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沉积物的成因标志定量地重建沉积环境的动力学,是地球科学的需要,也是多少代沉积地质学家的梦想。近数十年来,沉积学家通过现代过程的观察、实验模拟和古相沉积序列的研究,探讨沉积物的粒度和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的动力学关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简要地回顾了沉积动力学的研究历史,重点讨论了沉积物的粒度和沉积底形的动力学含义,介绍了主要的研究结论。但是,无论是沉积物的粒度还是沉积构造,都是复杂的多变量函数,不可能在没有设定前提的情况下取得某一变量的单一解。沉积地球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思维路线。沉积学家必须坚持自然现象有序性和连续性的基本原理,坚持辩证逻辑和综合分析,才能在沉积动力学研究中取得比较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2.
地层学的发展推动油气地质理论研究的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地层学经历了彻底的变革,逐渐由“相模式”、“沉积体系”、“地震地层学”发展到目前的“层序地层学”,形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文章围绕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方法及理论体系,与含油气系统相关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海洋沉积环境研究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石学法 《海洋科学》1992,16(2):22-24
沉积环境是沉积学领域中的核心研究课题。海洋沉积环境的研究构成了海洋沉积学的主体,它几乎涉及到海洋地质学的所有方面。作者基于对国内外海洋沉积学进展的粗浅了解,并借鉴盆地分析、相分析和比较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试图从方法学上探讨海洋沉积环境的一般研究思路,阐明海洋沉积环境研  相似文献   

4.
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成国栋副研究员主编的《黄河三角洲现代沉积作用及模式》一书由地质出版社出版。该书是1986年到1989年中国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和荷兰乌德勒支大学比较沉积学研究室合作项目“黄河三角洲现代沉积作用、沉积模式及其在古相沉积物中的应用”的阶段研究成果,由中方研究人员集体编写的。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以其巨大的输沙量而著称于世。其载荷主要是极细粒的粉砂物质。大量悬浮物使河水的密度增高,呈稀薄浊流倾泻入海。这种沉积作用既不同于正常河流,也不同于浊流,而应有自己独特的沉积机理和相模式。其向海加积的方式和因此而形成的粒序变化,也应有其特殊性。因此黄河三角洲是一个具有独特特征而需要研究的三角洲新类型。  相似文献   

5.
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是近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地质科学.它在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开发上,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前导和基础作用.海洋土质学,它是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成因土质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不同海域,不同沉积类型的海底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沉积特征、成分、沉积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从中分析探讨不同沉积类型的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它的形成环境、物质组成、物理化学特征、微结构特征的相关关系.这个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对研究海洋沉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形成机理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上也将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海洋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碳酸盐比较沉积学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3—8日在青岛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86位代表,分别来自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部、国家海洋局和出版界等属42个单位.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64篇,在大会上交流13篇,小会交流18篇.就碳酸盐比较沉积学而言,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聚会.通过交流和讨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碳酸盐比较沉积学的开展,对促进与碳酸盐沉积有关矿产资源的普查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莺歌海盆地崖13—1气田一套典型三角洲相沉积体系及其地震相模式.提出该气田巨大天然气储量具多源成因和多产层的观点.同时对沉积物有机相,有机质稀化和天然气富集的规律进行探索.最后提出莺歌海成气模式的设想,并认为该盆地具有新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用~(210)Pb法测定长江口的沉积速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0)Pb法是测定近百年来沉积物沉积速率的有效方法.它是研究海洋、湖泊的高速沉积区沉积速率、现代沉积作用和污染历史、环境容量、环境预断评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成因和物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南黄海沉积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泥质沉积的形成过程和动力机制及其物质来源。许多学者对南黄海中部泥区的成因和物源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比较局限,缺少系统性。现有研究认为南黄海泥质沉积的形成受黄海冷水团和上升流的影响,但黄海冷水团并不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对泥区物源的研究,主要考虑现代黄河物质、老黄河物质以及长江物质对其的影响,并且仅是定性的研究。对于朝鲜半岛物质对南黄海中部泥区的影响,国内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海水对海底基岩的侵蚀沉积以及黄海暖流对海底沉积物的改造和再悬浮作用对南黄海中部泥区沉积的贡献仅是个别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从岩心相,测井相,沉积展布几个方面对文安斜坡东营组的总体沉积特征进行了论述,并将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定义为河流相。通过对研究区岩心相的详细分析,认为东营组主要发育有边滩微相、天然堤微相和泛滥平原微相。在岩心相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对沉积相响应较好的三类测井曲线,得出了研究区的测井相模式。根据对该区东营组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表明,研究区以河流沉积和泛滥平原沉积为主,河道类型主要为曲流河至网状河,总体上呈由东向西方向展布,由早期的河道向下侵蚀作用为主到中晚期的河道侧向侵蚀作用为主,向湖盆方向河道变宽变浅直至消失,呈泛滥平原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了泛滥平原化河流相的相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学识别标志是指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形成过程中形成的与沉积作用密切相关的特征性标志,它是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基本的和重要的识别标志。这些标志包括沉积学背景、沉积物类型、沉积速率、有机质含量、沉积相类型、自生矿物、沉积热环境和特殊沉积地质体等。  相似文献   

12.
环境沉积学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沉积学是在地球科学发展到围绕资源、环境、灾害和全球变化4个主题展开工作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是指利用沉积学的数据、原理及研究方法,研究人类活动与沉积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用以解决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所碰到的和可能引起的与沉积学相关问题的学科,它的目标是探求防治对策,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与沉积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问题、地质灾害研究、城市工程研究和矿业开发环境问题等。环境沉积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目前已得到了重视,环境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对地球环境影响的过程和机制等研究都是值得注意的前沿课题。未来的环境沉积学必将向环境保护、遏止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源与汇的关系是研究海陆相互作用和海平面变化及其沉积响应的钥匙.边缘海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双陆源体系.中国边缘海背靠中国大陆,来自陆地的陆源碎屑物质是主要的物质来源,岛弧侵蚀作用提供的岛源物质是另一个重要的物质来源,二者交替形成的沉积序列是弧后盆地的重要的沉积学特征.陆架沉积物的物源随着海平面的变化发生互换.低位体系域和高位...  相似文献   

14.
滨外砂坝和泻湖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构成统一的沉积体系,具有特殊的相组合和相模式。滨外坝一般形成于坡度平缓、砂质沉积物丰富和波浪作用比较强烈的条件下。以泥沙纵向移动形成的滨外坝,纵向上粒度逐渐变细,分选逐渐变好。滨外坝的重矿物含量较高,以比重大而稳定的重矿物较多,石英与长石的比值也高。而泻湖和浅海区,  相似文献   

15.
河北阳原泥河湾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系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比较沉积学的原则,研究了河北阳原县22个泥河湾层的剖面的沉积结构,参考粒度分析及介形虫的古生态资料,确定了泥河层的沉积环境演变.平面上划分三个沉积系列,垂向上划分出12个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介构造与次洋盆演化——以南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明远  杨华 《海洋学报》1991,13(4):519-530
本文认为地槽与地台是地壳构造活动中两种显著类型,它们均有其一定“度”域.尽管从整体上,它们是相当清楚的,但其时空边界又是比较模糊的.在地壳演化过程中,既不是“非槽即台”,也不是“非台即槽”,而是地槽向地台演化,尔后地台又向地槽演化,其中均经过一个“中介构造”阶段.中介构造把地槽与地台联系起来,共同形成了地壳构造演化的历史长链,它多旋回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次洋盆是地台与地槽的中介构造,表现出既有地台的某些特征,又有地槽的某些特征,呈现出亦此亦彼而又非此非彼的过渡性特征.中介构造是地槽与地台互相转变过程中不可超越的过渡阶段,是在地壳演度过程中早就存在而被人们认识较晚的第三基本构造单元,与地槽和地台一起,构成了地壳演化的整个历史链. 本文运用动力地球学原理与大地构造成矿学理论,结合石油地质实验室研究成果,指出石油在自然界形成的物化条件,指出它是地壳中介构造阶段的标型矿产资源,据石油的成因对其进行了分类,从而拓宽了找油气区域与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碳酸盐风暴流与碎屑流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比较沉积学方法,在本区早三叠世碳酸盐地层中,首次发现多层风暴流和碎屑流沉积.在对大量实测剖面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风暴沉积的主要特征:底模(痕)构造,丘状交错层理和旋涡状构造、生物特征及沉积序列和类型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与碎屑流沉积予以对比,总结出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分标志.风暴流和碎屑流沉积在本区的发现,对重塑下扬子区早三叠世沉积时的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末次冰期风沙沉积的基本特征及其相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中国东部已发现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末次冰期风沙沉积剖面,总结出空间分布上的局限性,类型上的多样性,序列上的旋回性,盛行风向的恒定性,物质组成的近源性,伴生物的一致性,层理类型的典型性,序次界面的特定性以及控制因素的一致性等十大特征,并提出了风沙沉积的相模式。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的指示,为加强生物礁比较沉积学的研究,促进礁油气藏的探查,海洋地质研究所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组与西南石油地质局地质综合研究队的地学工作者,在著名沉积学家业治铮教授参加和指导下,于1987年6月9日-7月3日联合考察了川东鄂西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并进行了将今论古的比较研究和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20.
北极西部盆地早中生代地球动力学和油气潜力StoupakovaA.V.在区域范围内对北极西部盆地早中生代的再造受早期构造事件之构造要素的控制.贝加尔、加里东和海西期的结构特征决定了晚期古结构和古构造的发展.对巴伦支海地区三叠系地层的沉积厚度和岩相模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