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物地震损失风险与保险费用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我国地震危险性和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提出了地震损失风险评估概率模型,并给出了建筑物地震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的计算方法。用该方法可以计算各类建筑物的保险费用,计算结果与国际地震保险业的经验数据较一致。同时,本文还利用GIS技术展示了与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的空间分布状态相关的属性数据,为保险当事人提供了实施地震保险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结构动力可靠性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建筑结构地震保险费率的计算方法,供地震保险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日本保险界最近多次举行会议和发表文章讨论在发生大地震时的对策。日本是从1956年开办地震保险的,当时只保工业方面的危险。1966年颁布地震保险法后,才开始保住户方面的危险。工业方面的地震保险到1982年9月有效保额达17797亿日元,每年收入保险费91亿日元。假如在千叶、东京、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日本住宅地震保险体系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该体系制度于1966年实施,历经40余年的发展,多次大地震后的理赔经验使其得到完善和改进:如1995年兵库县南部地震后引入的基于建筑抗震能力的保险费率优惠条款,这是该体系的最大改变。本研究也致力于建立起一种可有效判断的科学方法,即基于风险评估的计算保险费率的方法。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中,地震保险将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震保险及其在地震减灾中的潜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蓉辉 《地震研究》1995,18(3):317-329
随着世界人口与工业化程度增加,地震灾害亦惊人地增大。与此同时,若能将现有知识和技术有效地转化为减灾实践,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威胁将大大减少。保险是人类对付可能遭受的危险或可能造成损失的一种手段。以保险保单为依据,在保险标的遭受损失时,保险公司将提供经济补偿。本文首先阐明保险在减轻地震损失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以及从经济上帮助在地震中遭受破坏的房产主和企业主恢复重建,其次介绍中国云南省从地震保险的角度,为对付未来震灾所进行的多方协作;最后,为了从技术和经济上合理厘定地震保险费率,并顺利开展地震保险业务,开展国际、国内合作项目是必要的。新近在第九届国际地震预测会(哥斯达黎加,1994年9月)会议期间成立的“国际地震保险研究小组”,就是这类合作的先例。该小组由地震预测国际筹划指导委员会领导。  相似文献   

6.
处于全球主要地震带的30多个多地震国家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地震保险经营期,这是一个破坏性地震多发期,也是伴生地震保险经营苦乐参半的时期.根据作者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对地震保险营销市场状况作了初步汇总,对地震带上有关国家的地震活动及其地震危险性的估计、地震保险经营决策过程和营销结果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怎样运用到21世纪前20年代中去的几个问题作了概括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城市和村镇地区采用统一抗震设防标准的现状,将村镇建筑分为农村、乡镇、县城3个层次,制定基于性态抗震设防标准并开展相应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进而计算典型砌体结构的离散化震害矩阵。通过考虑不同地区地震危险性特征的差异来计算地震危险性曲线,并分析不同层次村镇结构在将来地震中的可能经济损失,确定相应地震保险费率。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设防标准的典型砌体结构地震保险费率的对比,验证了将村镇地区分3个层次并考虑不同地区地震危险性差异来研究地震保险费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对地震保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地震保险中所涉及的一些有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见解,包括:地震保险列独立险种还是附加险,地震保险是政策性业务还是商业性业务、地震保险是强制保险还是自愿保险、如何经营地震保险。  相似文献   

9.
法律要求加州的每个财产保险公司提供地震保险,但有一个难题:接受地震保险,则你的家庭保险可能被取消。自州立法者通过了一项每户房主都必须参加地震保险的法案2年后,地震保险额变得更为昂贵了,并且那些最需要地震保险的地区往往没有这种保险。加州助理保险专员罗思(Richard Roth)说,保险公司已告诉了某些客户,如果他们接受这一要求提供的地震保险,他们的房主保险单将在60天内被退保。加州保险局(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相似文献   

10.
指数保险具有触发参数客观、理赔反应迅速的特点,是政策性保险的优先选择。云南省作为地震灾害频发且损失严重地区,率先开展了地震指数保险的试点工作。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触发了地震指数保险赔付。本文对地震指数保险赔偿原则及其在云南试点地区的实施情况等进行介绍,根据漾濞地震损失和赔付情况,总结地震指数保险实施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地震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将商业保险引入建筑物防震减灾是减少地震损失的一种有效经济手段。对建筑物地震保险进行讨论,对地震保险的形式、承保—理赔机制、保险基金等主要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建议将年震害期望损失比作为纯费率厘定的主要原则,同时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最大期望损失率估算地震保险基金的规模。  相似文献   

12.
浅谈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防震减灾为视角,针对地震灾害对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损失,从强化地震保险意识的角度,论述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同时对地震保险在心理、补偿、救灾、缓冲、防灾及附带等方面的作用加以阐述,从而证明要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充分认识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保险机制,对于减轻地震灾害,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是一项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数次大震的冲击和各国政府地震减灾对策的实施已经证明,地震保险作为灾害风险补偿,对综合减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保险业向市场化模式过渡,显然地震保险的潜在经营风险日益增加,因此1996年7月1日起地震保险责任被从财产保险中剔除。为尽早恢复地震保险责任,为建立新的地震保险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科委、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办公室的支持下,于1996年10月开展了《地震风险和地震保险研究》项目工作。《地震风险和地震保险》一书…  相似文献   

14.
地震是群灾之首,一次破坏性地震可以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地震保险风险责任大,是保险公司难以独立承担的业务,必然亏损;单位或个人心存侥幸,不愿投保。这种逆向选择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地震保险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震保险离我们愈近,本文就地震保险的政策引导和商业盈利进行探讨,提出建立灾害基金,政策性强制保险及保险公司非盈利性经营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在国外,地震保险已成为地震灾害损失补偿的重要途径,其中日本的地震保险运行模式独具特色。在我国,地震保险作为社会化的风险损失承担机制还远未发挥出作用。本文简介了日本的地震灾害补偿机制和地震保险模式,分析了我国现行地震灾害补偿机制,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地震灾害补偿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震巨灾保险作为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为震后受灾群众提供经济补偿。当超大城市发生地震后,经济损失相较其他城市更严重。因此,在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法规、模型构建和巨灾试点3个层面对比梳理了地震巨灾保险现状,分析了我国超大城市开展地震保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最后以首都北京为例,对北京开展超大城市地震巨灾保险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北京相关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和决策建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地震保险现状我国是地震科研事业发达的国家,在地震的许多领域里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地震社会学上却跟不上整个地震事业的发展,其中地震保险业尤其落后,其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我国保险事业起点晚。从1979年冬才开始在部份省市逐步恢复办理各种保险业务.1982年7月1日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才公布和实施《企业财产保险条款》.  相似文献   

18.
地震巨灾保险作为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为震后受灾群众提供经济补偿。当超大城市发生地震后,经济损失相较其他城市更严重。因此,在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法规、模型构建和巨灾试点3个层面对比梳理了地震巨灾保险现状,分析了我国超大城市开展地震保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最后以首都北京为例,对北京开展超大城市地震巨灾保险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北京相关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和决策建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震保险研究应用与市场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地震保险研究应用与市场的社会环境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以及地震保险研究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地震巨灾保险作为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为震后受灾群众提供经济补偿.当超大城市发生地震后,经济损失相较其他城市更严重.因此,在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法规、模型构建和巨灾试点3个层面对比梳理了地震巨灾保险现状,分析了我国超大城市开展地震保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