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秦岭西乡群放射虫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南秦岭西乡群多年被认为是前寒式纪地层 .在该群孙家河组上、中、下各段火山岩所夹泥、硅质岩层中 ,发现了放射虫化石 ,从而确定该组下段为上泥盆统 -下石炭统 ,中、上段为下石炭统 .进而推断西乡地区的变质岩系为构造混杂岩并与勉略带相连 .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尔泰诺尔特地区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泰诺尔特地区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接壤处的北部。花岗岩体沿红山嘴断裂带分布,出露广泛。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晚期,岩体主要侵入于上泥盆统忙代恰组和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区内花岗岩均为铝过饱和型(Al〉K+Ca+Na),ANKC值近于1,Na/K值平均为0.70,具改造型花岗岩的特点。稀土元素具轻稀土  相似文献   

3.
四川江油地区上泥盆统三分量样品和下石炭统样品的岩石磁学研究表明:上泥盆统样品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且以假单畴、多畴和少量单状态存在,下石炭统样品的载磁矿物则主要是假单畴和多畴磁铁矿的混合物,从样品中分离出的中温分量由假单畴磁铁矿携带,上泥盆统样品的高温分量则由记录了岩石原生剩磁的单畴磁铁矿携带。  相似文献   

4.
非弹性的表面波大尺度波形反演的理论方法以如下三方面提出的。(1)计算本征值和本征函数可获得第一阶的频散参数,并把体波的复数形式和波能的吸收引入非弹性中,(2)根据弗拉尔和斯奈德的理论方法,计算了非弹性表面波的激发和合成地震图,球阶非弹性用频散的计算按Biswas-Knoppof公式被变换成平滑的弹性形式,(3)使用自伴微工子导出关于模型参数的波形Frechet导数,然后应用非线性反演拟合波形。  相似文献   

5.
香港地区属华南加里东构造-岩相带南缘,中生代西太平洋岩浆活动带一部分。仅见中泥盆地,下石炭统,二叠系,侏罗系和白恶系,其中大面积分布的是中晚期侏罗世火山岩系;燕山中晚期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长石斑岩等。区域构造是一复式背斜,轴向北东-南西。矿产以长石,白陶土和石英砂岩为主,奇岩异石众多,海蚀岩洞发育。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震》1996,(1):1-2
经过对宝鸡-彭县、天水-宝轮地区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对重点地段开展了槽探和剥土,采集年代样及构造岩薄片样,实测可流阶地位相剖面,同时还搜集了遥感图象解译等资料和区前人所作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7.
滇池水生植被演替及其与水环境变化关系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通过滇池水和植被和水体污染状况的全面高调查(1995-1997年),揭示了水生植被的演替动态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滇池现有水生植物22种,以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arPhiloxeroides)、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和取草(Myriophyllum spicatum)等为优势种,其水生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带北段的形成时间及其动力学特征(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瑜  窦立荣 《地震地质》1997,19(2):90-192
郯庐断裂带在中国东北地区延伸,切过辽河盆地东部坳陷后分为依兰-伊通、密山-敦化和四平-长春三条断裂。在依兰-伊通断裂带内利用40Ar/39Ar法测得断层岩(云母石英片岩)中黑云母单矿物的年龄为(100±2.3)Ma。同时测得断裂带内辉绿岩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100±5.9)Ma,辉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05Ma。从依兰-伊通断裂错开中生代花岗岩体、古生界地层、白垩系泉头组的露头对比,以及断裂带内应变测量等获得区内断层的走滑距离为4km左右。断层切过下白垩统泉头组(122Ma,K-Ar法)并被上白垩统嫩江组所覆盖。这段走滑断层的活动对邻近盆地产生了影响,造成盆地中的反转构造。该走滑断层是在中国东部地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基础上形成的,并与俯冲的西太平洋板块及其引起的上地幔物质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全球地球科学大断面与地球动力学(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地球科学断面(GlobalGeoscienceTransects,简称GGT)是当今世界岩石层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岩石层研究的科学前沿。本文阐明全球GGT断面计划的内涵和要求,给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格局和中国11条断面的地理位置,在板块构造和地体概念的指导下,依据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构造资料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编图。从全球构造出发,对世界上的几条典型断面:北美胡安德富卡-阿尔伯塔(JuandeFucaAlberta)平原大陆-大洋的GGT断面(简称B_2断面),欧洲地学断面计划(EGT)的“挪威北角-阿尔卑斯-地中海-南突尼斯”断面,中国地学断面计划GGT中的“亚东-格尔木”断面,“满都拉-响水”断面和“广州-巴拉望”海洋断面等进行了阐述和讨论,同时对其它一些断面也进行了概述。在各条断面分布的地理位置和构造部位各异的条件下,对其地球物理场和岩石层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探讨了其地球动力学机制并给出了地球科学解释的概念性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金龙山金矿带是我国南秦岭沉积岩地区新发现的金矿带,产于南秦岭晚古生代镇旬盆地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通过地层、沉积环境、成矿有关微量元素、矿石化学成分及显微组构研究指出赋矿有利岩性为泥质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质灰岩等,典型的浸染状矿化产于以粉砂质为主(SiO2多变化于38%~73%),含一定钙质(CaO多在10%~25%之间)的岩石中,即以钙质粉砂岩为主要的赋矿岩石类型;主要赋矿地层南羊山组生物成因黄铁矿不富集金.微细浸染型金矿化受与断裂连通的有利岩性(可渗透性层位)控制;是"岩性控矿”,而非地层时代控矿.主要赋矿地层南羊山组是"赋矿之所”,而非"生矿之源”.以钙质粉砂岩为代表的沉积岩石控制微细浸染型金矿化具有普遍意义.断裂与有利岩性一起控制了浸染状矿化.  相似文献   

11.
广东嵩溪银——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嵩溪银-锑矿床属中低温浅成热液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银-锑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金鸡群上段下部(Jc-1)以炭质页岩为主的碎屑岩建造中,空间中上锑下银;燕山晚期火山沉积为银,锑矿化提供了物质来源,后期热液使银,锑活化,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快中子活性(^39Ar/^40Ar)法,K-Ar法为主要手段,通过16个玄武岩样品地质年龄的测定和分析,首次建立了苏北盆地泰州组-盐城组玄武岩喷发年代时间剖面,并对各组段的界线年龄进行了修正。提出了白垩系和第三系的界线在泰州组与阜宁组之间,古新统与始新统界线在阜宁组 ̄二段和三 ̄四段之间,始新统与渐线界线在三垛组一组段和二二段之间,本区缺失上渐新统地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对日本产Mcseis—150型地震仪器的技术改进。实践证明,改进后的Mcseis—150型地震仪器系列可满足一般场地的浅层地震勘探与其它工程物探方法的观测需要,并获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滇西实验场两次中强地震前后尾波衰减的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秦嘉政  刘祖荫 《中国地震》1995,11(3):212-221
本文在地方震尾波散理论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1992年12月发生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永胜期纳地区的两次Ms5.4,5.1地震前后的序列地震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尾波Q^-1值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尾波衰减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小区域范围的非均匀性,在主震震中附近的近场区内,主震期间的β值是0.0076s^-1,相应的Qc^-1值是0.0056;余震期间的β值是0.0209s^-1,相  相似文献   

15.
华南埃迪卡拉纪地层发育,在不同时期保存多个特异埋藏化石生物群,记录了新元古代全球性冰期结束之后海洋生物群的演化轨迹.同时,华南埃迪卡拉系浅水台地相区碳酸盐岩沉积发育,记录了埃迪卡拉纪古海洋碳同位素组成的连续变化特征.在华南扬子区埃迪卡拉纪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化学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数据和国际埃迪卡拉系内部划分研究的主体趋势,提出中国埃迪卡拉系二统六阶的划分方案,其中上、下统分别包括三个阶.建议埃迪卡拉系上统的底界放在陡山沱组上部显著碳同位素负漂移(EN3)由正值向负值转换的层位.建议埃迪卡拉系下统第二阶的底界放在陡山沱组下部刺饰疑源类化石的首现层位,第二阶地层以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普遍正值(EP1)为特征;第三阶的底界置于陡山沱组中部碳同位素负漂移(EN2)由正值向负值转换的层位,第三阶以产出刺饰疑源类上组合为特征.埃迪卡拉系上统第五阶在华南以产出庙河生物群为特征,而第六阶则以产出石板滩生物群和高家山生物群为特征.今后的工作重点将是在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讨论基础上,逐步明确各个统、阶界线的层型剖面和点位,以及正式名称.华南埃迪卡拉系的部分统、阶的界线剖面具有成为国际层型剖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区域高阶重力场模型与青藏地区局部位系数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当今全球模型研究的Molodensky理论,推导了相应的区域高阶重力场模型系数修正公式.考虑了球近似边值条件引起的各种偏差,使用了椭球坐标系,按椭球调和展开.并利用中国青藏地区地面重力资料对原始全球模型OSU91A1F的高阶部分系数进行修正,获得该地区的局部重力场模型QZ93G(完整到360阶),它对实测平均重力异常的恢复精度为±11.8×10-5m/s.  相似文献   

17.
廖卫华 《中国科学D辑》2001,31(8):663-667
距今约3.67亿年前发生的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五大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这一事件对当时全球浅海壳相底栖生物的影响甚大,它使竹节石全部消失,泥盆纪的生物礁和泥盆纪特征的珊瑚、层孔虫、苔藓虫惨遭灭绝,腕足动物门中的无洞贝超科、五房贝超科和三叶虫的3个科和1个亚科以及菊石中的Manticoceras等也难逃劫运. 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演化一般可分成灭绝期、残存期、复苏期和辐射期等4个发展阶段.晚泥盆世弗拉期(Frasnian)末为生物的集群灭绝期,大量的泥盆纪生物惨遭灭绝;法门期(Famennian)的早、中期为生物的残存期,当时地球上的生物非常稀少而且十分单调;法门期的晚期则是生物的复苏期,这时出现了不少的新生属种.在泥盆纪-石炭纪之交,在生物的演化史上又发生了另一次集群灭绝事件,虽然这次灭绝事件的规模远不及F-F事件,但使不少法门期的生物惨遭恶运,使刚开始的生物复苏的势头又受到了挫折,中断了它向辐射阶段演化的进程. 关于引发F-F灭绝事件的机制目前仍存在着地外(extra-terrestrial)和地内(terrestrial)两种不同的解释,前者是指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后者是指广泛的海侵、海平面升降、气候  相似文献   

18.
360阶地球重力场模型DQM94A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适用于中国地区的360阶地球重力场模型DQM94A.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局部积分改进的谱权综合法计算的360阶地球重力场模型DQM94A,在表示中国境外地球重力场时,与用改进的基本模型OSU91A精度相当;表示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地球重力场的精度如下,用模型计算的30'×30'和1°×1°平均重力异常与相应实测结果较差的均方根基分别为±9.30×10-5m/s2和±7.65×10-5m/s2,在中国37个GPS点上,由DQM94A计算的大地水准面高的精度为±0.88m.  相似文献   

19.
桂西田林八渡地区发育晚古生代连续的深水相沉积,本文对其中的硅质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进行了研究.该地区上古生界除鹿寨组硅质岩具有较低的非陆源硅含量Sinon-ter/Sibulk(%)(平均值为71.8%)及较低的"纯硅质岩"组分(40%~70%)外,其它硅质岩均具有较高的非陆源硅(大于80%)及"纯硅质岩"组分(大于70%),反映其具有较高的硅化程度.除中下泥盆统平恩组底部沉积物的Al/(Al+Fe+Mn)值及非陆源铁的比例Feter/Febulk(%)分别在0.05~0.26和13.1%~14.5%之间,反映其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外,其他硅质岩均具有较高的Al/(Al+Fe+Mn)值(0.39~0.81)及Feter/Febulk(%)值(23.1%~186.8%),均为非热液成因硅质岩.中下泥盆统平恩组硅质岩及上泥盆统榴江组硅质岩的Ce/Ce*值及Y/Ho值分别为0.71±0.07,0.81±0.08和33.49±1.27,36.10±2.05,形成于开阔的边缘海环境;上泥盆统-下石炭统鹿寨组硅质岩的Ce/Ce*值及Y/Ho值分别为1.09±0.07和28.60±1.25,可能形成于受海山或海底高地浊流沉积影响明显的环境;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南丹组和中下二叠统四大寨组硅质岩的Ce/Ce*值及Y/Ho值分别为0.67±0.08,0.73±0.11和36.01±1.00,32.00±2.25,形成于与开阔洋盆相关的环境.结合右江其它地区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晚古生代右江盆地属于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其硅质岩的形成环境可能受控于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右江盆地的裂解至少发生在早中泥盆世,到早中二叠世盆地具有演化为开阔洋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全球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经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了对应于各个UT小时的24个经度带的Sq地下感应场对外部施感场的响应函数,应用Schmucker'sApproximateEuristic反演方法,计算了这些经度带的地下等效层及其电导率分布,得到了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经向分布的大致图案。对该结果的分析研究得出,全球电导率经向分布存在着极大的不均匀性,在0-400km深度范围内,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低导区;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为高导区。电导率分布特征与岩石层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俯冲带,低导区由海洋向大陆下插入;在大洋中脊表现为高导电性。反演结果与地震层析成像结果的比较表明,地下高电导区和低电导区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地震波低速区和高速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