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论中国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四光教授在庐山划分三个冰期与两个间冰期,后来加上晚更新世的大理冰期,为四个冰期三个间冰期,李承三教授继而在四川西北部山区划分现五个冰期与四个间冰期,孙殿卿教授等后来在河北省泥河湾划分出六个冰期与五个间冰期。景才瑞等也曾在庐山与鄂西高原地区划分出四个冰期与三个间冰期。学者们比较公认的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始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庐山-大理间冰期与大理冰期,目前处在冰后期。  相似文献   

2.
新疆的南华系广泛发育在库鲁克塔格、柯坪、西天山及塔里木西南部地区,以库鲁克塔格地区层序最为完整。本文作者对该区晚元古界的冰期划分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该区新元古界共有四次冰川活动(共可划分为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其中南华系有三次冰川活动(三个冰期和两个间冰期)的沉积,自下而上为贝义西冰期(第一冰期)、照壁山间冰期(第一间冰期)、阿勒逼沟冰期(第二冰期)、“黄羊沟间冰期(第二间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第三冰期);另外属于震旦纪的还有,扎摩克提组、育肯沟组、水泉组(第三间冰期),汉格尔乔克冰期(第四冰期)。作者认为我国南华系的时限应大体为680~850Ma。在我国北方乔有南华纪的地层存在,如辽东的桥头组、长岭子组、营城子组等及山东东部的辅子夼组、马山组等,但迄今尚未发现有可靠的冰成岩的报道。华北地区的罗圈组、正目观组、红铁沟组曲冰碛层均属于震旦纪末罗圈冰期的冰川活动,与汉格尔乔克冰期相当,并不相当于华南南华纪晚期的南沱冰期。  相似文献   

3.
念青唐古拉山中段第四纪冰期划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念青唐古拉山脉呈NE和近EW走向,其主脊海拔6000-7000余米,第四纪冰川活动强烈。根据第四纪地层剖面,地层层序,地质地貌特征及其相互接触关系,在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可清晰地划分出3期冰期,从新到老依次为:拉曲冰期Q3,爬然冰期Q2-3,宁中冰期Q2-1。每次冰期及间冰期沉积物中的砾石及其岩性,砾态,沉积厚度,风化程度等都有明显区别。另外,还对老冰期与冰碛层,各次间冰期和本区冰期与其他地区冰期对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第四纪气候变化机制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从20世纪50年代海洋沉积氧同位素记录被揭示以来,经典的陆地4次冰期理论被新的认识所取代,人们发现第四纪以来冰期—间冰期旋回远远不止4次,并且从深海沉积和陆地黄土获取的古气候变化记录与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可以对比,为揭示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机制构建了明确的框架。近年来有关末次冰期不稳定气候事件的揭示也为深入认识古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证据。然而冰期—间冰期旋回机制、南北半球在冰期—间冰期循环过程中的耦合机制以及气候不稳定事件发生机制仍然是困扰古气候研究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板溪群和莲沱组对比问题与震旦/前震旦界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树基 《贵州地质》1995,12(1):23-29
本文讨论了我国地学界长期争论的板溪群与莲沱组对比及有关的震旦/前震旦界限等问题。指出:莲沱组与板溪群不是同时异相,而是上下关系;莲沱组可以和富禄组中下部对比。“大塘坡间冰期”不相当于富禄间冰期,而只相当于富禄间冰期末的一段温暖期;长安冰期不能对比于“古城冰期”,后者只相当于富禄间冰期晚期的一个冰阶段。震旦/前震旦界限不应当置于莲沱组之底,而应在长安组和板溪群及其相当岩群之间。同时提出,在黔桂地区建立我国与国际前寒武划分新案中的Cryogenian对应的单位层型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贾国东  谢宏琴 《地学前缘》2006,13(1):199-204
氧同位素剩余值(Δδ)是指从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中扣除温度和全球冰量效应后得到的剩余值,它一般被用作海水古盐度变化的代用指标。文中给出了南海北部三个柱状样在氧同位素6期至5期(MIS6-5)和MIS2-1期间Δδ的变化曲线。末次冰期与全新世和倒数第二次冰期与末次间冰期的对比表明,Δδ在冰期比随之而来的间冰期低。冰期海平面下降和海岸线前移可能是冰期Δδ及盐度相对降低的原因。但在定量了解海平面下降、珠江口前移及现代盐度的分布情况后,笔者否定了海平面下降对Δ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此,冰期南海地区降水相对增大和气候变湿可能是导致冰期Δδ偏低的主要原因。末次间冰期与全新世相比,Δδ明显增大,表明海水盐度增加。这可能与末次间冰期期间由于表层海水温度较高,厄尔尼诺事件频繁和海水蒸发量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7.
关于渤海湾西岸自10万年以来的地层划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本文是根据几十个钻孔的野外与室内分析资料,从冰期与海退相一致、间冰期与海进相一致的概念出发,结合动物群和孢粉资料的分析,按照冰期与间冰期的观点,对渤海湾西岸自10万年以来的地层划分问题,提出初步意见。同时,对我国大理冰期的再划分问题,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汝建 Abelm.  A 《地球科学》2000,25(6):553-556
试图通过南海更新世以来3个柱状样中Botryocyrtis scutum (放射虫) 的研究, 探讨其地层和古海洋学意义. 根据南海更新世以来3个柱状样中Botryocyrtis scutum的丰度变化与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研究发现, 氧同位素18期以来Botryocyrtis scutum丰度变化与氧同位素记录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其丰度变化随冰期与间冰期旋回而波动.冰期丰度降低, 间冰期丰度增加.其丰度变化基本上与氧同位素记录一样, 反映了冰期与间冰期旋回, 并且可以作为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史富强  朱祥坤  闫斌  赵妮娜 《地质学报》2015,89(Z1):302-303
<正>新元古代晚期,出现了两次全球性冰期事件,被称为"雪球地球"事件(Hoffman and Schrag,2002)。两次冰期的间冰期海水性质对深刻认识地球早期生物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扬子地区广泛发育的南华系包括了从Sturtian冰期到Marinoan冰期的连续沉积,是全球最完整的间冰期地层,系  相似文献   

10.
张丕远  葛全胜 《地学前缘》1997,4(1):122-126
地球系统的历史信息是评估全球变化的一项重要因素。前些年,过去气候研究中发现了气候的突然变化的现象,突变语气大多出现在冰期,或由冰期向间冰期的过渡时期、并认为这是冰盖的成冰与溶解过程造成海水铅直运动的结果。近些年,过去气候研究还发现在间冰期中也出现突变。我国的历史文献,冰芯和沉积的高分辨率的古气候恢复工作发现近2000年中国气候明显存在着突变事件。  相似文献   

11.
白腊水矿区是湖南近年来在进行国土资源大调查时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规模的锡矿床,其成矿作用存在明显的多期次、多阶段特点.通过研究认为,该矿区锡矿床的形成可以划分为岩浆期、矽卡岩期、补充岩浆岩期、碱质交代期、云英岩期、锡石硫化物期、表生期等七个成矿期、九个矿化阶段,并由此探讨了各个成矿区及成矿阶段的主要地质特征,以及对该锡矿床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
龙门山地区是四川重要成矿区(带)之一。在前人资料及近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新的成矿理论,对区内已知前震旦系铜、铅锌矿产地进行了重新认识。本文论述了该区(北、中段)前震旦纪时期的区域构造环境、含矿火山岩建造及代表性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划分了矿床成因类型。进一步探讨了区内前震旦系火山岩型矿床的成矿机制,划分了主要成矿期,总结了火山成矿系列及其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14.
吴桂祥 《黄金地质》1996,2(2):41-44
矿床位于胶东隆起北缘蓬莱成矿带中,主要受断裂的构造控制,经历了2个成矿期4个成矿阶段。矿化富集具有垂直分带和等距性分布特点,找矿志明显,矿床深部及南北两端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该类型矿床形成过程,主要可划分为火山喷流沉积和潜火山气液叠加改造两大成矿、蚀变期。从破火山口演化规律入手,分析研究了环形火山构造对矿床形成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巴地区中——酸性浅成小岩体与金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秦岭大巴山地区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爆破“杂”岩体的地质特征及其分布;叙述了与岩体有成生联系的斑(玢)岩型、矽卡岩型、爆破(隐爆——坍塌)角砾岩型、构造蚀变岩型、热液脉型等类型金矿的地质特征;总结了岩体的成矿模式,同时指出了矿床类型和共(伴)生元素的成矿系列;指出分布在秦巴地区的5个印支期——燕山期岩体带中的21个小岩体群,其中数百个小岩体及其附近有找到多种类型金矿的可能,预测其找矿前景乐观,金矿资源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7.
滩间山金矿田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硫、铅、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特征类此,微量元素含量示踪及包裹体成分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认为其3个成矿期的成矿物质来源不同:沉积变质初步富集期、变形变质矿化富集期的成矿物质来自围岩——中元古界万洞沟群黑色岩系含金建造(Pt2wdb);岩浆热液矿化叠加富集期的成矿物质则主要来自华力西晚期斜长花岗斑岩杂岩岩浆期后热液,部分来自围岩(岩浆热液运移过程中又萃取了围岩中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8.
广东长埔锡矿床的成矿特征及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埔锡矿床受地层层位控制,构造定位,并经历了两次矿化,与晚侏罗世火山作用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而与莲花山断裂动力热变质作用密切相关.下侏罗统金鸡群是一富含锡建造,除含有吸附状态的锡外,还含有古砂锡石及含锡的同生沉积物,并且矿区外围存在一个明显的锡丰度降低场,因此金鸡群是重要的矿源层.铅、硫同位素组成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成矿水介质以变质水为主,并有大气降水参与.  相似文献   

19.
金矿床定年方法进展及中国金矿床成矿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汇集和讨论了夹皮沟、辽宁、冀东、张家口、小秦岭、胶东、湘西、粤西-海南、滇西、北疆和台湾等我国主要金矿化集中区某些典型矿床的成矿年龄.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金矿床蚀变矿物、流体包裹体、石英、水热锆石、裂变径迹和矿石矿物同位素年龄测定新方法及热释发光技术在金矿床定年中的进展。普通铅模式年龄的定年意义是很有限的,但异常铅模式研究可用来示踪金矿化历史。"成矿物质来源年龄老,矿床定位年龄新",即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继承性是中国金矿床最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云南姚安与富碱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床地质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姚安金矿床是滇西北地区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类有关的典型矿床之一.矿床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性,蚀变分带明显.矿体(脉)的产出与区内富碱岩体(脉)具有空间上形影相随、时间上相近或稍晚、成因上密切相关的关系.对矿床和相关富碱岩体(脉)金丰度值、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的研究表明,富碱岩体本身并不是矿质的源地.成矿流体和主要矿质均源于地球深部,以上地幔或壳幔混合带为主.通过深入讨论岩体成岩与流体成矿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与富碱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床在成因上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