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鄢和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0,16(3):62-67
该文阐述建立中华(成都)大熊猫野生动物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工程的完成将能承担接纳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人工繁养的大熊猫回归大自然.在自然保护区外围区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将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生态旅游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的生计发展与栖息地的保护一直以来是栖息地面临的主要人地关系矛盾.汶川地震后,这种矛盾更迫切的表现出来.合理开发世界遗产的旅游展示功能是缓解遗产地社区居民生计和遗产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特征进行介绍后,利用SWOT模型综合分析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旅游展示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开发以大熊猫栖息重灾片区生态旅游为中心,周边藏羌人文旅游和汶川地震旅游资源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旅游格局,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四川大熊猫栖息世界自然遗产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4.
5.
6.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最主要的实践场地。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各地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中的主要经验包括:建立生态旅游认证体系,成立促进社区参与的管理机构和构建生态旅游实践标准。本研究中以辽宁省的白石砬子、医巫闾山和海棠山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田野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当地居民、游客、景区工作人员、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当地媒体等群体进行调查,获取一手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当前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两大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普遍性阻碍因素,具体包括:(1)环境教育的缺失;(2)社区参与的不足;(3)游客管理的不规范;(4)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当地政府的矛盾冲突(条块矛盾)。第二个方面的阻碍因素是由于每个自然保护区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不同而引起的千差万别的各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性阻碍因素。针对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面临的阻碍因素,本研究提出了五项措施:(1)正确认识并且尽力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诉求;(2)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协调机制体系;(3)增加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社会效益职责;(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营权、监督权分离;(5)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游客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7.
乐山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对其进行开发潜力评价,可以为该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本研究选取乐山市域7个县区,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从旅游资源条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旅游资源开发效益和旅游资源价值四个方面构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通过对该市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综合评价和排序,从而确定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优先开发的先后次序。依据模型计算的结果,将乐山市域的7个县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小分为了三个等级,其中沐川县、峨眉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一级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区,金口河区为二级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区,夹江县和井研县开发潜力最小为三级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区。评价结果与乐山市实际情况有较高契合度,这说明借鉴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该区域进行的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开发评价可以为乐山市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品提供理论依据,为乐山市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提供新的发展锚点。 相似文献
8.
黄河首曲地区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和较高的旅游价值。为保障湿地的完整性保护及尊重当地居民的雪山崇拜,研究首先对不可开发区和可开发区进行了识别分析,认为不管是严格的生态旅游还是一般的生态旅游活动都只能在有效生态旅游区进行,生态旅游的适宜性分析与区划也主要围绕可开发区展开。研究选取距水域湿地距离、草地覆盖情况、森林覆盖情况、海拔高度、坡度和原生态性六个表征地区自然性的标准,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可开发区生态旅游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层次分析法权重源于旅游者偏好调查,并基于适宜度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区域分类。可开发区的生态旅游适宜性可划分为五级,I级地区适宜度最低,最不适合发展严格的生态旅游,V级地区适宜度最高,原生态景观价值突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最大。出于协调旅游功能与生态功能的统一以实现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黄河首曲地区被划分为五类亚区,且均具有各自特殊的主导服务功能。研究最终根据各亚区的特殊服务功能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生态旅游的合理性规划及未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游客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本文以呼伦湖自然保护区为例,使用条件价值法(CVM)研究了游客对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支付意愿。采用实地调研方式,使用双边界问题启发技术对被调查者进行支付意愿的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08份。通过引入10个变量以进行数据录入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并在模型中引入了社会信任因素及游客保护区意识因素,通过两个报价得到第一报价方程和第二报价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游客对呼伦湖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支付意愿为14 710 389元,大多数的被调查者(79.9%)愿意为了保护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捐款,21.1%的被调查者反对支付,被调查者反对支付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保护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应该是政府的职责;2、两个报价方程中,收入和被调查者的保护区意识对支付意愿具有极其显著影响(p0.01),对保护区管理部门信任度对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p0.05);3、为了进一步提高游客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增加游客的信任感,保护区管理部门应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资金机制,如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建立资金台账制度等方法,改变目前"一地多牌"的管理体制,同时对游客进行生态知识的教育和宣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