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分析研究了南黄海地震在不同的时间层次上高低起伏的韵律特征。时间层次可分为地震期(几百年)、地震幕(几十年)、地震阶(几年)。并且指出,地震期中6级以上强震累积频度呈指数型分布,这是一个地震大轮回的整体性活动标志。本文还计算了第五幕和它的四个地震阶的时间分维值,结果表明有较好的一致性。这种自相似特征也正是在不同时间层次上地震活动存在强弱相同的韵律特征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3.
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对江苏—南黄海地区自1839年以来Ms≥5中强地震链时空有序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本区南黄海海域和全区Ms≥6强震的有序网络结构,并据此对未来6级强震进行了预测,同时分析讨论了本区地震活动的分期.结论表明:本区从1998年起进入新一轮平静幕,此幕可能持续到2042年前后,下次活跃幕的首次6级强震可能发生在2053年前后. 相似文献
4.
根据1500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分析,江苏-南黄海地区M≥5中强震具有显著的干支60周期性特征,南黄海海域M≥6强震具有良好的可公度性,并对其基本结构和预测功能进行了研究。未来几年该区依然存在5 ̄6级地震的危险性,第二活跃幕可能将持续到2009年前后。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及沿岸地震活动时空动态扫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强震成组孕育出发,研究了南黄海及沿岸地区地震活动时空动态图象扫描特征,探索了该区地震危险性预测的有关问题。结果表明,该区20多年来4级地震活动总休上呈相对平稳状态,但在不同时段则出现不断演变迁移的4级地震局部集中区及低b值区等异常区域,5~6级中强地震大都发生于异常区的边中附近;异区内4级地震累积频度往往呈非线性指数加速,中强震发生于4级地震非线性指数加速的后期或其后的异常平静期中。这种地震活 相似文献
6.
7.
8.
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1495 ̄1995年地震资料,对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活动分期进行了划分,并对本世纪以来两个地震活跃幕以及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详细讨论。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给出未来中强地震概率估计,并采用多种方法对未来地震进行了预测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1500~1997年地震资料分析研究,江苏-南黄海地区M≥5中强地震具有显著的干支60年周期性特征。作者对其独特的预测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几年该区依然存在5~6级地震的危险性,该区本世纪第二地震活跃幕可能持续到2009~2012年前后。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南黄海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介绍了该海区历史地震的分布,时空强特征以及众多地震事件烈度分布的共同特点与地震活动规律等。研究表明,功北南黄海地区近年内存在发生较强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In the region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only 14 M4.7 earthquakes (ex-cluding aftershocks and other main shocks in the swarm) occurred from 1970 when microseismic observation net was buil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objectively distinguish the law of earthquake series distribution in a region based on these data. However, from the antiquity in China, Jiangsu is an area with flourish economy and a galaxy of talent and culture. In Jiangsu, historical data are so c… 相似文献
12.
系统清理了1995-1996年大华北南部地区地下流体异常,并分析了其与1996年11月9日南海Ms6.1级地震的关系,认为地下流体异常的主体是场兆,但又不能全部归属于这次地震。文中还指出了该区未来地震向NW方向迁移的可能性及其对豫交界、鲁豫次界区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根据湖南省城步、邵东三次民间流传的历史地震现场调查和地震地质条件等资资,研究了这些地震参数和发震成因,认为这些地震是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16.
鲁宗良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2,13(1):40-45
本文讨论了當熟—太仓5.1级地震前,邻近地区曾多次出现小震震群,形成一个空区之后,在黄海“老震区”出现相对的波形异常。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空区和波形异常的出现,除了与地质条件有关外,还显示了出现主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地震构造系潜在震源区的蕴震及发震构造,也是地震所产生的断层和形变带,受活断层及活动褶皱控制。 新疆主要的地震构造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的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后陆,多在碰撞期后形成。这些碰撞期后构造就是新疆主要的地震构造,分布于羌塘板块、冈底斯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相互碰撞地段,即塔里木盆地南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及东北缘、伊犁盆地两侧、塔什库尔干谷地、布伦口各地以及鲸鱼湖盆地南缘。 从新疆历史地震断层或形变带的时间及空间分布来看,其活动顺序为:1716年特克斯活断层→1812年喀什河活断层→1842年巴里坤洛包泉活断层→1895年塔什库尔干活断层→1902年托特拱拜孜—阿尔帕勒克活断层→1906年准噶尔盆地南缘活断层→1914年鄯善碱泉子活断层→1924年阿尔金活断层→1931年可可托海—二台活断层→1985年卡兹克阿尔特活断层,反映了地震构造活动的新生性及迁移性。7—8级地震迁移距离为120—1340km,平均为640km。这些地震构造一般都发生过多次古地震,其平均复现期为千年左右。由布伦口活断层、策勒活断层、木孜塔格—鲸鱼湖活断层及霍尔果斯—吐谷里活断层上古地震断层的发现,拜城、库尔勒、吐鲁番和木垒古地震遗迹的展布,以及地震迁移规律等表明,今后十年北天山、南天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