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在系统调查沂蒙山区域自然生态各个要素基础上,识别出生境破损,水生态系统质量下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等三大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和十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了“三山三水”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划分了沂山—沂河水生态、蒙山—汶河林草和基础环境、尼山—祊河基础环境和水生态保护3个主体修复区,规划了基础环境类、土地整治类、林草保护修复类、水生态保护修复类、污染防治类和监测监管预警类等6大类工程措施。工程实施将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也将为类似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国策,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的战略要求,为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地质勘查工作的协调发展,依据近年来的经验做法、生态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今后地勘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一、地勘工作生态保护现状1、贯彻中央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推进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退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退出方式、程序、验收标准等,为今后进一步规范推进自然保护区、其他各类自然保护地及生态红线内矿业权退出立了规矩。《通知》提出,根据矿业权范围与自然保护区的重叠关系,矿业权退出分别采取扣减避让和整体注销两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青海省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质勘查工作的逐步减少和停止,省核工业地质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按照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理念和勘查思路,从2014年起就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注入全新的地质勘查理念:即"生态保护第一"、"实施绿色勘查、和谐勘查"。并以此为准绳科学谋划地勘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勘查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途径。作为青藏高原上的地质人,一定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保护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的现实作用和历史意义,科学谋划工作,狠抓工作落实,以实际行动做好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经河南省政府同意,省国土资源厅等11个厅局联合出台《河南省各类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处置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全省30个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业权处置工作进行部署。《方案》明确要求,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处置工作,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严格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新设矿业权,自然保护区内已设矿业权全部纳入处置范围;坚持依法有序原则,在查清现状的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以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认真履行"两个统一行使"职责,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矿产资源勘查、土地利用等方面制定各类规划和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积极发挥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生力军作用。根据国家和省上的要求,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构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印发《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启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和督促各地  相似文献   

8.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1):12-12
矿产勘查投入不足,资源开发补偿和生态补偿标准需要提高。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报告》,叶如棠和尤仁两位委员分别建议,增大矿产勘查投入,应该加快出台资源开发补偿和生态补偿办法。叶如棠关注的是我国矿产资源勘探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他说,这个问题4年前就提出来过,现在还存在。一些战略性的资源,地方竞相出口,价钱越压越低,一方面我们以高成本和环境污染为代价,过分开采和出口资源,使国外廉价地获取了战略储备资源,而我们自己却要承担着未来资源短缺的问题,还要以高额的资金去恢复…  相似文献   

9.
开会部署、巡查整改、警示约谈、挂牌督办……连日来,河南省自然资源系统聚全员之力,汇各方之策,全面打响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问题集中整治“百日会战”,以实际行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100天时间,各地要对辖区内涉及土地、矿产、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100天时间,各地要对历史遗留问题坚决进行查处整改,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复垦的坚决复垦。  相似文献   

10.
围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区内地质遗迹丰富,本文将保护区内的地质遗迹资源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及地质灾害3个大类、6个类,8个亚类。对各类地质遗迹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美学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等6个方面对区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围子山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科学性、完整性、美学性较好,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美学及旅游开发价值,是普及地学知识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盐湖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盐湖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青海省盐湖资源状况、勘查、开发、管理现状分析,分析、总结了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自然资源为主题建设的省级博物馆,展厅设计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首次对青海省的山、水、林、田、湖、草、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等专题实现了既独立又统一的融合呈现;同时,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也是首例以"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为主构建的博物馆,集中展示了青海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青海省地质局资源馆,1990年更名为青海省地质博  相似文献   

13.
<正>时光荏苒,岁月流转。五年的时间已经匆匆过去。在"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土资源部的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三大历史任务,认真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能,在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完  相似文献   

14.
<正>在去年9月9日至10日,国土资源部、青海省政府在西宁召开青海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会议,会议通过的《青海省公益性地质调查与重要矿产勘查总体部署方案》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生态环  相似文献   

15.
1月11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到灵宝市,调研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工作。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豫陕两省交界处,山高谷深,生物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丰富。历史上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区内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016年以来,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秦岭生态修复,多次组织动员当地干部群众,全区动员,全市攻坚,大打生态修复翻身仗,先后关掉矿口500多个,处理矿物垃圾近3000万吨,清除违法违规设施1万余个,并大力植树种草,全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生态修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昌邑市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昌邑市位于山东省北部莱州湾南岸,南北狭长,南部为丘陵,中部和北部为平原,潍河纵贯南北。在查明市域内各种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将昌邑市划分为4个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区和1个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带,针对各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同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质构造发育,自然地质灾害容易发生。近年来,少部分人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只顾眼前利益,乱采滥挖,加重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对此,日照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确立了“生态建市”发展战略,日照市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工作重点,以沿海、城区和交通沿线矿山生态及重要景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为切入点,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新路子。1 完善措施,加强保护一是封采海沙。1998年以来,日照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日照市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规划的通知》、《关于加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的通…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我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原则,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青海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和《青海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年)》的相继出台,对全省地质环境保护的责任、任务、工作程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地质环境保护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6月11日上午,“青洽会”组委会与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召开了与外资企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痤谈会。会上,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韩生福就青海省矿产资源现状及分布、矿产勘查、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情况以及青海省矿产资源概况和外商投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相关政策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审议通过《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等多个涉自然资源重要文件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促进自然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融合为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全面保护、系统恢复、用途管控、权责明确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