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家沟金矿位于摩天岭褶皱带东缘,秧田坝复式背斜南翼之次级向斜中.区内地层以震旦系为主,零星分布有泥盆系、石炭系及二迭系. 矿区地质概述1.地质金矿床赋存于中震旦统九道拐组(Z_2~2j)地层中,该层不整合于下震旦统接官亭组(Z_1~2J)之上.矿区地层岩性由老至新为: (1)接官亭组(Z_1~2j)下部是一套中基性火山喷发岩,由强钠化帘石化钠长绿帘岩、绿帘透闪岩、绿帘绿泥岩、透辉透闪岩等组成,枕状、  相似文献   

2.
藏东马拉松多铜矿区斑岩岩石学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拉松多铜矿位于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中段。这个矿带大致沿金沙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地带延伸,呈长三百余公里、宽十五至三十公里的狭长带状(图1)。 一、矿区地质 矿区出露地层为下三叠统色尕组(T_(1s))酸性火山岩和上三叠统甲丕拉组(T_(3j))紫红色碎屑岩,两者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矿区位于马拉松多背斜(图1中⑤)南西翼,地层呈单斜产出,褶皱、断裂均不发育。包括本矿区A(昂克弄)、K(卡仁马勇)岩体在内的整个玉龙矿带超浅成斑岩体的同位素年龄为55~25百万年,属始新世—渐新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潘家冲铅锌矿区,大地构造上处于东南地洼区,湘赣地洼系,湘东地洼列,衡山地穹和株洲地洼以及攸县地洼的交界处。与矿有关的地层主要是元古界板溪群地槽沉积。地洼建造在矿区东南部为砂砾岩及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板溪群主要由浅变质千枚岩、板岩组成。 1 矿区地质概况矿区位于北北东一南南西构造带内,地层单一,由板溪群组成一复背斜,东翼被一近南北走向的大断裂所切,断层倾向北西、倾角50°,为本矿区主要控矿构造;背斜东缘板溪群与中泥盆统跳马涧组呈高角度不整合。由于构造活动的长期性和多期性及应力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一、地层岩性简述:我队五分队于今年四月份在南丹益兰某矿区开始钻探。该矿区的矿体,主要以整合的形式充填于榴江组下部炭质页岩,及顶板为泥灰岩与底板为矽质层之接触部位的互层。从柱状图剖面来看,地层从上到下大致是:泥灰岩(底部为含矿带)——炭质页岩(主含矿带)——炭质页岩及薄层矽质层互层(含矿带)——矽质层(个别部位顶部含矿)。  相似文献   

5.
一、矿区地质概述矿区位于某山字型构造与马蹄形盾地东段之内侧.出露地层有上泥盆统灰岩、砂页岩,下石炭统孟公坳组及石磴子段薄层至中厚层灰岩.矿区构造线方向有北北东和北西西两组.前者由大致平行的褶皱和斜冲断裂组成,后者为区内极发育的张扭性断裂带.本区的岩浆岩都是小岩体,地表见有两类:一类是(石英)闪长岩和安山岩?;  相似文献   

6.
矿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弧顶前缘偏西,瑞昌弧形构造东部,彭山背斜西翼近转折端,为一大型夕卡岩型隐伏矿床. 矿区地质概况(一)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震旦系下统硐门群(Z_1 d),为中厚层状灰白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厚约300米. 2.震旦系上统南沱组(Z_2n),为薄层紫红色含砾凝灰质粉砂岩,厚约4米. 3.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Z_2d),下段为中厚层状灰白色灰岩;上段为硅质岩夹含炭硅质页岩、粉砂岩,本组厚约30米.  相似文献   

7.
西藏昌都地区拉拢拉类MVT铅锌矿床矿化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昌都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东北部,是西南三江Pb-Zn-Cu-Ag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大量产出,成矿明显受到新生代区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拉拢拉铅锌矿床位于昌都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集区西南部,是区内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为了填补三江带昌都地区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的研究空白,笔者在对拉拢拉矿区详细地质填图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铅锌矿化成因,建立了铅锌成矿模型.矿区铅锌矿体产于逆冲断层上盘,主要呈透镜体状沿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泥页岩和波里拉组灰岩岩性分界面展布,角砾状和网脉状为主要矿石构造,方铅矿、闪锌矿和菱锌矿为主要矿石矿物,矿体控矿要素和产状代表了三江带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的一种全新矿床式,命名为拉拢拉式.矿区主要成矿过程划分为硫化物期(Ⅰ)和硫化物-碳酸盐期(Ⅱ),两期之间以一期构造活动相隔.Ⅰ期发育富液相LV流体包裹体和富CO2和CH4的LV流体包裹体两种类型,显微测温显示出低温(130 ~ 140℃)、高盐(23% ~ 24% NaCleqv)、中高密度(1.10~1.12g·cm-3)和中低温(170~180℃)、高盐(23% ~24% NaCleqv)、中低密度(1.06~ 1.08g· cm-3)两种特征.两期矿化流体均为Ca2+-Mg2+-Na+-K+-SO42--Cl--F--NO3-卤水体系,其离子含量相近,H-O同位素组成相似(δDC-SMOW为-137‰ ~-110‰,δ18 OV-SMOW为-2.92‰ ~ 13.42‰),形成方解石的C-O同位素分布规律一致(δ13CV-PDB为0.9‰~ 7.2‰,δ18OV-SMOW为9.1‰ ~ 26.5‰),揭示矿区至少存在两种流体来源,分别为中低温度、高盐度盆地卤水和由大气降水、地层封存蒸发浓缩海水及区域变质水混合而成的区域流体.两期矿化中矿物S同位素组成相近,硫化物δ34S为负值(-24.7‰ ~-11.5‰),重晶石δ34S为正值(11.3‰~22.9‰),第三纪石膏δ34S值(2‰~4.7‰)介于二者之间,反映还原硫主要来自生物还原第三纪盆地下渗的盆地卤水和灰岩地层封存的蒸发浓缩海水中的硫酸盐,富含金属物质的外来流体与富含还原硫的本地流体的混合是金属物质在矿区卸载的主要方式.两期方铅矿Pb同位素组成一致,206pb/204 Pb、207pb/204Pb和208 pb/204 Pb比值分别为18.8646 ~18.8835,15.6619 ~15.6677和38.9404~ 38.9796,推测成矿物质来自造山带内从变质基底到盖层灰岩(甚至碎屑岩)的多套地层.综合对比拉拢拉矿床与三江带内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提出拉拢拉矿床与区域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一致,为受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类MVT铅锌矿床,其代表的拉拢拉式矿床成矿模型可简述如下:逆冲推覆构造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形成构造圈闭,第三纪盆地卤水下渗汇聚及伴随的硫酸盐生物还原作用形成富含H2S的本地流体储库;区域挤压变形释放的区域流体沿逆冲推覆主滑脱带运移,交换基底及盖层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富含Pb-Zn-卤素络合物的外来流体;逆冲断层断后伸展导致区域流体沿相关开放空间上升至灰岩与泥页岩分界面这一上下封闭的有利空间与本地流体混合,铅锌硫化物及铅锌碳酸盐沉淀,金属物质卸载,形成以透镜状为主的矿体沿岩性分界面展布.  相似文献   

8.
<正>1矿区地质特征金水泉金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卡拉麦里成矿带,大地构造位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之陆缘缝合带。矿区地层主要为晚古生代中泥盆统北塔山组(D2b)和新元古界南明水组(Pt3n)(图1)。北塔山组(D2b)由一套浅海相火山碎屑岩组成,岩性主要为火山灰沉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等;新元  相似文献   

9.
为了配合广东石绿一云浮冶金地质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确定地层和岩浆岩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值,建立基础地球化学资料,我们对广东西部地区(图1)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地层、花岗岩类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专属性开展了研究工作. 我们选择不同时代、不同岩石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含矿、矿化及不含矿之岩体计25个;远离矿区无蚀变矿化的从震旦系至二迭系以及白垩系地层剖面一条.岩石样品的采集是按“十”字或两  相似文献   

10.
矿区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巴颜喀拉褶皱带与秦岭褶皱系南岭皱褶带复合部位的岷江南北向构造带内,即所谓"川陕甘金三角"地带.轴向近南北的香腊台复背斜及F_1、F_9、F_(10) 3条走向南北的大断裂,构成了本区南北向线状构造格架.其中,F_1总长达40余km,纵贯全区,折面向西陡倾.石炭一二叠纪的碳酸盐岩地层沿F_1逆冲于三叠纪陆源碎屑岩系地层之上.已知的5个工业矿体,呈尖灭再现分布于F_1下盘lO-100余m宽的断裂破碎带之炭(硅)质黑色岩系中.因此,F_1实为集导矿、配矿、  相似文献   

11.
<正>1成矿地质背景凡口铅锌矿位于南岭中段曲仁断陷盆地的北缘。在矿区内出露一套古生代地层,其中寒武系八村群(bc)位于矿区的西北角,由一套板岩化巨厚浊积岩(页岩、粉砂岩、砂岩)组成,与泥盆系桂头组(D1-2gt)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赋矿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和天子岭组(D3t),次为中上石炭统壶天群(C2+3ht)底部地  相似文献   

12.
新疆和静县备战铁矿位于巩乃斯石炭纪裂谷带东端楔形尖灭部位,矿体受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灰岩与华力西中期石英二长斑岩体接触带的控制.矿区内存在一个从基性→酸性,从橄榄玄武岩→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霏细岩(流纹岩)演化的火山熔岩系列,同时发育大量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构成大哈拉军山组主体地层,为备战铁矿成矿的最有利层位.矿区南北两侧均为近EW向断裂构造,具压扭性质,是一个长期活动的构造薄弱带,有利于火山活动及岩浆岩侵入.从矿床地质特征出发,概括了该矿床的基本控矿因素,为下一步该类型铁矿床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包金山金矿区隶属湘中成矿区的双峰金矿带,位于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与沩山-紫云山北西向复背斜带的复合部位,区域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区地层为新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赋矿岩层为其第二岩性段灰绿色中厚层状含粉砂质钙质板岩、条带状钙质板岩、斑点状板岩。区内断裂极为发育,近EW向断裂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层间破碎带和NW向断层是矿区重要的赋矿构造,与近EW向断层组合确定了Au-W矿体的空间定位。区内花岗斑岩为紫云山岩体  相似文献   

14.
江西永平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矿石组构及成矿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永平铜矿床位于江山-绍兴断裂带南缘、北武夷山燕山早期岩浆岩与海西期-印支期信江断裂坳陷带接合带,是一个伴生S-W-Pb-Zn多矿种的层状铜矿床。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着矿区内晚古生代地层、燕山期岩浆岩及矿体的空间分布,即基底周潭群逆冲推覆到晚古生界地层上,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沿逆冲推覆断面侵入,矿体呈层状产在矽卡岩化石炭系叶家湾组中。矿体围岩主要是石榴石矽卡岩、千枚状页岩及矽卡岩化大理岩。本文从矽卡岩分带、矿石组构等方面来刻画永平铜矿成矿精细过程。永平铜矿矿区的探采工程揭示,以火烧岗岩体为中心向外,蚀变矿物组合、石榴石颜色及矽卡岩的含矿性等表现出明显的分带规律,即从岩体到围岩有: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矽卡岩矿物分带;红色→棕色→绿色的石榴石颜色分带;矽卡岩含矿性先增加后降低,其中矿体主要在(红)棕色石榴石矽卡岩呈条带状或网脉状产出。矽卡岩型和变质砂页岩型矿石的矿石矿物组成均与硫化物-石英大脉(~10m)中矿石矿物组成相同或相似,均为黄铁矿-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且生成顺序一致,说明矿区内不同类型的矿石是同一成矿热液体系在不同围岩类型及控矿构造中的产物。永平铜矿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石榴石、(磁)赤铁矿阶段、白钨矿阶段、铁铜硫化物阶段、铅锌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等六个阶段,其中石榴石阶段形成矽卡岩分带,在该阶段晚期形成磁黄铁矿-铁闪石-(黄铜矿)-石英块状矿石;(磁)赤铁矿阶段发育磁铁矿、赤铁矿;白钨矿阶段形成白钨矿及少量黑钨矿;铁铜硫化物阶段是铜硫矿主要矿化阶段,形成块状及脉状黄铜矿矿石;铅锌硫化物阶段是成矿晚期阶段;碳酸盐阶段代表原生成矿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15.
1 地质背景 桂林沟钼矿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中段之凤县-镇安断褶带懒板凳成矿区.地层区划属华南地层大区东秦岭-大别山地层区迭部-旬阳地层分区天竺山地层小区(李双庆等,2010),区内岩浆岩属五龙-胭脂坝构造岩浆岩带(陕西省地质矿产局,1988).赋矿地层为古元古界陡岭岩群(Pt1D)和震旦系灯影组(Zdy),岩性为灰色十字石石榴石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石榴石黑云石英片岩夹浅粒岩、变粒岩,其原岩为泥质碎屑岩类和灰白色厚层状、块状中-细晶白云岩.矿区为一复式背斜构造,其褶皱样式可通过砂岩和大理岩、白云岩等强硬地层的构造形态表现,总体层序关系显示矿区背斜轴向为WE,向E倾伏(图1).  相似文献   

16.
湖南雪峰山金钨锑矿带西带成矿规律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峰山金钨锑矿带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上。西矿带包括有四个矿田,各矿田呈长圆形、等间距右行斜列。矿脉成群成组分布。矿床受地层(板溪群五强溪组)、岩性(浅变质细碎屑岩)和华夏系压扭性断裂控制带。富矿段呈柱状或板状聚集在断块中的次级构造交汇处,矿体延深远远大于延长。矿床的形成是在板溪群矿源层的基础上,经构造—变质作用的改造富集而成。本矿带有广阀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陶金坪金矿区主要矿体均产出于新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上段浅变质碎屑岩系岩层劈理化带由陡变缓的交接部位,严格受陶金坪―龙鼻桥复背斜控制,成带状分布,褪色化、硅化、毒砂化、辉锑矿化等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区内单个矿床规模均为小型金锑矿床,江溪垄―中都连接部位的晒谷岩矿段构造成矿条件好,重砂异常明显,预计能探明一处小型砷金矿床。芭蕉冲区域是江东湾矿段的北东延伸,伞溪坳区域水系沉积物异常明显,是下一步预查工作的选择靶区。  相似文献   

18.
瑶岗仙脉钨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瑶岗仙钨矿是湖南首次发现的"五层楼"式脉钨矿床.矿区位于湖南东西构造带北缘.区内寒武纪变质砂板岩构成南北向基底复式背斜,寒武系是含矿的主要层位.上覆泥盆纪砂岩、灰岩和侏罗纪砂页岩,组成新华夏系复式背斜,背斜两翼不对称,北陡南缓,轴向北东-北北东.燕山早期复式花岗岩侵入其中,构成含矿围岩之一.瑶岗仙钨矿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以外带为主,尤以岩体隆起部位的中心地带最发育.矿内四组(北北西、北西、北西西及近东西向)脉带是迄今矿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下延最深、品位较富的隐伏  相似文献   

19.
<正>湖南省包金山金矿位于湘中成矿区北东部,隶属双峰金矿带(周兴良等,2008)。矿区地层为新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Pt3m),赋矿岩层为马底驿组第二岩性段(Pt3m2)灰绿色中厚层状含粉砂质钙质板岩、条带状钙质板岩、斑点状板岩(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2013)。区内断裂极为发育,主要有近EW向、NNE向、NW向断层和层间破碎带四组。近EW向断裂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控制矿床的空间定位。矿区内岩浆岩主要为花岗斑岩,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曾家溪钨矿位于湘西雪峰弧形构造成矿带中段,NE向区域性马家溪与枇杷湾2条斜冲断层所挟持的断块内,容矿地层为寒武系下统小烟溪组黑色岩系中。区内矿脉大多为隐伏—半隐伏的盲脉,地表矿化蚀变微弱,深部逐渐由不规则的石英脉和石英团块变为较规则的石英脉带或归并为单脉,矿床属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的脉带型钨矿。初步勘查表明,含矿断裂破碎带向深部有较大的延伸趋势,矿区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