的γ射线约有60%被其吸收,吸收过程产生的正负电子的逆Compton散射会使出射能量10-70MeV的 γ射线强度平均增加约50%,计算的γ射线能谱与实验观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天王星卫星的星历表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天王星卫星的运动理论模型,建立了一套5颗主要卫星的星历表计算和误差分析程序。对部分高精度卫星观测位置资料进行的O-C计算和分析表明了计算程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天王星卫星的运动理论模型(GUST86),建立了一套5颗主要卫星的星历表计算和误差分析程序。对部分高精度卫星观测位置资料进行的O-C计算和分析表明了计算程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布朗族使用傣历(祖葛历),以月份结合物候变化指导生产,生活中使用7d(天)为1轮的纪日制度,并将7个日名赋予不同寓意。这种状况可能距今只有200余年的历史,在此以前的历法,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被完全淡忘了,但从其先民的崖画和口头流传的传说中,有阴阳并重、同时崇拜太阳和月亮的内容看,是处于阴阳合历初期的“物候历”,其内容应与佤族(清朝时分化)的阴阳历相似。  相似文献   

12.
李勇 《天文学报》2007,48(2):256-268
“干支回推法”是针对中国历史时期所特有的干支材料而设计的新天文年代学方法.以一组假设的材料为例,系统地给出了该方法的完整求解过程.指出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准确高效,能有效地处理某些年代学难题.此外,除材料的公历日期外还能将当时的历法细节一同迭代解出.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原始的历法,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每个月固定为36天,另外5~6天余日用于过新年,简称十月历。在受到汉族的农历影响、接受了一年分成12个月的概念后,十月历与十二月历被混淆在一起,出现了有月份重叠的现象,即在生活中,注重以十二生肖纪日,以物候指导生产,纪月相当模糊,相差几天也无所谓的局面。 据哈尼族的神话传说和云南绿春县的白氏家谱分析,哈尼族从使用十月历转向接受十二月历的概念,约开始于公元14世纪,而后逐渐扩展开来,十月历渐渐被淡忘。但是,转向完全使用农历,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直至1950年还没有完成这一转变过程,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极端缓慢,交通困难,很少与外部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论彝族新年     
彝族在一年内要过两次新年,是源于传统的天文历法十月太阳历中原始的阴阳观念,上半年1至5月为阳年,下半年6至10月为阴年。十月历的创立原是以观测太阳回归年的时间长度为基础,参照北斗星座的斗柄指向,制定每月36天、10个月360天、剩余5至6天安排过新年的太阳历。本文对北斗星座存在着岁差和自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证明其不可长期定季节。十月历的原貌应是观测太阳达到北、南回归线时,分别以夏至日、冬至日作为阴年和阳年的开始,冬天的新年十月年占有4天余日,夏天的新年火把节占有1至2天余日。  相似文献   

15.
元代郭守敬等1280年编制的《授时历》是中国本土科学家研制的最后一部历法,具有极高的精度。采用其仍可预报2012年5月21日发生的日食,其预报北京地区的见食情况时食甚时刻误差4 min,食分误差为0.04。给出了《授时历》推步的1990~2050年北京的见食情况及精度,其中食甚时刻的标准偏差为103.04 min,食分的标准偏差则不低于0.33。通过考察1280~2050年间186个日食计算结果,可得出《授时历》自行用以来推步日食的误差,考虑到存在错报(不可见)和漏报因素的影响,其食甚时刻和食分的标准偏差分别不低于50.65 min和0.19;同时指出,随着行用时间的延长其推时误差也逐步放大。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献记载帝尧时的历法存在两种不同说法。羲和观测四仲中星定季节当是不实之辞,并以闰月成岁推论为使用农历也没依据。羲和观测太阳出没方位变化而"生十日"、即制订产生十月太阳历才符合事实。在文[1]中的推论,也与后一种说法可互相印证。本文对文[1]的推论作出了论据补充,与文[1]成姐妹篇。  相似文献   

17.
作者曾在“<史记历术甲子篇>探讨”一文中分析了<甲子篇>的数学逻辑,提出完算完整的<甲子篇>历谱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现用计算机排算出一个76年周期的<甲子篇>四分法历谱以及同一时期的<太初历>八十一分法历谱,并与江曰桢、陈垣的历谱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史记-历术甲子篇〉给出了一个76年周期中各历年的年首,月数和冬至、但由于没有推大小月。闰月和24节气的方法。仍得不到完整的历谱、本义分析了〈历术甲子篇〉的基本条件,由此出发推导出原文的全部数据.分析原文的数学逻辑,同时发现原文所置的闰年也同样符合这一方法.本文按同样原则设想了置大小月,置24节气,置闰月的方法,这样方可得到完整的历谱.本文还对〈历术甲子篇〉的实用性和误差进行了讨论.指出简单易行的改进方法.并对中国古代历法的某些原则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19.
哈尼族普遍重视的三大节日是砣札札、札勒特和昂玛突。从天文历法角度进行考察,它们是源于古代十月太阳历的安排,前两个是在夏至和冬至的前夕分别两次过“年”。十月太阳历废止后,虽然出于民族感情依然保留,但受外界阴阳合历的影响,其节期发生了变更。另外,昂玛突是农耕礼仪中重要的春祈,与龙头节、社目节、上巳节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Distribution, over the lunar age, of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the afternoon counter-electrojet events at Trivandrum during the period 1959–1978 is examined in each of the calendar months. A strong lunar modulation on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is seen in January; this may be related to the global enhancement of the lunar tide during January. The modulation is also prominent in April, although 62% of the events in that month occur irrespective of the lunar age.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at Trivandrum appears to be least influenced by the Moon in the northern summer mon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