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CT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了在CT引导下,对8例肝脓肿病人实施穿刺,吸脓,冲洗,埋管引流的方法与疗效探讨。8例患者均经过B超或CT诊断,用5F套管针穿刺,吸脓,冲洗,埋管,在临床配合下,病人症状缓解快,脓腔缩小,此法缩短治疗时间,它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地磁台站和地磁台网的现代化技术专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磁观测资料在地磁学,空间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及其它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料质量对研究工作有重要影响,台网资料对研究工作有特殊意义,根据作者近年来学习、研究和实践的结果,本文第一部分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就地磁台站现代化中的系统组成,功能,仪器和主要技术指标,台网建设,资料质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世界地磁台网,包括INTERMAGNET的目标,历史,现状,原则,  相似文献   

3.
雄关漫道真如铁——论中国油气二次创业   总被引:17,自引:19,他引:17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油气资源的第一次创业,在祖国大陆和近海大陆架地区的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中,发现了一批油气田,使原油年产量达1.67亿吨,位居世界第五,天然气疸这24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十五位,成绩是巨大的,但是,1993年开始进口原油3000万吨,2000年进口原油7200万吨,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发展,预测2010年将进口原油1亿吨,天然气200亿立方米,那么,中国油气资源的出路何在?作者指出,从中国大地构造演化来看,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还有巨大的油气潜力,尽管其勘探的难度是世界级的,但是,只要我们切实地依靠科学技术,进行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困难上,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石油天然气,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动态监测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方法也是简便的,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结构的复杂性,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单纯依赖理论计算分析诊断结构的病害状况并不总是容易实现的,本文介绍一种依据基本振型的振动反应求局刚度的方法,简单,实用,实践中如果辅以调查,考察,类比,分析...,可作出更切合实际的可靠诊断,文中还介绍一些实例,有助于启迪,开拓动态监测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的地震科技开发资料,分别以项目负责人的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学科作为比较数列,对年度内完成的实际合同额进行了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排出了关联序。研究结果客观地揭示了开发能力与人的各种因素-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震科技人才的开发,培养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动态应力触发的余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断层永久位移产生的小“静态”应力变化可以改变附近断层上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或者说可触发地震(Harris,1998)。许多近场的触发地震,特别是触发余震的研究(Dieterich,1994;Toda,et al,1998;King,et al,1994),将这种静态变化视为触发因素,并认为它与断层上负载的变化是等价的(Toda,et al,1998;King,et al,1994;Jaume and sykes,1992;Harris and Simpson,1992)。这里我们报道矩震级Mw=7.3的兰德斯地震的余震图象与应力变化的比较,不仅与静态应力做对比,而且与地震波传递的瞬态、振荡应力变化(即,“动态”应力)做对比。动态应力不会永久地改变加载情况,仅能通过改变断层区的力学状态或性质来触发地震。这些被动态弱化的断层在地震波通过后可能破裂,甚至能导致如果没有动态应力就不会发生的地震。我们发现余震和动态应力图象都具有类似的不对称性,动态应力来自于破裂的传播,而静态应力变化没有这种不对称性。先前的研究表明,动态应力在远距离处可促使破裂(Anderson,et al,1994;Gomberg and Bodin,1994;Gomberg,1996;Gomberg and Davis,1996;Hill,et al,1993,1995),然而本文表明在近处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大量地震灾害的研究表明,地震发生时,位于地表活动断层上的房屋或构筑物的破坏最严重,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北岭地震,日本阪神地震和中国台湾集集大地震等的发生后,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地震科学家都清楚地认识到城市活断层探测与研究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城市活断层的探测对于城市规划,抗震设防,减轻地震对城市设施的破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浅层高分辨地震勘探是城市活断层探测手段中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可以在地表探测到地下活断层的位置,埋深,产状和空间展布情况,但由于城市环境的强干扰背景和场地条件的复杂性,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在观测系统,震源,数据采集环境的强干扰背景和场地条件的复杂性,必须针对实际 情况,在观测系统,震源,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等环节中,采用一系列提高分辨率, 提高信噪比的有效方法,才能取得可靠的探测成果,本文对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的技术难点和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我们近几年来在城市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一些经验,介绍一些实用性的浅层地震勘探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两个最常引述的地震前兆指标是氡放射和电势变化(Wakita,Nakamura and Sano,1988;Igarashi,et al,1995;Virk and Singh,1994;Raleigh,et al,1997;Corwin and Morrison,197;Vaqrotsos,et al,1993),但已有的少量报道一般被认为是值得怀疑的(Geller,1996;Pham et al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T导向胸部病灶穿刺活检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83例中,脑内病变70例,纵膈病变10例,胸壁及胸膜病变3例,穿刺针为肺活检针,共穿93针,结果:穿刺成功率为100%,取材病理检验效果,理想占80.7%,可行占13.3%,总可靠率为94.-%,不可靠6.0%,结论:精确的定位,熟练的技术及病人的良好配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取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冲积扇和山前侵蚀平原的构造地貌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积扇和山前侵蚀平原是构造成因前带的特征地貌,冲积扇是由堆积作用形成的,与构造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山前侵蚀平原是长期侵蚀作用的产物,表明构造的稳定性,最近10多年来,冲积扇构造地貌学的研究集中在构造成因山前带的局部基准面过程,扇分段,扇切割,盆地边缘和盆内构造效应,以及冲积扇的构造变形等方面,而山前侵蚀平原的构造地貌学研究则侧重于构造稳定的地貌环境,山前侵蚀平原组合,抬升的山前侵蚀平原,冲积扇和山前  相似文献   

11.
柯坪塔格前缘断裂东段是柯坪推覆构造系前缘的一条活动断裂,野外调查获得了其晚第四纪错断洪积扇、冲沟阶地面的证据,实测了变形地貌面上的断层陡坎,分析了断层的形变量,通过采样测年估算了断层的缩短速率。由7个观测点的断层陡坎剖面测量,计算了观测点处断层的水平缩短速率,结果表明,断裂弧顶部位的五道班、三间房以西及其大山口道班附近,断层错断了Ⅰ级和Ⅱ级洪积扇(阶地)。断层在这些地点最新活动强烈,水平缩短平均速率全新世以来为0·35~0·44mm/a,更新世晚期末以来为0·16~0·30mm/a,而在非弧顶部位的巴楚磷矿、三岔口以北及大山口北断层只错断了更新世晚期Ⅲ级洪积扇,且水平缩短速率较小,断层水平缩短平均速率更新世晚期以来为0·05~0·07mm/a  相似文献   

12.
降雨对深井水位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车用太  鱼金子 《地震》1993,(4):8-15
本文根据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中降雨对深井水位动态影响状况的普查与在北京、福建汤坑与黑龙江尚志等三个典型地区的现场观测试验的结果,讨论了降雨对深井水位年动态影响的类型、特征与模型及其影响因素、机理等,并依此探讨了我国震例中与降雨有关的三种异常的判据与信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Biot理论的唯象修正对S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复模量引入Biot方程后,在一维条件下通过S波的波动方程研究了S波的传播特性,S波的数值分析显示在频率域或温度域上都能获得热弛豫衰减峰和Biot衰减峰. 在频率域上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两峰相向位移,在温度域上,因频率的变化也发生相对移动. 随着温度和频率的不断提高,两峰发生叠加,叠加后两峰互换位置. 低频或低温段的热弛豫峰移到了高频或高温段,高频或高温段的Biot峰移到了低频或低温段.由于两峰的衰减机制不同,导致S波波速随频率或温度变化规律的复杂性. 这些规律已部分被共振实验所证实,证实该理论模型具有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震以后,跟随着一系列的余震,其震源机制有的和主震一致,有的则大不一样,这表现在P波初动的反向,反应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既不是岩块的错动过头,也不是液体流出的下陷,而是发生大震的滑动岩块对其前后邻接岩块产生的转换应力场所引起的剪切破裂。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工程地震研究院是青海省地震局下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科技开发企业,是地震工程、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领域从事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的经济实体,具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桩基检测甲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咨询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丙级资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作业绩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蒙脱石的脱水作用对断层摩擦本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高温双轴摩擦装置,研究了含蒙脱石的断层带在不同温度下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以期了解脱水作用对摩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带摩擦强度随温度而升高,而速度依赖性较为复杂,以1.4u/s为界,室温和100℃时,低滑动速率下表现为微弱的速度弱化,高滑动速率下则表现为速度强化;200℃时均为速度强化;300℃时高滑动速率下仍为速度强化,但低滑动速率下转变为速度弱化;400℃以上,均为明显的速度弱化。摩擦行为的变化与脱水过程及相应的断层物质变形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清代历史文献资料考证和现场人物访问、地貌及震害地质调查,将原定于金州镇的1861年金州6级地震震中迁至新金县普兰店以东的惠屯附近,两地相距约42公里  相似文献   

18.
黄祖彭  吕宝森 《地震》1994,(2):85-91
本文以苏18井为例介绍了自流井泄漏的处理技术与井口动力参数的试验结果,采用钻也漏仪确定泄漏部位,内衬套管对环状间隙灌浆的堵漏技术,效果良好。采用不同泄水孔断面积对井口水动力参数进行了系列观测试验,对试验结果了分析,并推导了各参量间的函数关系,两者相当吻合,可以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19.
晋中南地区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陕西长安、山西代县和太谷等地工业爆破的资料采用时间项法研究晋中南地壳结构的初步成果。文中首先结合长安爆破观测资料的总结,对时间项方法作一介绍。为使用太谷等缺乏起爆时刻的爆破资料,对时间项方法作了一些改进,使对于那些未有起爆时刻的爆破资料亦能用于确定时间项。使用上述爆破和各台记录的初动到时获得了晋中南地区的界面速度为7.95±0.04公里/秒,求得了41个点的时间项,取莫霍面以上介质的平均速度v0=6.4公里/秒反演求得了各点的莫霍界面深度,并对所得的结果结合晋中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及部分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井孔变径对井水位固体潮效应影响的试验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影响很大,响应幅度与井径的平方成反比;另一种是影响不大。本文用两种模式解释了两种结果,认为这与水井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及含水体的大小有关,渗透系数及含水体越大,则井孔变径对井水位固体潮效应影响越大。这主要体现了并孔水柱压力水头与含水层内孔隙压平衡,所以与并径大小无关。当渗透系数与含水体很小时,主要体现了井孔内水量变化与含水层释放、吸收水量平衡。一般情况下是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