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GPS测量的误差来源 GPS测量误差来源于GPS卫星、卫星信号的传播过程和地面接收设备。按误差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包括信号的多路径效应;系统误差包括卫星的星历误差、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以及大气折射的误差等。系统误差无论从误差的大小还是对定位结果的危害性讲都要比偶然误差大的多,它是GPS测量的主要误差源。同时系统误差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消除。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型斜拉桥环境下BDS系统的监测精度,进一步对相关影响进行分析处理,以苏通大桥为试验对象,通过采集不同部位的站点BDS/GPS卫星观测数据,采用自编的BDS观测数据质量分析软件与TQEC软件对观测数据的完整性、观测值与周跳比、卫星信号信噪比及多路径误差等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BDS卫星数据完整性优于GPS,但信噪比与多路径误差不及GPS稳定,同时桥面观测环境下的各项指标低于岸边观测环境。因此在采用BDS进行桥梁监测时,在误差处理与解算方法上必须考虑桥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多路径的处理,以更有效分离变形。  相似文献   

3.
减小伪卫星多路径效应误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卫星定位技术可以补偿GPS系统本身一些先天不足,然而GPS和伪卫星组合进行定位又带来了新的误差源,伪卫星多路径效应就是误差源之一。针对多路径的产生原理及特点,在经典最小二乘理论的基础上,推求稳健最小二乘估计的权函数,并结合实际观测数据验证了稳健最小二乘法消除多路径误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GPS非差观测值进行精密单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介绍了精密单点定位所用的数学模型及解算方案,着重分析了基于GPS非差双频观测值进行精密单点定位的误差模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卫星钟差的估算和内插、数据和解的一致性及精密单点定位能达到的精度等问题,并和双差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精密星历及卫星钟改正参数的精密单点定位可达到cm级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已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据质量分析软件模型中存在的可视化和批处理问题,提出了利用公式翻译器(Fortran)语言开发一款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多GNSS数据质量分析软件(MGQA)。该软件拥有可视化操作界面和批处理功能,可对多GNSS卫星信号数据从数据完整率、信噪比、多路径效应误差、电离层延迟变化率、周跳五个方面进行质量分析。采用该软件和GNSS数据预处理软件(TEQC)分别对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观测数据质量进行评价,以TEQC的GPS数据质量分析结果为准确值,对比MGQA与TEQC软件质量分析结果,数据完整率中误差为0.27、信噪比中误差为0.85 dB、多路径效应误差中误差为0.046 m、电离层延迟变化率中误差为0.01 m/min、周跳中误差为1.67,二者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验证了MGQA软件的有效性。基于iGMAS跟踪站观测数据,利用该软件对iGMAS各跟踪站接收BDS-3卫星信号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GNSS-GGR接收机在数据完整率方面表现的不如UB4B0-13478、CETC-54-GMR-4016以及CETC-54-GMR-4...  相似文献   

6.
利用GPS广播星历计算卫星坐标是GPS实时定位中的重要部分,卫星轨道精度对GPS定位结果有很大影响。依据Bernese卫星定轨流程,利用Fortran语言实现了卫星轨道处理程序,并通过实例对计算得到的卫星轨道坐标与Bernese5.0软件处理的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得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均小于±2.5m,程序定位效果良好,证实了自编程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手持GPS是一种依靠GPS卫星进行定位、导航、数据采集的测绘仪器,以其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具有一定的测量精度,在油田的井位踏勘、道路巡检、井位导航、距离量算、概略坐标采集等勘探开发工作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测量误差理论为基础,对手持GPS实际采集的坐标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计算,求取了手持GPS接收机的定位精度和实际定位误差,为手持GPS的适用范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北斗/GPS双系统接收机于2013年第144和145天采集两组北斗和GPS单频数据,分析对应时段的GDOP值,发现北斗卫星GDOP值在4-6之间,略大于GPS的GDOP。并利用单频相位平滑伪距,分别计算各个系统平滑前后NEU方向的单点定位误差,对比结果发现,北斗的伪距单点定位经过相位平滑后精度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需要一定的收敛时间;而GPS平滑后的误差收敛很快,但精度改进不大。  相似文献   

9.
星历误差和星钟误差是GPS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的主要误差源,不同的星历和钟差产品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利用IGS网站给出的不同星历和钟差数据及广播星历数据进行计算,采用Waypoint软件进行不同的组合计算,对不同星历和钟差组合对机载GPS数据定位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GPS/GSM车辆定位跟踪系统中电子地图配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GPS/GSM车辆定位跟踪系统中电子地图配准的基本原理以及误差来源的分析和误差模型的建立,,对野外车载GPS采集的数据进行坐标转化及相应处理,在相应的硬件配置条件下,实现与电子地图的配准。尽量减小车辆导航与监控应用中GPS定位测量结果与数字地图的配准误差。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精密单点定位与双差GPS定位的基本原理,采用了Bernese软件中精密单点定位模块与GAMIT软件动态定位模块,处理了加州地震与汶川地震的数据,实现了精密单点定位及双差定位实时监测地震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对GPS/GLONASS组合定位的周跳探测和修复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适合于两种数据联合解算的GPS/GLONASS模糊度迭代处理方法及相应的基于FARA方法的整周模糊度固定方法。在现有BERNESE Ver4.0GSP数据处理软件的基础上,增加及改进了其中的若干模块,从而研制出组合定位系统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并进行了试验计算。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组合定位系统数据处理软件内、外符合精度均达到mm级,证明了这种高精度相对定位理论、方法、软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Android平台下实时BDS+GPS双系统广域差分定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位置服务应用正在飞速扩张。Android智能终端,因其性价比高而占据了大多数用户市场,但定位精度有待提升。因此,利用广域差分增强技术,提升室内外位置服务精度,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利用Android studio 2.2.2平台、Java语言及JNI技术,开发了BDS+GPS广域差分定位软件,该软件通过串口读取北斗移动终端原始卫星观测数据,进行差分数据流解析、实时轨道和钟差改正并实现增强定位。在移动终端硬件平台上,运行BDS+GPS实时WAAS软件,分析了定位结果,双系统单频广域定位精度为4 m左右,对于GNSS卫星技术在低成本移动终端位置服务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PANDA软件精密单点定位的数据处理策略,并采用SDCORS网 81个测站2012年第一周的GPS观测数据进行静态精密单点定位处理,通过得到的各测站年积日001~007的单天解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该软件在山东区域进行精密单点定位的精度及可靠性。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卫星截止高度角、不同对流层映射函数、不同星历钟差产品以及不同观测数据时长对其精密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卫星截止高度角设置为10°、采用GMF对流层映射函数、利用精密星历和钟差、观测数据时长超过18 h时,PANDA软件静态精密单点定位的精度能够达到2 cm.   相似文献   

15.
范士杰  刘焱雄  张健 《测绘科学》2013,38(2):184-186
本文基于非差精密单点定位(PPP)和双差定位模式,采用研制的UNIP软件和GAMIT/TRACK运动学分析模块,对GPS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利用IGS不同精度和时延的星历和钟差产品,分析了卫星轨道和钟差对两种软件动态定位结果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案,分别提取GPS同震地表形变信息。结果表明:GAMIT/TRACK模块精密动态定位的实时性,更适用于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的GPS快速响应;如果能够提供精确的卫星钟差,UNIP软件的高程精度明显优于GAMIT/TRACK模块,技术将更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多模导航定位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G PS/BDS组合相对定位的原理进行了阐述,编写了相关软件实现了G PS/BDS组合相对定位功能,并通过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短基线下,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相对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与G PS相当,组合系统定位精度在水平方向上有所提高,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7.
GPS定位中的对流层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分析对流层延迟特性在GPS导航中造成的定位误差,并主要介绍目前卫星定位领域主要应用的一些对流层折射修正模型。基于霍普尔德模型和萨斯塔莫宁模型,提出一种在缺少实测气象参数条件下,使用的简单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静态和动态接收机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气象参数的简单修正模型可以消除70%左右的对流层影响,有效地提高GPS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跟踪站模式下的GPS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随着GPS卫星轨道精度的提高、数据处理模型和方法的完善、软件的可视化、仪器性能的改善与性价比的提高,GPS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在构建空间数据基础框架之际,全国各地正在建立或改造GPS网。针对经典建网方法,介绍了基于跟踪站模式下的GPS技术,并以实例对数据处理方案、观测时间的选取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论述GNSS多系统融合定位的数学模型、分析各项误差处理策略以及参数估计方法,基于日本东京海洋大学RTKLIB软件进行GPS、GLONASS、Galileo、BDS多系统融合定位试验,并分析其动/静态定位稳定性和精度。试验结果表明:GNSS多系统融合收敛时间与GPS单系统相比缩短30%~50%,定位精度与GPS单系统相比可以提高20%~50%。此外,在卫星高度截止角大于40°和不利观测环境条件下,单系统可见卫星数不足,从而导致无法进行连续定位,但多系统融合可视卫星可获得比较好的定位精度,在建筑物密集区、山区和卫星遮挡较为严重的恶劣条件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