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川西坳陷深盆气研究进展与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川西坳陷总体上看具有与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类似的地质条件,极可能发育深盆气藏。详细研究表明,两盆地在构造回返程度、地层压力特征、气源岩生气时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宜将川西坳陷的天然气聚集简单地归结为阿尔伯达型深盆气藏。研究其成因和分布规律,应从该盆地的实际资料入手,进行成藏机理研究,而不能简单地借用已有的模式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川西坳陷的天然气藏具有“气水倒置”的特征;川西坳陷的断裂体系深刻地影响着深盆气聚集成藏,导致盆地天然气的独特分布形式。对深盆气成藏诸控制因素,包括源岩厚度、有机质成熟度、生气强度、储集层厚度与物性、断裂构造特征等的综合研究,对川西坳陷深盆气藏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摘 要: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将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坳陷北部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划分为10个三级层序,细分出19个体系域,结合构造演化特征将该盆地层序充填分为4个时期:断陷早期( SQ1~ SQ3)、断陷后期( SQ4~ SQ6)、断坳转换期( SQ7~ SQ8)、坳陷期(SQ9~ SQ10)。通过单井、连井沉积相研究与对比,总结了沉积相在空间上的演变规律,建立了南图尔盖盆地 Aryskum坳陷北部沉积相模式,该模式分4个阶段,即与断陷早期相对应的以层序快速充填为特征的扇三角洲-湖泊沉积阶段(阶段Ⅰ)、与断陷后期相对应的以层序体系域三分为特征的扇三角洲-湖泊-正常三角洲沉积阶段( 阶段Ⅱ)、与断坳转换期相对应的以层序高位体系域发育为特征的辫状河三角洲-正常三角洲-湖泊沉积阶段(阶段Ⅲ)、与坳陷期相对应的以层序体系域二分为特征的河流-正常三角洲-湖泊沉积阶段(阶段Ⅳ)。   相似文献   

3.
隆坳格局是海相油气聚集区及其保存条件的早期控制因素。综合地质、钻井、地震、测试等多种资料,编制关键界面埋深图、剥蚀程度图、古地质图、构造叠合图及构造演化剖面等,研究中上扬子地区海相隆坳格局特征,分析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加里东期隆坳格局以EW向和NE向为主,出现鄂西坳陷、川南坳陷、黔东南坳陷、江汉盆地北部坳陷等四大坳陷以及江南—雪峰隆起、黔中隆起及乐山—龙女寺隆起等三大隆起;古隆起及扬子板块南、北缘长期稳定的大规模斜坡带控制了以下寒武统为烃源岩的油气运移和聚集;印支期对加里东期的构造反转作用明显,印支期的坳陷基本上位于加里东期古隆起之上;扬子地区的隆坳格局主要呈SN向和NE向,形成泸州隆起、川西坳陷、湘鄂西—黔西南坳陷;此时形成的古隆起控制了以下志留统和下二叠统为烃源岩的油气运移和聚集。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作为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造成中-新生界构造格
局与古生界构造格局差异较大。应用航磁、重力、钻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获得了盆地中-新生界地层分布、区域构造变形特
点和含油气性特征,兼顾基底形态和后期改造作用影响,对塔里木盆地中-新生界构造单元划分为“三坳一隆一斜坡”,即北部坳
陷区、西南坳陷区、东南坳陷区、中央隆起区和东北斜坡区5个一级构造单元和11个二级构造单元。显然,该构造单元的划分对
盆地中-新生界次生油气藏和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把系统方法引入水文地质学,提出了“地下水系统”的概念,而且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关于“地下水系统”及有关的术语、名词还比较混乱,其含义亦不清。作者从研究问题的实际出发,从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管理角度,提出比较完善的“地下水系统”概念及组成,以期讨论。  相似文献   

6.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能源,一般主要产于空隙率渗透率极低且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页岩地层系统中,是近期可实现经济规模勘探开发、资源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山东省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已起步实施,战略选区为:济阳坳陷区和临清坳陷区、胶莱坳陷区、鲁西南潜隆起区,现已先后施工多眼参数井,该次结合具体工程,针对济阳坳陷页岩气参数井施工,浅析济阳坳陷页岩气资源存在可能。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禹城市城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陆块、华北拗陷区、济阳坳陷区、惠民潜断陷、临邑凹陷南部。通过已有钻探资料及近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对禹城市城区东营组热储的地热资源的地质背景、水文地质特征、地热流体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禹城市城区东营组热储属于层控型低温地热田,地下热水矿化度较大,成因主要为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8.
利用钻井、测井、露头和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质学等方法,研究济阳坳陷馆陶组沉积特征,并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结果发现:济阳坳陷馆陶组地层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馆陶组下段存在以浅水湖泊为背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馆陶组上段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以及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层序界面识别与层序划分,可将馆陶组地层可划分出一个构造层序,2个三级层序,层序底界面都为I型层序界面,每个层序内又可划分出3个体系域,即低水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9.
据140个钻孔及测井曲线等资料,利用相-厚度分析法查明:山西组沉积时具有五个更次级坳陷与隆起,其展布与配置控制着二_1煤层的厚度变化。一般在坳陷部位煤层较厚,而在隆起部位煤层较薄,并且由于区内更次级隆起与坳陷的分异东北部比西南部强烈,从而造成二_1煤层在西南部相对稳定,厚度较小;而在东北部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坳陷区)、煤层厚度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潮水盆地是印支运动后在阿拉善地块之上发育形成的中、新生代断拗山间盆地,其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断陷、晚侏罗世坳陷及以后的改造3大阶段。位于盆地西北部的阿右旗坳陷是其重要的次级构造单元,由于控制坳陷展布的断层有正断层、逆冲断层和反转断层等,故分为5块主要的次级构造单元断块。不同时代的坳陷在空间上存在翘倾叠合、叠合保存、部分叠合改造等干涉方式。研究阿右旗坳陷构造特征对该处矿产资源的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规律认识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通过对济阳坳陷已知气藏类型分析,指出了济阳坳陷煤成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埋藏史,同时考虑构造变动、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及圈闭的完整性等因素,将济阳坳陷源自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的油气藏划分成两大类六类成藏模式。其中济阳坳陷较为重要的成藏模式类型包括中坳新坳间断式成烃成藏模式、中坳新隆间断式成烃成藏模式和中隆新坳间断式成烃成藏模式。各种成烃成藏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勘探目的层系和资源潜力也有所不同,尤以中坳新坳型成藏模式最为有利,例如惠民凹陷南坡、沾化凹陷孤西断裂带等。  相似文献   

12.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中新世海底扇识别及其形成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岩石矿物学特征、粒度分析、沉积构造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中新世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海底扇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中新世中央坳陷海底扇主要发育水道砂、水道间、天然堤和浅海滩坝等微相,具有非典型鲍玛序列AB段;海底扇由内部分支水道频繁迁移摆动形成的多个朵叶体组成;与东方区海底扇相比,乐东区海底扇具有物源供应更充足、规模更大的优势。中新世中央坳陷海底扇沉积体系的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升降、物源及古地貌的控制,可以作为该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天然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阳坳陷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控制天然气成藏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气源、储层、温度、压力、断层与不整合面、区域盖层和直接盖层等。本文主要从济阳坳陷的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的研究中,得出该地区的油气运移成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前言济阳坳陷位于山东省北部,方圆25000平方公里。坳陷内划分惠民、东营、车镇和沾化四个次一级凹陷(图1)。下第三系为上千米厚的砂、泥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现被划分为沙  相似文献   

15.
板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部,断裂发育特征较为复杂。基于地震解释资料,根据断裂活动特征及构造演化史恢复,明确板桥凹陷主干断裂几何学特征及活动过程,分析断层形成演化模式;根据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结果,验证先存主干边界断层几何形态对后期构造变形特征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板桥凹陷构造演化遵循“断陷—断坳—坳陷”的演化序列;新生代,区域伸展方向逐渐由NW—SE向过渡为SN向,新生界断裂优势走向从NE向逐渐转变为近EW向。板桥凹陷于沙河街组三段—二段、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发生3期断裂活动,分别对应裂陷Ⅰ幕、裂陷Ⅱ幕和后裂陷期。板桥凹陷伸展变形过程符合铲式断层主控下的多期次构造演化模式,上盘地层在多期演化后可划分为地层旋转区、裂陷区和斜坡区。该结果对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新构造运动强烈,影响新近纪以来油气类型和分布。基于新的7.654×10~3 km~2高精度三维地震及钻井资料,研究新近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与油气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新构造运动经历明化镇组早期张扭断陷和明化镇组中晚期—第四纪差异升降两大演化阶段,形成晚期断裂、火山活动和角度不整合面三大地质特征,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控制浅层圈闭的形成与分布、促进古近系源岩演化、为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调整并控制油气晚期动态成藏。黄骅坳陷歧口地区新近纪帚状断裂发育带勘探潜力较大,是寻找中浅层规模储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对穿过济阳坳陷的3条深地震测深剖面进行解释、对比分析显示,济阳坳陷地壳结构分为上、中、下3层,莫霍面深度在31 km左右,区域起伏变化不大,深浅部构造呈镜像对称关系。济阳坳陷内中地壳存在低速体发育,为其顶面滑脱层的发育以及滑脱构造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也导致上下地壳厚度的横向变化存在差异。惠民凹陷下方Pm震相之前出现P4震相表明,其莫霍面以壳幔过渡带形式存在;东营凹陷下方Pm震相尖锐,其莫霍面则表现为一级间断面性质,体现了不同凹陷深部壳幔作用的差异。结论表明,济阳坳陷地壳结构具有典型的华北地区地壳结构特征,上下地壳厚度横向变化差异与滑脱构造密切相关,而莫霍面性质差异与深部软流圈上涌以及下地壳小规模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18.
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格局是该区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和白云岩规模储集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以露头、钻井及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寒武系沉积前古构造,中、下寒武世地层结构,以及地震相特征,分析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古地理格局,研究寒武系生储盖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寒武系沉积前昆仑山前叶城—皮山—和田一带发育南华—震旦系裂谷体系,呈楔状向巴楚隆起剥蚀尖灭。受继承性沉降作用的影响,早、中寒武世巴楚隆起为克拉通内坳陷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山前凹陷为克拉通边缘盆地相沉积,从巴楚隆起向南到昆仑山前表现为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台地—斜坡—盆地"的古地理格局。在麦盖提斜坡南部到山前凹陷北部发育北西向展布的台地边缘相,其中下寒武统为缓坡型台缘;中寒武统在坳陷西段为缓坡型台缘,坳陷的中、东段为弱镶边型台缘。山前盆地相烃源灶、斜坡区台缘礁滩相高能颗粒白云岩及膏泥岩盖层等生储盖条件,决定塔西南坳陷中、下寒武统台缘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9.
湘东南坳陷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华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的赣湘桂大陆边缘(加里东期)~板内坳陷(海西~印支期)~板内活化(印支~喜山期)的构造演化,整体呈NE向展布。基本成油地质条件分析表明,湘东南坳陷具有较好的基本成油气地质条件。流体包裹体资料揭示本区存在4期流体活动,有过印支期和燕山~喜山期油气运聚过程。通过综合研究,优选出郴耒复式向斜和常桂复式向斜是本区下一步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0.
冀中坳陷下第三系构造背斜成因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中坳陷的下第三系构造背斜主要形成于伸展断陷背景下 ,与正断层系统联系紧密。根据背斜与断层关系 ,基本类型可分为 3种 ,即纵向、横向和复合背斜 ;根据具体构造力学背景 ,这 3种背斜可进一步分为 8类 ,即 :重力滑动型、张扭型、拆离拱张型、逆牵引型、断层线偏转型、侧接型、复杂变换型、复合型。这些背斜是构造演化的产物 ,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坳陷内的构造演化规律 ,同时又是形成油气藏的有利圈闭 ,目前已取得显著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